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uCOS II 吴永忠ppt课件.ppt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uCOS II 吴永忠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uCOS II 吴永忠ppt课件.ppt(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uC/OS-II,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吴永忠,课程安排,教材: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uC/OS-II教程,吴永忠 等编著,西电出版社第 一 章 嵌入式系统导论 4课时第 二 章 嵌入式操作系统中的基本概念 3课时第 三 章 任务管理 5课时第 四 章 中断与时间管理 3课时第 五 章 事件控制块 2课时第 六 章 消息 4课时第 七 章 信号量与互斥型号量 4课时第 八 章 事件标志组 第 九 章 内存管理 2课时 第 十 章 移植与应用 4课时试验 8课时,考试,卷面成绩平时成绩试验成绩卷面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30,已上课点名为准,每次1分加权试验成绩占10,推荐读物与网址,绍贝贝
2、,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uC/OS-II,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任哲,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uC/OS-II原理与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老古开发网周立功单片机华恒网络http:/www.bol-,嵌入式系统综述嵌入式开发网 E: http:/,操作系统的选择,uC/OS:Vxworks:嵌入式linuxwince,目前用户首选的嵌入式操作系统,Vxworks用于海陆空,Vxworks用于航天,第一章 嵌入式系统导论,1.1 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1.2 嵌入式系统的组成结构1.3 嵌入式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1.4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1.5 初识C/OS-II,1.1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1.1
3、.1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概况1.1.1.1 嵌入式应用的起源1.1.1.2 计算机技术的分化1.1.1.3 两大分支的发展方向1.1.2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1.1.3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1.1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1.1.1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概况,1.1.1.1嵌入式应用的起源,1946.2.15 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长30.48米,宽1米,30个操作台重达30吨耗电量150千瓦造价48万美元。它包含了17,468 真空管,7,200水晶 二极管, 1,500 中转, 70,000 电阻器, 10,000 电容器,
4、1500继电器,6000多个开关每秒执行5000次加法或400次乘法,是继电器计算机的1000倍、手工计算的20万倍。承担开发任务的“莫尔小组”由四位科学家和工程师埃克特、莫希利、戈尔斯坦、博克斯组成,总工程师埃克特当时年仅24岁。,1.1.1.1嵌入式应用的起源,ENIAC 诞生的起因二战需要研制新的大炮和导弹要求“弹道试验研究室”提供6张火力表对导弹进行技术鉴定火力表的数学模型是非常复杂的非线性方程组,没有准确的解,只能用数值方法近似求解计算量:每张表需要200计算员计算2个月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状况,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机工程学院的莫希利(John Mauchly)于 1942年提出了试制
5、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初始设想“高速电子管计算装置的使用”,期望用电子管代替继电器以提高机器的计算速度。美国军方提供经费15万美元 冯诺依曼(vn weumann,美籍匈牙利人)对计算机的关键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保证了它的顺利诞生。 ENIAC的意义: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从此科学计算的大门也被打开了。,嵌入式应用的起源,此后的近30年里:长期供养在机房里为少数精英所掌握用于数值求解1971.11 intel公司推出第一颗商用集成电路微处理器INTEL4004 C4004出产年份: 1971年频率/前端总线 : 0.74MHz / 0.74MHz (4bit)封装/针脚数量 : 陶瓷DIP /
