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ppt课件 全集.ppt
《孙子兵法ppt课件 全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子兵法ppt课件 全集.ppt(1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孙 子 兵 法,授课人:谭勤二零零七年九月,绪 论,一、课程开设的缘起孙子兵法是迄今保存最古老、流传最广泛的军事著作,被尊之为“兵经”,广泛流传国内外,影响深远。通过较系统的学习孙子兵法,从它的思想及谋略中,感悟人类的灿烂文明,受到多方面的启迪,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人文精神,开启自身巨大的智慧和潜能,培养应变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二、孙子与孙子兵法简介(一) 孙子简介孙子,名武,字长卿,生卒年不考,春秋末期人,大约与孔子同时而稍晚。本齐人,后迁于吴国。司马迁说:“西破强楚,入郢城,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二)孙子兵法简
2、介孙子兵法被奉为“兵经”和“兵学圣典”。又叫孙子、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吴孙子等,字数6000,取其整数。孙子兵法问世于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时期,标志着独立的军事理论著作从此诞生,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兵书”,比希腊的第一部军事理论专著长征记约早100多年,比罗马弗龙廷的谋略例说早五六百年。,1.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不战而屈人之兵”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2.孙子兵法的哲学思想“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3.孙子兵法的影响“辞如珠玉”(刘勰) 4.孙子兵法的版本主要有三大系统:竹简本,
3、武经本(宋刻武经七书孙子),十一家注本(宋刻十一家注孙子,清孙星衍重新校订,让此版本的孙子兵法流行)。,三 、区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和三十六计孙膑,战国中期人,孙武的后世子孙,晚百余岁,著孙膑兵法。 “三十六计”一词最早见于南齐书王敬则传,“三十六策,走为上计”。三十六计的作者与成书时间无从考证。是一部集历代“韬略”、“诡道”之大成的兵法谋略奇书,有很强的实用性,不但军事领域可以运用,而且非军事领域也可借鉴。它是中华民族智慧宝库中的独特珍宝。,三十六计胜战计: 1瞒天过海 2围魏救赵 3借刀杀人 4以逸待劳 5趁火打劫 6声东击西敌战计: 7无中生有 8暗度陈仓 9隔岸观火 10笑里藏刀 11
4、李代桃僵 12顺手牵羊攻战计: 13打草惊蛇 14借尸还魂 15调虎离山 16欲擒故纵 17抛砖引玉 18擒贼擒王,混战计: 19釜底抽薪 20浑水摸鱼 21金蝉脱壳 22关门捉贼 23远交近攻 24假道伐虢并战计: 25偷梁换柱 26指桑骂槐 27假痴不颠 28上屋抽梯 29树上开花 30反客为主败战计: 31美人计 32空城计 33反间计 34苦肉计 35连环计 36走为上,五 、作 业阅读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第一篇 计 篇,全 书 总 纲,解 题,计,计算、计谋。本篇主要讲如何在出兵前对决定战争胜负的各项基本要素进行科学的计算,从而作出正确的战略决策。,思想精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
5、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可以不认真考察研究的。兵者,诡道也用兵作战,是一种诡诈之术。,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在对方没有防备处发动攻击,在对方意料不到时采取行动。多算胜,少算不胜计算周密、条件充分就能取胜;计算疏漏、条件不充分就不能取胜。,内容提要,1.重战、慎战思想 2.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五事七计五事:道 天 地 将 法 将帅五德:智 信 仁 勇 严七计:主孰有道 将孰有能 天地孰得 法令孰行 兵众孰强 士卒孰练 赏罚孰明,3.造势:因利而制权 4.诡道十二法 能而示之不能 用而示之不用 近而示之远 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 乱而取之 实而备之 强而
6、避之 怒而挠之 卑而骄之 佚而劳之 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5.战争胜负可预算 多算胜,少算不胜,第二篇 作战篇,解 题,本篇着重论述出国远征,当以速胜速决为主。首先从战争对人力、物力、财力等物资条件的依赖关系出发,指出了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对国家的危害,然后论述了“兵贵胜,不贵久”的速胜方针,并提出了“因粮于敌”、“胜敌而益强”等一系列的作战指导原则以减轻人力、物力、财力等的消耗。,思想精髓,1.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在军事上,只听说过指挥虽拙但求速胜,没见过为讲究指挥工巧而追求旷日持久的现象。2.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战争久拖不决而对国家有利的情形,从来不曾有过。,3.不尽知用兵之害者,
