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各部位X线摄影技术ppt课件.ppt
《人体各部位X线摄影技术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各部位X线摄影技术ppt课件.ppt(1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0章 人体各部位X线摄影技术,第二节 四肢摄影一、四肢体表定位标志 1尺骨茎突为前臂近腕部内侧的突起。 2桡骨茎突为前臂近腕部外侧的突起。 3尺骨鹰嘴为肘关节后侧的突起。 4肱骨内上髁为肘关节内侧的突起。 5肱骨外上髁为肘关节外侧的突起。,6肱骨大结节为位于肩峰外下方的突起。7肩峰为肩胛冈外上方的突起。8肩胛骨喙突为肩峰前内下深按可扪及到的突起。9肩胛下角位于肩胛骨的最下端,与第7胸椎下缘等高。10锁骨为横向位于胸廓前上方可触及到的内低外高的骨骼。11内踝为小腿远端踝关节内侧的突起。12外踝为小腿远端踝关节外侧的突起。,13胫骨粗隆为胫骨前上缘的突起。14髌骨为股骨远端前方可活动的骨骼。1
2、5股骨内上髁为股部远端膝关节内侧的突起。16股骨外上髁为股部远端膝关节外侧的突起。17腓骨小头为股骨外上髁下方可扪及到的突起。18髂前上棘为髂骨前上方的突起。19股骨大粗隆为股骨外上方的突起。20髂嵴为髂骨最高位置处的突起。,二、四肢摄影注意事项1认真阅读摄影申请单。2四肢长骨摄影时,肢体的长轴应与暗盒长轴平行。且包括上、下两个关节,病变局限一端时,应至少包括邻近病变一端的关节。3同一张照片上显示正侧位像时,应使肢体方向一致。4上、下肢正位基本为前后位,要求矢状面与暗盒垂直。,5对外伤患者进行摄影时,应尽量采用改变X线中心线方向或移动摄影床来满足摄影体位的要求。6婴幼儿骨关节摄影,常规同时摄取
3、双侧影像对比。7较厚部位摄影时,应使用滤线栅装置,且选用适当厚度的滤过板。焦片距取75100cm。,三上肢常用摄影体位(一)手1手后前位【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一侧;被检侧手置于暗盒上,掌面向紧贴暗盒,五指伸直并稍分开,第3掌骨头置于暗盒中心。【中心线】对准第3掌骨头,垂直暗盒射入,手后前位摄影体位图,【标准片显示】显示25掌、指骨及腕骨正位影像,拇指呈斜位像,软组织轮廓显示清晰。,手后前位显示图,3手后前斜位(掌下斜位) 【体位设计】被检查侧坐于摄影床阴极端;被检侧手掌向下,掌面与暗盒约呈45角;各手指均匀分开且稍弯曲,并使指尖触及暗盒;第3掌骨头置于照射野中心。 【中心线】对准第3掌
4、骨头垂直暗盒射入,手后前斜位摄影体位图,【标准影像显示】拇指呈侧位。其他诸骨均呈斜位影像。 【用途】用于观察第1、2、3掌、指骨及其关节的影像结构。因4、5掌骨部分重叠,4、5指骨显示为斜位影像,故适于观察各掌指骨的背侧皮质。,手后前斜位显示图,5拇指正位 【体位设计】被检查侧坐于摄影床旁。被检侧前臂伸直,手及前臂极度内旋,使拇指背侧紧贴暗盒,其余四指伸直。 【中心线】对准拇指掌指关节垂直暗盒射入。 【标准影像显示】拇指及第1掌骨正位影像。 【用途】观察拇指及其关节或软组织影像结构。,6拇指侧位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阴极端;被检侧前臂伸直,25指弯曲呈半握拳状,手背向上,拇指外侧向下
5、紧贴暗盒。 【中心线】对准拇指掌指关节垂直暗盒射入。 【标准影像显示】拇指及第1掌骨侧位影像。,(二)腕部1腕关节后前位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阴极端;被检侧手呈半握拳,掌面向下紧贴暗盒;尺桡骨茎突连线中点置于照射野中心。 【中心线】对准尺、桡骨茎突连线中点垂直暗盒射入。,腕关节后前位摄影体位,【标准影像显示】 显示腕骨、掌骨基底部、尺骨及桡骨远端的正位影像;腕桡关节面清晰;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 【用途】多用于腕部外伤,观察小儿发育情况,需摄取双侧腕部正位。,腕关节后前位显示图,2腕关节侧位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阴极端;被检侧手呈半握拳或伸直,腕部尺侧在下靠近暗盒;尺骨茎突置于