6、16针核心技术/晶体管数量: 10微米 / 2250每秒运算6万次运行频率:108KHz成本不到100美元 一件划时代的作品人类历史上最具革新的产品之一 它是第一款商用微处理器,但不是第一款微处理器,第一款是用于F-14雄猫战机中由6颗晶片组成的中央空气数据计算机:CADC(CenterAir Data Computer),构造比4004还要简单,速度只有9.15KHz。,嵌入式应用的起源,Intel 8080/8085、8086,Motorola 的6800、68000,以及Zilog的Z80、Z8000等计算机走出机房广泛地应用于仪器仪表、医疗设备、机器人、家用电器等领域 这个时期也被人们
7、称为PC时代。,1978 -8086,4004 808080858086 8088 80286 80386 80486 Pentium PRO Pentium MMX Pentium II Pentium III Pentium 4,嵌入式应用的起源,随着计算机运算速度的飞速提高,微型机所表现出来的智力水平引起了控制领域的广泛关注,将微型机嵌入到应用系统中,实现应用系统的智能化控制的设想和实践蕴运而生。计算机厂家开始大量地以插件方式向用户提供OEM产品,再由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一套适合的CPU板、存储器板以及各种I/O插件板,并将它们嵌入到自己的系统设备中,从而导致了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诞生。
8、例如,将微机配置好专用软件、外部接口电路,并经机械、电气加固后,安装到飞机、大型舰船、大型电话交换机中构成自动控制系统或状态监测系统等。,出于兼容性和灵活性的考虑,系列化、模块化的单板机也问世了,其典型代表是Intel公司的iSBC系列单板机Zilog公司的MCB单板机等。后来人们可以不必从选择芯片开始,而是只要选择各功能模块,就能够组建一台专用计算机系统。用户和开发者都希望从不同的厂家选购最适合的OEM产品,插入外购或自制的机箱中就形成新的系统,这样就要求插件是互相兼容的,从而导致了工业控制微机系统总线的诞生。1976年Intel公司推出了Multibus1983年扩展为带宽达40MB/s的
9、Multibus。1978年由Prolog设计的简单STD总线被广泛应用。,嵌入式应用的起源,20世纪90年代,在分布控制、柔性制造、数字化通信和信息家电等巨大需求的牵引下,嵌入式应用进一步加速发展。面向实时信号处理算法的DSP产品向着高速、高精度、低功耗发展。Texas推出的第三代DSP芯片TMS320C30,引导着微控制器向32位高速智能化发展。在应用方面,掌上电脑、手持PC机、机顶盒技术相对成熟,发展也较为迅速。特别是掌上电脑,1997年在美国市场上掌上电脑不过四五个品牌,而1998年底,各式各样的掌上电脑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出来。21世纪无疑是一个网络的时代,使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应用到各
10、类网络中去也成为嵌入式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发展潜力巨大的“信息家电”中,人们非常关注的网络电话设备,即IP电话,就是一个代表。,嵌入式应用的起源,计算机被嵌入到应用系统中,原来通用计算机的标准形态便不再复现了,人机交互模式、处理模式、功耗模式也各不相同。为了把实现嵌入式应用的计算机与通用计算机系统区别开来,就把这种以嵌入为手段、以控制为目的的专用计算机称作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因此,嵌入式系统起源于微型机时代,嵌入式系统的嵌入性是它的一个根本特点,其本质是将计算机嵌入到应用系统中去。,嵌入式应用的起源,1.1.1.2计算机技术的分化后PC,从产生的背景来看,嵌入式计算机系统与通用计算机系统有着完
11、全不同的技术要求、应用目标和技术发展方向。通用计算机系统的技术要求是高速、海量的数值计算;技术发展方向是总线速度的无限提升,存储容量的无限扩大;应用目标多样化,通过软件的配置完成多种计算。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应用目标是实现应用系统的智能化控制,技术要求是可靠、可裁减,能满足应用对其体积、功耗等的严格要求,技术发展方向是追求与应用系统密切相关的嵌入性、专用性、智能化和可靠性的提升。,计算机技术的分化-后PC时代,在早期,由于嵌入式应用范围比较狭窄,大多用于工业控制领域,人们还可以勉强将通用计算机通过改装、加固、定制专业软件等方法,嵌入到大型系统中去实现嵌入式应用,但随着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嵌入式
12、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小到彩电、空调、洗衣机、手机,大到飞机、导弹、汽车等等,嵌入式应用对计算机的功能、体积、功耗、价格、重量、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苛刻,通过改造通用计算机的传统方法远远不能胜任。因此,嵌入式计算机不得不脱离通用计算机系统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这就形成了现代计算机两大分支并行发展的时期,也称为后PC时代。,1.1.1.3两大分支的发展方向,嵌入式计算机系统与通用计算机系统的专业分工和独立发展,导致了当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通用计算机领域致力于发展其专用的软、硬件技术,不必兼顾嵌入式应用的要求,CPU已经从单核发展到双核、四核,微机的处理速度
