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研究领域与课题课件.ppt
《翻译理论—研究领域与课题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翻译理论—研究领域与课题课件.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定义与意义,1、翻译理论的定义方梦之译学辞典:从翻译实践概括出来的有关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以及对于翻译有关的现象或本质做系统的描写或阐释。研究翻译的性质和任务,可译与不可译,翻译的标准、过程、方法与技巧,作者、译者、读者及其互动关系,原著、译著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此外,还包括研究翻译策略、翻译批评、翻译教学、翻译管理,甚至还涉及机器翻译。现代翻译理论触角之深广是别的学科理论所不多见的,历史方面的、社会方面的、文化方面的、语言方面的、心理方面的、政治方面的,均有所包含。翻译理论的多学科交叉正是其目前学派林立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翻译理论复杂化的生动写照。,一、定义与意义,Mona Baker 翻译
2、研究百科全书 :Holmes divides the discipline into two major areas: pur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applied studies. Pure translation studies has the dual objective of describing translation phenomena as they occur and developing principles for describing and explaining such phenomena. The first objective fall
3、s within the remit of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the second within the remit of translation theory, both being subdivision of pure translation studies.,翻译理论研究领域与课题,谭载喜翻译研究词典:翻译理论用来指以系统方式解释某些或所有与翻译相关现象的具体努力。理论翻译研究的目的在于建立一般性原则,用以解释和预测翻译行为和作品等现象。纽马克翻译探索:“翻译理论是误称,是个通用的术语我们可以称之为诸如翻译学之类的东西。”波波维奇
4、将翻译理论界定为“对翻译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任务是“使翻译过程和翻译文本模式化”Juan Daniel Prez Vallejo:The study of proper principle of translation is termed as translation theory.,谭载喜翻译研究词典:翻译理论用来指以系统方式解释某些或所,2、翻译理论研究的意义,翻译理论直接作用于应用理论,进而通过应用理论来指导具体的翻译实践活动。应用翻译理论充当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活动之间的桥梁作用。比如说指导译者决策的是“功能对等理论”,那么它在应用理论部分就会主要从读者接受角度去考虑问题,就会尽量转
5、变原文中的句式结构或格式以适应译文读者的需要。这说明翻译理论是在整体上或是在宏观角度上指导翻译实践活动。我们还要看到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成果的意义。由于翻译理论是从描写和分析译品中总结出来的,因此理论亦可反过来用于指导对译品的批评与赏析。通过对译本好与坏的分析及评价,探求其深层次原因,亦可促进翻译实践的发展,这样也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翻译理论对实践的促进作用。,2、翻译理论研究的意义 翻译理论直接作用于应用理论,,翻译研究使人们更加深入地认识了翻译活动本身,从最初仅限于译本(或原文与译文)的研究到对译文读者的研究,再到现在对译者本人翻译策略的研究,尤其是对其心理的分析,人们已经从简单的翻译现象(或
6、表象)研究深入到了对人脑中“黑匣子”的研究。同时,翻译理论研究的兴旺也促进人们开始客观地看待翻译活动。目前仍有人持“能写作则写作,不能写作则翻译,不能翻译则写译论”这样的观点(屠国元、肖锦银,2000)。,翻译研究使人们更加深入地认识了翻译活动本身,从最初仅,绝大多数的人都有过写作的经历,懂得写作的不易,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了解翻译中的种种困难。他们常简单认为会了两种语言就可以做这两种语言间的翻译。事实远非这么简单。大量理论的深入研究无疑表明了翻译并不是简单地搬一两本字典就能做的。早在1951年,董秋斯就曾指出两种反对翻译理论的意见(认为翻译是艺术和认为翻译是一种技术的观点),“本身也可以说是一
7、种理论”,“不过日用而不知罢了”,“问题是,此乃不正确的理论。这种理论严重地妨碍了中国翻译工作的进步”。(陈福康,1992:365)随着外语教学的日益普及,人们已经越来越重视翻译活动,译者的社会地位也不断地提高。这其中翻译理论研究功不可没。,绝大多数的人都有过写作的经历,懂得写作的不易,但并,翻译理论的职能:1.认知职能,也就是翻译理论的启蒙作用。2.执行职能,也就是翻译的能动性和实践性。3.校正职能,也就是翻译理论的规范性、指导性。 (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翻译理论的职能:,二、内容与分类,1、根据 Holmes Map of Translation StudiesTranslation
8、studiesPure translation studies Applied translations,二、内容与分类1、根据 Holmes Map of Tra,Pure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etical Descriptive general partial product process function oriented oriented oriented medium area rank text-type time problemrestricted restricted restricted restricted restricted restri
