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ppt课件.ppt
《实验一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一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ppt课件.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恒定电流,实验一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实验目的】1.掌握螺旋测微器的原理及读数方法。2.掌握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及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方法。3.会用伏安法测电阻,并能测定金属的电阻率。,一、螺旋测微器的构造原理及读数,(2) 原理: 测微螺杆F与固定刻度B之间的精密螺纹的螺距为0.5 mm,即旋钮D每旋转一周,F前进或后退0.5 mm,而可动刻度E上的刻度为50等份,每转动一小格,F前进或后退0.01 mm。即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 mm。读数时误差出现在毫米的千分位上,因此,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1 构造 :小砧A和固定刻度B固定在框
2、架C上旋钮D、微调旋钮D和可动刻度E、测微螺杆F连在一起,通过精密螺纹套在B上。,(3)读数:测量值=固定刻度数(毫米)(注意半毫米刻线是否露出)+可动刻度数(估一位)0.01(毫米),(3)读数方法:测量时被测物体长度的半毫米数由固定刻度读出,不足半毫米部分由可动刻度读出,可由可动刻度零刻线与轴线的位置关系判断:零刻度在下则已经露出。如图所示,固定刻度示数为2.0 mm,而从可动刻度上读的示数为15.0,最后的读数为2.0 mm+15.00.01 mm=2.150 mm。,2游标卡尺 (1)构造:(2)用途:测量厚度、长度、深度、内径、外径。 3)原理:利用主尺的最小分度与游标尺的最小分度的
3、差值制成。不管游标尺上有多少个小等分刻度,它的刻度部分的总长度比主尺上的同样多的小等分刻度少1 mm。常见的游标卡尺的游标尺上小等分刻度有10个的、20个的、50个的。,(4)读数:,课堂探究,课堂探究,17.7,23.85,3.18,2.150,二、实验的原理理由RL/S得RS/L,因此,只要测出金属丝的长度l,横截面积S和金属丝的电阻R,即可求出金属丝的电阻率.(1)把金属丝接入电路中,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R=U/I)电路原理图如图所示,(2)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l,用螺旋测微器量得金属丝的直径,算出横截面积S.(3)将测量的数据代入公式RS/L,求得金属丝的电阻率:=RxS
4、/l=d2U/(4lI)。,六、【注意事项】1.螺旋测微器的使用(1)测量前必须校对零点:先使测砧A与测微螺杆P并拢,观察可动刻度的零刻度线与固定刻度的轴向线是否重合以及可动刻度的边缘与固定刻度的零刻度线是否重合。不重合时,用存放在螺旋测微器盒中的工具调节,直到完全重合为止。,(2)测量时,当测微螺杆P将要接触被测物体时,要停止使用旋钮K,改用微调旋钮K,当听到“咔、咔”声后,停止转动,以避免P和被测物体间产生过大的压力。这样既可以保护仪器,又能保证测量结果准确。(3)螺旋测微器应估读一位,即以mm作单位,应读到小数点后面第三位。,2.测定金属的电阻率(1)测量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
5、待测导线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亦即电压表两端点间的待测导线长度,测量时应将导线拉直,反复测量三次,求其平均值。(2)测金属导线直径一定要选三个不同部位进行测量,求其平均值(3)本实验中被测金属丝的电阻值较小,故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4)开关S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要调到最大。(5)实验连线时,应先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将开关、电流表、待测金属丝、滑动变阻器连成干路,然后再把电压表并联在待测金属丝的两端。,6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通过待测导线的电流强度I不宜过大(电流表用00.6 A量程),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导线的温度明显升高,造成其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7求R的平均值时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验一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ppt课件 实验 测定 金属 电阻率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13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