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行星地球复习ppt课件.ppt
《第一章行星地球复习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行星地球复习ppt课件.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行星地球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其他行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自西向东绕日公转 共面性:轨道平面近乎在一个平面 近圆性: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2、太阳系的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阳系 地月系,总星系(宇宙),河外星系,银河系,其他恒星系,类地行星 巨行星 远日行星,1、宇宙的概念:空间和时间的总称2、特点:A、物质性天体: 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类型: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 流星等B、运动性天体系统: 概念: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2、最基本的天体: 晚空中闪烁的星星,大部分是 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流星与陨石 小行星带位置,地球自身条件,生命存在,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外界条件,稳定的光源: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安全的运行轨道:,绕日公转方向一致,且几乎在同一平面上。,(2)维持地表温度,为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提供能量,太阳辐射对地球的主要影响,(1)人类生产生活的最重要能量来源,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日冕层:会抛出高能带电粒子,形成太阳风。高能带电粒子与地球两极的大气摩擦,形成美丽的极光。,色球层: 耀斑在此层
3、出现,光球层:黑子出现在这一层。变化周期为11年,太阳大气活动的标志是:黑子和耀斑。黑子多时,耀斑也多,体现太阳活动的整体性。太阳活动剧烈时,会导致:电离层扰动,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 只影响无线电短波,如手机信号。不影响有线电视、有线宽带扰乱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指南针失灵。鸽子迷路.,二太阳外部结构与太阳大气活动,黑子(光球层)强弱标志 B、 耀斑(色球层)最激烈显示,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震波 横波S :波速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介质传播。 纵波P :波速较快,可以在固液气三种介质中传播。2、两个不连续面 莫霍界面:横波,纵波的速度都突然增大 古登堡界面:纵波速度突然减小,横波突然消
4、失 以这两个不连续面为界限,可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3、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其下约至400Km处为岩浆的发源地,称为软流层。4、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N,S,00,五、经纬网的应用 1、确定地理坐标 2、半球的划分 3、确定方位 经度定东西,纬度定南北 判断东西方向时应遵循“劣弧优先”原则 4、量算距离 5、判断所示范围大小 6、判断两点间最短航线 原理:在球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过两点的大圆的劣弧的长度。(圆心为地心的圆为大圆。) 7、对趾点
5、的确定 规律:纬度相等分南北 经度互补各东西,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一、比较自转和公转:,每年1月初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达到最大值; 每年7月初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达到最小值。,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黄道面:地球公转轨道所在的平面 赤道面:赤道所在的平面 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夹角称为黄赤交角,其度数目前为2326。 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 黄赤交角度数与极圈度数互余例:黄赤交角大小热带同步变化,温带相反,太阳直射点的的纬度+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纬度=90,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期性的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它的周期是
6、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春分日3.21,夏至日6.22,秋分日9.23,冬至日12.22,次年春分日3.21,北回归线,南回归线,2326N,2326 S,赤 道,0,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现象(周期:24小时)2、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南左北右赤道无,纬度越高越显著 )3、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时差)(地方时、区时和时区、(东加西减,同加异减),区分:昼夜现象昼夜交替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1、晨昏线判定:2、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始终垂直 晨线上各地同步日出,昏线上各地同 步日落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各时区都以本
7、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区时中央经线度数=时区数15 时区数=经度数15,风、河流(挖沙淘金建港口 凹岸凸岸)洋流、炮弹,日界线(新一天范围: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一)太阳光照地球图(日照图)的判读,读图要求:,2.判断日期和节气,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出现极夜为夏至(6月22日),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极圈内出现极昼为冬至(12月22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春秋两分日(3月21日、9月23日),3.时间的确定,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为18点;,把白天平分的经线,地方时为12点,把黑夜平分的经线,地方时为0点;,其它经线上的时间则按照经度差进
8、行计算。,4.太阳直射点的确定,经度: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纬度:根据两分和两至日进行确定。,1.晨昏线的确定,A,B,C,A,B,C,A,P,B,在晨昏线附近选参考点进行判断:随着自转,看参考点越过越过晨昏线后是即将进入白天还是即将进入黑夜。,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 昼夜长短的变化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 四季的划分 4. 五带的形成,1、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2、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3、昼夜长短的计算公式一:昼长+夜长=24公式二:昼长昼弧/15公式三:1、日出时间+日落
9、时间24 2、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 3、日出时间12昼长/2 4、日落时间12+昼长/2(1) 同纬线,昼长相同,日出日落时刻相同。而且夏至日的昼长与冬至日的夜长相同。(2)南北半球对应纬度线,北半球的昼长等于南半球的夜长(昼长和=24小时)。(3)纬度越低昼夜变化幅度越小,赤道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变化幅度越大,甚至出现极昼、极夜现象。(4)极点将近半年是极昼或极夜现象,极圈仅出现一天极昼或极夜现象。(5)赤道全年昼夜等长,均为12小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H=90-纬差) 1. 确定时间:当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地方时为12时。2.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定
10、位,进而判断该地区的地理特征。 3. 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高,日影越短,且日影方向总是背向太阳。4.确定房屋朝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5. 计算楼距:一般来说,纬度越低,楼距越短;纬度越高,楼距越大,L=hCtgH最小6. 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纬差(直射点与安装地纬度差),同一时间,太阳直射点的太阳高度角最大,向南北两侧递减,地球上五带中的带相同;,同一经线,地方时相同;,时区、区时相同;,日期相同;,同一纬线,季节相同;,日出、日落地方时相同;,昼夜长短相同;,正午太阳高度相等;,所处的高、中、低纬
11、相同;,所处的南北半球相同。,所处的东西半球相同。,自转角速度、线速度相同;,自转角速度相同;,总结,(1)此图是 (填日期) 前后的太阳光照图。 (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3)此时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是 。(4)此时地球正位于公转轨道上的 附近(选填:近日点或远日点)(5)此时南半球的季节是 。(6)在图中注出各经线的度数,并要使北京时间为8点钟。(7)图中D点为当日 时,当天日落时刻约为 时。 (8)在图中标注M点,其太阳高度为零, 地方时为10点。,6月22日,(2326N、180),昼长夜短,越往北昼越长,远日点,冬季,4,20,120E,M,0o,一、知识点识记,1. 是
12、风形成的直接原因。,2.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3.地球上形成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的根本原因是 。,4.地震波由地表向地下传播到古登堡界面时的变化情况是 。,5.一般认为岩浆发源于 。,6.世界季风最典型的地区是 。,7.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是 。,8.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变化的最主要特点 。,11.人类目前对水循环施加影响最大的环节 。,10.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循环类型是 ,是因为该水循环能够 。,9. 是近地面大气最主要、最直接的热源。,12. 是从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 是从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水平气压梯度力,日地距离适中,地面冷热不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行星 地球 复习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29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