9、cted,Pure,2、根据方梦之译学辞典 传统译论从时代上分 (一)学派 现代译论 (二)翻译理论 (三)翻译观 (四)翻译层次,(一)学派(school),文艺学派(literary school):又称艺术派,既属于传统译论,又是现代译论的一个分支。典型的艺术派译论通常把理想的翻译过程描写为译者和作者的心灵交流过程,而语言在此不过是起到居间的作用而已。通常是反复围绕原文的总体修辞风格、主题内容来对比译文的得失,从中总结经验和进行评价。 科学派(school of science):与“艺术派”相对,于20世纪50年代兴起。认为翻译研究是一门科学的研究,研究的对象应该是可以观察和证实的,因
10、而是可靠的客观现象。,(一)学派(school)文艺学派(literary s,语言学派(Linguistic school):属于科学派(school of science),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国外逐渐形成了系统的翻译语言学理论。贡献在于它把翻译中某些问题提到语言学高度加以阐述,对翻译中两种语言的话语现象进行对比研究,并作系统归纳。代表人物:奈达、卡特福德、费道罗夫和巴尔胡达罗夫。文学文化学派(literary-culture school):包括翻译研究派和多元体系派,二者都起源于地处当代世界主流文化边缘的小国家,理论渊源都是20世纪初的俄国形式主义。它们关心的重点都是在文学与文化方面,
11、而不是在语言方面。,语言学派(Linguistic school):属于科学派(,翻译研究派(school of translation studies):70年代初发祥于低地国家(荷兰、比利时),该派重理论,强调历史回顾,采用文化译入研究手段,关注文学翻译的特点。历年来该派重视考察译作与政治、历史、经济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创始人:美国诗人、翻译家霍姆斯(James Holmes),比利时学者勒菲弗尔(Andre Lefevere),英国学者巴斯奈特-麦圭尔(Susan Bassnett-McGuire)。多元体系学派(school of polysystem theory):该派超脱了译界
12、中“语言学派”和“文艺学派”之争,将译学与文学研究、社会和经济因素结合起来,赋予译学以历史意义,但仍纠结于译入文化的可接受性。创始人:以色列学者佐哈尔(Itamar Even-Zohar)和图里(Gideon Toury)。,翻译研究派(school of translation st,社会符号学派(sociosemiotic school):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代表人物是奈达。从语言文化传递的角度来看待翻译,并阐明其本质。交际学派(communication school):出现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理论渊源是信息论和社会语言学。该派认为人类语言是一种复杂的信息系统,翻译则是一种特
13、殊的信息传递活动,同其他种类的信息传递一样,遵循着信息理论中的一些基本原则。缺点在于没有很好的分析语言和文化间的深层关系。代表人物:奈达和雷伯恩(Nida and Reyburn)。,社会符号学派(sociosemiotic school):产,美国翻译研讨班(American Translation Workshop):1964年,艾奥瓦大学写作研讨班主任恩格尔(Paul Engle)首创翻译研讨班。该派注重翻译实践,强调品味与文学价值,采用哈佛大学理查兹(I.A.Richards)和奎恩(Williard V. Quine)的方法。代表人物:诗人、翻译家庞德(Ezra Pound),艾奥瓦
14、大学的威尔(Frederic Will),耶鲁大学的策德内斯(Jonas Zdnys)。总的来说,该派片面强调实践,反对任何理论的束缚。研究方法停留在传统的语文学范畴之内,因此对当代翻译理论的贡献甚微。,美国翻译研讨班(American Translation W,莱比锡派(Leipzig School): 因一群有影响的翻译学者聚集在莱比锡大学而得名。该派学者注重翻译研究的语言性和科学性,注重科技翻译的研究。代表人物:Otto Kdae 和 Albrecht Neubert。解构学派(Deconstructional School): 产生于60年代后期的法国,代表人物为法国解构主义哲学家德
15、里达(Derrida)。该派理论无视原文,认为文本中并没有什么深层结构或预先决定的意义。,翻译理论研究领域与课题,释意派(Theory of interpretational School):又称达意理论,与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相对,由曾经长期担任巴黎高等翻译学校长的塞莱斯科维奇(Danica Seleskovitch)与20世纪60年代后期创立。该派理论的基本要点是严格区分语言与话语的相对独立作用和相互关系,区分翻译过程中的已知内容和未知内容之间的关系。该理论首先是一种口译理论。认为翻译的对象不是语言,而是借助语言表达的意义。该派把翻译过程分为三步:理解、脱离原语语言外壳(deverbalisa
16、tion)和重新表达。,释意派(Theory of interpretational,摆布学派(Manipulation School): 即欧洲的比较文学派,把翻译研究堪称是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认为所有的翻译都意味着对原语文学作品的“摆布”,即译者势必会对原文进行意识形态和诗学方面的处理。该派强调文学的多元体系,认为翻译是译语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另一文本的再现。辩证逻辑学派(Dialectical Logic School):该派以下述六大基础理论作为翻译学理论大厦的基本构架:翻译学的方法论、翻译学的领域论、翻译学的本质论、翻译学的标准论、翻译学的可译论、翻译学的风格轮。在辩
17、证逻辑流动型的翻译学研究后总,其基础理论将会随着科学的纷繁发现而不断拓展。,摆布学派(Manipulation School): 即欧洲,(二) 翻译理论(列举部分),翻译对等(translation equivalence):翻译理论中的一个根本问题。是西方最早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方法之一,时称等值翻译(equivalent translation),包括以下几种对等形式: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即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行为对等(textual equivalence)由卡特福德提出,形式对等(formal equivalence)。