6、照射野中心。 【中心线】对准桡骨茎突垂直暗盒射入。,腕关节侧位摄影体位,【标准影像显示】腕骨、掌骨近端和尺桡骨下端的侧位影像;腕骨重叠较多,月骨显示较为清晰;腕部背侧及掌侧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 【用途】对检查腕骨,尺骨和桡骨下端骨折移位和关节脱位情况很有帮助。,腕关节侧位显示图,3腕部尺偏位(外展位)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被检侧手和前臂伸直,手掌面向下并向尺侧偏移;腕部置于远端抬高与床面而呈20角的暗盒中心。 【中心线】对准尺、桡骨茎突连线中心垂直暗盒射入。,腕部尺偏位摄影体位,【标准影像显示】为舟骨长轴展开影像,与其他骨的邻接面显示清晰。 【用途】此位置可获得舟骨正面投影,并避
7、免与其它骨重叠。,腕部尺偏位显示图,(三)前臂1尺、桡骨前后位【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阴极端,背侧在下平放于暗盒上;暗盒中线与尺、桡骨长轴平行,并包括其两端或邻近病变一端的关节;前臂中点置于照射野中心。【中心线】对准前臂中点垂直暗盒射入。,尺、桡骨前后位摄影体位,【标准影像显示】尺、桡骨正位影像;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用途】概括观察尺、桡骨和前臂软组织的正位形态和骨质情况。,尺、桡骨前后位显示图,2尺、桡骨侧位【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被检侧前臂伸直,肘部弯曲呈90角,肩关节放低与肘关节相平。前臂中点置于照射野中心。【中心线】对准前臂中点垂直暗盒射入。,尺、桡骨侧位摄影体位,【标准
8、影像显示】尺骨、桡骨、腕关节或肘关节的侧位影像。【呼吸方式】平静呼吸不屏气曝光。【用途】概括观察尺桡骨及前臂软组织侧位的形态和骨质变化。,尺、桡骨侧位显示图,(四)肘部1肘关节前后位【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阴极端;被检侧肘关节伸直,尺骨鹰嘴置于照射野中心。【中心线】对准肱骨内上髁和外上髁连线中点垂直暗盒射入。,肘关节前后位摄影体位,【标准影像显示】尺、桡骨近端及肱骨远端,肘关节前后位影像;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 【用途】概括观察肘关节正位投影形态和骨质情况。,肘关节前后位显示图,2肘关节侧位【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阴极端;被检侧肘关节屈曲约呈90角,尺侧在下平放于暗盒上;肱骨内上髁置
9、于照射野中心。【中心线】对准肱骨外上髁垂直暗盒射入。,肘关节侧位摄影体位图,【标准影像显示】尺、桡骨上端及肱骨下端,肘关节侧位影像;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用途】观察肘关节的影像形态及骨质情况。,(五)上臂1肱骨前后位【体位设计】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被检侧上肢伸直,且外展2030角,背面紧贴暗盒;暗盒包括肱骨两端或邻近病变一端的关节;肱骨中点置于照射野中心。【中心线】对准肱骨中点垂直暗盒射入。,肱骨前后位摄影体位,【标准影像显示】肱骨前后位影像;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用途】概括观察肱骨骨质结构,关节形态和软组织情况。,肱骨前后位显示图,2肱骨侧位【体位设计】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被检侧上臂稍外
