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专题复习(修改版)ppt课件.ppt
《《琵琶行》专题复习(修改版)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琵琶行》专题复习(修改版)ppt课件.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琵琶行复习检查 沂水一中 魏继国制 2017、9,复习目标,第一课时1、正确理解诗句并准确默写名句2、积累文言实词,提高推断文言实词的能力3、鉴赏本诗的音乐描写手法第二课时1、梳理高中教材描写声音的课文,总结描写手法2、鉴赏诗歌中有关音乐(声音)的表达技巧。3、了解白居易,知人论世,准确体会作者的情感,第1课时 一、名句默写,(1)琵琶行中“,”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2)白居易琵琶行中作者自问自答,表明自己听完琵琶曲后泪水湿透青衫的句子是“?”。(3)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句说明偏僻之地粗俗的乡野音乐很难听,以此表现琵琶女技艺的高超。(4)白居易琵琶行中交待秋天的
2、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_,_。(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2)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3)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4)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5)琵琶行中有关描写月色的诗句有: _; _; _。(6)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请按下面要求,写出相应诗句:由琴声联想到珠玉声的句子是:_,_。表现旋律轻愉而流畅:_;表现热烈紧张的场面:_。(7)明湖居听书写王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_,_。(5) 别时茫茫江浸月 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
3、江水寒(6)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铁骑突出刀枪鸣(7)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8)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形容乐曲的低沉渐至断绝像被冰冻凝结似的,这两句是“_,_”。(9)古诗文常以“月”为意象烘托意境、表情达意,如曹操短歌行中的“_,_”,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 (10)古代文人善于借“秋”表情达意,如杜甫登高中的“_,_”,刘禹锡秋词中的“_,_”,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8)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9)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10)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自古逢秋悲寂寥
4、,我言秋日胜春朝;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11)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琵琶女演完后人们都沉浸在音乐的境界中的诗句是“_,_。”(琵琶行)(1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用鸟鸣声和水流声来形容琵琶声的名句是“_,_”。(13)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琵琶过程中,声虽“暂歇”,却产生更好效果的两句是:_,_。(14)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描绘音乐像暴雨、人语的句子是:“_,_。”(1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12)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13)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14)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实词积累1被,(1)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2)将军身
5、被坚执锐(陈涉世家)(3)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4)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5)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6)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报任安书)1(1)介词,表示被动(2)动词,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3)动词,通“披”,披散(4)动词,覆盖(5)动词,遭受(6)动词,遭受高考链接(2013山东卷)君诗书之暇,被鹤氅衣,支九节筇,历游三亭中,(宋濂全集)被:通披,穿着,2转,(1)却坐促弦弦转急_(琵琶行)(2)转徙于江湖间_(琵琶行)(3)转轴拨弦三两声_ (琵琶行)(4)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_(过秦论)(5)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_(孔雀东南飞)(6)再转复为太史令_(张衡
6、传)(7)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孔雀东南飞)(8)砯崖转石万壑雷(蜀道难)(9)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三峡)答案:(1)副词,更,越(2)动词,辗转(3)动词,转动(4)动词,回转,拐弯(5)动词,移动,迁徙(6)动词,转任,表被动(7) 动词,转动(8)动词,使滚动,旋转(9)动词,宛转,3少,(1)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险以远,则至者少_(游褒禅山记)(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 (师说)(4)群贤毕至,少长咸集_(兰亭集序)(5)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_(赤壁赋)(6)太后之色少解_(触龙说赵太后)(7)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秋水)(8
7、)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陈涉世家) (9)五陵年少争缠头_(琵琶行)3(1)动词,缺少(2)形容词,数量少,不多(3)形容词,年少,年轻(4)名词,年少的人,年轻人(5)名词,一会儿(6)副词,通“稍”,稍微,略微(7)动词,轻视,看不起(8)形容词,小的,小 (9)形容词,年轻,高考链接,(2006重庆卷)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息。(元史列传第六十二)少:稍微,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予左迁九江郡司马_2委身为贾人妇_3遂命酒,使快弹数曲_4添酒回灯重开宴_5低眉信手续续弹_6凝绝不通声暂歇_7如听仙乐耳暂明_8梦啼妆泪红阑干_9却坐促弦弦转急_10今夜闻君琵琶语_11.明年秋
8、,送客湓浦口_12.因为长句_ 13.铁骑突出刀枪鸣_ 14.整顿衣裳起敛容_ 15.秋月春风等闲度_ 16.暮去朝来颜色故_ 17.去来江口守空船_ 18.凄凄不似向前声_1.贬官2.托付3.指派,吩咐;畅快4.重新5.随意6.短暂7.忽然,顿时8纵横错乱的样子9.退回来10.曲11.第二年12.于是创作(是两个词)13.突然冲出来14.整理15.随随便便16.容貌17.走了以后18.以前,学考对接,1.琵琶行第二段对音乐的描写非常成功,堪称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描写音乐的绝唱。试以本段为例,赏析其表达技巧。答案:(1)运用比喻描写乐声,以声写声,以形写声,调动读者的听觉和视觉。以“急雨”“私语”
9、“大珠小珠落玉盘”三组比喻描写出乐声由急骤粗重,而急促轻细,而纷繁清脆的特点,感情由悲愤而凄苦,倾泻而出,达到演奏的第一个高潮。(2)用拟声词和叠词来描摹,增强了音乐感,如“嘈嘈切切”(3)用环境描写侧面烘托音乐,情景交融,以听乐人的情绪反应强化表达效果,形成令回味无穷的意境。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变式训练】 本诗的音乐描写非常出色。自居易曾说:“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试就第二段中有关琵琶女调弦的运作神情和音乐效果的描写,说说诗人是如何表现琵琶女弹奏时的“声”和“情”的。答案:(1)对“声”的表现,主要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使用了形象感很强的拟声词,以及对音乐效果的渲染;
10、(2)对“情”的表现,主要描写了琵琶女优雅的举止,娴熟的动作,以及琴声和心音的完美融合。这样,就达到了以“声”带“情”,以“情”传“声”,声情并茂的效果。,复习目标,第二课时1、梳理高中教材描写声音的课文,总结描写手法。2、鉴赏诗歌中有关音乐(声音)的表达技巧。3、了解白居易,知人论世,准确体会作者的情感。,描写音乐的古诗文鉴赏,1.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唐杜甫 2.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唐钱起3.如怨如慕,如诉如泣,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宋苏轼4.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微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
11、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5.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坤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古诗文音乐(含声音描写)比较鉴赏,音乐描写中的侧面描写,1.琵琶行:“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这是侧面烘托的手法。诗人不直接写琵琶女弹奏技艺如何高超,从周围的听众来体现,还有“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曲红绡不知数”,这些诗句都是侧面烘托出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 2、李凭箜篌引:这种侧面烘托就更为突出了,先是介绍制造精良的箜篌,那么与之相配的肯定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琵琶行 专题 复习 修改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09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