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红外分光光度法ppt课件.ppt
《第十二章红外分光光度法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章红外分光光度法ppt课件.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十二章 红外分光光度法,2,红外分光光度法(IR):基于物质对红外线辐射的吸收光谱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用红外线照射样品,由于辐射能量不足以引起分子中电子能级的跃迁,只能被分子吸收,实现分子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 根据红外吸收光谱中的吸收峰位置、强度和形状可对有机化合物进行结构分析、定性鉴定和定量分析。,3,红外光谱区的划分及主要应用,4,5,红外光谱图的表示方法 以百分透光率T%或吸光度A为纵坐标,以红外光吸收波长(m)或波数(cm-1)为横坐标。,2000cm-1低频区“疏”,使密集的峰分开;2000cm-1高频区较“密”,防止T-曲线上的吸收峰过分扩张。,6,一、分子振动能级
2、和振动形式,红外光谱主要由分子的振动能级跃迁产生分子的振动能级差远大于转动能级差分子发生振动能级跃迁必然同时伴随转动能级跃迁,第一节 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一)振动能级,7,双原子分子A-B近似看作谐振子两原子间的伸缩振动近似看作简谐振动,8,9,10,(二)振动形式(多原子分子),1. 伸缩振动(v) 指键长沿键轴方向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振动,(1) 对称伸缩振动(s):键长沿键轴方向的运动同时发生,11,(2)反称伸缩振动(as) :键长沿键轴方向的运动交替发生,12,2.弯曲振动(变形振动,变角振动): 指键角发生周期性变化、而键长不变的振动,(1)面内弯曲振动: 弯曲振动发生在由几个
3、原子构成的平面内 剪式振动:振动中键角的变化类似剪刀的开闭 面内摇摆:基团作为一个整体在平面内摇动,13,(2)面外弯曲:弯曲振动垂直几个原子构成的平面 面外摇摆:两个X原子同时向面下或面上的振动 蜷曲:一个X原子在面上,一个X原子在面下的振动,14,3变形振动: 1)对称的变形振动s:三个AX键与轴线的夹角同时 变大或变小 2)不对称的变形振动as:三个AX键与轴线的夹角不同时变大或减小,15,16,(三)振动的自由度,N个原子组成分子,每个原子在空间具三个自由度,包括平动、转动、振动三种情况。,振动的自由度:分子中基本振动的数目,分子总的自由度:3N=平动自由度+ 转动自由度+ 振动自由度
4、,振动自由度=3N-(平动自由度+转动自由度),17,注: 振动自由度反映吸收峰数量,并非每个振动都产生基频峰,吸收峰数常少于振动自由度数。,18,水分子非线性分子,19,CO2分子 线性分子,20,吸收峰数少于振动自由度的原因:(1)没有偶极矩变化的振动,不产生红外吸收,即非红外活性。(2)相同频率的振动吸收重叠,即简并;(3)仪器不能区别那些频率十分相近的振动,或因吸收带很弱,仪器检测不出。(4)有些吸收带落在仪器检测范围之外。,21,红外活性振动:分子振动产生偶极矩的变化, 从而产生红外吸收的性质红外非活性振动:分子振动不产生偶极矩的变化, 不产生红外吸收的性质,1红外辐射的频率必须等于
5、分子振动频率整数倍2分子在振、转过程中的偶极矩发生变化 即分子产生红外活性振动,二、红外光谱产生条件和吸收峰强度:,(一)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22,(二)吸收峰的强度,吸收峰的强度是指红外吸收光谱上吸收峰的相对强度。,吸收峰的强度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振动过程中的偶极矩变化。振动能级的跃迁几率。,峰强还与振动形式有关,23,注:影响偶极矩大小的因素,1)化学键连有原子电负性的大小 电负性差别, ,峰2)分子的对称性 完全对称的结构,=0,产生红外非活性振动 不对称的结构,0,产生红外活性振动,24,吸收峰的绝对强度,一般用摩尔吸光系数来描述。100时,称为非常强峰(vs);20100为强蜂(s)
6、;1020为中等强度峰(m);l10为弱峰(w);1为非常弱峰(vw)。,25,(一)基本振动频率,三、吸收峰的位置,26,例:,例:,27,例1 KHCl=5.1N/cm,计算HCl的振动频率。,实际测得HCl的振动频率为2885.9cm-1,练习:KCH=5N/cm,计算C-H的振动频率。,28,(二)基频峰与泛频峰,1.基频峰:分子吸收一定频率红外线,振动能级从基态跃迁至第一振动激发态产生的吸收峰 (即V=0 1产生的峰),基频峰的峰位等于分子的振动频率基频峰强度大红外主要吸收峰,29,2)泛频峰,倍频峰:分子的振动能级从基态跃迁至第二振动激发态、第三振动激发态等高能态时所产生的吸收峰(
7、即V=1V=2,3- - -产生的峰),注:泛频峰强度较弱,难辨认却增加了光谱特征性,30,(三)基频峰分布规律,31,讨论:,例:,例:,32,例:,例:,33,(四)影响吸收峰位的因素,1分子内部结构因素:,(1)电子效应 诱导效应(吸电效应): 使振动频率移向高波数区,34,共轭效应: 使振动频率移向低波数区,35,(2)空间效应 环张力效应(键角效应):当环有张力时,环内双键被削弱,其伸缩振动频率降低;而环外双键被增强,其伸缩振动频率升高,峰强度也增强。,36,空间位阻(空间障碍) 使共轭体系受到影响或破坏时,吸收频率将移向较高波数。,37,(3)氢键效应:使伸缩频率降低,分子内氢键:
8、对峰位的影响大 不受浓度影响,38,分子间氢键:受浓度影响较大 浓度稀释,吸收峰位发生变化,39,(4)杂化的影响:,杂化轨道中s轨道成分,键能,键长,,40,(5)分子互变结构,41,(6)振动偶合: 指当两个化学键振动的频率相等或相近并具有一公共原子时,由于一个键的振动通过公共原子使另一个键的长度发生改变,产生一个“微扰”,从而形成了强烈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使振动频率发生变化,一个向高频移动,一个向低频移动。,42,(7)费米共振:当弱的倍频(或组合频)峰位于某强的基频吸收峰附近时,它们的吸收峰强度常常随之增加或发生谱峰分裂。这种倍频(或组合频)与基频之间的振动偶合,称为费米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二 红外 分光光度法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20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