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概述ppt课件.ppt
《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概述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概述ppt课件.ppt(2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概述,欢 迎 参 加中国邮电工业总公司培训班金 永 海Tel:13901189365、88446863 Fax:88446869,2,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概述,1.智能建筑定义 2.教学内容 3.智能建筑的发展 4.智能小区的系统构成 5.智能小区的功能与特性 6.智能住宅家庭网 7.智能小区技术导则 8.智能化小区发展前景,3,智能住宅小区概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居住条件也得以很大改善。从80年代末起全国居民住宅的建设标准开始逐步提高,1994年建设部正式提出了小康住宅的概念并且推出了小康住宅设计的标准,不久,国家科委与建
2、设部又共同推进“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以科技为先导,提高城乡居民住宅的功能与质量,改善居住环境,并认定这将成为跨世纪的科技产业工程。,4,智能住宅小区概述,前言 1997年, 国家正式进行住宅制度的改革,住宅不再是一种福利措施, 而是市场经济中一种特殊的消费品, 建设什么样的住宅、 已经不是计划经济下下达指标的问题, 而是房产开发商如何适应市场需求的商业行为。,5,智能住宅小区概述,近年来中国大步跨入了信息化社会、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与通信与信息的关系日益紧密, 信息化社会在改变我们生活方式与工作习惯的同时,也对传统的住宅提出了挑战、社会、经济及技术的进步改革、更使人们的观念也随
3、之变化。,6,智能住宅小区概述,于是在小康住宅概念的基础上,生成了智能化住宅的概念。 由于中国的住宅多为成片开发按区域管理,采用各种智能化手段来提高居住者的生活质量,按此顺理称乎为智能化住宅小区。1998年来,和“智能建筑”同样地全国从南到北都在宣传建设“跨世纪”,“五星级”的“智能化住宅小区”,,7,智能住宅小区概述,但是,“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如同“智能建筑”一样至今尚无一个确切的说法, 夹杂着各种偏见与误导,使住宅建设中出现了思想混乱与不规范的行为。 有的住宅小区配置了密集的布线系统,高速的网络系统,但系统设计华而不实,投资增加不少,但实效甚微。,8,智能住宅小区概述,因此
4、如何正确认识“智能化住宅小区”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住它小区的智能化建设,当前的确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讨、以正确引导住宅小区建设。,9,智能住宅小区概述,住宅小区智能化概念的演变 建设部主管领导曾把我国住宅分为四种类型:安置型、实用型、舒适型和豪华型。从中国的国情来看, 其中实用型与舒适型应为住宅建设的主流,因为实用型住宅主要面向国内目前低收入者, 舒适型面向中等偏上收入者。 但是住宅是一项使用寿命较长,一次投资较大 的特殊商品,因此建设时的标准必须具有一定的超前性。,10,智能住宅小区概述,建筑电气技术信息网在1997年制定了小康住宅电气设计(标准)导则(讨论稿)初步确定了必须重视的五方面功能:
5、安全性、生活环境、通信方式、信息服务、家庭智能化系统。,这是国内最早制定与住宅智能化相关的技术文献。,11,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概述,一智能大楼、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的定义: 智能建筑IB:智能大楼、智能小区、智能 住宅。,12,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概述,智能大楼: 智能建筑是指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信息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高级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13,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概述,智能小区: 在现代化的城乡住宅小区内综合采用微机、自动控制、
6、通讯与网络和智慧卡运用等技术,建立一个由住宅小区综合物业管理中心与安防系统、信息通信服务与管理及家庭智能化系统组成的“三合一”住宅小区服务与管理集成系统,使小区与每个家庭达到安全、舒适、温馨和便利的环境,最终目的是使每一住户得到满足其要求的最佳方案。,14,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概述,在现代化的城乡住宅小区内综合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4C技术(即:计算机、自动控制、通讯与网络和智慧卡运用技术),建立一个由小区综合信息服务和物业管中心、通讯接入网和家庭智能化系统组成的“三位一体”小区服务与管理集成系统,即智能小区服务与管理系统Intelligent Home Service & Management
7、 System(HIS & M)。,15,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概述,智能住宅: 将家庭中各种与信息相关的通讯设备、家用电器和家庭保安装置通过家庭总线技术(HBS)连接到一个家庭智能化系统上进行集中的或异地的监视、控制和家庭事务性管理,并保持这些设施与住宅环境的和谐与协调。,16,智能住宅小区概述,尽管我们现在还难以给智能化住宅小区作出确切的定义,但是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 号称智能化的住宅小区都具有共同的功能特征:(1)住宅内部具备完善的综合了安保防灾措施与生活服务的智能控制器、 住宅与小区和社会之间具有高度的信息交互能力。,17,智能住宅小区概述,(2)小区内部具备完善的安保措施、全面的公用设施
