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史记·项羽本纪》ppt课件.pptx
《第一篇 《史记·项羽本纪》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篇 《史记·项羽本纪》ppt课件.pptx(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经典史学著作选读,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30%出勤率10%课堂作业20%2、期末成绩70%,序言,一、课程内容安排第一编史记介绍及选读第二编汉书介绍及选读第三编后汉书介绍及选读第四编三国志介绍及选读第五编资治通鉴介绍及选读,二、学习这门课的方法1、精读2、熟读朱熹曾在读书之要中言:“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3、多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声律启蒙、弟子规、幼学琼林,三、工具书1、说文解字、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2、辞海、辞源,3、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4、二十四史纪传人名索引、中国历史
2、纪年表5、历代职官表、历代官制兵制科举制常识6、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行政区划通史7、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古书常见误读字字典8、常用文言虚词手册,9、汉典 http:/,著名宋史学家邓广铭曾言,研究中国史的四把钥匙年代、地理、职官、目录。“职官制度、历史地理和年代学”是用来分析历史中的时间、地点、人物的工具。“目录学”是指引广泛地搜集史料的门径的。,翻译,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項氏世世為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
3、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第一编史记介绍及选读,一、成书过程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开始编撰史记。天汉三年(前98),遭受宫刑。前92年(一说91、90年)成书。司马迁撰史记的目的:“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稽其成败兴衰之理,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二、体例和内容,史记,初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到东汉桓、灵时代,才以“史记”作为此书的专名。十二本
4、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130篇,52万余字,记述上起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人物、历史事件、民族、疆域、古邻国等历史状况及变化发展,内容宏富。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本纪12篇“本纪”是全书提纲,一是以朝代为主如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二是以帝王为主,如秦始皇本纪、高祖本纪等,不论哪一类都是编年史,是大事记。2、表10篇一是大事年表:十二诸候年表、六国年表、秦楚之际月表等,这是研究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楚之际历史所不可少的工具。二是人物年表,它与列传相互补充。如汉兴以来诸候王年表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3、
5、书8篇分专题记载各种典章制度,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礼、乐、律、历、天官、封禅、河渠、平准八书。4、世家30篇主要记载诸侯世系,基本上是各国诸侯的历史。陈涉称王不终,孔子为布衣,史记均立为“世家”。,5、列传70篇记述各时期将相大臣及各阶层代表人物的事迹,以表现各时期的社会内容。专传:专为某人立传。如伍子胥、商鞅、苏秦等人。合传:两人或几个人一传。管晏列传管仲、晏婴;孙子吴起列传孙武、吴起等。类传:以类相从而立的传。如儒林、循吏、酷吏、刺客等。民族传:为边疆少数民族及相邻的亚洲许多古国立的传,如匈奴、南越、东越、朝鲜、西南夷等。,三、注释,“史记三家注”:南朝