7、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不完全知道用兵害处的人,就不完全知道用兵的好处。4.因粮于敌从敌国取得粮草。 5.智将务食于敌明智的将领务求在敌国解决粮草问题。,6.胜敌而益强愈是战胜敌人,也愈是增强自己。7.兵贵胜,不贵久用兵贵在速战速决,而不宜旷日持久。8.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懂得用兵的将帅,是民众命运的掌握者,国家安危的主宰。,内容提要,1.战争需耗巨资 举师十万,日费千金 2.作战应速胜 3.粮草应从敌国补给 4.胜敌而益强 5.用兵贵在速战速决 因粮于敌 智将务食于敌 兵贵胜,不贵久,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第三篇 谋攻篇,解 题,谋,谋略
8、、计谋。谋攻,以谋略攻敌。本文中心就是讲如何运用谋略来取得战争胜利,即通过智力运筹,最大限度的降低敌我伤亡和避免战争破坏,同时获取最大的战果和效益。,思想精髓,1.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百战百胜,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不经交战而能使敌人屈服,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2.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用兵作战的上策是用谋略胜敌,其次是运用外交取胜,再次是战胜敌人军队,最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3.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不打仗就使敌人屈服,不攻城就使敌城投降,摧毁敌国而不是靠久战。4.兵不顿而利可全军队不致疲惫受挫,而胜利可以圆满获得
9、。5.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了解对方又了解自己,百战不会有危险;不了解对方但了解自己,胜负各半;既不了解对方,又不了解自己,那么每战都有危险。,内容提要,1.战略思维的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 2.实现“全胜”的方法 谋攻的指导原则:“必以全争于天下” 谋攻法则:上兵伐谋 其次伐交 其次伐兵 其下攻城 用兵六决:十则围之 五则攻之 倍则战之 敌则能分之 少则能逃之 不若则能避之,3.实现“全胜”的保障:贤将明君 国君危害军事行动的三种情况4.指导战争的基本前提:知彼知己 预知胜利五法: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识众寡之用者胜 上下同欲者胜 以虞待不虞者
10、胜 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思考:,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 思想对于当今世界局势有何积极意义。,第四篇 军形篇,解题,形 原义为器、为著,引申为事物的实质,本篇指军事实力。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是全篇的中心。全篇主要是讲战争的胜败是由客观物质条件为基础而决定的,并讲如何善于利用这些条件,即军队作战首先要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寻求敌人的可乘之隙,以压倒的优势打击敌人,达到“自保而全胜”的目的,“自保而全胜”的关键是“修道而保法”。,思想精髓,1.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以前善于用兵作战的人,首先创造自己不可战胜的条件,然后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2.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
11、动于九天之上善于防守的人,隐蔽自己的兵力如同深藏于地下;善于进攻的人,展开自己的兵力就像从天而降。,3.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所以善于打仗的人打了胜仗,没有智慧的名声,没有勇武的功绩。 4.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所以善于打仗的人,总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不放过击败敌人的机会。,5.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胜利的军队总是先有了胜利的把握才寻求同敌人交战,失败的军队则往往先同敌人交战而后企图侥幸取胜。6.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善于用兵的人,修明政治,确保法制,所以能成为胜败的主宰。,内容提要,1.作战应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明代兵书投笔肤谈家计第
12、二中指出: “用兵之道,难保其必胜,而可保其必不败。” 2.自保而全胜必须修明政治、确保法制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3.兵法的五项法则(地)度量数称胜 孙子最后把战争胜利的基础归根于“度、量、数、称”,并要使它在迅猛奔流运动中加强其冲击力量,这就是“形”。这是古代唯物论辩证法军事思想的萌芽。,第五篇 兵势篇,解 题,势,态势、气势、形势。“势”是“形”的运动,是对实力的灵活运用与充分发挥,如水激石,如箭在弦,如石下山。本篇主要论述在军事实力的基础上,发挥将帅的指挥才能,造成和利用有利的态势,出奇制胜的打击敌人。“战势不过奇正”是全篇主线。,思想精髓,1.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大凡
