第七章 欧洲ppt课件.ppt
《第七章 欧洲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欧洲ppt课件.ppt(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欧洲,第一节 欧洲的自然地理环境第二节 欧洲的人文地理环境第三节 欧洲的主要国家,第一节 欧洲的自然地理环境,一、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欧洲大陆主体位于36-7108N,6610E-934W,大部分属于北温带,少部分属于寒带。 2、海陆位置 欧洲位于亚欧大陆的西部,东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海峡同亚洲分界,北临北冰洋,西濒大西洋,有白海、巴伦支海、挪威海、北海、比斯开湾、地中海等边缘海包围。 3、洲际位置 欧洲东与亚洲大陆山水相连,南与非洲隔地中海相望,西隔大西洋遥望美洲。,二、欧洲的大陆轮廓和地形特征,1、大陆轮廓 欧洲大陆轮廓破碎,东宽西窄、多半岛、岛屿和内海、
2、边缘海。 2、地形特征 1)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面积小 欧洲平原面积广大,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平均海拔300m。 2)第四纪冰期对地形影响较大 受第四纪大陆冰川的作用,欧洲北半部冰川地貌广布,南半部的山地冰川地貌分布也广泛。,三、欧洲的气候,1、欧洲气候的基本特征 1)温带气候占绝对优势 欧洲远离赤道,距北回归线遥远,没有热带气候类型,寒带气候仅在大陆北部边缘和北冰洋的岛屿上,因此温带气候占优势。 2)海洋性气候显著 欧洲距海较近,平均340km,受海洋的影响比较显著,拥有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3)气候类型少,地带性特征突出 欧洲气候类型从南到北依次为:地中海夏干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3、、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从西到东依次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还有阿尔卑斯山区的山地气候。,2、气候的成因1)地理因素欧洲的纬度纬度决定了它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再加上略呈三角形的大陆轮廓,受北冰洋的影响范围缩小;欧洲位于欧亚大陆的西面,面对大西洋,盛行风以偏西风为主,受海洋的影响显著。欧洲山脉不是很高,多数呈东西走向,对纬向气团不起阻挡作用,而且平原有利于气团的运行,因而导致大西洋的影响升入内地。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的气候显著影响,再加上三角形的大陆轮廓加强了暖流的作用,使温带海洋性气候向北伸展,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影响范围缩小。,2)环流因素对欧洲影响
4、较大的气压系统有冰岛低压、亚速尔高压和蒙古高压。冬季冰岛低压势力强劲,亚速尔高压较弱,蒙古高压势力强劲,与亚速尔高压遥相呼应;夏季冰岛低压减弱,亚速尔高压得到加强和发展,蒙古高压消失,气压系统的变化导致风向有所变化。影响欧洲的气团有冰洋气团、极地气团和热带气团。冰洋锋在冬季对北欧的天气和气候有影响,极锋对欧洲大部分地区的天气和气候有影响。欧洲的气旋活动以冬季为甚,影响整个欧洲地区,夏季活动范围缩小,频率下降。,四、欧洲的水文,1、河流的特征 1)河网密度大 由于地形平坦,气候湿润,因而河网密度大,还有河流之间河间地高度不大,便于开凿运河。 2)水量丰富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夏季气温不高,蒸发量不
5、大,为河流提供了充足的水量。 3)通航里程长 由于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水量丰富,欧洲的河流通航里程都较长。,2、湖泊的分布 湖泊广布,以北欧和阿尔卑斯地区分布比较集中,这与第四纪冰川作用有关。具体可分为三个湖泊分布集中区:芬诺斯堪的亚湖区 湖泊数量多,呈西北-东南或南北走向;大多数位于构造洼地中,受冰川的改造,在冰期后成湖;多数与河流相同,起着调节河水的作用。东欧中欧平原北部湖区 湖泊数量多,为冰碛湖;大多是地面起伏不平而在冰期后积水成湖。阿尔卑斯山地湖区 一类是高山冰斗湖,数量多,面积小;一类是山前的冰碛湖,面积大,湖水深。,五、欧洲的生物界与自然带,1、植物界特点 1)种类较少 由于气候带
6、偏北,再加上冰川的作用,欧洲植物种类较少。 2)欧洲针叶林占优势 欧洲针叶林总面积633百万公倾,占欧洲总面积73.2%。 3)森林资源丰富,保护区多 欧洲森林覆盖率平均29%,森林资源量占世界的1/4,主要在东欧和北欧;欧洲拥有各类自然保护区有1033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311万公倾。,2、自然带 1)纬向地带性 欧洲地形平坦,自然带的纬向地带性表现明显,从北到南的自然带有:苔原带、针叶林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带、阔叶林带、常绿硬叶林带。 2)非纬向地带性 从沿海到内陆,气候的海洋性减弱,大陆性增强,自然带非纬向地带性表现明显,从大西洋沿岸到里海沿岸的自然带有:阔叶林带、森林草原带、草原带、
7、荒漠化草原带、荒漠带。,六、欧洲的矿产资源,1、矿产资源的优势 欧洲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铁、锰、镍、钾盐、铜、钨、铅锌、铝土、汞等矿种。2、矿产资源的劣势 1)矿产资源的储量减少 由于欧洲工业化进程较早,矿产资源开发时间长,矿产资源的储量逐渐减少,资源优势明显下降。 2)部分矿产资源储量少 欧洲的部分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稀土矿储量较少。 3)矿产资源分布不平衡 欧洲的矿产资源主要集中在部分国家,其它国家矿产资源贫乏。,七、欧洲的自然地理分区,1、北欧区 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部;受第四纪冰川的作用,冰川地貌典型;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候的海洋性突出;植被以针叶林为主,南部为针阔
