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 紫外 可见光谱ppt课件.ppt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 紫外 可见光谱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 紫外 可见光谱ppt课件.ppt(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2.1 引言-有机结构分析与四大谱2.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2.2.1 电磁波与波谱2.2.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2.2.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的组成2.2.4 溶剂2.2.5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光光度计2.2.6 常用术语2.2.7 影响因素2.3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2.3.1 饱和烃及其取代衍生物2.3.2 不饱和烃及共轭烯烃2.3.3 羰基化合物2.3.4 芳香族化合物,有机波谱分析,2.1 引言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分子水平过去:化学方法, 费时、费力、费钱,需要样品量大。现在:现代仪器分析,省时、省力、省钱、快速
2、、准确,样品消耗量小(g)。,有机波谱分析:研究分子的结构,探索分子间各种集聚态的结构构型和构象。,吗啡碱结构的测定,1805年始,1952年完全阐明。,有机波谱法的特点,波谱: 分子吸收电磁波的能量后,从较低能级 跃迁到较高能级,便产生波吸收谱 样品用量少,一般23 mg (可1 mg); 除红外和质谱外,无样品消耗,可回收; 省时,简便; 配合元素分析(或高分辨率质谱),可准确确定化合物的分子式和结构。,分子运动形式及对应的光谱范围,“四谱”的产生,带电物质粒子的质量谱(MS) 电子:电子能级跃迁(UV) 分子 原子 核自旋能级的跃迁(NMR)振动能级(IR),有机波谱分析,对有机物结构表
3、征应用最为广泛: 紫外光谱 (ultraviolet spectroscopy,UV) 红外光谱 (infrared spectroscopy,IR) 核磁共振谱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 质谱 (mass spectroscopy,MS),2.2.1 电磁波与波谱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相性。波动性:可用波长( )、频率(v )和波数( )来描述:微粒性:可用光量子的能量来描述:,2.2 UV-Vis光谱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2.2.2 紫外光谱的基本原理,紫外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价电子的跃迁而产生的。分子中价电子经紫外或可见光照射时,电子从低能级跃
4、迁到高能级,此时电子就吸收了相应波长的光,这样产生的吸收光谱叫紫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的波长范围是100-400nm(纳米) 100-200nm 为远紫外区 200-400nm为近紫外区 一般的紫外光谱是指近紫外区。,紫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可以跃迁的电子有:电子, 电子和n电子。跃迁的类型有: *, n *, *, n *。各类电子跃迁的吸收峰波长与能量大小:,一般的紫外光谱指近紫外区,只能观察 *和 n *跃迁。紫外光谱只适用于分析分子中具有不饱和结构的化合物。,UV and Vis light cause only two kinds of electronic transition,紫外光谱
5、的基本原理,2.2.3 紫外光谱图的组成,吸收曲线表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情况。曲线最大吸收峰的横坐标为该吸收峰的位置,纵坐标为它的吸收强度。吸光度A是由Lambert-Beer定律定义的:,2.2.4 溶剂,紫外-可见光谱一般是在相当稀的溶液(10-210-6mol)中测定的。在选择溶剂时需注意:(1) 溶质易溶,两者不发生化学作用;(2) 具有适当的沸点,在测量过程中溶剂的挥发不至于明显影响 样品的浓度;(3) 具有适当的透光范围,不影响样品吸收曲线的测定; (4) 价廉易得,使用后易回收。,溶剂,溶剂,2.2.5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现代的仪器均为双光束自动记录方式,配备有计算机数据处理系