8、监控管理和信息化的社区服务管理。(3)为小区内住户提供多媒体的多种信息服务。,18,智能住宅小区概述,总之智能化住宅小区是综合运用了计算机技术、 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由家庭智能控制系统、通信接入网、小区物业管 理服务系统和小区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来支持实现的。,19,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概述,我们也可以这样来理解,家庭智能化就是由一个智能化系统构成安全、舒适和便利的信息化居住空间,从而适应人们在21世纪信息社会中的快节奏和与外部世界保持完全开放的环境。,20,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概述,早在1983年美国电子工业协会就专门机构开始制定家庭电气设计标准,并于1988年编制了第一个适用于家庭住宅的电气设计标
9、准,即:家庭自动化系统与通讯标准,也称之为 家庭总线系统标准。,21,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概述,二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 1教学目的: 掌握系统组成 学会设计集成方法 具备工程管理能力,22,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概述,2学习方法: 把握综合集成性,系统开放性的原则 把握满足用户需求的原则 把握便于使用与管理的原则,23,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概述,3教学内容: 基本原理及技术导则 综合布线系统 宽带接入系统 保安监控系统 物业管理系统 工程设计实例,24,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概述,三、智能建筑的发展 1、智能建筑起源于八十年初期的美国。 1984年1月美国康涅狄格(Connecticut)州哈福德(Har
10、tford)市,将一幢旧金融大厦进行改建,称之为都市大厦(City Place Building)。,25,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概述,可以说完成了传统建筑工程与新式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尝试。,26,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概述,改建后的大楼,主要增添了计算机、数字程控交换机等先进的办公设备以及高速通信线路等设施。大楼的客户不必购置设备便可进行语言通信、文字处理、电子邮件、市场行情查询、情报资料检索、科学计算等服务。,27,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概述,此外大楼内的暖通给排水、防火、防盗系统、供配电系统、电梯系统等均为计算机控制。实现了自动化管理,使客户感到更加舒适、方便和安全,引起了世人的关注。,28,智能小区
11、与智能住宅概述,智能化大厦是建筑艺术与电子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智能化大厦是随着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连网技术的普及应用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个建筑领域的全新概念。,29,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概述,智能化大厦即指通过建筑物的四个基本要素结构、系统、服务、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的最优考虑,来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同时又拥有高效率的舒适、温馨、便利的环境,帮助业主实现其包括花销、舒适、便利和安全多方面的目标,以及长远的系统灵活性及市场能力。,30,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概述,近年来,美国新建和改建的办公楼约有70%为智能建筑,总数计上万座。 日本从1985年开始建智能建筑,并制定了从智能设备、智能家庭到智
12、能建筑、智能城市的发展计划,成立了“建设省、国家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和“日本智能建筑研究会”(JIBI),31,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概述,新加坡政府为推广智能建筑,拨巨资进行专项研究,计划将新加坡建成“智能城市花园”,韩国准备将其半岛建成“智能岛”。印度于1995年起在加尔各答的盐湖开始建设“智能城”。英、法、德等国也相继在80年代未和90年代初发展各具特色的智能建筑。,32,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概述,其中世界上著名的智能建筑有美国的IBM、AT&T、DEC、日本的NEC、NTT、日立、住友等公司总部大厦。 伴随着智能建筑的建设诞生了综合布线系统。1992年“智能建筑”的概念随AT&T的综合布线系
13、统传入中国,中国开始发展智能建筑。1998年,美国政府提出“信息高速公路”构想,加快了世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33,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概述,2、我国智能建筑的建设始于1990年,随后便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起来,北京的发展大厦可谓我国智能建筑的雏型。随后建成了北京燕莎中心、上海商城、广州世贸中心、南京新机场等一批具有一定智能化的建筑。 上海总数约百幢,北京约八十幢,广东约七十幢,江苏约六十幢。,34,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概述,国内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真正具有完整“3A”系统概念的代表性智能建筑有(据不完全统计)首都机场航站楼、北京恒基中心、珠海机场、上海金茂大厦、,35,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概述,南