8、叶混交林,北部边缘和山区的为苔原;根据地质构造分为芬诺斯堪的亚区和冰岛区。2、西欧区 位于欧洲中纬度地带的西部;地质构造上属于加里东褶被和海西褶皱,地形上山地与平原交互更替;气候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植被类型以中生、湿生植物为主;根据地形差异分为不列颠群岛区、法兰西平原丘陵区、北海低地区。,3、中欧区 位于欧洲大陆中部;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北部为前寒武纪或早古生代地台,中部为海西褶皱带,南部为阿尔卑斯褶皱带;气候具有明显过渡性,属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根据地形差异分为中欧平原区、中欧块状山地区、喀尔巴阡区、阿尔卑斯山地区。4、南欧区 位于欧洲大陆南部;地质构造上属于新生代的褶
9、皱山地和隆起高原,地表海拔较高,起伏较大;气候属地中海夏干气候,植被为耐旱常绿硬叶植被为主;根据地形差异分为伊比利亚半岛区、亚平宁半岛区、巴尔干半岛区。,5、东欧区 位于欧洲大陆东部,北起巴伦支海和白海之滨,南抵黑海和里海沿岸;在地质构造上属于俄罗斯地台和乌拉尔褶皱带,大部分地区地形波状起伏,丘陵性高地和平坦的低地交错分布,地理要素纬向地带性明显;气候上属于温和的大陆性气候,从北到南依次为苔原气候、亚寒带的针叶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植被从北到南依次为苔原、森林苔原、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森林草原、草原、半荒漠和荒漠;根据地质构造和地形差异分为东欧平原区和乌拉尔山
10、地区。,第二节 欧洲的人文地理环境,一、欧洲的人口、民族和文化1、欧洲人口的特征 1)人种构成以白种人为主,人口增长缓慢 欧洲人种结构相对比较单一,以欧罗巴人种为主;战后人口增长缓慢,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 2)人口密度较大,且分布不均匀 欧洲人口密度仅次于亚洲,人口主要集中在西欧和中欧,南欧、东欧南部和东部人口也比较稠密,而北欧、东欧北部和山区人口稀疏。 3)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 西欧、北欧和中欧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引发劳动力不足、经济负担过重等问题,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欧洲的民族与民族问题欧洲民族众多,特别是历史上民族关系比较复杂,民族分布混杂或在民族地
11、域的交接地区,常常由民族矛盾激化导致武装冲突,由此引发领土争端。在多民族并存的国家,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民族利益冲突加剧,使得国家分裂或合并,从而极大地改变了欧洲的政治地图。,3、欧洲的宗教与文化 1)欧洲的宗教 基督教是欧洲的主要宗教。天主教徒主要分布在西欧、南欧、中欧;新教徒大多集中在北欧;东正教徒主要集中在东南欧。14世纪到17世纪,随着奥斯曼帝国的征伐将伊斯兰教带到巴尔干半岛和伊比利亚半岛南部。 2)欧洲的文化 近代以来,欧洲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欧洲的一些民族语言成为世界性语言,像英语和西班牙语。欧洲近现代自然科学理论和生产管理技术逐渐扩散到全球,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12、使人类进入了近现代社会。欧洲不仅产生了资产阶级,而且是马克思主义的故乡,并且把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扩散到全世界。欧洲的生活方式、宗教、音乐、美术和竞技体育的许多项目传播到世界各地,被人们普遍接受和采用。,二、欧洲政治地图的演变,1、前资本主义时期欧洲的政治地图 1)奴隶社会时期公元前2000年,克里特岛出现了欧洲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到公元前17-16世纪达到繁盛时期。约在公元前1600-公元前1450年,希腊部落迈锡尼人建立了奴隶制国家。约在公元前1000公元前700年间的荷马时代,希腊建立城市(邦)国家,各地城邦国家约有200多个,其中最重要的是希腊中部的雅典、南部的科林斯和
13、斯巴达、小亚细亚的米利都等。公元前6世纪公元476年,罗马人建立了横跨欧、亚、非的罗马帝国,于公元395年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2)封建社会时期公元45世纪,日耳曼人南下摧垮了罗马帝国,分别在西班牙、意大利、高卢、不列颠建立王国。公元6世纪中叶,法兰克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公元814年国家分裂为即东法兰克王国(德国)、西法兰克王国(法国)和意大利。东欧的封建社会可以上溯到公元882年基辅罗斯的建立,12世纪分裂为10个完全独立的国家。15世纪末出现了莫斯科公国,在推翻蒙古的统治后成为一个强大的统一国家沙皇俄国。,2、资本主义时期欧洲的政治地图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19世纪初期,沙皇俄国
14、、普鲁士、奥匈帝国和法国是欧洲大陆上的主宰。在18世纪中后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而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向外扩张占领大面积的殖民地。在18世纪中后期,法国继英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大国,向外扩张占领大片殖民地。沙俄以东欧为基础,不断对外发动战争,从其临国,特别是其东方临国那里掠取大片土地。,2)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出现了一批新国家,如芬兰、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爱尔兰、匈牙利、南斯拉夫、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德国把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把西普鲁士及上西里西亚划归波兰;奥匈帝国崩溃,奥地利成为一个小 国,匈牙利脱离奥地利而独立;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退缩到小亚细亚半岛上。在欧洲,在世
