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全套ppt课件上册).ppt
《人体解剖生理学(全套ppt课件上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生理学(全套ppt课件上册).ppt(2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天津中医药大学生理教研室,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一章 绪 论,一、人体解剖生理学概念、组成二、为什么要开设人体解剖生理学三、如何学好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一节 人体解剖生理学概述,一、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概念、组成,1. 人体解剖生理学概念由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组成。,(1)人体解剖学,概念:,是研究和阐明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和发生发育规律的科学。,(2)人体生理学,概念:,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或生理功能的科学。,2. 人体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1)细胞分子水平(2)器官系统水平(3)整体水平,染色体,3. 生理学的实验方法,(1)急性实验法 a. 离体器官或组织实验法 b. 活体解剖实验法 (2
2、)慢性实验法,二、药学专业为什么要开设人体解剖生理学,1. 专业设置的需要。2. 药物-人体-疾病之间的关系。3. 生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三、如何学习生理学,方法:1. 认真阅读教材,理解记忆。2. 多动手,多思考。3. 多联系相关学科。重点:1. 基本概念2. 基本生命过程3. 基本调节过程,第二节 生理学研究的基本范畴,一、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体液(body fluid),(Internal environment and homeostasis),(二)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概念:细胞外液是组织、细胞直接接触的生存环境。,(三)内环境的稳态 (ho
3、meostasis),1.概念:内环境中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2.生理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二、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概念:人体感受内外环境的变化,并相应地调整各种功能活动,使其相互配合、保持稳态,以适应环境的改变,这种功能活动被称之为调节。,(一)神经调节(neuroregulation) 最重要方式,定义: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基本方式:反射(reflex),1.定义:在CNS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作出的有规律的具有适应意义的反应。,2.结构基础:反射弧(reflex arc),3.类型:非条件反
4、射和条件反射,特点:,迅速、精确,局限、短暂 (快、准、短),膝跳反射示意图,原理:股四头肌肌腱(感受器)股神经(传入神经) 腰2-4脊髓灰质前角(中枢)股神经(传出神经) 股四头肌(效应器),特点:缓慢、广泛、持久。,激素(hormone):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 生物活性物质。,定义:,(二)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三)自身调节 (autoregulation),定义:某些组织细胞或器官不依赖于神经、体液调节,而自身对环境的改变作出一些适应性的反应。,特点:简单、局限、幅度小、灵敏度低。,反馈:由受控部分将信息传回到控制部分的过程。,三、 人体内自动控
5、制系统 (Adaptive control system in human body),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最常见概念: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作用于控制部分使输出变量向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变化。意义:维持机体稳态,使生理功能保持恒定。,1.负反馈控制系统,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 概念: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作用于控制部分使输出变量向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进一步加强。意义:使体内某一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完成。 举例:排尿、排便、分娩、血液凝固,2. 正反馈控制系统,机体生存在两个环境中,一个是不断变化的外环境,另一个是相对稳定的内环境。体内所有生命活动的
