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中级教材ppt课件.ppt
《小儿推拿中级教材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推拿中级教材ppt课件.ppt(1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级小儿推拿辩证课程,小儿常见病症论述,【小儿年龄分期】,胎 儿 期从受孕到分娩约40周。新生儿期从出生到28天。婴 儿 期从出生后第28天到一周岁。幼 儿 期从一周岁到三周岁。幼 童 期从三周岁到七周岁。(学龄前期)儿 童 期从七周岁到14周岁。(学龄期),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约40周。,新生儿期从出生到28天。,婴儿期从出生后第28天到一周岁。,幼儿期从一周岁到三周岁。,幼童期从三周岁到七周岁。(学龄前期),儿童期从七周岁到14周岁。(学龄期),【小儿生长发育】,一视二听三抬头,四握五抓六翻身,七坐八爬九扶站,十捏周岁独站稳 。一周岁以内,一、生理特点: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
2、速1.含义:前者是对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其机体脏腑的形态尚未成熟、各种生理功能尚未健全现象的概括。后者是指小儿形体结构、生理功能活动都在迅速地、不断地向着成熟、完善方面发展。 2.临床表现:肺常不足:卫外不固,易为外邪侵袭 脾常不足:脾胃薄弱,易运化功能失常 肾常虚:肾精未充、肾气未盛,随成长逐渐充盛心气未充:心神怯弱,易受惊吓肝气未充:阴血失养,经筋刚柔未济,易好动抽搐,小儿的生理病理病因特点,二、病理特点: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器轻灵,易趋康复。 (一)发病容易,传变迅速1.发病容易肺常不足:易感受外邪入侵,发生肺系疾病,居首位。脾常不足:易运化失常,发生脾胃系统疾病。肾常虚:易发生先
3、天元精不足而引起的解颅、胎怯、胎弱、五迟五软等肾系病证。心常有余:易从火化、上扰心神,发生惊悸、神昏。肝常有余:易从热化、引动肝风,发生惊惕、抽搐。 时行疾病:元气未盛,御邪不足,易感疫气,如麻疹、风疹、水痘、丹痧、暑湿、小儿麻痹症等。,小儿的生理病理病因特点,2.传变迅速体现在疾病的寒热虚实相互转化上“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 易虚易实:指一旦患病,邪气易实,正气易虚。 肺炎喘嗽实证心阳虚衰 泄泻实证津伤液脱的伤阴虚证。 易寒易热: 指疾病过程中,疾病寒热性质转变迅速。 风寒表证里热证; 里实热证虚寒证。,小儿的生理病理病因特点,(二)脏气轻灵、易趋康复由于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活力充沛,
4、组织器官修复能力强,而且病因比较单纯。三、病因特点: 外感为主,饮食次之,先天特有,情志多惊。(一)外感因素:风寒暑湿燥火和疫疠之邪(二)乳食因素:饮食偏嗜、不规律、不节(洁)(三)先天因素:即禀赋胎产因素,如先天性疾病、胎黄等(四)情志因素:惊恐常见(五)意外因素:溺水、触电、烫伤、摔伤、中毒等(六)其他因素:药物损伤、放射线损伤等,小儿的生理病理病因特点,四诊:望诊为主,闻、问、切为辅一、望诊1.五色主病: 红色(或赤色)主热证。 白色主虚(肺虚)、主寒。 黄色主虚(脾虚)、主湿。 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证、惊风。 黑色主寒证、痛证、瘀证、水饮证。2.五部配五脏: 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
5、心,鼻为脾,颏为肾。,小儿的辨证论治特点,3.看指纹:一般多用于三岁以下的婴幼儿。指纹是指食指桡侧缘所显露的一条脉络。按指节分为三部:近掌侧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检查方法:将小儿的手放在光线较亮处,医生用手指轻轻从命关推向风关,使指纹容易显露。临床意义: 浮沉分表里深浅; 红紫辨寒热颜色; 淡滞定虚实流速; 三关测轻重位置。,小儿的辨证论治特点,“纹直为热,纹曲为寒;纹多为热,纹少为寒;鱼刺状为惊风,水字状为肺风痰咳,乙字状为食厥、慢脾或伤食下痢;曲虫状为疳积,透关射甲为疾病危重。” 幼科发挥三关脉纹变见歌,活幼口议,鱼刺形,水字形,乙字形,蛇形,透关射甲,小儿的辨证论治特点