15、界上第一次诞生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欧洲的格局。,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1)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前 根据波茨坦协定,欧洲有关国家的疆界发生了重要变化。 2)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德和西德统一成为德国。前苏联解体,除俄罗斯独立出6个国家,即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捷克斯洛伐克分裂为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马其顿,南斯拉夫分裂为塞尔维亚和黑山。,三、欧洲现代经济的形成和扩张,1、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资本原始积累1115世纪,欧洲城市兴起,手工业和商业发展。中世纪时期,欧洲毛织业繁盛,冶铁业发达,西欧和近东贸易频繁。16世纪西
16、班牙和葡萄牙兴盛,西班牙是西欧经济强国。17世纪荷兰是西欧经济中心,拥有强大商船队,对外贸易业发达。自16世纪开始,英国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并开始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和海外殖民掠夺,至18世纪成为首屈一指的工业、商业强国和最大的殖民帝国。1618世纪,法国有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扩张和海外殖民掠夺推动,其工商业状况和经济水平在18世纪时仍落后英国。1617世纪,德国经济处于衰落状况,18世纪下半期资本主义工场也有广泛进展,但远远落后于英国和法国。,2、产业革命与欧洲近现代经济的形成与扩散产业革命是机器大生产代替工厂手工业,英国于19世纪中叶完成,之后法国、德国、沙俄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相继完成。19
17、世纪末期,英国发展速度放慢,法国轻重工业不平衡,而德国工业迅猛发展,成为20世纪初欧洲的头号工业强国。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经济增长缓慢,最终导致在世界经济中垄断地位丧失。,四、欧洲现代经济地域格局,1、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欧洲形成两大经济集团,即欧洲共同体和经济互助委员会。欧共体是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组建的国家经济政治集团,为推动战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和合作做出重大贡献。经济互助委员会是一个以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为主体的跨欧、亚、拉美地区的国家经济政治联盟,为促进各成员国经济发展起到一定作用。2、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欧共体为基础,建立欧洲联盟,推进区域经济一体
18、化。90年代末期以来,俄罗斯经济开始转向正常,经济增长呈现良好态势,对东欧和欧洲的政治经济影响力不可低估。,五、欧洲五大地理区经济发展特征,1、北欧 北欧地广人稀,是欧洲经济发达、生活福利水平最高的地区;北欧各国形成了发达的水电、冶金、化学、优质钢、特殊钢、机械工业、造船工业、新技术工业、森林工业和食品工业等支柱工业部门;北欧农业现代化、集约化、商品化程度高,畜牧业是主要农业部门,渔业重要。2、西欧 西欧是近现代以来工业化最早、老牌殖民宗主国集中之地,也是欧洲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西欧地窄人稠,拥有高度发达的工业和农业,外贸重要,具有众多世界意义的经济中心、工业中心、商业中心、金融中心和航运中
19、心;西欧发展经济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多已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资本、技术和人才等优势的经济性资源。,3、中欧 中欧是欧洲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工业发达,以重工业为主;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畜牧业是农业的支柱部门;德国西部是西欧工业带的组成部分,工业制成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4、南欧 南欧历史悠久、古代文化经济发达,战后是欧洲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加快经济步伐,工业以重工业为主,新兴工业崛起快,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园艺业、地中海果品业地位突出。5、东欧 地域辽阔、资源丰富,20世纪90年代以前经济较发达,之后是欧洲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地区;工业发达,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落后,农业