6、宋裴骃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集解主要汇聚他人的解释;索隐解释原文时,除了个人的意见外,也引述他人的解释;正义除了解释原文、说明地理之外,还对一些字加了音注。中华书局1959年版史记标点本,汇三家注之正文之后。,梁启超指定的史记“十大名篇”分别是:“大江东去楚王留芳”项羽本纪“礼贤下士威服九州”魏公子列传“文武双雄英风伟概”廉颇蔺相如列传“功成不居不屈权贵”鲁仲连邹阳列传“旷世奇才悲凉收场”淮阴侯列传,“官场显形栩栩如生”魏其武安侯列传“戎马一生终难封侯”李将军列传“汉匈和亲文化交融”匈奴列传“商道货殖安邦定国”货殖列传“史公记史千古传颂”太史公自序,史记选文,第一篇史记
7、项羽本纪第二篇史记留侯世家第三篇史记刺客列传第四篇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篇史记货殖列传,第一篇 史记项羽本纪节选,史记一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复诵观,可歌可泣在此数端耳。 郑板桥,第一部分 少年起事,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項氏世世為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注释:,1“下相”,秦县,在今江苏宿迁县西南。因地处相水下流,故名。字,即表字。项籍又表字子羽。2“季父”,通谓叔父。古代以伯、仲、叔、季为兄弟行次,所以“季父”也用以指最小的叔父。刘熙释名释亲属云:“叔父之弟曰季
8、父。”3“王翦”,频阳(今陕西富平县)人,为秦始皇将军,数有战功。据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三年,王翦击楚,俘获楚王负刍。楚将项燕立昌平君为王,在淮南起兵反秦。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破楚军,昌平君死,项燕自杀。因为项燕是被王翦打败后被迫自杀,所以也可以说是为“王翦所戮”,功归王翦。项燕曾屡建战功,爱护士卒,受楚人拥戴。他死后,有人认为他死了,也有人认为他逃亡。陈胜起义即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以为号召,事见陈涉世家。,4“项”,西周时封国,陈彭年广韵卷三讲、郑樵通志氏族略并云姬姓,康熙敕修春秋传说汇纂卷首姓氏篇云姞姓。春秋时为鲁所灭,后楚灭鲁,以项封项燕先人。故地在今河南沈丘县。5“姓项氏”,姓与
9、氏原来是有区别的,姓为原始部落称号,表示血缘所出。氏是姓的支系,为宗族系统的称号。氏的来源,或氏于号,或氏于谥,或氏于爵,或氏于国,或氏于官,或氏于字,或氏于居,或氏于事,或氏于职。项氏是氏于国。秦、汉以后姓氏混而为一。,译文:,项籍是下相人,字羽。开始起事的时候,他二十四岁。项籍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是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那位楚国大将。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原文,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項梁嘗有櫟陽逮,乃請蘄獄掾曹咎書抵櫟陽獄掾
10、司馬欣,以故事得已。,項梁殺人,與籍避仇於吳中。吳中賢士大夫皆出項梁下。每吳中有大繇役及喪,項梁嘗為主辦,陰以兵法部勒賓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遊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注释,1“学书”,学习认字和写字。2“兵法”,用兵作战的方法和原则。3“栎阳”,秦县,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北。“栎”,音乐。“逮”,音代,连及。此指因罪案受牵连。4“蕲”,音q,秦县,在今安徽宿县南。“掾”,古代官府属员的通称。“狱掾”,负责刑狱的主吏。“曹咎”,后为项羽军大司马,封海春侯。汉王四年,
11、守成皋时被汉军打败自杀。“抵”,到达。“司马欣”,秦二世时曾为长史,率军随章邯攻陈胜、项梁,后降项羽。汉王四年,与曹咎在成皋之战被汉军打败自杀。,5“吴中”,即吴,春秋时吴国都城,秦于此置吴县,为会稽郡郡治,故城在今江苏苏州市。6“宾客”,指从他处流寓本地的客民。“子弟”,指本地的土著丁壮。7“秦始皇帝游会稽”,事在始皇三十七年,见秦始皇本纪。始皇这次南游曾上会稽山,祭大禹。此所云“会稽”,是指会稽山。秦时会稽郡辖有今江苏东南部、浙江中部以北和安徽东南部。,8“浙江”,即今钱塘江。9“族”,族灭,全族被处死,为最惨重的刑罚。10“奇”,有重视、赏识之意;“尺”,秦、汉时一尺约等于23厘米。11
