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PPT课件 慢性腹泻.ppt
《内科学PPT课件 慢性腹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学PPT课件 慢性腹泻.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慢 性 腹 泻,南华大学附一医院消化内科 姚育红,Chronic diarrhea,概念,正常排便: 次数- 1次/日,少数人1次/2-3日或2-3次/日; 性状- 成形,不含异常成分; 量- 150200g/d,其中水分占60-75%。腹泻: 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 性状-粪质稀薄,水分增加(大于85%)可有粘液、脓血、未消化食物等 异常成分; 量- 超过200g/d; 伴随症状 可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急性与慢性腹泻:急性-病程多在23周内,不超过1个月; 慢性-病程在1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一) 正常每日进入肠腔的液体 食物摄入 2 L 唾液 1 L
2、胃液 2 L 9L 胆汁 1 L 7L 胰液 2 L 肠液 1 L,正常生理,电解质的吸收 钠: 食物和胃肠液中钠的95 99%被吸收 50%空肠 其余回肠 ,结肠。 粪便中平均每日4mmol方式: 在回肠 主动 钠泵(Na+H+交换) 在空肠 主动 被动两种形式,水的吸收9L 空肠 5-6L 85% 回 肠 2-3L 结肠 100200ml 1- 1.5 L 构成大便 小肠吸收水的主要机制扩散(被动),伴随着任何溶质的吸收, 水份也再吸收。,钾: 小肠 被动扩散(细胞间隙的紧密连接) 结肠 通过载体主动吸收氯: 空肠 被动吸收 回结肠 主动吸收 以 CL- HCO3-交换形式,肠吸收水分的部
3、位在肠绒毛柱状上皮的刷状缘,分泌部位则在隐窝细胞进行,水伴有Na+的吸收而吸收,cl-的分泌而分泌,任何减少Na+水吸收和(或)增加cl-水分泌的过程均可使粪便中水分增加,出现腹泻 。,(二)肠道微生态系统人体有 口腔四个微 皮肤生态系 泌尿 胃肠道 细菌细胞数达1014 个 肠道微生物总重1000g(人 体总1271g )占78 % 肠道菌有400 500种,正常细菌群 主要 正常病毒群肠道微生态系 正常真菌群 正常螺旋体群 正常菌群为类杆菌、乳杆菌、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等,尚有少数过路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副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白色念珠菌等。两组菌群保持一定的
4、数量和比例,互相制约,维持平衡。,肠道微生态系统的作用 肠道菌群可以保持宿主正常的组织学和解剖学结构 对宿主的营养作用: 供给微生素 氨基酸 脂质 碳水化合物 参与宿主物质代谢: 肠道细菌可产生葡萄糖醛酸酶、硫化酶、参 加胆红素、胆汁酸、雌激素、胆固醇、肠肝循环。 内源性蛋白质的降解和再吸收,需要微生物参与。,微生态平衡的影响因素 胃酸: 胃酸减少使近端小肠微生物增多 宿 肠蠕动: 减慢-小肠上部细菌过度生长 主 胆汁: 可抑制外籍菌 分泌减少小肠上 因 细菌过度生长 素 粘液:肠腔中粘液有大量细菌定植 免疫功能: 正常免疫状态,可保护原籍菌 抑制外籍菌 遗传因素: 先天肠道免疫功能不足,环境
5、因素:极端环境变化: 航天 极地考察 影响胃肠道菌群不合适饮食: 饥饿 强制减肥 影响肠道微生态激动: 胃酸减少 影响生态微生物因素(正常肠道微生物): 排除外籍菌 抵抗外籍菌生殖 保持原籍菌正常特性 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或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及激素时,可使正常菌群被抑制,耐药的过路菌过量繁殖而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出现腹泻。,分类(按病理生理), 渗透性腹泻: 分泌性腹泻; 渗出性腹泻; 肠动力紊乱引起的腹泻。,渗透性腹泻, 渗透性腹泻的发病机理; 渗透性腹泻的病因; 渗透性腹泻的特点。,渗透性腹泻发病机理,正常人,食糜到达回盲部时,肠内容物已呈等渗状态,其渗透压由电解质构成。 肠道内的渗透压对水
