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深模具设计ppt课件.ppt
《拉深模具设计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拉深模具设计ppt课件.ppt(1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拉深模具设计,4.1 拉深工艺4.2 拉深模典型结构及工作零件的设计 4.3 设计实例 习题,2.拉深系数在拉深工艺设计时,必须知道工件是否能一次拉出,还是需要几道工序才能拉成。 能否正确解决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拉深工作的经济性和拉深件的质量。 拉深次数决定于每次拉深时允许的极限变形程度。 圆筒形件的拉深变形程度一般用拉深系数表示和衡量。1)拉深系数的概念和意义拉深系数m是指每次拉深后圆筒形件直径与拉深前坯料(或半成品)直径的比值(图4-12)。,图4-12圆筒形件的多次拉深,第一次拉深系数,第二次拉深系数,第n次拉深系数,总拉深系数表示从坯料直径拉深至的总变形程度。即:,(4-3),拉深
2、时既能使材料的塑性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又不致使拉深件破裂的最小拉深系数,称为极限拉深系数。拉深系数是一个重要的工艺参数,它是拉深工艺计算的基础。 知道了拉深系数就知道工件总的变形量和每道拉深的变形量,工件需拉深的次数及各次半成品的尺寸也就可以求出。,2)影响极限拉深系数的因素(1)材料方面。材料的力学性能。 材料的屈强比s/b越小、伸长率越大,对拉深越有利。 材料的相对厚度(t/D)。 材料的相对厚度大时,凸缘抵抗失稳起皱的能力增强,因而所需压边力减小(甚至不需要),这就减小了因压边力而引起的摩擦阻力,从而使总的变形抗力减少,故极限拉深系数可减小。,材料的表面质量。 材料的表面光滑,拉深时材料所
3、受的摩擦阻力小且容易流动,所以极限拉深系数可减小。,材料的表面质量。 材料的表面光滑,拉深时材料所受的摩擦阻力小且容易流动,所以极限拉深系数可减小。,(2)拉深条件。模具工作部分的结构参数。 模具结构参数中,影响极限拉深系数的主要是凸、凹模圆角半径及模具间隙。 凸模圆角半径rp太小,则板料绕凸模弯曲的拉应力增加,易造成局部变薄严重, 会降低极限变形程度; 凹模圆角半径rd太小,则板料在拉深过程中通过凹模圆角半径时弯曲阻力增加,也会降低极限变形程度;,模具间隙太小,则板料会受到的挤压作用和摩擦阻力太大,增大了拉深力,使极限变形程度减小。,因此,为了减小极限拉深系数,凸、凹模圆角半径及模具间隙应适
4、当取较大值。 但是,凸、凹模圆角半径和模具间隙也不宜取得过大,容易产生失稳起皱;过大的模具间隙会影响拉深件的精度,使拉深件的锥度和回弹较大。,压边条件。 采用压边圈并加以合理的压边力对拉深有利,可以减小拉深系数。 拉深时压边力过大,会增加拉深阻力,传力区危险断面的负担增加 压边力过小,拉深时变形区起皱的倾向增加,都对拉深不利。 合理的压边力应该是在保证不起皱的前提下取最小值。,摩擦与润滑条件。 凹模与压料圈的工作表面光滑,润滑条件较好,可以减小拉深系数。 但为避免在拉深过程中凸模与板料或工序件之间产生相对滑移造成危险断面的过度变薄或拉裂,在不影响拉深件内表面质量和脱模的前提下,凸模工作表面可以
5、比凹模粗糙一些,并避免涂润滑剂。,拉深次数。 第一次拉深时材料还没硬化,塑性好,极限拉深系数可小些。 以后的拉深因材料已经硬化,塑性愈来愈低,变形越来越困难,故一道比一道的拉深系数大。 除此以外,影响极限拉深系数的因素还有拉深方法、拉深速度、拉深件形状等。,3)极限拉深系数的确定实际生产中,极限拉深系数的数值一般是在一定的拉深条件下用试验方法得出的,见表4-4和表4-5。,表4-4无凸缘圆筒形件带压边圈时的极限拉深系数,实际生产中采用的拉深系数一般均大于表中所列数字,表4-5无凸缘圆筒形件不带压边圈时的极限拉深系数,由表中可以看出,用压边圈时,首次拉深m1约为0.50.6左右,以后各次拉深mn