12、“扛” gng,双手对举。12“虽”,句首语气词,相当于“唯”字。惮,音但,有敬畏意。,译文,项籍小时候,学习认字写字,没有学成。放弃了学字,改学击剑,又没有学成。项梁很生他的气。项籍说:“字只不过用来记记姓名而已。剑也只能抵敌一人,不值得学,要学能抵抗万人的。”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粗略地知道了兵法大意,但又不肯认真学完。项梁曾因栎阳罪案受到牵连,就请蕲县狱掾曹咎写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因此事情得到了结。项梁杀了人,和项籍到吴中躲避仇家。吴中有才能的士大夫都比不上项梁。每当吴中有大规模的繇役和丧葬,项梁常常主持办理,暗中用兵法部署调度宾客和子弟,因此了解了每个人的能力。秦始皇帝巡
13、游会稽,渡过浙江,项梁和项籍一同去观看。项籍说:“那个皇帝,我可以取而代之。”项梁捂住他的嘴,说:“不许胡说八道,当心全族要杀头啊!”项梁因此觉得项籍不同于一般人。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能举鼎,才气过人,吴中子弟都已经敬畏他了。,原文:,秦二世元年七月,陳涉等起大澤中。其九月,會稽守通謂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時也。吾聞先即制人,後則為人所制。吾欲發兵,使公及桓楚將。”是時桓楚亡在澤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處,獨籍知之耳。”梁乃出,誡籍持劍居外待。梁複入,與守坐,曰:“請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諾。”梁召籍入。須臾,梁眴籍曰:“可行矣!”,注释:,(1)秦二世,即胡亥。“秦二世元
14、年”,为公元前209年。(2)陈胜,字涉,秦末阳城(今河南商水)人。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与吴广一同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南)率众起兵;不久后在陈郡称王,建立张楚政权。后被秦将章邯所败,遭车夫刺杀而死,陈胜死后被辗转埋葬在芒砀山。刘邦称帝后,追封陈胜为“隐王”。(3)“大泽”,蕲县所属的乡,故地在今安徽宿县东南刘村集。(4)“守”,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二十六年,“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守为一郡的行政长官。汉景帝中元二年,郡守改名太守。“通”,即殷通。据汉书项籍传,殷通当时为假守,即代理郡守。裴骃集解引楚汉春秋亦云“会稽假守殷通”。谓梁,即召项梁来跟他议事。(5)“江西”,长
15、江在今安徽省境一段流向略偏南北,所以古时这一带地有江东、江西之称。江西大约指今安徽北部和淮河下游一带。,(7)“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意即先下手为强。即与则通用。(8)“桓楚”,为吴中奇士,项籍杀死卿子冠军宋义后,曾派桓楚报告楚怀王。(9)“使公及桓楚将”,令项梁和桓楚共同指挥所发动的兵马。将,率领。桓楚在当时,必是被秦廷所注意的人物,故下云“亡在泽中”。(10)“亡”,逃亡;避匿。转徙逃死叫“流亡”。避罪逃匿叫“亡命”。泽中,泛指山林薮泽之中,犹云江湖。“亡在泽中”,亡命流转在江湖上。(11)“莫知其处”,项梁自谓不知桓楚逃亡的地方,故紧接“独籍知之耳”。若云“人莫知其处”则大家都不知道
16、,何以项籍独能知之呢。(12)“眴”,音舜,以目示意。(13)“可行矣”,语带双关,表面上是说可以去找桓楚,实际上是叫项籍动手杀死殷通。,原文,於是籍遂拔劍斬守頭。項梁持守頭,佩其印綬。門下大驚,擾亂,籍所擊殺數十百人。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諭以所為起大事,遂舉吳中兵。使人收下縣,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吳中豪傑為校尉、候、司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於梁。梁曰:“前時某喪使公主某事,不能辦,以此不任用公。”眾乃皆伏。於是梁為會稽守,籍為裨將,徇下縣。,注释:,(1)“印”是印章。“绶”是系印纽的丝带。“佩其印绶”,把会稽守的官印系在身上。秦、汉时每授一官,必铸一印,故新官、旧官各有
