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熊春玲课件.ppt
《聚焦核心素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熊春玲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焦核心素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熊春玲课件.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聚焦核心素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宜昌市教科院 熊春玲2016年4月,聚焦核心素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宜昌市教科院 熊春玲,当前教育界最热门的关键词: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被称为: 当前教育改革的“关键” 新课标的“源头” 中高考评价的“核心” 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当前教育界最热门的关键词:,当前学校教学研究的三个主要问题: 什么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如何落实学生核心素养? 如何考察学生核心素养?,当前学校教学研究的三个主要问题:,一、什么是核心素养及学科核心素养,一、什么是核心素养及学科核心素养,1、什么是核心素养? 最新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指出: 学生发展
2、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有九大素养: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 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 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习,人文底蕴身心健康社会责任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习,具体内容解读: 一、社会责任。主要是个体处理与他人(家庭)、集体、社会、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 1.诚信友善。重点是自尊自律,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等。 2.合作担当。重点是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对自我和他人负责;履行公民义务,行使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正
3、等。 3.法治信仰。重点是尊崇法治,敬畏法律;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依法律己、依法行事、依法维权;崇尚自由平等,坚持公平正义等。 4.生态意识。重点是热爱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行动等。,具体内容解读:,二、国家认同。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国家政治制度、核心价值理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理解、认同和遵从。 5.国家意识。重点是了解国情历史,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热爱祖国,认同国民身份,对祖国有强烈的归属感;自觉捍卫国家尊严和利益等。 6.政治认同。重点是热爱中国共产党;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
4、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等。 7.文化自信。重点是了解中华文明形成的历史进程;承认和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理解、欣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二、国家认同。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国家政治制度、核,三、国际理解。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国际动态、多元文化、人类共同命运等方面的认知和关切。 8.全球视野。重点是具有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 9.尊重差异。重点是了解世界不同文化;理解、尊重和包容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多元文化交流等。,三、国际理解。主要表
5、现为个体对国际动态、多,四、人文底蕴。主要是个体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表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10.人文积淀。重点是积累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11.人文情怀。重点是以人为本,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四、人文底蕴。主要是个体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五、科学精神。主要是个体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表现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 12.崇尚真知。重点是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和成果;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有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等。 13.理性思维。重点是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
6、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理性务实,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规范行为等。 14.勇于探究。重点是有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能够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并通过科学方法检验求证、得出结论等。,五、科学精神。主要是个体在学习、理解、运,六、审美情趣。主要是个体在艺术领域学习、体验、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15.感悟鉴赏。重点是学习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懂得珍惜美好事物等。 16.创意表达。重点是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具有生成和创造美的能力;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提升生活品质等。,六、审美情趣。主要是个体
7、在艺术领域学习、,七、学会学习。主要表现为个体在学习态度、方式、方法、进程等方面的选择、评估与调控。 17.乐学善学。重点是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主学习,注重合作;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等。 18.勤于反思。重点是对自己的学习状态有清楚的了解;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合理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19.数字学习。重点是具有信息意识;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趋势等。,七、学会学习。主要表现为个体在学习态度、方,八、身心健康。主要是个体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20.珍爱生命。重点是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
8、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21.健全人格。重点是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积极往,有效互动,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22.适性发展。重点是能正确判断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有计划、高效地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八、身心健康。主要是个体在认识自我、发,九、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勤于实践、敢于创新方面的具体表现。 23.热爱劳动。重点是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广泛参加各种形式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具有动手操作能力等。 24.批
9、判质疑。重点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敢于质疑;善于提出新观点、新方法、新设想,并进行理性分析,做出独立判断等。 25.问题解决。重点是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定合理解决方案;具有创客意识,能将创新理念生活化、实践化等。,九、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勤于实践、敢于,2、为什么要研制核心素养? 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根本出发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为什么要研制核心素养?,3、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如何落实?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不是抽象的,它必须通过各学科课程的学习来落实。因
10、此每个学科都要研究本学科能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做什么,所以在此基础上还必须制定出各学科的核心素养。 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 从学科本质出发,对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体系的要求,明确本学科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贡献。学科核心素养具有明显的学科特点,但也不是唯有本学科才具有的。,3、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有哪些? 学生,聚焦核心素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熊春玲课件,4、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关系? 核心素养是对三维目标的深化和发展。特别是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具体化。 一句话,教师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学科教师要明白自己首先是教师,其次才是教某个学科的教师,要明白教学究竟要把学生带向何方
11、。这是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素养核心时代”的必然要求。,4、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关系?,二、如何在教学中落实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二、如何在教学中落实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1、弄清物理学科的本质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从学科本质出发,对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体系的要求,明确本学科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贡献。具有明显的物理学科特点,所以首先要弄清物理学科的本质。 物理是一门科学学科,而不是工具学科。 物理以感知为基础,需要有从具体到抽象的一个过程、方法和态度。不是简单地给出学生一套逻辑规则。它从起始阶段就扎根于活生生的认识过程中。世界上有音乐神童,数学神童,却没有物理神童。这与物理需要从丰富的感知中
12、进行科学的概括和抽象有关。,1、弄清物理学科的本质,建构主义观点认为:科学本质上是一种科学探究活动。它强调科学知识是暂时性的、主观的、建构性的,它会不断地被修正和推翻。 所以科学的本质不在于已经认识的真理而在于探索真理,无论科学知识发生怎样的变化,但这种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运用是始终如一的,它们才是科学的本质。所以物理教学从本质上讲,就是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能力和科学情感。,建构主义观点认为:科学本质上是一种科学探究活动。它强,2、课堂教学实现由“重知识”向“重过程”转变。把培养学生的关健能力放在首位。,2、课堂教学实现由“重知识”向“重过程”转变。把培养,
13、课程标准过程方法目标与学生能力的关系: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能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具有初中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通过实验收集数据,会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3、经历信息处理过程、从信息中分析、归纳规律的过程,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4、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5、学习科学家在科学探索中的研究方法,并能在解决问题中尝试应用 科学研究方法。 所以学生的能力与过程方法是不可分离的,能力必须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训练才能得到。,课程标准过程方法目标与学生能力的关系:,(1)注重物
14、理概念的形成过程,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1)注重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培养学生科,例1:力的概念的形成: 第一步:搜集大量现象,第二步:分析概括归纳上述现象的共同点:两个物体,一个动作 第三步:用恰当的物理语言定义: 学生所经历的过程是搜集资料、分析归纳,所用到的方法是概括归纳法。培养的能力是分析概括能力。,例1:力的概念的形成:人运动员牛拖拉机夯磁铁手推举拉耕砸吸引,例2:磁感线的概念建立: 一般都是老师先实验,根据实验现象给出下面的模型和定义。但学生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磁感线?为什么要建立磁感线这个模型?引入磁感线有什么作用?,例2:磁感线的概念建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聚焦 核心 素养 全面提高 教学质量 熊春玲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22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