6、统,进行谱图的存储,峰值检出,数据处理,谱图放大、缩小等功能。,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是由五个部分组成: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和信号指示系统。(一)光源: 常用的有热辐射光源(340 2500nm)和气体放电光源(160 375 nm)两类。(二)单色器: 一般由入射狭缝、准光器(透镜或凹面反射镜使入射光 成平行光)、色散元件、聚焦元件和出射狭缝等几部分组成。其 核心部分是色散元件(棱镜和光栅),起分光的作用。(三)吸收池: 一般有石英和玻璃材料两种。石英池适用于可见光区及 紫外光区,玻璃吸收池只能用于可见光区。(四)检测器: 常用的有光电池、光电管和光电倍
7、增管等。(五)信号指示系统: 常用的信号指示装置有直读检流计、电位调节指 零装置以及数字显示或自动记录装置。,2.2.6 常用术语生色团,所谓生色团(chromophore),是指分子中可以吸收光子而产生电子跃迁的原子基团。通常将在近紫外及可见光区有特征吸收的基团或结构系统定义为生色团,如CO、CC、CN、NN、NO、NO2、芳环, 其对应跃迁形式是*和n *。,常用术语,助色团: auxochrome, 有些含有杂原子的基团,如NH2、NR2、OR、SR、X、 SO3H、CO2H等,它们本身在近紫外区无吸收,但连接到生色团上 时,会使生色团的max向长波方向移动(红移),同时吸收强度增大。
8、对应于n * 跃迁。红移现象:bathochromic shift, 由于取代基或溶剂的影响使最大吸收峰向长 波方向移动。蓝移现象:由于取代基或溶剂的影响使最大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增色效应(hyperchromic effect) :使值增加的效应。减色效应(hypochromic effect) :使值减少的效应。R带K带B带E带,(a) 发色团引起电子跃迁的不饱和基团。一般为带有电子的基团例如 :,由于不同的有机分子所含有的发色团不同,组成它们的分子轨道不同,能级不同,发生价电子跃迁的能量不同,故max是UV用于结构分析的主要依据。,发色团,(b) 助色团,本身并无近紫外吸收,但与发色团
9、相连时,常常要影响max和max的基团。例如:,特点:助色团一般是带有p电子的基团。例如:,(c) 红移与蓝移 红移由取代基或溶剂效应引起的max向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 蓝移由取代基或溶剂效应引起的max向短波方向移动的现象。(d) 增色效应与减色效应 增色效应使最大吸收强度(max)的效应。 减色效应使最大吸收强度(max)的效应。,红移与蓝移以及增色效应与减色效应,(e) UV吸收带及其特征,(i) R带来自德文Radikalartig(基团)起源:由n-跃迁引起。或者说,由带孤对电子的发色团产生。例如:,特点: max270nm,max100; 溶剂极性时,max发生蓝移。,R带举例:,
10、R带,(ii) K带来自德文Konjugierte(共轭),起源:由-跃迁引起。特指共轭体系的-跃迁。 K带是最重要的UV吸收带之一,共轭双烯、,不饱和醛、酮,芳香族醛、酮以及被发色团取代的苯(如苯乙烯)等,都有K带吸收。例如:,特点: max 210270nm,max10000; 溶剂极性时,max不变(双烯)或发生红移(烯酮)。,(ii) K带,B带和E带,起源:均由苯环的-跃迁引起。是苯环的UV特征吸收。 特点: B带为宽峰,有精细结构 (苯的B带在230270nm) max偏低:2003000 (苯的为215); E1带特强,(max 10000) ; E2带中等强度,(2000max
11、 10000) 苯环上引入取代基时,E2红移,但一般不超过210nm。如果E2带红移超过210nm,将衍变为K带。,B德文Benzienoid(苯系) E德文Ethylenic(乙烯型),识别上述几种吸收带,对推导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各种吸收带举例,2.2.7 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A、紫外吸收曲线的形状及影响因素 紫外吸收带通常是宽带,影响吸收带形状的因素有被测 化合物的结构、测定的状态、测定的温度、溶剂的极性。B、吸收强度及影响因素 能差因素: 能差小,跃迁几率大 空间位置因素:处在相同的空间区域跃迁几率大C、谱带位移 蓝移(或紫移) 吸收峰向短波长移动 红移 吸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 紫外 可见光谱ppt课件 有机化合物 结构 分析 可见 光谱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22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