6、的吸收与分泌至关重要:肠腔内渗透压大,水不易通过扩散进入肠上皮细胞,即水的吸收受影响;相反,血浆中的水分很快透过肠粘膜进入肠腔,直到肠内容物被稀释成等渗为止,由此可导致腹泻。,渗透性腹泻病因, 高渗性药物; 高渗性食物; 消化不良; 吸收不良; 肠系膜淋巴管梗阻。,高渗性药物, 泻药: 硫酸镁; 制酸药: 氧化镁,氢氧化镁,铝碳酸镁; 脱水剂: 甘露醇,山梨醇; 降氨药: 乳果糖。 上述药物口服不易吸收,在肠内形成一定的渗透压,使肠内保留有大量水分,肠容积增大,肠管扩张,刺激肠道蠕动,发生腹泻。 停药后腹泻即可停止。,高渗性食物,二糖酶缺乏:乳糖酶,麦芽糖酶,异麦芽糖酶,蔗糖酶,海藻糖酶. 乳
7、糖不耐受症乳糖酶缺乏: 机理:乳糖酶缺乏 乳糖积聚 肠内渗透压升高 腹泻 ; 乳糖细菌分解 乳酸、短链有机酸增多; 乳糖细菌酵解 氢、CO2产生增多 腹胀、排气增多。 诊断: 1、服牛奶或乳糖后可致腹鸣、腹胀痛、腹泻(重者水样泻)、酸臭味; 2、乳糖耐量试验: 不正常; 方法: 口服100g乳糖(+水400ml)后15306090120取静脉血测定血糖 结果判断:如BS升高25mg/100ml为正常,BS升高20mg/100ml为异常 在试验过程中或试验后可出现腹胀,绞痛,腹泻 3、根据治疗反应判断:停食乳糖或牛奶后症状缓解; 4、肠粘膜乳糖酶测定,消化不良,主要指对脂肪、糖、蛋白质的消化不良
8、。脂肪消化不良尤其突出,糖的消化不良见“二糖酶缺乏”。 胃原性腹泻: 胃切除术后,萎缩性胃炎,胃癌。 -胃液分泌减少,食物未经初步消化即进入小肠。 胰原性腹泻: 慢性胰腺炎,胰腺切除术后,晚期胰腺癌。 -胰液(含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分泌减少,食物不能充分消化。 肝原性腹泻: 严重肝病,胆管梗阻。 -胆汁分泌或排泄减少,脂肪消化不良,影响吸收,导致脂肪泻。,吸收不良,肠粘膜吸收功能障碍: 热带吸收不良综合症(热带口炎性腹泻,热带斯泼鲁); 成人乳糜泻(非热带吸收不良综合症,非热带斯泼鲁); 回肠末端严重病损(克罗恩病,回肠末端被切除) -胆盐回吸收减少 肠道胆盐缺少 脂肪吸收障碍 脂肪
9、泻 结合胆盐(结肠) 细菌分解 双羟胆酸 腹泻肠粘膜面积减少: 小肠手术切除-短肠综合症 吸收不全 腹泻 细菌过度生长: 细菌分解结合胆盐,影响微胶粒形成 脂肪泻肠粘膜淤血: 门V高压,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 -肠粘膜淤血 吸收不良 腹泻,热带斯泼鲁(热带脂肪泻),病因:营养缺乏,肠道细菌感染;特点:1、多见于热带居民,我国虽处亚热带,但所见到的消化吸收不良病例类似此病;2、病理:小肠绒毛变形萎缩或粗大,微绒毛杂乱或消失;3、临床经过3期: 1) 腹泻吸收不良期: 腹泻、乏力、体重下降、乃至脂肪泻; 2) 营养缺乏期: 舌炎、口炎、唇干裂及过度角化; 3) 贫血期: 大细胞性贫血。治疗:1、叶
10、酸: 1530mg/d,维持量1mg tid , 持续年;2、维生素12:1mg/d im 维持年;3、广谱抗生素:四环素0.250.5g qid 30d, 维持量0.250.5g bid 5个 月; 或琥磺噻唑 1.0g qid 30d, 维持量1.0g bid 5个月。,病因: 患者肠黏膜细胞缺乏某些水解酶,不能分解麦胶蛋白。特点: 1、小肠粘膜绒毛变形,萎缩变平,小肠吸收面积和吸收功能均降低; 2、本病与进食麦粉关系密切; 3、临床表现是营养物质消化吸收障碍而致营养不良综合征: 1) 腹泻、腹痛; 典型呈脂肪泻色淡,量多,油脂状或泡沫状,有恶臭; 2) 消瘦、乏力: 严重时呈恶液质; 3
