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石膏ppt课件.ppt
《第一章 石膏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石膏ppt课件.ppt(1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石 膏,马先伟,本章要求,了解胶凝材料的定义,特征、作用。掌握石膏胶凝材料的原料种类、性质及特点;熟悉石膏胶凝材料形成的条件与机理,水化硬化过程及强度发展过程等;了解石膏胶凝材料的用途。,石膏与石灰、水泥并列为无机胶凝材料中的三大支柱在化工、医药、工艺美术、建筑雕塑,建筑材料工业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作为石膏制品工业来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石膏胶凝材料的制备: 将二水石膏加热使之部分或全部脱水,以制备不同的脱水石膏相(2)石膏制品的制备: 将脱水石膏在水化,使之再生成二水石膏并形成所需的硬化体。因此,石膏的脱水和再水化是石膏工业的理论基础。,第一节 石膏胶凝材料的原料,原料主要有
2、三种 天然二水石膏 硬石膏 化学石膏(工业副石膏),一、天然二水石膏(生石膏),组成:CaSO42H2O 理论组成为:CaO-32.57, SO3-46.50,H2O-20.93。,结构:单斜晶系 由Ca2+离子联结(SO42-) 四面体而构成双层的结构层,H2O分子则分布在双层结构层之间。,在结构层内 Ca2+和SO42-离子之间紧密结合,而水分子同Ca2+和SO42-离子的结构层之间结合力比较弱,故二水石膏沿层间010可以完全的解理,在显微镜下呈一般呈菱形薄板状、柱板状或针状,也随温度、PH值、杂质等变化。当二水石膏被加热后,层间水先失去。解理矿物在外力作用下沿一定的结晶方向裂成光滑的平面
3、的性质,所裂成的平面称解理面,按物理性质可为透明石膏、纤维石膏、雪花石膏、普通石膏和土石膏 透明石膏 无色、呈玻璃光泽 纤维石膏 纤维状集合体并呈丝娟光泽 雪花石膏 细粒块状,白色透明 普通石膏 致密的块状、光泽暗淡 土石膏 因有粘土混入物、杂质多、呈土状,纯天然的二水石膏晶体是无色透明的或白色的,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05g/L(以CaSO4计)。,天然二水石膏按其 二水硫酸钙 百分含量的多少,划分为五个等级(见表1.1),在确定二水硫酸钙等级时,一般根据CaO、SO3和结晶水含量分别计算CaSO42H2O的量 ,然后取三者中的最小值作为定级的依据。计算系数分别为3.07、2.15、4.78,
4、即 CaSO42H2O:3.07CaO%、2.15 SO3;4.78 H2O%,生产高强建筑石膏的二水石膏品位应达二级以上,生产昔通建筑石膏时,二水石膏纯度四级以上为好。石膏中杂质种类及含量对其胶凝能力有很大影响常见杂质有粘土、硬石膏和碳酸盐 粘土会造成强度和软化系数下降 硬石膏则是早期强度下降 碳酸盐无明显影响,我国几个主要石膏矿的二水石膏化学成分见表1.2。,表1.2 我国石膏的化学组分,主要是由无水硫酸钙(CaSO4)组成。硬石膏的矿层一般位于二水石膏层的下面,通常,硬石膏在矿物水作用下可变成二水石膏。纯硬石膏的晶体结构中Ca2+和SO42-在100和010面上呈层状分布,另外,结晶格子