6、机制,尽管种类不同,功能各异,但只有一个目的:保持内环境的稳态,稳态是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小结,稳态是一个动态平衡,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自身调节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各种功能活动通过反馈机制达到自动而精确的调节,第三节 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头部: 颅、面两部颈部: 颈、项两部背部胸部 腹部盆会阴部 左右上肢: 上肢根和自由上肢 (臂、前臂和手) 左右下肢: 下肢根和自由下肢(大腿、小腿和足),人体形态分部,四肢,一、人体的分部和器官系统,躯干,三、人体解剖学基本术语,(一) 解剖学标准姿势,(二) 面,(三) 方位术语,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下肢并拢,足尖朝
7、前。,手掌朝前;,(一) 解剖学标准姿势,矢状面,冠状面,分成上、下两部。,A,B,沿正中线的矢状面。,前后方向下刀,,纵切人体,,分成左、右两部。,正中矢状面,分成前、后两部。,水平面,左右方向下刀,纵切人体,,水平方向横切人体,,C,D,(二) 面,纵切面:,E,F,横切面:,沿器官长轴作的切面,与器官长轴垂直的切面,A B,距正中矢状面,远者为外侧,近者为内侧,在前臂,,内侧又称尺侧,外侧又称桡侧,在小腿,,内侧又称胫侧,外侧又称腓侧,CD,EF,(三)方位术语,A B,对空腔器官而言,,距腔近者为内,,距腔远者为外。,AB,以体表为准,,距表面近者为浅,,距表面远者为深。,AC B,对
8、四肢而言,,以其与躯干结合部为准,,距结合部近者为近侧,,距结合部远者为远侧。,四、学习人体解剖学的方法,(一) 进化发展的观点,(二) 形态与功能相互关联的观点,(三) 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四)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观点,(五)基础医学为临床医学服务的观点,复习思考题基本概念: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 2.简答题 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有哪些?并比较其异同。 体内的反馈控制系统有哪几类?并比较其异同。,3. 描述解剖学姿势。,4.何谓水平面、矢状面和冠状面?,第二章 人体
9、的基本组成,(一)细胞(Cell)、组织(Tissue)、器官(Organ)、系统(System),第一节 细胞(了解),一、 人体的基本结构,Cell,生命的基本结构,第二节 人体的基本组织,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了解),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了解),肌 肉 组 织,(一)骨骼肌(skeletal muscle) 形态:长圆柱形 结构:肌核多个,有横纹,(二)心肌(cardiac muscle) 形态:分支短杆状 结构:有闰盘;可见横纹,(三)平滑肌(smooth muscle ) 形态:梭形 结构:无横纹,神 经 组 织 (Nerve tissue),树突 结构:胞体、突起 、神
10、经末梢 轴突 神经元 功能:感受刺激,传递冲动, 整合信息 突触:通过神经递质使神经元 相互连接 结构:多突起 神经胶质细胞 功能:起辅助作用,神经组织,一、神经元结构 胞体:位于脑、脊髓灰质和神经节内 胞膜:可兴奋的单位膜,含受体或离子 通道,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冲动,胞核:大、圆,核膜和核仁清楚,神经原纤维 分布:神经元的胞体、树突、轴突,树突:功能:树突表面有受体,接受刺激并传向胞体,轴突 功能:传导神经冲动,根据神经元功能 感觉(传入)神经元 运动(传出)神经元 联络(中间)神经元,突触 定义: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神经元和效应 细胞间传递信息的连接结构,(1)突触前成分 (2)突触间隙
11、 (3)突触后成分,二、神经胶质细胞,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血脑屏障:血液和脑组织间限制某些物质 进入脑内的结构,由连续毛细血管内 皮、基膜和神经胶质膜组成,三、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神经元轴突外包神经胶质细胞 有髓神经纤维 无髓神经纤维,有髓神经纤维的形成,第三章细胞的基本功能,天津中医药大学生理教研室,细胞的基本功能,跨膜物质转运 跨膜信号转导(自学) 细胞生物电现象 肌细胞的收缩活动(自学),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电镜显示细胞膜,液态镶嵌模型 (fluid mosaic model),基本内容:细胞膜以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 其中镶嵌着具有
12、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二、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逆电化学梯度 耗能,(一)单纯扩散 (simple diffusion),1.概念(了解),(二)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1. 概念(了解),2.转运物质:,小分子或离子。,通道(channel)介导的易化扩散,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载体(carrier)介导的易化扩散,转运机制:,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1)共同点:都是顺电化学梯度,不耗能的被动转运。 (2)不同点:易化扩散速度快、具有特异性等。,总 结,易化扩散和单纯扩散的异同点.,(三)主动转运(activ