6、约为0.70.8左右。 mn均大于首次拉深m1的值,且以后各次拉深的拉深系数越来越大。 不用压边圈的拉深系数大于用压边圈的拉深系数。,3.圆筒形件拉深次数的确定当m总m1时, 只需一次拉深就可拉出 否则就要进行多次拉深。 需要多次拉深时,其拉深次数可按以下方法确定:(1)推算法: 先根据t/D和是否带压料圈的条件从表4-4或表4-5查出m1、m2、m3、,然后从第一道工序开始依次算出各次拉深工序件直径,即d1=m1D、d2=m2d1、dn=mndn-1, 直到dnd,即当计算所得直径也稍小于或等于拉深件所要求的直径d时,计算的次数n即为拉深的次数。,例题:图4-53所示圆筒形件需大批量生产,材
7、料为08F钢,料厚为1mm,采用压边圈压料。试用推算法确定:(1)拉深次数,(2)查表法: 圆筒形件的拉深次数可从各种实用的表格中查取。 如表4-6所示是根据坯料相对厚度t/D与零件的相对高度H/d查取拉深次数 表4-7是根据t/D与总拉深系数m总查取拉深次数。,表4-6无凸缘圆筒形件相对高度H/d与拉深次数的关系,表4-7圆筒形件总拉深系数(m总)与拉深次数的关系,图4-12圆筒形件的多次拉深,4.圆筒形件各次拉深工序尺寸的计算当圆筒形件需多次拉深时,就必须计算各次拉深的工序件尺寸,以作为设计模具及选择压力机的依据。1)各次工序件的直径当拉深次数确定之后,先从表中查出各次拉深的极限拉深系数,
8、并加以调整后确定各次拉深实际采用的拉深系数。 调整的原则是:,(1)保证m1m2m3mn=d/D。(2)变形程度应逐步减小,即后续拉深系数应逐步增大,且大于表中所列极限拉深系数。 然后根据调整后的各次拉深系数计算各次工序件直径:,d1=m1D、d2=m2d1、dn=mndn-1d,2)各次工序件的圆角半径工序件的圆角半径r等于相应拉深凸模的圆角半径rp,即r=rp。 但当料厚t1mm时,应按中线尺寸计算,这时r=rpt/2。,3)各次工序件的高度在各工序件的直径与圆角半径确定之后,可根据圆筒形件坯料尺寸计算公式推导出各次工序件高度的计算公式为,(4-4),图4-14 无凸缘圆筒形件拉深工序计算
9、流程,例:计算如图4-15所示圆筒形件的坯料尺寸、拉深系数及各次拉深工序件尺寸。材料为08钢,板料厚度t=2mm。,图4-15圆筒形件,解:因板料厚度t1mm,故按板厚中线尺寸计算。(1)计算坯料直径:根据零件尺寸,其相对高度为,H/d=(76-1)/(30-2)2.7,查表4-1得切修边余量h=6mm;由表4-3查得坯料直径计算公式为,由图4-15知d=28mm,r=4mm,h=75mm,H=81mm,代入上式得,(2)确定拉深次数:根据坯料相对厚度,t/D=2/98.3100%=2%,按表4-9知可采用也可不采用压料圈,但为了保险起见,拉深时采用压料圈。,零件所要求的总拉深系数,m总=d/
10、D=28/98.3=0.285,由表4-4查得各次极限拉深系数为:m1=0.50,m2=0.75,m3=0.78,m4=0.80,。可见m总m1,故不能一次拉出。,用推算法推算各次拉深直径为,d1=m1D=0.5098.3=49.2mmd2=m2 d1=0.7549.2=36.9mmd3=m3d2=0.7836.9=28.8mmd4=m4d3=0.8028.8=23mm,因为d4=23mmd=28mm,所以需采用4次拉深成型。,(3)确定各次拉深工序件的尺寸: 各次工序件的直径。调整各次拉深系数,使各次拉深系数均大于表4-4查得的相应极限拉深系数。调整后各次拉深的实际拉深系数选为:m1=0.5
11、2,m2=0.78,m3=0.83,m4=0.846。则各次工序件直径为,各次工序件底部圆角半径取以下数值:,r1=8mm,r2=5mm,r3=r4=4mm,各次工序件高度为,(4)画出工序图:以上计算所得各工序件尺寸都是中径尺寸,换算成零件图标准的标注形式后,所得各工序件的草图如图4-16所示。,图4-16圆筒形件的各次拉深工序件尺寸,例题:图4-53所示圆筒形件需大批量生产,材料为08F钢,料厚为1mm,采用压边圈压料。试用确定:(1)各工序件的工序尺寸,4.1.4拉深力与压边力的计算1.拉深力的计算影响拉深力的因素比较复杂,实际生产中通常是以危险断面的拉应力不超过其材料抗拉强度为依据,采
12、用经验公式计算拉深力。对于圆筒形件有压边圈拉深时可用下式计算拉深力:首次拉深,以后各次拉深,(i=2,3,n),式中:F为拉深力;d1、d2、dn为各次拉深工序件直径(mm);t为板料厚度(mm);b为拉深件材料的抗拉强度(MPa);K1、K2为修正系数,与拉深系数有关,见表4-8。,(4-5),(4-6),表4-8修正系数K1、K2的数值,2.压边力的计算解决拉深过程中起皱问题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压边圈。至于是否需要采用压边圈,可按表4-9的条件决定。,表4-9采用或不采用压边圈的条件,在压边圈上施加压料力的大小应适当 压边力过小时,防皱效果不好; 压边力过大时,则会增大传力区危险断面上的拉应力