20、发展滞后,种植业畜牧业并重。,第三节 欧洲的主要国家,一、英国1、岛国的地理位置英国是欧洲最大的岛国,面积244100km2,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北部及附近许多小岛组成。其中大不列颠岛是欧洲第一大岛,由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三部分组成。英国虽是岛国,但并远离大陆,仅隔不宽的英吉利-多佛尔海峡同欧洲大陆相望,并与欧洲大陆有海底隧道相通。岛国地理位置对英国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2、地理环境 1)地形 大不列颠岛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和高原分布在北部和西部,主要在苏格兰、威尔士及苏格兰北部,平原和丘陵分布在英格兰中部和南部,奔宁山脉纵贯英格兰中部。 2)气候 气候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
21、凉,雨量丰沛,日照少、云雾多。 3)河流 河网稠密,河流短小,各河流间分水岭不高,便于开凿运河。许多河流的河口为喇叭状,海潮可以长驱直入,水深条件好,成为重要的港口。,4)耕地 耕地占国土面积的1/4,集中在英格兰东部和东南部。这里地势低平,降水少,日照多,是最重要农耕区。 5)林地 森林稀少,林地仅占国土面积的1/10,多分布在苏格兰、威尔士山区。 6)海岸线 海岸线长,多属于下沉海岸。沿岸多海湾、岬角、半岛和岛屿,海岸曲折,多优良港口。,3、能源资源 1)煤炭资源 煤炭资源总储量大,可采储量高。煤田煤层厚,埋藏较浅,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发热量高。煤田分布普遍距海近,便于运输,主要分布在奔宁
22、山脉的两侧、苏格兰中部低地和威尔士南部沿海地区。 2)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英国在20世纪60年代在北海发现石油和天然气,从而成为西欧第一产油大国。北海油田地质条件较好,钻井成功率高,油气井均可自喷,并且油质好,含蜡少,含硫低,可炼高级成品油,距欧洲、美洲缺油的发达国家近,运输便利,但气候条件恶劣,开采成本高。 3)核电能源 核电是战后迅速发展起来的能源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4、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演变1)经济发展产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发达的工业和对海外殖民地掠夺促使建立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商船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外贸易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开始衰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殖民
23、地的纷纷独立,极大地消弱了英国的经济实力,经济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状态。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加之北海油田的开发和加入欧共体,促使经济较快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经济又陷入衰退,尽管采取鼓励就业和出口等措施,但经济处于“走走停停”状态。,3)产业布局演变第一次产业革命出现的采煤、纺织、钢铁、造船业等行业,在布局上就近原材料地。曼彻斯特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工业区,伯明翰是世界上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第二次产业革命出现的电力、化学、汽车、飞机、机械制造等工业,多布局在伦敦市周围地区,以伦敦为中心的英格兰东南区是经济重心区。第三次产业革命出现的电子、新材料和生物工程等产业,主要
24、布局在英格兰南部至威尔士南部以及苏格兰中部。此外,在沿海深水港口改建、扩建和新建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以及石油工业,形成临海型工业区。,5、发达的工业1)传统工业由于技术装备程度低,固定投资不足,设备更新缓慢,传统工业逐渐走向衰落。英国是近代钢铁工业的发源地。除设菲尔德为内陆老钢铁基地外,其余临海型的钢铁基地,如斯肯索普和蒂兹赛德等。纺织工业是英国最古老的传统工业。纺织工业部门齐全,有毛纺、棉纺、麻纺和针织业,主要分布在苏格兰、西约克夏和北爱尔兰。2)新兴工业在第二次产业革命建立起来的新兴工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英国重要的工业部门。,化学工业是增长最快的部门之一。50年代生产
25、一般化学产品,60年代发展有机合成化学工业,70年代以后发展医药化工。石化工业主要分布在北海沿岸,蒂兹赛德是重要中心。汽车工业发展迅速,曾是主要的出口部门,石油危机后市场不断缩小,随着日本汽车公司的加入,产量有所回升。伯明翰和利物浦及周围地区是主要的生产中心,此外伦敦和牛津也是重要的生产中心。战后政府的大力支持,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法国的第三大航空、航天工业大国,主要集中在英格兰南部地区,此外伯明翰及周边地区也是生产中心。,3)高科技工业在第三次技术革命中形成的产业,主要包括电子、新材料和生物工程等部门。电子工业是高科技工业中科研投资最多、技术力量最强、规模最大的部门,主要包括电子、通信和计算机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七章 欧洲ppt课件 第七 欧洲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29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