14、京工商银行大厦及南京招商局国际金融中心、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大厦、上海证券大厦、广州华南海运调度通信中心大厦等,它们基本都按国际标准设计、施工与管理。,36,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概述,国内这些智能建筑的特点是其主营业与计算机使用,数据通信和自动信息处理已密不可分;它们各自都拥有数套计算机系统及终端来支撑其日常各种业务;,37,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概述,它们也都是除了拥有有线通信手段之外,还拥有其它通讯手段(如卫星通信、微波通信、无线通信等),同时这些建筑的BAS系统也比较完善,也都拥有综合布线系统。,38,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概述,这些建筑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3A”系统都是独立的(甚至一些子系统
15、都是各自独立的)在这些系统之上没有建立一个由大型计算机控制的集中管理系统,所以可以说这些建筑是属于比较初级形态的智能建筑。,39,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概述,3、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对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也比较重视,采取一系列的部署和措施1986年,由国家计委会同国家科委主持制定的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已将“智能化办公大楼可行性研究”列为科技攻关课题之一。这项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完成的科研成果已于1991年通过鉴定。,40,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概述,1995年7月,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受上海市建委委托率先推出上海地区“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47-95)1997年6月,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
16、协会发布了用于智能建筑的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及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ECD72:97),41,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概述,1996年,有关智能建筑技术与技术政策已分别列入了国家经贸委制定的国家“九五”重大技术项目指南和建设部中国建筑技术政策,42,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概述,1997年9月9日,邮电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第一部分:总规范(YDT926.1-97)和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第二部分:综合布线用电缆、光缆技术要求(YDT926.2-97)。,43,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概述,1996年2月,建设部成立了建设部科技委智能技
17、术开发推广中心,协助有关部门对全国智能建筑的建设进行协调、指导与管理。推广中心组建了智能建筑技术专家组负责智能建筑工程项目评审和方案审定工作。智能建筑杂志正式创刊发行。,44,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概述,为了加强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管理、规范工程设计行为,保障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建设部于97年10月30日向全国发布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管理暂行规定。该文件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内涵、管理、内容、指导思想与评估均作了明确规定,对我国智能建筑系统工程设计管理走向有序化具有重要意义。,45,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概述,上海、北京、江苏、四川先后成立了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并发布各地方的关于智能建筑方面
18、的技术政策及法规,如江苏省建委发布了: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 (KB32/181/1998)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资质分级标准,46,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概述,1998年3月20日,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科技大楼工程被建设部指定为智能建筑示范工程并正式进入了设计、施工阶段。这是建设部作为智能建筑主管部门正式启动并按照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运作的第一个智能建筑国内智能建筑市场,促进信息技术、建筑技术进步和智能建筑健康有序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7,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概述,1998年6月8日,建设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专家工作委员会成立。该工
