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残疾人社会工作ppt课件.ppt
《第十六章残疾人社会工作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六章残疾人社会工作ppt课件.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六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第一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涵义与发展,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涵义 (一)什么是残疾人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不同的残疾对人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影响的不同情况,把残疾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功能、形态残疾,它是指因意外伤害和疾病的后遗症,使人体结构或功能发生缺陷或异常的状况;第二类是丧失功能残疾,指人体的结构缺陷和功能障碍使人体丧失应具备的能力第三类是社会功能残疾,指由于身体的形态和功能的缺陷或异常而影响残疾人参加正常社会活动的情况。,所谓残疾是由于人的生物器官在结构和功能上出现较严重的问题而影响了人的正常的社会生活状况。这样,带有以上残疾的人就是残疾人。,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2、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指出:“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这一界定不但注意人的生理状况,也注意到心理状态,以及上述缺陷造成个人生活、活动能力的缺陷,当这种状况达到一定程度时即为残疾。我国将残疾分为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涵义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对残疾人所做的社会工作。它不同于一般的残疾人服务,而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使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
3、括:(1)康复工作,即最大限度地恢复残疾人的生物机体的功能或进行功能补偿,以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2)特殊教育,残疾人教育是残疾人享受权利和挖掘其潜能的重要措施,在残疾人教育方面,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学校社会工作使受教育者获得更显著成效。(3)劳动就业,这是残疾人得以自立并展现其能力的最重要环节和措施。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残疾人寻求更适宜的劳动岗位、帮助他们适应劳动生活、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4)社会适应,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咨询、介绍和指导促进残疾人的婚姻与家庭生活。此外,在改善残疾人生活的物质和社会环境方面,社会工作者可以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一)世界残疾人社
4、会工作的发展1780年瑞士人奥比(Orbe)创立了第一家为残疾人服务的机构。1820年第一个残疾人之家在德国慕尼黑成立。之后,欧美各地陆续建立了招收残疾儿童的学校。这是最初的残疾人社会工作。1922年,第一个为残疾人服务的国际组织“康复国际”(RI)成立,对推动各国政府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8年公布的世界人权宣言规定:“残疾人有接受社会保障的权利。”此后各国纷纷立法保障残疾人的权益。,(二)中国的残疾人工作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中国残疾人的生活责任几乎完全落在家庭肩上 1988年全国各类残疾人的统一组织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相继,全国各省、地、县、乡也成立地方分会和基层组织。
5、这种“半官半民”的组织极大地促进着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颁布和实施则使中国的残疾人社会工作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第二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一)关于残疾现象产生原因的理论 1个人责任论残疾的个人责任论是将残疾现象的出现归因于个人(或家庭)原因的理论。这一理论在看待残疾现象时,将它同广泛存在的非残疾现象相比较,而认为残疾是一种个别的、特殊的现象,是由个人(或其家庭)原因造成的。在先天性残疾和非因公后天致残现象中这种理论最为普遍。这种观点认为,在“同样的”生活条件下,其他大量的人是正常的,而少数人致残,其责任应该在个人或其家庭
6、。这种理论对于先天性、遗传性残疾现象有一定解释力,但是它常常忽视了社会因素对致残过程的复杂影响。 按照这种理论,一个人患有残疾只能是个人或家庭的悲剧或不幸。,2社会责任论 残疾的社会责任论认为,一个人患有残疾主要是由社会因素造成的,不管是先天性残疾还是后天残疾都是如此。先天性残疾可能是残疾人的父母缺乏某些知识或者遇到不可抗拒的事件而造成的。残疾的社会责任论是人们对致残的多种原因有了较多了解、对个人权力和社会的责任有较深刻认识后的产物。虽然把残疾的责任完全归结于社会因素并不一定适当,但这一理论把人当作社会的人、认为社会负有改善人的生存条件的观点有益于人的健康发展,这无疑是一种进步。,(二)关于如
7、何看待残疾现象的理论1标签理论 标签理论是解释某些偏差行为何以产生的理论,也是反对那些不正确地制造偏差行为的理论。 有权势者的妄加标签使那些可能并不属于偏差的行为成为“偏差行为”,而且这种妄加标签可能真的会产生促成弱势者偏差行为的后果(周晓虹,1993)。 这一理论应用到残疾现象上就是哪些人被认为是残疾人?他们为什么会被认定是残疾人?当他们被认为是残疾人之后受到了哪些不公正的待遇?这种不公正的待遇对残疾人的行为与生活又有何种影响?等等。总之,用于残疾现象的标签理论反对轻率、不负责任地给某些人加上“残疾人”的标签,以避免这种妄加给这些人带来不利影响。,2正常化理论正常化(normalisatio
8、n)是与帮助某些特殊的社会群体(特别是精神病患者及其他伤残人士)相关的理论。 在社会工作领域,以工作对象为本的价值理念认为,以往把某些工作对象(如残疾人)的行为视为异常并用某些所谓“正常”的方法去治疗的行为实际上是有偏颇的,因为被社会工作者视为不正常的行为在工作对象群体看来是完全正常的,因此问题在社会工作者的标定(加标签)上。另一种对正常化的理解,关注为受助者提供与平常人相似的生活环境,包括使他们回归平常社会,在常人社会中生活。英国的社区照顾就包含了这种意义。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正常化理论是多元的。有的从文化价值角度分析问题,有的从工作模式上探求合理的方法。但有一点又是共同的,即它们都认为应该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六 残疾人 社会工作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22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