13、e transport),逆电化学梯度耗能,1.概念(了解),2.特征:,(1)原发性主动转运 primary active transport,(由ATP直接供能的主动转运),3.类型:,Na+-K+泵,钠泵活动特点:,膜内Na+和膜外K+时被激活。,每分解一个ATP,泵出3个Na+,移进2个K+。,钠泵活动的生理意义,维持细胞膜两侧Na+、K+的不均衡分布,细胞内高K+,细胞外高Na+,建立一种势能贮备,供细胞其它耗能过程利用,Na+、K+易化扩散,(2)继发性主动转运 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间接利用ATP能量完成的主动转运),小肠粘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 对
14、葡萄糖和氨基酸的吸收,(四)胞纳与胞吐(入胞与出胞),转运物质:,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转运特点:,需消耗能量,也属主动转运。,转运类型:,入胞(endocytosis):,出胞(exocytosis):,小 结,恩格斯:地球上几乎没有一种变化发生而不同时显出电变化。 心电图、肌电图、脑电图等 跨膜电位:静息电位(RP) 动作电位(AP),第二节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一)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1.概念:在静息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 的电位差(膜内为负,膜外为正)。,2.数值:,一、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3.测量方法,4.产生机制,(二)动作
15、电位(Action Potential,AP),1.概念:细胞受到刺激而发生兴奋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迅速而短暂的,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2.组成,3.相关概念,膜电位状态极化 (polarization)去极化(除极化) (depolarization)反极化(超射) (overshoot)复极化 (repolarization) 超极化 (hyperpolarization),膜 内,4.动作电位特征 (单一神经细胞或肌细胞),5.动作电位产生机制,去极相:,复极相:,钠泵激活进行主动转运,复极后:,K外流,Na+快速内流,去极相 Na内流,复极相: K外流,兴奋性(ex
16、citability): 可兴奋细胞 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二、兴奋的引起和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一)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 :刺激的持续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时,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的最小剌激强度。兴奋性与阈强度成反变关系。,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足以使膜Na+通道 大量开放而爆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数值。,有髓纤维:跳跃式传导,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阈电位、 阈强度、 阈刺激、兴奋性、静息电位、动作电位二、问答题1.简述物质跨膜转运的方式及特点?2.简述细胞膜上钠泵的本质及其活动特点。3.何谓静息电位及
17、产生机制?4.何谓动作电位及产生机制?,THE END,第 四章 运动系统结构与功能,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第一节 骨与骨连结,成人有骨206块。 长 骨 按骨的形态, 短 骨 可分为 扁 骨 不规则骨,长骨,短骨,不规则骨,扁骨,四种不同形态的骨,长骨,体又叫骨干,内有空腔称骨髓腔。 两端膨大称骺,往往具有光滑的关节面,由关节软骨覆盖。 骨干与骺接连的部分称干骺端。,2、短骨,3、扁骨,4、不规则骨,骨的构造,每一块骨都由骨质、骨膜、骨髓等构成,并有神经和血管分布。,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尾骨,胸骨和肋骨,肩胛骨和锁骨图,肱骨图,桡骨和尺骨图,髋骨图,股骨图,胫骨和腓骨图
18、,脑颅骨,成对:颞骨、顶骨,不成对:额骨、筛骨、蝶骨、枕骨,颞骨,顶骨,额骨,蝶骨,枕骨,筛骨,蝶骨,第二节 肌,肌的形态和构造,肌腹,肌腱,腱划,阔肌,腱膜,轮匝肌,二腹肌,肌的起止和作用,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膈,中心腱,膈脚,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腔静脉孔,腹直肌,腹肌,第五章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第一节血液组成及理化特性,第三节生理性止血和血液凝固,第四节血型和输血,第二节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一、血液组成,血细胞比容:概念、正常值,第一节血液组成及理化特性,二、血液的理化特性,(一)比重,(二)粘滞度,(三)血浆渗透压,1. 概念: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颗粒透过半透膜