17、一印,不像南北朝以后那样的换官不换印的。项梁当时举动非常,所以夺取旧印来做号召的工具。(2)“门下”,指郡守的侍从护卫之人。“数十百人”,不定数之辞,或百人或八九十人。(3)“慴伏,莫敢起”,一般解作吓得伏在地上,不敢站起来。慴sh,恐惧得丧失勇气。“伏”,与“服”字通。“起”,动。意谓因恐惧而屈服,没有人敢动手反抗。(4)“故”,旧时,从事。“故所知豪吏”,早先熟悉的有力量的吏士。(5)“谕以所为起大事”,把所以要起事反秦的大道理宣告给豪吏们知晓。“举”,使用。有检查、征集的意义。,(6)“下县”,郡下的属县。“收”,收取。“收下县”,收取属县的丁壮。(7)“部署”,分别安排。“吴中豪杰”,
18、指梁平时选上的有能力的人。“校尉”,将级以下的军官。“候”,军候,地位次于校尉,军中经理事务的官。“司马”,军司马,地位次于军候,主管军中司法。(8)主,主管。主某事,管理某一件事。“以此不任用公”,明白告诉他因不能办事而不用。与前部勒时“知其能”相应。(9)“伏”古与服通。(10)“于是”,即当此时。(11)“裨” p ,补助。引申有副手或陪亲的意义。“裨将”,次于主将的副将或偏将。(12)“徇”xn,兼有示威、劫持、安抚等意义。“徇下县”,镇抚郡下的属县。,译文,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人在大泽乡起义。这一年九月,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江西都造反了,这也是上天灭亡秦朝的时候。我听说先发则能制
19、人,后发则为人所制。我想发兵,派你和桓楚带领。”当时桓楚逃亡在湖泽之中。项梁说:“桓楚亡匿在外,人们不知道他的下落,只有项籍知道。”项梁走出来,吩咐项籍持剑在外面等候。项梁又走进去,与郡守一块儿坐着。项梁说:“请允许我叫项籍进来,让他接受命令召回桓楚。”郡守说:“好吧。”项梁招呼项籍进来。不一会儿,项梁使眼色给项籍说:“可以行动了!”,于是项籍拔出剑来砍掉了郡守的脑袋。项梁拿着郡守的脑袋,身上系着郡守的官印。郡守的侍从护卫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籍杀死了百十来人。全府中的人都慌惧畏服,没有人敢动手反抗。项梁就召集昔日所熟悉的有胆识的府吏,把所要做的起兵反秦这件事情向大家讲清楚,于是征集吴中士卒起
20、义。派人搜罗下属各县丁壮,得到精兵八千人。项梁安排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有一人没有得到任用,自己去向项梁申述。项梁说:“前些时候有一丧事,让你主办一件事,你不能办,因此不任用你。”于是大家都很佩服项梁。项梁为会稽郡守,项籍为裨将。镇抚下属县邑。,第二部分 楚汉相争,楚漢久相持未決,丁壯苦軍旅,老弱罷轉漕。項王謂漢王曰:“天下匈匈數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漢王笑謝曰:“吾寧鬭智,不能鬭力。”項王令壯士出挑戰。漢有善騎射者樓煩,楚挑戰三合,樓煩輒射殺之。項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戰。樓煩欲射之,項王瞋目叱之,樓煩目不敢視,手不敢發,遂走還入壁,不敢復出。
21、漢王使人閒問之,乃項王也。漢王大驚。於是項王乃即漢王相與臨廣武閒而語。漢王數之,項王怒,欲一戰。漢王不聽,項王伏弩射中漢王。漢王傷,走入成皋。,注释,(1)“丁壮”,成年可服兵役之人。“苦军旅”,苦于作战屯戍之事。(2)“罢”,通“疲”。“转漕”,陆运为“转”,水运为“漕”。疲于水陆运输军食的苦役。(3)“匈匈”,字通“恟恟”,扰攘不安。(4)“毋徙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即不要使天下的老小百姓空受痛苦啊!(5)“宁”,愿也。(6)“楼烦”,当时我国北方少数族,春秋末生活在今山西宁武、岢岚等地,后移至今陕北和内蒙古自治区南部,秦末被匈奴征服,擅长骑射,因此把汉军中善骑射者称为“楼烦”。不一定都是
22、楼烦人。,(7)“三合”,三个回合。辄音辙,常是,总是。辄射杀之,往往射杀这挑战的人。(8)“瞋”chn,张目。发怒时睁大眼睛。“叱”ch,大声呵斥。(9)“间问”,暗中探问,暗中打听。(10)“间”,“涧”的假借字。广武山上东广武城和西广武城相距二百步左右,中隔广武涧,涧中水后世谓之柳泉(见水经注卷七),北流入济水,项羽和刘邦即临涧而语。(11)“数之”,历数项羽罪状。刘邦出项羽十条罪状,详见本书高祖本纪,责其负约及杀义帝等事。“弩”,装有机关的弓。,译文,楚、汉长期相持,未决胜负,年青力壮的苦于行军作战,年老体弱的疲于水陆运输。项王对汉王说:“几年来天下扰攘不安。只是由于我们两个人的缘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史记·项羽本纪 第一篇 史记·项羽本纪ppt课件 一篇 史记 项羽 本纪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29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