6、,二、闻诊: 1.听声音:听啼哭、语言、咳嗽、呼吸等声音的高亢低微2.嗅气味:嗅口气、二便、呕吐物的气味 口气臭味脾胃积热;腥臭口疮、齿痈 大便酸臭伤食;不臭伴完谷不化虚寒泻 小便臊臭湿热下注;清长如水脾肾阳虚证 呕吐酸臭乳食积滞;臭秽如粪肠结气阻,小儿的辨证论治特点,三、问诊1.问年龄:与病情、用药剂量相关。生后1周内新生儿易患脐风、胎黄、脐疮等;新生儿和乳婴儿易患鹅口疮、脐突、夜啼;6个月以后的婴儿易患麻疹;6-12个月婴儿易患幼儿急疹;婴幼儿易患泄泻;学龄前儿童易患水痘、百日咳等;12岁以后疾病谱基本接近成人。,小儿的辨证论治特点,2.问病情:问发病症状、时间、病因、伴随症状、治疗情况、
7、病情变化等,结合十问歌。3.问个人史:问生产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预防接种史、既往患病史、家族史。幼科发挥原病论“问者,问病究其原也,假如好食酸则肝病,好食辛则肺病,好食苦则心病,好食甘则脾病,好食盐则肾病,好食热则内凉,好食冷则内热,是乃问而知之也。”,小儿的辨证论治特点,四、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1.脉诊 3岁以上小儿采用一指(食指或拇指)定(按压)三关(寸、关、尺)的方法切脉 病脉:浮、沉、迟、数、无力、有力 病证:表、里、寒、热、虚、 实小儿腹痛或惊风多见弦脉;心阳不足或心气受损多见结代脉;失血为芤脉;气血不足或湿邪较盛可见濡脉;内有痰湿或食滞可见滑脉。2.按诊:可参照西医诊断学的触诊
8、内容进行。,小儿的辨证论治特点,五、辨证概要辨证强调及时准确注重辨别主证、兼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病因辨证,小儿的辨证论治特点,小儿常见病症,感冒,概述,感冒中医称之为“伤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外感性疾病之一,临床以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喷嚏为特征。西医学将感冒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后者即相当于中医学时行感冒。感冒可分为两种:普通感冒为一般为自体感受风邪所致,一般病邪轻浅,不造成大规模流行。流行性感冒中医认为感受时邪病毒所致,(时疫)病邪较重,具有流行特征。,发生原因,主要病因还是受风了,也就是老百姓说的着凉,咱们用中
9、医术语就是以风邪为主。是小儿非常多的外感疾病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季最多。外邪侵犯人体,是否发病,还与正气之强弱有关,小儿为什么容易中招,因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由于这些特点,小孩子的感冒相对于成人还有夹食,夹痰、夹惊的特点。,调理原则与基本方,调理原则:疏风解表基本方:开天门 300次,推坎宫 300次,揉太阳 300次揉耳后高骨 300次,清肺经 300次,拿肩井5次热重者 退六腑 200次鼻塞者 揉迎香 200次,分型-风寒感冒,表现:发热轻恶寒重,无汗,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喉痒,舌偏淡,苔薄白,脉浮紧。治法:疏风散寒处方:基本方 + 推三关 300次,掐揉二
10、扇门 300次擦肺腧 5分钟,分型-风热感冒,表现:发热重,恶风,有汗或无汗,头痛,鼻塞流脓涕,喷嚏,咳嗽,痰黄粘,咽红或肿,曰干而渴,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治法:疏风清热处方:基本方 + 清肝经 300次,清天河水 100次推天柱骨 300次,揉肺腧 2分钟,夹痰,表现:感冒兼见咳嗽较剧,咳声重浊,喉中痰鸣,苔滑腻,脉浮数而滑。治法:解表化痰处方:基本方+揉膻中 300次,揉肺腧 300次,揉掌小横纹 200次,揉板门 300次,夹食,表现:感冒兼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酸腐,口气秽浊,大便酸臭,或腹痛泄泻,或大便秘结,舌苔垢腻,脉滑。治法:疏风解表,消食导滞处方:基本方 + 揉板门