10、展,屈时呈90角,手内旋置于腹前,肱骨内侧紧贴暗盒;上臂中点置于照射野中心。【中心线】对准上臂中点垂直暗盒射入。,肱骨侧位摄影体位,【标准影像显示】肱骨侧位影像;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用途】概括观察肱骨侧位形态,骨质结构和软组织影像,与正位同为常规位置。,肱骨侧位显示图,(六)肩部1肩关节前后位【体位设计】被检者站立于摄影架前;被检查侧上肢稍外旋且与躯干分开,肩部背侧紧贴暗盒,其上缘超出肩部软组织3cm;肩胛骨喙突置于照射野中心。【中心线】对准肩胛骨喙突垂直暗盒射入。,肩关节前后位摄影体位,【标准影像显示】肩关节,肱骨1/3和肩胛骨及临近锁骨的正位影像。【呼吸方式】平静呼吸中屏气曝光。【用途】
11、观察肩关节诸骨的正位投影形态,特别是肱骨与关节盂的关节间隙。,肩关节前后位显示图,2肩锁关节前后位【体位设计】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或站立于摄影架前;被检侧上臂下垂,两侧肩锁关节对探测器中心。【中心线】对准第三胸椎,垂直暗盒射入。,【标准影像显示】肩胛骨、锁骨及肩锁关节前后位影像。【呼吸方式】深吸气后屏气曝光。【用途】概括观察肩锁关节的形态和骨质结构,肩锁关节前后位显示图,(七)锁骨1锁骨后前位【体位设计】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床上;头部转向对侧,被检侧锁骨紧贴暗盒,被检侧上肢内旋180角;锁骨中点置于照射野中心。【中心线】对准锁骨中点垂直暗盒射入。,锁骨后前位摄影体位,中心线,【标准影像显示】显示锁
12、骨正位影像;肩锁关节及胸锁关节影像显示清晰。【呼吸方式】平静呼吸中屏气曝光。【用途】观察锁骨影像结构。,锁骨后前位显示图,2锁骨下上斜位【体位设计】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头转向对侧;暗盒横立于被检侧肩部上方,略向后倾斜30角,其内缘紧贴颈部。【中心线】向头侧倾斜与水平面呈2030角,经锁骨中点垂直暗盒射入。【标准影像显示】显示锁骨斜位影像。【呼吸方式】平静呼吸中屏气曝光。,四、下肢常用摄影体位(一)足部1足前后位【体位设计】被检者坐于摄影床上,足向阳极端;被检侧膝关节屈曲,足底部紧贴暗盒;第3跖骨基底部置于照射野中心。【中心线】对准第3跖骨基底部垂直暗盒射入。,足正位摄影体位,【标准影像显示】
13、为足正位像,显示各趾骨、跖骨和部分跗骨正位影像,其他关节往往显示不清;足部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 【用途】概括观察踝关节以前的大部分足骨。,足正位显示图,2足侧位【体位设计】被检者坐于摄影床上,足向阳极端;被检侧足外侧缘紧贴暗盒,足底与其垂直;第5跖骨基底部置于照射野中心。【中心线】对准舟楔关节垂直暗盒射入。,足侧位摄影体位,【标准影像显示】显示足部各骨侧位影像。跟、距骨侧位,足舟骨显示清晰。趾、跖、楔骨大部分重叠。足底及足背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用途】概括观察足的影像结构,用于检查足畸形或足内异物等。,足侧位显示图,3足内斜位【体位设计】被检者坐于摄影床上,足向阳极端;被检侧膝关节屈曲,足底内
14、侧贴近暗盒,外侧抬高,使足底与暗盒呈3045角;第3跖骨基底部置于照射野中心。【中心线】对准第3跖骨基底部垂直暗盒射入。,足内斜位摄影体位,【标准影像显示】显示足部诸骨斜位影像。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用途】观察骰骨及其相邻的关节和第4、5跖骨基底部。,足内斜位显示图,4跟骨轴位【体位设计】被检者坐于摄影床上。被检侧下肢伸直,足尖向上,足背极度屈曲(可用布带牵拉足前部)。跟底皮肤置于暗盒或IP边缘内3cm。【中心线】向头侧倾斜3545角,经跟骨中点射入暗盒或IP。,跟骨底跟轴位摄影体位,【标准影像显示】为跟骨轴位影像,跟骨体和跟骨各突起均显示清晰。跟距关节显示清晰。【用途】观察跟骨轴位形态及骨质
15、情况。,跟骨底跟轴位显示图,6跟骨侧位【体位设计】被检者坐于摄影床上。被检侧足部外踝紧贴暗盒,并置其中心。【中心线】对准内踝下2cm垂直暗盒射入。,跟骨侧位摄影体位图,【标准影像显示】显示跟骨侧位影像,跟骨、跟距关节、跟骰关节显示清晰。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用途】常用于检查跟骨刺、外伤骨折及其他跟骨病变。,跟骨侧位显示图,(二)踝部1踝关节前后位【体位设计】被检者下肢伸直且稍内旋1015角,足尖向上置于暗盒;内、外踝连线中点上1cm置于照射野中心。【中心线】对准内、外踝连线中点上1cm垂直暗盒射入。,踝关节前后位摄影体位,【标准影像显示】显示踝关节正位影像;关节间隙显示清晰,踝关节呈倒“”字形