13、,从而引起严重变薄甚至拉裂。 因此,应在保证坯料变形区不起皱的前提下,尽量选用较小的压边力。,在模具设计时,压边力可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任何形状的拉深件,圆筒形件首次拉深,圆筒形件以后各次拉深,(i=2,3,n),(4-7),(4-8),(4-9),表4-10单位面积压边力q,3.压边装置目前生产中常用的压边装置有弹性压边装置和刚性压边装置。1)弹性压边装置弹性压边装置多用于普通单动压力机上。 根据产生压边力的弹性元件不同,弹性压料装置可分为: 弹簧式、橡胶式和气垫式三种,如图4-17所示。,图4-17弹性压边装置(a)弹簧式压边装置;(b)橡胶式压边装置;(c)气垫式压边装置,上述三种压边
14、装置的压边力变化曲线如图4-18所示。,图4-18弹性压边装置的压边力变化曲线,由图可以看出: 1、弹簧和橡胶压边装置通常只用于浅拉深。 特点:压边装置结构简单,适用于中小型压力机。 要求:弹簧应选总压缩量大、压力随压缩量增加而缓慢增大的规格。 2、橡胶应选用软橡胶,并保证相对压缩量不过大,建议橡胶总厚度不小于拉深工作行程的5倍。 3、气垫式压边装置压料效果好,压边力基本上不随工作行程而变化(压边力的变化可控制在1015内),但气垫装置结构复杂。,压边圈是压边装置的关键零件,常见的结构形式有平面形、锥形和弧形,如图4-19所示。,图4-19压边圈的结构形式(a)平面形压边圈;(b)锥形压边圈;
15、(c)弧形压边圈,平面形压边圈:一般的拉深模采用 锥形压边圈:能降低极限拉深系数,其锥角与锥形凹模的锥角相对应,一般取=3040,主要用于拉深系数较小的拉深件。 带弧形的压边圈:坯料相对厚度较小,拉深件凸缘小且圆角半径较大,限位装置(定位销、柱销或螺栓等) 作用: a.为了保持整个拉深过程中压边力均衡和防止将坯料压得过紧,如图4-20所示。,图4-20有限位装置的压料圈 (a)第一次拉深;(b)后续拉深,b.限位装置可使压边圈和凹模之间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s。 距离s大小:对于带凸缘零件的拉深,s=t+(0.050.1)mm;铝合金零件的拉深,s=1.1t;钢板零件的拉深,s=1.2t(t为板料
16、厚度)。,2)刚性压边装置刚性压边装置一般设置在双动压力机上(如下页图),凸模装在压力机的内滑块上,压边装置装在外滑块上。 这种装置的特点是压边力不随拉深的工作行程而变化,拉深效果较好,且模具结构简单。,双动压力机用拉深模刚性压边装置动作原理,4.拉深时压力机的选择 对于单动压力机: 公称压力Fg 拉深力F + 压料力FY 对于双动压力机: 内滑块公称压力Fg内 拉深力F 外滑块公称压力Fg外 压料力FY,在实际生产中,一般可以按下式来确定压力机的公称压力:,浅拉深,深拉深,(4-10),(4-11),为冲压总工艺力,包括拉深力、压料力、冲裁力等。,4.1.5其它形状零件的拉深1.带凸缘圆筒形
17、件的拉深带凸缘圆筒形件可以看成无凸缘圆筒形件在拉深未结束时的半成品 因此从拉深变形过程的本质看,其与无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是相同的。 但由于凸缘圆筒形件带有凸缘(图4-22),其拉深特点、方法及工艺计算与一般圆筒形件还有一定的差别。,图4-22带凸缘圆筒形件及坯料,1)带凸缘圆筒形零件的拉深特点根据凸缘的相对直径dt/d比值的不同,有凸缘圆筒形件可分为:窄凸缘圆筒形件(dt/d =1.11.4)和宽凸缘圆筒形件(dt/d 1.4)。,带凸缘圆筒形件不能用一般的拉深系数来反映材料实际的变形程度大小,而必须将拉深高度考虑进去。 因为,对于同一坯料直径D和筒形部分直径d,可有不同凸缘直径dt和高度H对