11、 5分钟,推四横纹 200次运内八卦100次,摩腹 10分钟,夹惊,表现:兼见惊惕啼叫,夜卧不安、磨牙,甚则惊厥抽风,舌尖红,脉弦治法:解表清热,镇惊熄风处方:基本方 + 补肾经 300次,清肝经 300次揉小天心 300次,预防调护,注意体格锻炼,多做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注意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尤其气温骤变时。勿长期衣着过暖。冬春感冒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避免感染。患病期间,多饮开水,给予易消化食物。高热患儿及时物理降温。做好口腔护理。,小儿发热,发热,即体温异常升高,超过37.5且一昼【病因病机】 1外感发热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末充,肌肤薄弱,卫外不固,当气候骤变,冷热失常,或看护不周时,
12、外邪乘虚袭表,卫阳被郁而致外感发热。 2肺胃实热 外感误治或乳食内伤,导致肺胃壅实,郁而化热,郁热熏蒸于肌肤而为肺胃实热。 3阴虚发热 小儿先天禀赋不足,肝肾阴亏或后天失养,或久病伤阴,致阴液亏损,引起虚热内生。夜波动超过1。,小儿发热,一)诊断要点 1小儿体温异常升高。 2患儿面红,五心烦热但体温正常,多为阴虚发热。也可见于体质虚弱,新生儿,甚至严重感染者。 3应根据发病年龄、病史、发病区域、主证、伴随症状和体征、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其他相关必要检查,全面分析,综合判断。,小儿发热,二)临床表现 1外感发热风寒者,发热轻,恶寒重,头痛,无汗,鼻塞流清涕,喷嚏,喉痒,苔薄白,指纹鲜红;风热者,发
13、热重,恶风,微汗出,鼻流黄涕或浊涕,口干,咽痛,苔薄黄,指纹红紫。 2脾胃积热者,发热腹胀,腹痛拒按,嗳腐吞酸,恶心呕吐,口渴引饮,纳呆便秘,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3阴虚发热午后发热,手足心热,盗汗,形体瘦削,食欲减退,心烦少寐,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指纹淡紫,小儿发热,辅助检查 1测体温 体温37.538为低热,38.139为中度发热, 39.140为高热,40.5为超高热。 2血常规 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数大多正常或减少;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数大多增高,体弱患儿亦可减少。,小儿发热,一、外感发热外感发热一般可分为外感风寒及外感风热。但总以发热、鼻塞、流涕
14、、喷嚏、咳嗽为主要特征。开天门 推坎宫 揉太阳穴 清肺经 清天河水 拿风池,小儿发热,(一)外感风寒主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鼻塞流清涕,喷嚏,咳嗽,口不渴,咽不红,舌苔薄白,指纹鲜红,脉浮紧。治则:祛风散寒,宣肺解表。处方:开天门、推坎官、揉太阳、运耳后高骨、清肺经、黄蜂入洞、拿风池、推三关等。,小儿发热,二、阴虚发热主证:午后或夜间潮热,或手足心热,两颧发红,心烦盗汗,少眠,形体瘦削,口干唇燥,食欲减退,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或有裂纹,无苔或苔少,脉细数,指纹淡紫。治则:滋阴清热。处方:分手阴阳,补肺经,揉二马,清天河水,水底捞明月,清肝经,揉涌泉。,小儿发热,三、脾胃积热主证:发热腹胀
15、,腹痛拒按,嗳腐吞酸,恶心呕吐,口渴引饮,纳呆便秘,舌苔黄腻,脉弦滑数。治则:导滞清热。处方:清胃经,推脾经,推五经,清大肠,运内八卦,水底捞明月,退六腑,摩腹,拿天枢,推下七节骨。,小儿发热,1幼儿急疹,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以高热、皮疹为特点的疾病,多发生于春秋季,无性别差异,发病多在2岁以内,尤以1岁以内最多,潜伏期一般515天。人类疱疹病毒6、7型感染是引起幼儿急疹的病因。临床特征起病急,体温迅速上升至3940以上,伴有烦躁、咳嗽、呕吐、腹泻及咽红,在高热时可出现惊厥;发热34天后,在降温或退热后出现皮疹 ,呈充血性斑疹或斑丘疹,为该病的特征;颈部及枕后淋巴结轻度肿大;末梢血淋巴细胞明显增