18、文化转向论(cultural turn):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研究译文的文化渊源,探讨译文产生的政治、经济、社会、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文化背景为内容。,(二) 翻译理论(列举部分)翻译对等(translati,功能目的理论(skopos theory):又称功能翻译论。功能翻译的两项基本原则: 1.翻译各方面的交互作用受翻译目的所决定 2.目的随接受对象的不同而变化,目的决定方式(The end justifies the means) 代表:德国的莱斯和费米尔。关联翻译理论(relevance translation theory):代表:E.Gutt。该理论认为,文本话语的内在关联性越强
19、,则读者在阅读中无需付出太多推理努力,就能取得好的语境效果。,翻译理论研究领域与课题,(三)翻译观,定义:翻译观(views on translations) 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翻译活动的总的看法,是翻译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三)翻译观,女性主义翻译观(feminist view on translation):又称女权运动翻译观,以社会性别差异论为理论基础,其思潮源于18世纪的自由女性主义(liberal feminism)。该翻译观否定传统的摹仿论,主张翻译是文化介入和文化协调;否定对原文高贵、译文卑贱的等级观念,提出原文-译文的共生关系。文化翻译观(cultural
20、 view on translation):翻译不仅是双语交际,它更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翻译的目的是突破语言障碍,实现并促进文化交流;翻译的实质是跨文化信息传递,是译者用译语重现原作的文化活动;翻译的主旨是文化移植、文化交融,但文化移植是一个过程;语言不是翻译的主要操作形式,文化信息才是翻译操作的对象。,女性主义翻译观(feminist view on trans,民族主义翻译观(ethnocentric view on translation):以本民族的文化来改造其他文化,在翻译中表现为处处按照目的语文化来塑造译文的形象或选定词句,把不适合于目的语文化规范的因素统统剔除在外。译法上多采用归化
21、法。,民族主义翻译观(ethnocentric view on t,(四)翻译层次,翻译活动是一项多层次的立体交叉活动。分别得认识层次有助于翻译过程中选择翻译单位和决定翻译方法,从而有利于实际操作;对各个层次综合的考察则有助于对翻译实质的认识。,(四)翻译层次,文化层次(cultural level):是各类翻译的必要层次,是文学翻译的基本层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层次。包含极为丰富的内容,它牵涉到一种语言所代表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习俗传统和地域风貌特性等一系列互变因素。专业层次(professional level):从事文理各科翻译的必要的层次。即“专门化翻译”(由纽马克提出)。
22、美学层次(aesthetic level):翻译文学作品要达到美学层次。语义层次(semantic level):翻译活动的基本的必不可少的层次。思维层次(level of thinking):翻译活动的基础层次。在翻译的思维层次上,译者要了解不同民族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思维方式和不同思维角度的差异。,文化层次(cultural level):是各类翻译的必要层,三、实证举例,一般认为公元前3世纪72名犹太学者在亚历山大翻译圣经旧约全书即七十子希腊文本或公元前250年里维乌斯 安德罗尼柯(Livius Andronicus, 前284-204)把荷马史诗奥德赛译成拉丁文看作西方翻译史上的第一部译作
23、。从公元前52到44年古罗马的西塞罗(Marcus Jullius Cicero, 公元前106-前43) 发表“论最优秀的演说家”和“论善与恶之定义”区分“解释员翻译”到“演说家翻译”开创了翻译理论研究。,三、实证举例 一般认为公元前3世,对于西方翻译理论发展史中国有学者提出把其划分为三个阶段: A 、从古罗马的西塞罗区分“解释员翻译”到“演说家翻译”起到1959年:称作“传统的翻译学阶段”。 B、 从1959年罗曼; 雅科布逊(Roman Jakobson) 发表翻译的语言学问题观(On Linguis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开始到1972年:称作“现代翻译学
24、阶段”。 C、 从1975年霍姆斯(James Holmes) 正式发表论文,翻译的名称和性质 (The Name and Nature of Translation Studies) 开始至今:称作“当代翻译学阶段”。(潘文国等),对于西方翻译理论发展史中国有学者提出,在第一阶段最重要的著作是英国的亚历山大; 弗雷泽; 泰特勒(Alexander Fraser Tytler, 1747-1814)的专著论翻译的原则(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他首先对“优秀的翻译”下了一个定义,提出三大原则:复写原作思想,风格手法与原作同一,具备原作的通顺
25、。该作成为英国和西方翻译理论的一座里程碑。对于后来“忠实”和“自由”(即“直译”和“意译”)的讨论,有较大的影响。这一阶段还有英国诗人麦修阿诺德(Matthew Arnold,1822-1888), 针对荷马诗作的翻译提出荷马诗作的特征和翻译原则,对19世纪下半叶英国文学翻译引起较大的反响。,在第一阶段最重要的著作是英国的亚历山,在第二阶段的重要学者有雅科布逊、奈达( Eugene A. Nida )、卡特福德(Catford John C.)、威尔斯(Wilss Wolfam) 等人。 布拉格语言学派创始人罗曼.雅科布逊1959年发表的翻译的语言学问题观首先将语言学、符号学引进了翻译学,他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翻译 理论 研究 领域 课题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22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