18、应,尽管拉深系数相同(m=d/D),若拉深高度H不同,其变形程度也不同。,当零件底部圆角半径r与凸缘处圆角半径R相等,即r=R时,坯料直径为,根据拉深系数的定义,有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系数可表示为,(4-12),式中:mt为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系数;d为零件圆筒形部分的直径;D为坯料直径。,由式可以看出,带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系数取决与下列三组有关尺寸的相对比值: 凸缘的相对直径dt/d;零件的相对高度H/d;相对圆角半径R/d。 其中以dt/d影响最大,H/d次之,R/d影响较小。 带凸缘圆筒形件首次拉深的极限拉深系数见表4-11。首次拉深可能达到的极限相对高度见表4-12。,表4-11带凸缘圆筒
19、形件首次拉深的极限拉深系数m1,表4-12带凸缘圆筒形件首次拉深的极限相对高度H1/d1,当带凸缘圆筒形件的总拉深系数mt=d/D大于表4-11的极限拉深系数,且零件的相对高度H/d小于表4-12的极限相对值时,则可以一次拉深成型,否则需要两次或多次拉深。带凸缘圆筒形件以后各次拉深系数为,mi=di/di-1(i=2,3,n),其值与凸缘宽度及外形尺寸无关,可取与无凸缘圆筒形件的相应拉深系数相等或略小的数值,见表4-13。,表4-13带凸缘圆筒形件以后各次的极限拉深系数,2)带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方法(1)窄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 可先按无凸缘圆筒形件进行拉深,再在最后一次工序用整形的方法压成所要
20、求的窄凸缘形状 拉深的最后两道工序可采用锥形凹模和锥形压料圈进行拉深。便于成型,防止外缘开裂。,例如,如图4-23所示的窄凸缘圆筒形件,共需三次拉深成型,第一次拉成无凸缘圆筒形工序件,在后两次拉深时留出锥形凸缘,最后整形达到要求。,图4-23窄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 (a)窄凸缘拉深件;(b)窄凸缘件拉深过程,(2)宽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 宽凸缘圆筒形件需多次拉深的原则: 第一次拉深就必须使凸缘尺寸等于拉深件的凸缘尺寸(加切边余量),以后各次拉深时凸缘尺寸保持不变,仅仅依靠筒形部分的材料转移来达到拉深件尺寸。 宽凸缘圆筒形件需多次拉深时的拉深工艺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多次拉深,逐渐缩小筒形部分直
21、径和增加其高度(图4-24 (a)。,通过各次拉深逐次缩小直径,增加高度 各次拉深的凸缘圆角半径和底部圆角半径不变或逐次减小。用这种方法拉成的零件表面质量不高,其直壁和凸缘上保留着圆角弯曲和局部变薄的痕迹,需要在最后增加整形工序适用于材料较薄、高度大于直径的中小型带凸缘圆筒形件。,另一种是采用高度不变法,即首次拉深尽可能取较大的凸缘圆角半径和底部圆角半径,高度基本拉深到零件要求的尺寸,以后各次拉深时仅减小圆角半径和筒形部分直径,而高度基本不变。,这种方法由于拉深过程中变形区材料所受到的折弯较轻,因此拉成的零件表面较光滑,没有折痕。但它只适用于坯料相对厚度较大、采用大圆角过渡不易起皱的情况。,3
22、)带凸缘圆筒形拉深工序件高度的计算与无凸缘圆筒形拉深工序件高度的计算方法一样,带凸缘圆筒形拉深工序件高度的计算公式如下:,(i=1,2,n),式中:H1、H2、Hn为各次工序件的高度;d1、d2、dn为各次工序件直径;r1、r2、rn为各次工序件的底部圆角半径;R1、R2、Rn为各次工序件的凸缘处圆角半径;D为坯料直径。,(4-14),图4-25带凸缘圆筒形件拉深工序计算流程,4.1.6拉深工艺的辅助工序为了保证拉深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拉深件质量和模具寿命,需要安排一些必要的辅助工序。拉深中的辅助工序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拉深工序前的辅助工序,如材料的软化热处理、清洗、润滑等;(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模具设计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19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