16、高,可达70%90%。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即可诊断。主要采取对症治疗,高热时可用物理降温及退热药,烦躁及惊厥时可用镇静药。本病预后良好,均能自愈。,小儿发热,2夏季热 多见于3岁以下小儿,其发病主要集中在每年夏季6、7、8月,临床以长期低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为特征,秋凉后好转。 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急性起病,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肿大,脾肿大,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增多(10%),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即可诊断,EBV特异性血清学检查,如:EBV的IgM抗体阳性,或动态观察IgG抗体滴度明显上升可确诊为EBV引起的IM。 4其它 如乳蛾、肺炎喘嗽亦可出现发热,但乳蛾可见喉核肿大或红肿疼痛;肺
17、炎喘嗽伴明显咳嗽、喘急、鼻煽等。,小儿发热,一、注意养护二、合理用药三、防止出现高热惊厥四,发热不退者,可以一日推拿2次,注意饮食有节,预防感冒。五、对危及小儿生命的急性传染病,要早期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切勿痛失治疗良机。,咳嗽,咳嗽是肺部常见病症,以咳嗽症状命名,好发于冬春两季,因气候变化发病,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病症上两者兼有,故称“咳嗽”有外感和内伤之分,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病因病机:(1)肺为娇脏,主呼吸,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主一身之表,外感六淫邪气,从肌表皮毛或口鼻侵入,首先犯肺,风热,风寒之邪外侵,肺气不宣,清肃失常,痰液滋生气道干燥,咽喉不利肺气上逆,而至咳嗽。(2)内
18、伤咳嗽:脏腑功能失调,影响肺,饮食不当脾失健运,痰阻内生上于肺,引起咳嗽。,咳嗽,临床分型:(1)外感咳嗽,咳嗽有痰,鼻塞。流涕,恶寒,头痛,苔薄,脉浮,流清涕,恶寒重无汗,指纹色红,如风热者见痰,留黄涕黄而稠,恶风有汗,口渴,咽痛,发热,苔黄薄。(2)内伤咳嗽:久咳,身薇热,干咳少痰,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身体消瘦,舌红少苔,指纹淡紫。治疗原则:(1)外感咳嗽疏风解表,宣肺止咳开天门 推坎宫 揉太阳穴 揉耳后高骨 清肺经 运内八卦 揉肺俞 分推肩胛骨,咳嗽,(2)内伤咳嗽:健脾养肺,宣肺止咳开天门 推坎宫 揉太阳穴 揉耳后高骨 揉膻中 揉中脘 揉足三里 注意事项:1,患期禁油腻过咸,过酸食物。
19、2,高热烟干多喝水。3,平时多锻炼身体,增加抗病能力。4,注意保暖,防止外邪侵入。5,少食辛辣食物,及肥甘厚味,防止内伤乳食。,呕吐,小儿呕吐是指乳食由胃中经口中吐出的一种儿科常见病症。古人谓有声有物为呕,有物 无声为吐,有声无物为哕,小儿推拿广意中说:“有物有声名曰呕,干呕则无物,有物无声名曰 吐。”临床上因呕和吐常常同时并作,故多合称为呕吐。呕吐病症无年龄和季节的限制,但以婴 幼儿和夏季易于发生。凡影响到胃的功能,导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的,均可引起呕吐。如能 及时治疗,预后良好;如经常或长期呕吐,由于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常致阴液耗损,气血亏虚, 故临诊时需观察阴液阳气的存亡。由于婴儿的胃呈