5、是由每个网格内四个分子组成的单元结构,故结晶格子紧密,比其它类硫酸钙结晶格子有较大的稳定性。,二、天然硬石膏(无水石膏),硬石膏属斜方晶系。晶体呈等轴状或厚板状,集合体常呈块状或粒状。纯净的硬石膏透明,无色或白色,但含杂质时,就会呈暗灰色,有时微带红色或蓝色。硬石膏不同于二水石膏,它在三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都具有完全的解理,可分裂呈块状。在自然界中,二水石膏比硬石膏少的多。,表1.3 我国硬石膏的化学组成,我国有丰富的天然硬石膏资源,仅江苏省南京硬石膏矿储量就有ll亿吨。,工业副石膏是某些化学工业的生产过程中,同时产生的以硫酸钙为主要成分的副产品。 1.氟石膏氟石膏是由萤石粉(CaF2)和硫酸(
6、H2SO4)按一定比例配合经加热制备氢氟酸生产过程中排除的废渣。CaF2 +H2SO4=CaSO4+ 2HF,三、工业副石膏,HF气体经冷凝收集成氢氟酸,CaSO4残渣即氟石膏。氟石膏常残留一定数量的酸,因此需用石灰进行中和。氟石膏以无水硫酸钙为主要成分。在足够水分存在的条件下,可以全部水合成二水硫酸钙。每生产1吨HF约排出3.6吨无水氟石膏。氟石膏无放射性,使用效果较好。,2.磷石膏 磷石膏是洗衣粉厂和磷肥厂等制造正磷酸时的废渣,是磷灰石(或氟磷灰石)和硫酸反应生成磷酸及石膏。 Ca5F(PO4)3+5 H2SO4 +10H2O =3H3PO4+5CaSO42H2O+ HF磷石膏呈粉状,主要
7、成分为二水石膏,含量为64-69,常含有2-5左右的磷酸,氟约1.5%,还有游离水和不容渣有机物等杂质。每生产1吨磷渣约排出5吨磷石膏。目前主要作为石膏原料和肥料。,3.排烟脱硫石膏 是火电厂、钢铁厂等化工厂在除烟气中的SO2时,形成的副产品。主要组成为二水石膏,纯度在90以上。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过程中,每吸收一吨二氧化硫就要产生2.7吨脱硫石膏 目前日本、德国、美国利用较好。,脱硫石膏与天然石膏的不同点(1)原始物理状态不一样:天然石膏是粘合在一起的块状,而脱硫石膏以单独的结晶颗粒存在;脱硫石膏杂质与石膏之间的易磨性相差较大,天然石膏经过粉磨后的粗颗粒多为杂质,而脱硫石膏其颗粒多的却为石膏
8、,细颗粒为杂质。,(2)颗粒大小与级配:烟气脱硫石膏的颗粒大小较为平均其分布带很窄,高细度(200目以上)、颗粒主要集中在30-60m之间。带来的问题:不适合流态化煅烧设备,因为它粒径太小,还未烧就很容易被吹出来了;脱硫石膏就无法直接放入蒸压釜生产高强石膏;加工成熟石膏粉后,必须要对其进行粉磨改性、产生级差,才能使其具有更好的凝结强度 。,(3)高含水量 ,流动性差,只适合皮带输送。(4)杂质成分上的差异,导致其脱水特性、易磨性及煅烧后的熟石膏粉在力学性能、流变性能等宏观特征上的不同。,(四)其它副石膏 生产硝基苯酸盐时所得到的黄石膏,生产克利夫酸形成的石膏)等,经过处理后,都可以代替天然石膏
9、,做建筑材料。,第二节 石膏的相组成及形成条件与机理,CaSO4H2O体系中石膏相有五种形态,七种变体: 二水石膏 与型半水石膏 与III型硬石膏 II型硬石膏 I型硬石膏,一、石膏及其脱水作用,二水石膏是原料也是最终产物半水石膏:当二水石膏经加压水蒸气条件,或在酸和盐溶液中加热时,可形成型半水石膏;若在干燥环境中脱水,即得到型半水石膏。III型硬石膏是一种可溶性石膏,是和型经加热而得,因此也存在两种变体。II型硬石膏是一种难溶性石膏,是石膏经高温脱水的产物I型只有在温度高于1180时才能温度存在,低于此温度转化为II型硬石膏。,二、石膏的脱水转变及脱水石膏的形成机理,由于二水石膏向半水石膏转