13、作战,一般都是以正兵当敌,用奇兵取胜。 2.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善用奇兵的人,其战术变化就像天地一样没有穷尽,像江河一样不会枯竭。,3.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战术不过奇正,可是奇正的变化,却无穷无尽。4.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善于作战的人,他所造成的态势是险峻的,进攻的节奏是短促的。,5.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混乱是因为对方更严整,怯懦是因为对方更勇敢,弱小是因为对方更强大。 6.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善于作战的人,总是设法造成有利的态势,而不苛求部属,因而能选择人才去利用有利的态势。,7.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善于指挥作战的人
14、所造成的势,就像从万丈高山滚下圆石,这就是“势”。,内 容 提 要,1.作战指挥的四要素: 分数 形名 奇正 虚实 2.奇正的作用和变化。 奇正变化的要诀是:“以正和,以奇胜。”,3.势的姿态和运用。 其势险,其节短。 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4.要善于造势。 “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刘邦曰:“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肖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作 业,如何理解孙子“以正和,以奇胜”的谋略思想,并谈谈对你有何启示。,第六篇
15、 虚实篇,解 题,虚,空虚,兵力分散而薄弱。实,充实,兵力集中而强大。总而言之,一切有利的方面都是“实”,一切不利的方面都是“虚”。“虚”与“实”相互对立,相互转化。 本篇主要论述通过对“虚实”关系的认识和把握,在战争中争取主动地位,即“致人而不致与人”。“避实而击虚”是全篇的核心 。,思 想 精 髓,1.致人而不致于人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 2.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敌人安逸能使之疲劳;敌人饱食能使之饥饿;敌人安处能使之移动。 3.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善于进攻的,使敌人不知道怎样防守;善于防守的,使敌人不知道怎样进攻。,4.形人而我无形使敌人暴露而我军不露痕迹。
16、 5.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处处都防备,则处处都兵力不足。 6.形兵之极,至于无形伪装佯动做到最好的地步,就看不出一点形迹。 7.战胜不复战胜敌人的战略战术每次都不一样。,8.兵形象水用兵的规律如同水的运动规律。 9.避实而击虚 避开敌人坚实的地方而攻打敌人的薄弱环节。 10.兵因敌而制胜作战要根据敌情采取不同的取胜方法。 11.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根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叫做用兵如神。,内 容 提 要,1.掌握战争主动权:致人而不致于人。 2.善于避实击虚。 “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3.转变敌我虚实的方法:形人而我无形。 本篇提出“胜可为”,而在形篇中说:“胜可知
17、,而不可为”,岂不矛盾?,4.探敌虚实的方法和运用虚实的秘诀。 探敌虚实的方法:策 作 形 角 运用虚实的秘诀: “形兵之极,至于无形” 5.用兵贵在避实击虚、因敌制胜。 “避实击虚”,孙子在文章末尾提出,犹如画龙点睛。,第七篇 军争篇,解 题,曹操注:“两军争胜。” 王皙注:“争者,争利。得利 则胜。” 本篇主要论述敌我双方争相造成取胜的有利条件:有利的态势和战机,以掌握战争的主动权,获取胜利。“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是核心。,军争篇处于十三篇之中,历来受到不少人的高度评价。明朝将领茅元仪说:“真实用兵,尽此一篇。”服部千春说:“本篇置于前六篇与后六篇之中间,具有联系全书,把握整体大纲的作用。
18、”,思想精髓,1 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把迂回的弯路变为直路,把不利变为有利。 2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军争有有利的一面,军争也有危险的一面。 3 兵以诈立,以利动用兵打仗以诡诈多变取胜,根据是否有利采取行动。,4 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军队行动迅速时像疾风,舒缓时像森林,攻击时像烈火,防御时像山岳,隐蔽时像阴天,冲锋时像雷霆。 5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先懂得以迂为直方法的就胜利,这就是军争的原则。,6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三军,可以挫伤其士气;将军,可以动摇其决心。 7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避开敌人士气旺盛之时,在其士气懈怠衰竭时再攻打。 8 以治待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孙子兵法ppt课件 全集 孙子兵法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11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