19、作委员会作为建设部勘察设计司的顾问、参谋和助手,协助设计司进行有关行业管理工作,以及接受委托开展一些工作,工作的目标是提高我国建筑智能化的总体水平。近期目标是整顿并加强智能建筑的市场管理和规范技术行为。,48,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概述,待条件成熟,将在专家工作委员会的基础上进一步成立全国的智能建筑协会,进行本行业的行业管理以及促进这一行业的开发推广和交流服务方面的工作,并将陆续编制发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资质标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验收规范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质量评估标准。,49,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概述,2000年国家发布综合布线国家标准: GB50311-2000
20、 ;GB50312-2000。国家建设部已正式立项起草国家标准: 智能建筑设计规范,50,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概述,4、国内外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的现状 智能住宅已经成为智能建筑的重要方面,成为21世纪住宅的主流。现代社会的家庭成员正以追求家庭智能化带来的多元化信息和安全、舒适与便利的生活环境作为一个理想的目标。,51,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概述,智能住宅是现代住宅建筑与现代计算机、通信、控制等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它采用智能管理和智能控制的方法,将居室内各种安全措施、信息设备及家用电器,通过家庭总线系统连接起来,构成完整的家庭智能系统,并以信息网络为纽带与小区物业管理系统互联,形成开放式的小区管理体系
21、。,52,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概述,智能住宅的发展几乎与智能大厦同步。早在1979年,美国斯坦福研究所就提出了在建筑物内将家用电器、电气设备的控制线统一为家庭总线的概念。之后,在美国成立了现代住宅研究会,专门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53,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概述,1983年,美国电子工业协会开始制定家庭 电气设计。 1984年,美国住宅建筑者协会成立了现代 住宅开发公司,开展有关基础性研究工作,并在 1989年推出了将电力供应、空调控制和数据通讯合成为整体的布线系统示范单元。在这期间智能住宅(Smart Home)的要领在欧美等发国家得到了广泛认同和发展。,54,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概述,欧洲在198
22、6年把集成化的家庭系统研究列为尤利卡计划,大力进行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欧洲电气标准化委员会制定了家用数字总线标准,进一步规范化了智能住宅技术标准。,55,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概述,日本在80年代初即大力推进家庭电子化。在80年代中期,将家用电器、保安设备、通讯设备功能综合后,提出家庭自动化的新构想。1988年,日本建立了住宅信息化促进会,主要开展家庭总线技术的研究,并且公布了总线标准。,56,智能住宅小区概述,当时日本正处于住宅建造过剩, 房产市场低迷的时期, 日本建设省在推进智能建筑概念时,抓住用于住宅的总线技术为契机,提出了家庭总线系统概念( HBS, Home Bus System)
23、,邮政省与通产省于1986年组织曰本电子机械工业协会与电波技术协会共同组建HBS标准委员、在1988年9月制定了 HBS标准。,57,智能住宅小区概述,1988年初又在通产省,邮政省和建设省三个部的支持下成立了日本住宅信息化推进协会,并提出对住宅区内所有住宅的信息管理采用超级家庭总线技术(S-HBS, Super-HomeBus System)。,58,智能住宅小区概述,1990年左右, 日本在幕张建立了一个高水平示范性的智能住宅区,美国、新加坡也都建有基于EIA在1988年制定的智能化住宅系统(IHS)及其通信标准家庭总线( H D S,Home Distrubution System)的智
24、能化住宅。,59,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概述,近年来,为了适应大型住宅小区的需要又提出了超级家庭总线系统的概念。1996年,日本推出多媒体住宅样板计划,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智能住宅,并取得重要研究成果。,60,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概述,在东南亚,新加坡的智能建筑技术研究处于领先水平。如宝德胜家庭智能化系统,已经用于30多个住宅小区。在“98亚洲家庭电器与电子消费品国际展览会”上展示的“未来之家”,其智能品质受到人们的关注。,61,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概述,智能住宅系统具有家庭安全自动化、家庭设备自动化和家庭通讯自动化的功能。,62,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概述,我国对智能住宅的研究刚刚起步,但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
25、高度重视。一些大公司和房地产商已投入相当的力量,推动智能住宅小区的普及与推广。,63,智能住宅小区概述,1997年厦门市建坤实业公司开发了WDJ-6住宅智能管理系统;1998年深圳市住宅局对总建筑面积为8O万m2的梅林一村按智能化住宅和智能化住宅小区的概念进行规划建设; 长沙市地税局的住宅采用了智能化住宅布线系统。 上海邮电二村初步建成了智能化住宅小区,上实花苑、创世纪花苑,万里小区等纷纷宣布将建设流的智能化住宅小区。,64,智能住宅小区概述,北京保安电器厂正式投产CBB三表户外计量保护箱, 上海邮电智能化系统集成公司开发出家用智能控制器,北京奇艺新技术公司推出电脑家庭自控系统, 上海惠源科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智能 小区 住宅 概述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22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