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概论ppt课件.ppt
《第一讲 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概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讲 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概论ppt课件.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思想政治课程与教材分析 主讲:黄家勇 手机:13707973967 电子邮箱:,参考书目:,1、胡田庚: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2、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版。3、孟庆男:思想政治(品德)课程与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4、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5、肖川: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有一位任教多年的政治教师,回顾他多年的教学经历,发出了“思想政治,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感慨。他写道:不经意间,当了
2、十五年的政治老师,任教思想政治,可以说荣光不过少许,更多的是难教的无奈。,一位思想政治教师的无奈,教材变!变!变!,家长不关心,学生不重视,第一讲 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概论,第一节 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界定,课程,是教育学领域争议较多、歧义较大的概念之一。随着西方课程理论的引进,特别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理解课程已经成为一个广大教育工作者广泛关注的问题。由于人们所处的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不同,也由于人们从事课程研究的经验、着眼点、层次的不同,人们对课程的理解多种多样。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把课程定义为:课业及进程。广义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
3、种活动的总和;狭义指一门学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中列出9种不同的课程定义 。,一、课程与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我们这里的课程概念是从学科的意义上来谈的,即课程是指学科。所谓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就是在中学课程体系中,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性质、担负着中学思想教育的主要任务、承载着中学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成为中学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的教学科目。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历史时期,这类教学科目会有所不同。就我国现在来看,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主要是指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是中学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它是中学课程方案明确规定的国家课程;另一方面,中学思
4、想政治课程也是中学的一门必修课程。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也是中学德育的核心,具有无可替代的德育功能。,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一直以来人们有各种不同的认识和界定。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普遍认为思想政治课程兼有德育性和智育性,其中德育性是其的根本属性,从根本上说,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德育性质的课程。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发展历史、课程内容,以及它与中学其他课程相比表现出来的特殊性,都可以清楚地表明其德育课程性质。 值得注意的是,德育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也有很强的时代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社会条件的变化,对德育内容、要求等的认识会有差别。就思想政治课程来说,虽然根本上是德育性质
5、的课程,但在不同的时期,相关课程文件对课程性质的规定会有一定的差异。我们认为,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核心的,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特点的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二、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特征,(一)思想政治课程是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培养高素质的公民,历来受到世界各国的共同关注。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非常重视公民课的设置和德育课的设置,其目的就是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的公民。在西方不少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中,公民素质教育主要通过社会科实施。在我国,思想政治(品德)课就是公民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
6、。根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初中思想品德课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高中思想政治课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虽然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前者侧重于公民的思想品德素质,后者侧重于公民的思想政治素质,但归根到底都是把公民基本素质的培养作为根本目标。,(二)思想政治课程是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课程,知识性和思想性是思想政治课的双重属性。思想性是其根本属性,也是这门课程的灵魂。思想政治学科知识很多,这些学科知识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其着眼点和落脚点也在于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从一定意义上说,思想政治学科就是一门德育性质的课程,
7、是学校德育工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不同于一般德育工作的课程特点,也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特殊重要的德育功能,在中学德育系统中起着基础的和导向的作用。,思想政治课程是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特点的课程,思想性。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综合性。思想政治学科具有宽泛的学科背景,综合的课程形态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构建方式。人文性。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的课程,既要体现作为德育课程的特有性质,也要反映在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的特有价值,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实践性。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内容具