13、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年的小中型计算机,超级计算机1秒钟已经能运算千亿条指令;操作系统的发展使计算机在具备了高速处理海量数据能力的同时,应用也越来越方便。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则走上了另一条发展之路单芯片化。如果说微机开创了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应用,那么单片机则开创了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独立发展的道路。在单片机的发展道路上,曾出现过两种探索模式,即“模式”和“创新模式”。“模式”本质上是将通用计算机系统中的基本单元进行裁剪后,直接芯片化,构成单片微型计算机;“创新模式”则完全按嵌入式应用的要求,以全新的方式设计能满足嵌入式应用要求的体系结构、指令系统、总线方式、管理模式、外设接口等的单片微型计算机。1976年I
14、ntel公司开发的MCS-48和随后开发的MCS-51就是按照创新模式发展起来的单片形态的嵌入式系统。历史证明,“创新模式”是嵌入式系统独立发展的正确道路,MCS-51的体系结构也因此成为单片嵌入式系统的典型体系结构。,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简称嵌入式系统,它的应用发源于微机,发展于单片机,那么,究竟什么是嵌入式系统呢?嵌入式系统的定义是怎样的呢?,1.1.2嵌入式系统的定义,1.1.2嵌入式系统的定义,依据IEEE(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的定义是:“Device used to control, monitor, or assist the operation of equipment, ma
15、chinery or plants”,即嵌入式系统为控制、监视或者辅助设备、机器或甚至工厂运作的装置,它是一种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综合体,并且特别强调“量身定制”的原则,也就是基于某种特殊的用途,设计者就会根据这些用途设计出一种截然不同的系统来。,按照Wayne Wolf在其所著的嵌入式系统设计教科书上的定义是“What is an embedded system? Loosely defined, it is any device that includes a programmable computer but is not itself a general-purpose computer.
16、”,意为“不严格地定义,嵌入式系统是包含可编程计算机的任意设备,而它本身并不是作为通用计算机而设计的。” “一台个人电脑不能称之为嵌入式计算系统,尽管它常常被用于搭建嵌入式系统。,我国微机学会的定义,“嵌入式系统是以嵌入式应用为目的的计算机系统”,并分为系统级、板级、片级。系统级包括各类工控设备、PC104模块等;板级包括各类CPU主板和OEM产品;片级包括各种以单片机、DSP、微处理器为核心的设备。,目前在我国流行得比较广泛的定义,“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减,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和功耗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ES=3C(Comput
17、er+Communication+ Consumerelectronics)+ Internet + WAP + GBS + UPS + Sensors + IP + Other ESOC。,定义,嵌入式系统是嵌入到对象体系中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嵌入性”、“专用性”与“计算机系统”是嵌入式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对象体系则是指所嵌入的应用系统。,按照定义,只要满足嵌入式系统三要素的,都可以称为嵌入式系统,因此嵌入式系统根据其形态和规模的不同可分为:系统级,包括工控机、嵌入到应用中的通用计算机等。随着IT技术的不断发展,通用计算机在体积、功耗、性能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一些嵌入式系统的特点也
18、在通用计算机上得到体现。在一些产品上,嵌入式系统和通用计算机上出现了融合的趋势;板级,包括各种CPU主板;芯片级,如CPU、MCU、SOC、DSP、MPU等;,在理解嵌入式系统的定义的时候,要分清嵌入式系统与嵌入式应用系统的区别。嵌入式应用系统是指内部含有嵌入式系统的设备、装置或者系统,比如:手机、数字彩电、空调、工控单元、PDA、汽车、导弹等。这种区别就好像我们常说的单片机系统与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区别一样,尽管人们常常在不严格的场合将单片机系统和单片机应用系统混称,但是概念上的差别是很明显的。,1.1.3嵌入式系统的特点,系统内核小、实时高效 专用性强 系统精简 软件固化 嵌入式系统开发需要开