10、变的过程是石膏生产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石膏制品及应用性能。因此下边重要探讨半水石膏的形成机理。,(一)型半水石膏的形成机理,(1)一次生成机理 二水石膏加热后直接转变为型半水石膏,(2)二次生成机理 二水石膏先转变为III型硬石膏,再吸水转变为半水石膏。,有两种观点,总体而言,与脱水温度和水蒸汽压有关,其中受蒸汽压影响更大,若在较高的蒸汽压下,可能按一次生成机理,若水蒸气压很低,可能按二次生成机理,形成机理: 型半水石膏是二水石膏在加压条件下由溶解析晶形成。制备方法: 加压水蒸气法 和 加压水溶液法,(二)型半水石膏的形成机理及制备方法,1. 加压水蒸气法研究发现粒径和合成温度影响较大 若
11、用2-3cm的原料,在120-130经5-8h的热处理即可得到型半水石膏;若用5-8cm的原料,在150-160经1.5-3h的热处理即可得到型半水石膏 通常在低温下析出的半水石膏没有高温下析出的半水石膏硬化强度高,2. 加压水溶液法 需要晶型转化剂。 常用的有:水溶型蛋白质;琥珀酸、枸橼酸及碳原子数在2以上的羧酸及其盐;棕榈酸、亚油酸等碳原子数在15以上的水溶型金属脂肪酸盐。,在采用水热法制备石膏时如在水溶液中不加转晶剂,则石膏晶体由于各晶面表面能的差异导致各晶面生长速度相差很大,最终得到的是针状CaSO40.5H2O晶体.只有制备得长径比约为1.52左右的短柱状石膏才能得到高强石膏,因此控
12、制半水石膏晶体长径比的转晶剂显得尤为关键。,关于转晶剂机理虽然国内外众多学者作了大量了研究,但目前尚无成熟的理论。现介绍“缓冲薄膜”理论:,转晶剂的机理,(1) 半水石膏的晶形如图7所视, (110)面由Ca 2+和SO42-组成,可以吸附金属阳离和阴离子, 但阳离子在该面上的吸附更强烈。外来离大多被吸附在(110)面上,改变了(110)面的吸附能,导致(110)生长速度变慢,与此同时(111)面则不受影响,故对制备长径比的小的石膏起不到转化作用。,(2) (111)面由Ca 2+离子组成,在无机盐和有机酸复合外加剂掺入水溶液的情况下,RCOO-一端和(111)晶面上的Ca 2+发生化学吸附进
13、行连接,另一端则与Al 3+离子吸附配位,最终在(111)晶面上一层由有机大分子吸附金属阳离子的网络状“缓冲薄膜”。这层薄膜的存在降低了CaSO40.5H2O晶体在C轴的生长速度,使晶体在各晶面的生长方向趋于相同,产物呈六方短柱状。,RCOO-基团的吸附示意图 无机盐和有机酸(盐)复合转晶剂在 (111)上的吸附,(3)将高价无机盐和有机酸(盐)复合使用效果最好,可得到长径比1.52.0的理想晶形的半水石膏晶体。从制备短柱状晶体的效果来看:Al2(SO4)3KAl(SO4)2MgSO4K2SO4; 柠檬酸钠洒酸石钠,转晶剂的选择,(1)无机盐阳离子价数越高控制效果越好。一价盐晶型控制效果最弱,
14、二价盐和三价盐可使晶体长径比控制在3.04.0。,(2)有机酸(盐)效果较好,在水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柠檬酸钠、琥珀酸可使半水石膏晶体长径比保持在23的短柱状。,具体过程: 在0.01-0.02的晶型转化剂溶液中加入二水石膏,在温度为120-140和饱和蒸汽压的条件下保持一段时间,使二水石膏转变为a型半水石膏,然后将固液热态分离,水洗干燥即可。,(一)二水石膏 由Ca2+与SO42-组成的离子结合层与水分子层交替形成的一种层状结构。水分子层与离子层之间的结合理相对较弱。,三、石膏相的结构与性质,目前对于半水石膏的结构还不太清楚,有O.M-提出一种垂直于C轴的结构模型。,(二)半水石膏,半水石膏的晶