11、) 维生素缺乏及电解质紊乱: 钙及维生素D缺乏骨质疏松、骨痛; 维生素K缺乏出血倾向; 维生素A缺乏角膜干燥、夜盲; 维生素B缺乏-舌炎、口角炎、脚气病、糙皮病样皮肤色素沉着。 4) 水肿、发热及夜尿。治疗: 避免食用含麦胶饮食; 对症和支持疗法:补充多种维生素,纠正电解质紊乱; 危重者可静滴皮质激素。,成人乳糜泻(麦胶肠病,非热带斯泼鲁),Wipple病(肠源性脂肪代谢障碍症),病因: Wipple菌感染。病变部位:十二指肠,空肠上端黏膜皱襞增粗柱状。病理:在肠粘膜及淋巴管内有大量PAS染色阳性的巨噬细胞浸润,淋巴管扩张并有梗阻,小肠淋巴回流障碍,造成脂肪泻。临床表现:腹痛、脂肪泻;典型小肠
12、吸收不良症状;长期多发性反复发作的关节炎、关节痛;可伴全身淋巴结肿大。治疗:抗生素治疗为主。普鲁卡因青霉素G 120万单位,链霉素1.0g im qd 1014d; 后 改为四环素 0.5g 4/d po 维持数月。其他抗生素,如氯霉素、氨卞青霉素、强力霉素、SMZ均可选用。,渗透性腹泻特点, 禁食或停用高渗性药物后腹泻停止; 肠腔内渗透压超过血浆渗透压; 粪便中含有大量未经消化或吸收的食物或药物。,分泌性腹泻, 分泌性腹泻发病机理; 分泌性腹泻病因; 分泌性腹泻特点。,分泌性腹泻发病机理,分泌性腹泻病变部位主要在小肠,特别是空肠;肠粘膜的隐窝细胞为分泌细胞;吸收则靠肠绒毛腔面的上皮细胞;肠粘
13、膜隐窝细胞中的第二信使如环磷酸腺苷(cAMP), 环磷酸鸟苷(cGMP),钙离子等的增加是诱导粘膜分泌的重要环节;由于粘膜分泌大量电解质,继而增加水的分泌,分泌量超过 吸收能力而致发生腹泻。多为Na离子和或Cl离子等电解质分泌或吸收异常。,分泌性腹泻病因,刺激肠粘膜分泌的因子可分为四类:(1)细菌的肠毒素:霍乱弧菌、大肠杆菌、金葡菌的毒素等;(2)神经体液因子:血管活性肠肽(VIP)、血清素、降钙素;(3)免疫炎性物质:前列腺素、白三烯、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4)去污剂:胆盐、长链脂肪酸、某些泻药(蓖麻油、酚酞番泻叶、芦荟等)。,1、各种肠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 :霍乱弧菌所致2、有分泌激素或
14、其他功能性物质的肿瘤: 胃泌素瘤(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 胰性霍乱综合征(WDHA综合征):多因血管活性肠肽瘤(VIP瘤),分泌性绒毛腺 瘤亦可产生VIP; 类癌综合征:可分泌大量血管活性物质而致泻。.先天性选择性吸收障碍: 先天性氯泻:是一种少见的家族性常染色体遗传病,由于氯离子在回肠远端及结肠中运转缺陷,使大量氯离子停留在肠腔内,造成渗透性水泻,粪便稀薄,Cl 超过 Na、H离子之和 pH低 NH4;腹泻丢失大量H、 Cl、 Na、K 离子低氯、低钾性碱中毒。,分泌性腹泻病因,霍乱,病原: 霍乱弧菌;发病机理: 霍乱肠毒素与肠粘膜上皮细胞刷状缘细胞膜的受体结合后使腺苷
15、环磷酸增多,发挥第二信使作用,刺激隐窝细胞分泌氯离子,碳酸氢根离子,造成大量肠液聚集在肠腔内,形成剧烈水样腹泻、脱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微循环衰竭,肾功能衰竭。临床表现:病程分3期 1、泻吐期:大便 1000ml/次,米泔水样,乃至洗肉水样(出血);呕吐。此期数小时-2d; 2、脱水期:严重脱水、钾、钠、钙、氯化物丢失,发生肌肉(腓肠肌,腹直肌) 痉挛,代酸,微循环衰竭,血压低,体表体温下降,肾功能衰竭; 3、恢复期:约1/3患者出现反应性发热。实验室检查: 1、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阳性;2、双份血清凝集素试验,滴度4倍上升者亦可诊断。治疗: 1、补液关键: 2、抗生素:复方磺胺甲恶唑,环丙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科学PPT课件 慢性腹泻 内科学 PPT 课件 慢性 腹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10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