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串行输入输出接口ppt课件.ppt
《第8章 串行输入输出接口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章 串行输入输出接口ppt课件.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8章 串行输入/输出接口,8-1 串行通信接口,8-1 串行通信接口,一、串行通信的实现,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的特点,串行通信:速度慢:一位一位数据传输线少:单向一条数据传输线,成本低,长距离更突出距离长:线少受干扰相对少,并行通信:速度快:多位数据同时传输线多:n位数据要n根数据线,另需控制、状态线,成本高距离短:线多长距离易受干扰,注意:“串行”是指外设与接口电路之间的信息传送方式,CPU与接口之间仍按并行方式工作。,串通核心部件是移位寄存器:发送端(TXD)需设置并入串出移位寄存器。接收端(RXD)需设置串入并出移位寄存器。,串行通信的硬件条件,串行通信的同步,设置波特率,为实现串通数据
2、的同步传输,得从软、硬两方面采取3项措施:,在串行通讯中,用波特率来描述数据的传输速率。波特率,即每秒钟传送的二进制位数(bps)。,常用的波特率有:110、300、600、1200、2400、4800、9600、19200等。 通常串通接口的波特率可分别用软件来设定的,因此必须确保收、发双方设置的波特率一致。,如:波特率=9600bps 即每秒传输9600数据位。每位传输时间Td=1/9600 秒。,设置数据的传输格式,串通传输数据并非是简单的纯数据位信息,还包括各种其它的辅助位信息。据此,通信双方还得有一个数据传输格式的约定。,实际上串行通信本身又分两种方式:异步通信和同步通信。,异步通信
3、传输格式:,传输一个字符时,总是以起始位开始,然后字符本身的各位,接着校验位,最后以停止位结束该字符的传输。 字符间可有任意个空闲位,起始位后紧跟数据的最低位。,起始位逻辑01位数据位逻辑0或15位、6位、7位、8位校验位逻辑0或11位或无停止位逻辑11位、1.5位或2位空闲位逻辑1任意数量,由此可见,即便是异步通信,其数据格式也略有差异。因此设置数据的传输格式是完全必要的。,设置波特率因子(基本了解即可),在异步通信时,收、发双方每移一位数据所需时间是用时钟加以控制的,发送端时钟叫发送时钟,接收端时钟叫接收时钟。 接收时钟/发送时钟频率可以是波特率的倍数,该倍数称为波特率因子。 如:波特率因
4、子为32,则32个时钟脉冲移位1次。,引入波特率因子的目的是要在每个数据位的中心点采样数据,有效地接收发送端传送来的数据。,串行通信方式,二、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异步通信,以字符为单位传输数据。一次传输的起始位、字符各位、校验位、停止位构成一组完整的信息,称为帧(Frame)。帧与帧间可有任意个空闲位。 异步通信的双方对数据格式和波特率约定要一致。,同步通信,数据块开始靠同步字符指示,发送端和接收端用时钟同步。常见的几种同步通信格式如下:,图(a)单同步格式,传送一帧数据仅使用一个同步字。图(b)双同步字格式,这时利用两个同步字进行同步。图(c)同步数据链路控制(SDLC)。,串行通信中的数据
5、传输方向,全双工方式:通讯双方能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操作。,半双工方式:只有1根数据传送线,通讯双方的发送和接收由电子开关切换。由于只有一条信道,所以数据不能同时在两个方向上传送。,#3,异步接收/发送器(UART),UART结构图,串行接口的基本结构是UART,主要包含收发数据所需的并串转换及检错功能。,UART的基本工作原理:接收:串行输入移位寄存器接收RXD端的串行数据进入输入数据缓冲器经数据总线至CPU。发送:CPU将发送数据经数据总线写入输出数据缓冲器进入串行输出移位寄存器由TXD端一位一位输出。检错:在接收数据过程中一旦出现奇偶错误、帧错误、丢失(溢出)错误会置位相应的标志位,供CP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8章 串行输入输出接口ppt课件 串行 输入输出 接口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28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