15、胞(多面体) 半水石膏中水分子的孔洞,二水石膏具有平行于(010)面的层状结构, 在两个离子层之间有一个水分子层。 当转化为半水石膏时,发生两种变化:(1)两个离子层之间失去3/4个水分子(2) Ca2+与SO42-彼此错开 在水分子层中形成一个通道,水分子可以通过通道,从而使半水石膏容易水化。,2. 晶粒分散度,1. 结晶形态,型半水石膏颗粒致密、完整、粗大。型半水石膏是片状、不规则,由细小的单晶颗粒组成,与型半水石膏的差别,型比型分散度大得多,相半水石膏电镜照片 相相半水石膏电镜照片,3. 水化热,型的水化热为1.72kJ/mol,型的水化热为1.93kJ/mol,4. 差热分析,190的
16、吸热峰表示半水石膏向III型硬石膏转变,230和370的放热峰是III型硬石膏向II型硬石膏转化,III型硬石膏向II型硬石膏转化温度不同,水化放出的热量,用于分析过程中组成和结构变化,5. 晶体结构,型比型结晶度高,型结晶完整分散度低的粗晶体型结晶度差、分散度大的片晶,因此型水化快,水化热大、需水量大,造成硬化体强度低,XRD图谱可以分析矿物组成,(三)III型硬石膏,III型硬石膏的结构与半水石膏相似,沿C轴方向, Ca2+与SO42-连接成层状结构,主要的差别在于其层间半个水分子失去,因此,Ca2+SO42-Ca2+的周围存在通道,可能吸附一定量的水。,半水石膏脱水变成III型硬石膏的反
17、应是可逆的。,III型硬石膏水化要经过半水石膏阶段,再形成二水石膏,其水化速度比二水石膏快,在潮湿环境即可完成。,(四)II型硬石膏,属于斜方晶系,二水石膏、半水石膏或III型硬石膏加热到400即可形成难溶的II型硬石膏,在400-1180内稳定存在。,煅烧温度对其溶解性能影响很大,400-500得到的难溶石膏,称IIS硬石膏,500-700得到的不溶石膏,称IIU硬石膏,700-1600得到的地板石膏,称IIE硬石膏,这三种硬石膏做为胶凝材料,水化能力相差很大,IIS硬石膏水化比半水石膏慢得多,IIU硬石膏在没有激发剂的条件下,几乎不水化,IIE硬石膏由于少量石膏分解形成了CaO,可以起到激
18、发作用,具有一定水化能力。,(五)I型硬石膏,在1180,II型硬石膏转化为I型硬石膏,当高于此温度时可以稳定存在,属于立方晶系,第三节 石膏脱水相的水化过程及机理,一、石膏脱水相的水化动力学特征,半水石膏加水后即立即溶解,并发生反应,在1h后反应基本结束,III型硬石膏加水后即发生强烈反应,随着反应进行,又出现了第二个缓慢的放热过程,II型硬石膏水化很慢,放热量很低,陈化是解决熟石膏质量不稳定的途径,其目的是促使型硬石膏和二水石膏转变为半水石膏,使比表面积下降,初始水化速度减漫,凝结时间趋于正常,强度得到提高 。,石膏的陈化指在一定条件下把石膏放置一段时间,是石膏工业通常采用的手段。,二、半
19、水石膏的水化过程及机理,二水石膏的水化反应,由于二水石膏和半水石膏结合水含量不同,所以可以通过测定样品结合水含量,评价半水石膏的水化程度,结合水以氢键形式结合的水,如结晶水,半水石膏结合水含量为6.2,二水石膏结合水含量为20.93,通常的方法,先用无水乙醇终止水化,再用醚洗涤,除去多于水分,在40下干燥至恒重,称其质量,然后将样品煅烧至完全脱水,再称质量,即可求得结合水含量,半水石膏的水化机理,一种溶解析晶理论,一种是局部反应理论,溶解析晶理论认为半水石膏加水之后发生溶解,并生成不稳定的过饱和溶液,由于半水石膏的饱和溶解度比二水石膏的平衡溶解度高,即半水石膏的饱和溶液是二水石膏的过饱和溶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石膏ppt课件 石膏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29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