19、发工具和环境,1.2 嵌入式系统的组成结构,早期,分为三层结构硬件层嵌入式操作系统层应用程序层硬件层是基础不同的应用对应不同的硬件环境,为了便于操作系统在不同结构的硬件上移植,微软提出了将操作系统底层与硬件相关的部分单独抽象出来,设计成单独的硬件抽象层HAL(Hardware Abstraction Layer)的思想它通过硬件抽象层接口设计,向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提供对硬件进行抽象后的服务。硬件抽象层这个中间层的引入,展蔽了底层硬件的多样性,操作系统不再直接面对具体的硬件环境,而是面向由这个中间层次所代表的、逻辑上的硬件环境,实现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可移植性和跨平台性。目前,在嵌入式领域中,HAL
20、通常是以BSP(Board Support Package)板级支持包的形式实现的。这样,原先嵌入式系统的3层结构逐步演化为如图1.1的4层结构。然而,目前BSP形式的硬件抽象层还不能解决大多数操作系统移植和跨平台问题。,图1.1 嵌入式系统组成结构图,1.2.1 硬件层,图1.2 嵌入式系统硬件组成结构图,BCNG开发板,1.2.1.1 嵌入式处理器,嵌入式处理器是嵌入式系统的核心,品种总量已经超过1000种,流行的体系结构有30几个系列,其中8051系列占多半。生产8051单片机的半导体厂家有20多个,共350多个衍生产品,仅Philips就有近100种。现在几乎每个半导体制造商都生产嵌入
21、式处理器,越来越多的公司有自己的处理器设计部门。嵌入式处理器的寻址空间一般从64kB到16MB,处理速度从0.1MIPS到2000MIPS,常用封装从8个引脚到144个引脚。嵌入式微处理器一般具备以下4个特点:对实时多任务有很强的支持能力,能完成多任务并且有较短的中断响应时间;具有功能很强的存储区保护功能。这是由于嵌入式系统的软件结构已模块化,而为了避免在软件模块之间出现错误的交叉作用,需要设计强大的存储区保护功能,同时也有利于软件诊断;可扩展的处理器结构,可以满足快速开发最高性能的嵌入式系统的要求;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功耗很低,很多产品的功耗只有mW甚至W级。,1.2.1.1 嵌入式处理器,嵌入
22、式处理器的分类一般有两种一是按功能特点分类,可分为:嵌入式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Unit,MCU)嵌入式微控制器又称单片机,就是将整个计算机系统集成到一块芯片中。 嵌入式微处理器(Embedded MicroProcessor Unit,EMPU)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基础是通用计算机中的CPU嵌入式DSP处理器(Embedded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EDSP)EDSP处理器对系统结构和指令进行了特殊设计,使其适合于执行DSP算法,编译效率较高,指令执行速度也较高。 嵌入式片上系统(SystemOnChip,SOC);在一个硅片上实现一个更为复杂的系统
23、,这就是嵌入式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 二是按数据总线的位数分,可分为:4位机、8位机、16位机、32位机和64位机。,嵌入式微处理器(4),国产:龙芯64位方舟32位,主频由166MHZ提升到400MHZ,1.2.1.2 存储器,存储器是嵌入式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件,用于存放程序和数据。 存储器主要有半导体材料、磁性材料和光介质材料三种 存储器中最小的存储单位就是一个双稳态半导体电路或一个CMOS晶体管或磁性材料或光介质的存储元,它可存储一个二进制代码。,1.2.1.2 存储器,嵌入式系统中,以半导体存储器为多。半导体存储器种类很多,从存、取功能上可以分为只读存储器(
24、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emory,RAM)可编程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的可编程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闪存(flash Memory)铁电存储器(FRAM),1.2.1.3 常用的接口总线,嵌入式系统中常用的总线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并行总线和串行总线。常用的并行总线有:CPU并行总线;工业标准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
25、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等。,1.2.1.3 常用的接口总线,而常的串行总线较多,主要有:通用异步接收传输(U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总线;串行通信接口(Serial Communication Interface,SCI);串行外设接口(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SPI)总线;内部集成电路(Inter-IC,I2C)总线;IEEE1394总线、USB;RS-232总线、RS-485总线;控制器区域网(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uCOS II 吴永忠ppt课件 嵌入式 实时 操作系统 uCOS 吴永忠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13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