16、,宽度约05cm,中部胫骨后唇与关节间隙有淡的重叠影,胫腓关节稍有重叠。,踝关节前后位显示图,2踝关节侧位【体位设计】被检者坐于摄影床上。被检侧下肢屈膝,外侧在下紧贴暗盒。外踝上1cm置于照射野中心。【中心线】对准内踝上方1cm垂直暗盒射入。,踝关节侧位摄影体位,踝关节侧位显示图,【标准影像显示】显示踝关节的侧位影像。关节间隙清晰。软组织影像显示清晰。【用途】观察踝关节影像结构,与正位片同为常规片。,(三)小腿1胫、腓骨前后位【体位设计】被检侧小腿伸直平放于暗盒上,足尖向上且稍内旋。暗盒边缘与小腿长轴平行,其上下缘包括两端关节或邻近病变的关节。被检侧小腿中点置于照射野中心。,胫、腓骨前后位摄影
17、体位,胫、腓骨前后位显示图,【中心线】中心线对准小腿中点垂直暗盒射入。【标准影像显示】显示胫、腓骨及邻近关节正位影像。【用途】概括观察胫腓骨、膝关节、踝关节和其周围的软组织。,2胫腓骨侧位【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卧于或坐于摄影床上;被检侧膝关节稍屈曲,小腿外侧靠近暗盒;小腿中点置于照射野中心。【中心线】对准小腿中点垂直暗盒射入。,胫、腓骨侧位摄影体位,胫、腓骨侧位显示图,【标准影像显示】显示胫、腓骨及邻近关节侧位影像; 软组织影像显示清晰。 【用途】概括观察小腿部骨骼、关节和软组织影像结构,与正位同为常规位置。,(四)膝部1膝关节前后位【体位设计】被检侧下肢伸直平放于暗盒上,足尖向上且稍内旋;暗盒
18、或边缘与膝关节长轴平行,髌骨下缘置于照射野中心。【中心线】对准髌骨下缘垂直暗盒射入。,膝关节前后位摄影体位,膝关节前后位显示图,【标准影像显示】显示膝关节正位影像;膝关节关节间隙显示清晰;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用途】观察膝关节关节间隙,股骨内、外踝,胫骨内、外踝和髌骨的形态,膝部软组织、骨骺和籽骨等情况。,2膝关节侧位【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床上;被检侧下肢屈膝约120135角,外侧靠近暗盒;髌骨下后缘与置于照射野中心。【中心线】对准髌骨下后缘垂直暗盒射入。,膝关节侧位摄影体位,【标准影像显示】显示膝关节、股骨下端,胫、腓骨上端和膑骨的侧位影像;股骨内外髁相互重叠。【用途】膝关节侧位形态、
19、髌骨、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形态及骨质情况,软组织影像等。,膝关节侧位显示图,膝关节侧位显示图,4髌骨轴位【体位设计】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床上;被检侧膝部尽量屈曲置于暗盒,对侧下肢伸直;髌骨置于照射野中心。【中心线】对准髌骨下缘,经髌骨后缘垂直暗盒射入。【标准影像显示】显示髌骨和股骨间关节面轴位影像;髌骨呈扁三角形,位于股骨两髁的下方。【用途】观察髌骨轴位影像及骨折后左右分离情况。,(五)股骨1股骨前后位【体位设计】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被检侧下肢伸直且足稍内旋,股骨平放于暗盒;其上下缘包括两端或病变邻近一端的关节。【中心线】对准股部中点垂直暗盒射入。,股骨前后位摄影体位,【标准影像显示】显示股骨及邻近
20、关节正位影像;股部软组织影像显示清晰。【用途】概括观察股部骨骼、关节及软组织情况。,股骨前后位显示图,2股骨侧位【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床上;被检侧膝部屈曲约呈135角,股部外侧靠近暗盒;对侧髋部和膝部屈曲并置于被检侧下肢的前方;股部中点置于照射野中心。【中心线】对准股部中点垂直暗盒射入。,股骨侧位显示图,【标准影像显示】显示股骨及邻近关节侧位影像;股部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用途】概括观察股骨、膝关节和股部软组织侧位情况。,股骨侧位摄影体位,(六)髋部1髋关节前后位【体位设计】被检者双下肢伸直,足稍内旋,使两足趾内侧互相接触;被检侧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中点向外下作垂线2.5cm(股骨