19、的吸水能力。,2. 影响因素:溶液的渗透压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颗粒的数目成正比,而与溶质的种类和颗粒大小无关。,3.血浆渗透压组成及其相对稳定的生理意义,4. 等渗溶液,等渗溶液:溶液的渗透压=血浆渗透压,(一)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一、红细胞,(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1.红细胞膜的选择通透性,2.可塑变形性,3.红细胞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 stability)和血沉,(1)概念:,红细胞能悬浮在血浆中不容易下沉的特性。,某些疾病使红细胞叠连表面积/体积摩擦力血沉加快。,血浆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胆固醇叠连血沉 血浆白蛋白、卵磷脂叠连血沉,注意,(三) 红细胞的生理
20、功能, 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缓冲血液pH值,第三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一、血液凝固,概念:溶胶状态凝胶状态,纤维蛋白原(可溶),纤维蛋白(不溶),本质:,血清:血块发生收缩析出的淡黄色的液体。,血清与血浆的区别:血清中缺少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发生时消耗掉的一些凝血因子,但增添了一些凝血时由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释放出的化学物质。,(一)凝血因子,1.概念: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血友病(hemophilia) 缺因子血友病甲(A) 缺因子血友病乙(B) 缺因子血友病丙(C),(二)血液凝固过程,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Xa, Ca 2+ , V, PF3),内源性:启动因子,外
21、源性:启动因子F,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1.基本过程,2.凝血途径,凝血酶原激活物,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血型(blood group) :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凝集原,凝集素,红细胞凝集:,指红细胞的凝集原与其所对抗的凝集素相遇时 发生的抗原抗体免疫反应(本质),红细胞聚集成团,破裂溶血。,血液凝固:,一、ABO血型系统,1.分型依据:,红细胞膜上抗原的种类不同和有无。,特 点:,2.ABO血型的检测,用已知血清中抗体检测红细胞膜上抗原种类和有无来判断血型。,结果判断:,3. ABO血型的遗传,ABO血型系统中控制A, B, H凝集原形成的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的等位基因上。 A、
22、B基因为显性基因,O基因为隐性基因。可据此判断亲子关系。,4. ABO血型在人群中的分布,自学,(二) 输血的原则,首先必须鉴定ABO血型,保证血型相合;,同一血型系统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cross-match test),避免供血者红细胞凝集原与受血者血清中凝集素发生红细胞凝集反应。,结果分析:主侧(-)次侧(-) 配血相合,可以输血。主侧(-) 次侧(+) 配血基本相合 紧急少量(200ml)缓慢输血。主侧(+) 配血不合,禁止输血,“万能受血者”,“万能供血者”,一、主要概念:,红细胞比容、等渗溶液、红细胞沉降率(血沉)、血液凝固、血清、凝血因子、血型、,复习思考题,二、问答题
23、:,1.血液的基本组成?2.血液生理特性、生理功能?3.血浆渗透压组成及其意义?4.红细胞生理功能?,5.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6.血清与血浆有何区别? 7.什么是血型?ABO血型中对应血型血液中红细胞膜上存在的凝集原以及血浆中凝集素的分布如何?8.输血的原则是什么?,第六章血液循环,blood circulation,天津中医药大学生理学教研室,第一节循环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在神经体液调节下,血液沿心血管系统循环不息。1、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和冠状窦右心房2、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壁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血液循环概念,一、心,位于中纵隔内,2/3居于正
24、中线左侧,1/3居于右侧。,(一) 心的位置,前方:胸骨体和2-6肋软骨后方:5-8胸椎体心包裸区:心的前方大部分被肺和胸膜所遮盖,只下部一小区域借心包与胸骨体下半和左侧第4-5类软骨相邻,(二)心的外形,一底一尖二面三缘三沟,:心底,:下缘、右缘、左缘,:冠状沟、前室间沟、 后室间沟,:胸肋面、膈面,:心尖,(三)心的各腔右心房入口:上腔静脉口、下腔静脉口、冠状窦口出口:右房室口、卵圆窝梳状肌、右心耳,右心室流入道:右房室口瓣膜腱索乳头肌流出道:动脉圆锥、肺动脉口、肺动脉瓣,左心房入口:左上肺静脉口左下肺静脉口右上肺静脉口右下肺静脉口出口:左房室口右心耳梳妆肌,左心室流入道:左房室口、瓣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体 解剖 生理学 全套 ppt 课件 上册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21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