8、有显著的实践性,在社会实践中形成,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在社会实践中完善,并指导社会实践。同时,人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素质也只有在社会生活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提升。,第二节 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历史考察,民主革命时期,建立民族国家、取得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强盛,是精英与民众共同关注的时代话题。中学政治课程建设,反映了这种时代的要求、国家的意志、民众的呼声。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产生,与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中新式学堂制度的建立密切相关;关于课程内容的规定,从整体趋势看,体现了从修身教育向公民教育的转变。,一、民主革命时期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一)清朝末年的思想政治课程,清朝末年,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的兴起,推动
9、了新式学堂制度在我国的建立。1862年开办第一所近代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此后,新式学堂不断建立。随着新式学堂制度的建立,开始按照学科相对固定地设置课程。这时虽然没有政治课的名称,但已经开始设置相关内容的课程。1902 年,清政府公布了第一个关于学校课程的文件,即钦定蒙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的设置修身、讲经科。钦定学堂章程因故没有真正实施。1904年,清政府又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在中学堂设置修身科、读经讲经科,两科的设置,标志着政治课在学校教育中取得独立地位,正式成为独立课程。清朝末年的修身科、读经讲经科,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和政治思想教育。,第一,仍以中国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0、为内容核心内容,虽然开始出现了一些资产阶级平等、自由思想,但总体上看,还是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第二,仍是以中国传统的修身教育为主要教育方向。虽然也开始注意道德教育的经世致用,强调道德教育要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来进行,但关注的主要方向还是自省自克、独善其身。,清朝末年的思想政治课程的特点,(二)民国时期的思想政治课程,中华民国成立后,在蔡元培的主持下,教育部对教育制度进行了大的革新。1912年,教育部公布的中学校令和中学校令施行规则,废除了晚清充满封建意识、宣传“忠君”“尊孔”的读经讲经课,开设修身、法制经济。1922年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推行新学制。在新学制下,加强了公民教育,以公民课代替了修身课。此
11、外,还开设了人生哲学、社会问题等课程。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取得政权之后,竭力推行“党化教育”。1929年,国民政府改公民科为党义科,主要教学内容有“建国大纲浅说”、“建国方略概要”、“三民主义”、“五权宪法浅释”、“直接民权运用”。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改党义科为“公民”科,仍表现出鲜明的政治意识形态特色。1932年到1949年,“公民”科的教学目的和主要教学内容曾作多次调整。,第一,突出公民教育,由传统的修身教育向公民教育转变。即使是个人的品格修养,也被置于社会当时的政治、经济、法律、民族、国际关系等背景下,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第二,课程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党化色彩,强调借助该课程来为统
12、治者服务。第三,政府对课程建设高度重视。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的安排等,都组织得相当严密和系统,反映出统治者重视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对学生实行道德观念灌输及思想统治。,民国时期的思想政治课程的特点,(三)民主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思想政治课程,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也注意兴办教育,注意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的建设。我党在中学设置思想政治课程,开始于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根据地都根据自己的实际和条件,开设了各种各样的思想政治课程。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也都注重中学政治课的开设。这些都为新中国中学政治课的建立和发展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13、。,第一,在课程设置上,各不相同。民主革命时期,各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处于分割状态,使得各地的思想政治课程不尽一致,甚至差别很大。第二,在课程功能上,有浓厚的政治化色彩,基本上都是密切配合政治军事形势的发展,紧密服务于革命斗争的需要,忽视了课程应有的完善人、发展人的价值。第三,在课程内容上,有明显的超前化现象,关注政治道德方面的教育,比较忽视基本的思想品德方面的培养。,民主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思想政治课程的特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十分重视思想政治课程建设,在中学一直开设有思想政治这门课程。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思想政治课程的发展历史,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1、中学政治课的建立时期(1949195
14、9) 2、中学政治课的加强和发展时期(19601966) 3、思想政治课受到严重破坏的时期(19661976)4、思想政治课的恢复和发展时期(19771985)5、思想政治课改革时期(1985今),二、新中国成立后的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建国以来,我国中学政治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不断进行着调整,这种调整体现出思想政治课怎样的特点?我国思想政治课程建设取得了一些什么样的成效?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随堂讨论,回顾政治课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历来重视思想政治课设置形成了比较系统、成熟的思想政治课程内容体系在教材、教师队伍建设上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课程功能上,强调课程的社会功能,忽略了学生自身发展的
15、需要课程目标中,过高、过大,容易使目标落空;结构不完善,情感目标关注不够课程内容上,长期存在繁、难、偏、旧问题,脱离生活,远离学生。,以1985年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为标志, 思想政治课进入了改革的时期。改革发展到今天,其间经过了几个阶段,经历几次大的调整。第一阶段:改革实验(1985年1992年) 第二阶段:调整完善(1992年1994年)第三阶段:总结发展(19941999年) 第四阶段: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1999今),三、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改革及其带来的变化,第三节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理念,案例一:“雪化了变成什么?”案例二:“树上有五只鸟,被人用枪打死
16、一只之后,树上还剩几只鸟?” 。上述案例反映了我们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中什么样的弊病?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随堂讨论,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弊端:在目标上,过分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忽视对学生基本技能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内容上,过分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在评价上,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忽视学生的想象和创造,等等。后果:学生片面发展。如何改变:更新课程与教学理念,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建构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讲 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概论ppt课件 第一 思想政治 学科 课程 概论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29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