21、头)为髋关节正位摄影的定位点,此点对准暗盒中心。【中心线】对准垂直暗盒射入。,髋关节前后位摄影体位,【标准影像显示】显示髋关节正位影像,骨质及关节间隙清晰; 关节周围应包括髂前上棘,大、小粗隆,股骨颈及其延续的一段股骨体,小盆内壁,耻骨,坐骨,闭孔。,2髋关节水平侧位【体位设计】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被检侧下肢伸直,足内旋。健侧髋关节及膝关节屈曲外展,避免遮挡X线射入。探测器垂直台面竖放于被检侧髋部外侧,使探测器长轴与股骨颈长轴平行。【中心线】水平方向,向头侧倾斜,从被检侧股骨内侧向外上方垂直股骨颈射入探测器。【标准影像显示】便于检查股骨头后脱位情况。,第三节 胸部摄影一、胸部体表定位标志1胸
22、骨颈静脉切迹位于胸骨上缘的凹陷处,平第2胸椎下缘高度。2胸骨角为胸骨柄体交界处,微向前凸,两侧与第2肋骨前端连接,平对气管分叉及第4、5胸椎椎体交界处。3剑突末端为胸骨最下端,平第11胸椎椎体高度。,4肋弓构成胸廓下口的前缘部分,肋弓的最低点平第3腰椎高度。 5锁骨中线为通过锁骨中点的垂线。6腋前线为通过腋窝前缘的垂线。7腋中线为通过腋窝中点的垂线。8腋后线为通过腋窝后缘的垂线。,二、胸部摄影注意事项1摄影前认真阅读申请单。2胸部主要检查肺脏时,常规取后前位与侧位;主要检查心脏时常规取后前位、左侧位、斜位。3检查肺部时中心线经第4、5胸椎平面垂直射入暗盒;检查心脏时,中心线经第6、7胸椎平面垂
23、直射入暗盒。,4胸部摄影焦片距为:站立后前位检查肺180cm,检查心脏200cm;卧位摄影时一般均用100cm。5肺部及膈上肋骨应摄取深吸气后屏气像;心脏应摄取平静呼吸下屏气像。6胸部摄影的曝光时间,要求使用X线管容量允许的最短时间。,7肺部照片主要观察肺纹理和肺实质影像,因肺泡内充气,吸收X线量少,所需摄影条件较小。8膈上肋骨与肺组织重叠,膈下肋骨与腹腔脏器重叠,两者对X线的吸收差异很大,摄影时应根据膈上肋骨深吸气、膈下肋骨深呼气的技术选择曝光条件分别进行摄片。,9若两侧肺部密度相差悬殊较大或欲观察肋骨、心脏、锁骨等遮盖的肺组织以及纵隔肿瘤等影像,可采用高千伏技术摄影,选用高栅比的滤线栅。1
24、0胸骨正位摄影时应采用低千伏、小毫安、长时间、近距离并倾斜中心线的摄影技术,并在均匀浅呼吸的方式下曝光。,11由于胸廓两侧对称,一般不用侧位摄影,必要时取斜位、切线位摄影。 12胶片或IP尺寸:胸部整体片(14英寸14英寸)或(12英寸15英寸)。 13摄影时去除衣物、异物、敷料,应注意对被检者的X线防护,特别注意体位防护的运用。,三、胸部常用摄影体位1胸骨后前斜位【体位设计】被检者身体矢状面与床面长轴垂直;俯身使颈部前伸,胸骨紧贴在垫高约5cm暗盒上,两臂内旋置于身旁;暗盒上缘达胸锁关节上2cm ,下缘包括剑突。【中心线】自背部脊柱右后射至左前方,对准肩胛骨内缘与第胸胸椎连线中点,经胸骨中点
25、射入暗盒中心。,胸骨后前位摄影体位,【标准影像显示】显示胸骨正位全貌影像,胸骨柄、胸骨体及剑突边缘锐利,背景模糊,从右后射入时,胸骨左侧部与心脏重叠,右侧与肺野重叠,显示密度不均匀,右侧对比度高于左侧,右侧缘清晰度较高。【呼吸方式】缓慢连续浅呼吸曝光。,胸骨后前位显示图,2胸骨侧位【体位设计】被检者侧立于摄影架前,下颌颏部略抬起,两臂放于后背,两手相握,肩部尽量向后,胸部前挺;暗盒上缘包括胸锁关节上2cm,下缘包括剑突,前胸壁位于暗盒前中1/3处。【中心线】水平投射,对准胸骨角距胸前壁后约4cm处垂直暗盒射入。,胸骨侧位摄影体位,【标准影像显示】显示胸骨侧位影像;胸骨柄、胸骨体、剑突骨质及前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体 各部位 摄影 技术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18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