20、水平状,胃肌发育不全,贲门松弛,若因哺乳过多或过急,或吞入过多空 气,哺乳后乳汁易从口角溢出,称之为溢乳,不属病态。,呕吐,【病因病机】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以降为和。若因感受外邪、乳食积滞等引起胃失和降, 胃气上逆皆可致呕吐。故有“呕吐者,胃气上而不下也”之说。(1)感受外邪:小儿脏腑娇嫩,脾胃薄弱,六淫之邪外袭,客于胃肠,以致胃失和降,胃气 上逆而发生呕吐,尤以冬春风寒、夏秋暑湿之邪犯胃最常见。(2)内伤饮食:小儿乳食不节,或过食生冷、油腻、辛辣、不洁之物;或喂养不当,进食过急 等因素,导致胃腑受损,中焦壅塞,胃不受纳,脾失健运,或热积胃中,或脾胃虚寒,皆可导致气 机升降失调,胃气上逆而呕吐
21、。(3)脾胃虚弱:小儿先天禀赋不足,脾胃素虚,或胃阴不足,运化失司,皆可导致胃失濡 润,胃气上逆而致呕吐。(4)暴受惊恐:小儿神气怯弱,易受感触,若突见异物,暴受惊恐;或因跌仆惊恐,以致气 机逆乱,横逆犯胃,发生呕吐。,呕吐,(2)辨证分型:1)寒吐:时作时止,食久方吐,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呕吐物以清、稀、淡、白、薄为特征,常伴有面色苍白,四肢欠温,腹痛喜暖,大便稀薄,小便清长,舌淡。2)热吐:食入即吐,呕吐频繁,叶物以浊、多饮,烦躁不安,大便臭秽或秘结。3) 伤食吐:呕吐频作,呕吐物以酸臭乳块成不消化食物为特征,胺腹胀满,吐后稍安,大便酸臭,或溏成秘,指纹紫滯,脉滑。4)惊恐吐:跌仆惊恐后
22、呕吐淸涎,烦躁不安,成悚慟哭闹,舌淡,荇苔薄白,指纹色青,脉细无异。,呕吐,【治疗】治疗呕吐以和湾降逆止吐为播本原则。似出辨明病因,佐以温中散寒、沾热和 胃、消食导滞、平肝镇惊等治法。小儿呕吐若由误呑廨物.約物等引起,可见呕吐,应帮助 患儿将有害之物尽快吐出,否则骤用止吐。(1)寒吐:1)治法:温中散寒,和胃降逆。2)处方:补脾经200次,横纹推向板门200次,揉外劳宫100次,推三关1次,推中脘 1次,顺时针方向摩腹3分钟,按揉足三里50次,推天柱骨100次,按揉脾俞100次。,呕吐,(2)热吐:1)治法:清热泻火,和胃降逆。2)处方:补脾经1次,清胃经200次,清肝经100次,清大肠100
23、次,退六腑100次,横 纹推向板门200次,运内八卦100次,顺时针方向摩腹3分钟,推天柱骨100次,推下七节骨 50次。3)方义:补脾经、清胃经、摩腹能清中焦积热、和胃益气;横纹推向板门,推天柱骨、清肝 经能和胃降逆止呕;退六腑能加强清热作用;运内八卦能宽胸理气、和胃止呕;清大肠、推下七 节骨能清利肠腑、泄热通便。4)加减:发热者,加清天河水、重推脊、水底捞月等。,呕吐,(3)伤食吐:1)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降逆。2)处方:补脾经1次,揉板门200次,运内八卦100次,横纹推向板门100次,掐揉四横 纹50次,揉脐及天枢100次分腹阴阳50次,按揉足三里50次,推天柱骨100次,推下七节骨
24、 50次,按弦走搓摩30次。3)方义:补脾经、揉脐及天枢、按揉足三里能健脾和胃助运化;揉板门能消食导滞,和胃 止呕;推天柱骨、横纹推向板门能和胃降逆止呕;运内八卦、分腹阴阳、按弦走搓摩能宽胸理气、 消食导滞;推下七节骨能泄热通便。4)加减:大便秘结者,加清大肠、揉膊阳池、揉龟尾等。,呕吐,(4)惊恐吐:1)治法:疏肝理气,镇惊止吐。2)处方:补脾经100次,清肝经100次,描心经30次,运内八卦100次,分手阴阳50次, 揉小天心200次,横纹推向板门丨次,推脑中50次,按百会30次,推天柱竹100次3)方义:补脾经、运内八卦能锁静安神、健脾消食;分手阴阳、揉小天心能宁心安神;横纹 推向板门、
25、推天柱骨能和胃降逆呕;推中能宽胸理按会、消肝经、掐心经能加强安神 镇惊作用。,呕吐,【注意事项】(1)呕吐严重或反复呕吐者,应及时配合中西医综合治疗,同时要加强护理,防止呕吐物 吸入继发吸入性肺炎等。(2)呕吐时将患儿头部于侧位,以防呕吐时呛入气管,同时安静休息,消除恐惧心理。(3)呕吐较轻者,可进食少最易消化食物;呕吐较轻者应暂时禁食,必要时静脉补液。【接讲】推拿治疗小儿呕吐效果独特,但有一定适应证,应找出呕吐原因,明确诊断。,厌食,厌食是指小儿较长时间见食不贪,食欲下降,甚至拒食的一种儿科常见病证。古代文献中 无小儿厌食病名,其中恶食、哺露、不思食、不嗜食、不饥不纳等与本病相似。本病多见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儿 推拿 中级 教材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12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