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入门(讲稿)ppt课件.ppt
《国学经典入门(讲稿)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经典入门(讲稿)ppt课件.ppt(1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学知识,上世纪80年代,有科学家曾预言,随科技日益发达,在21世纪人们将有充足时间修心养性,建造我们 的 精神家园。,可现在看呢,事与愿违 ,我们享受这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 ,可我们的精神却日益空虚,各种身心疾病越来越多。怎样才能抚慰我们的心灵,重建我们的精神家园呢。,1988年7月1日,75位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发布了一份宣言: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要回首2500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你知道迄今为止,中国最古老的一本国学经典著作,是哪一部吗?,【尚书】【易经】【论语】,【易经】,易经是谁人所作?谁人所传?,易经是一部刻图记事的史书,是从有文字,有史官
2、起就一代代记录的史书。易经从人类的来源于洪荒潜龙起,一直记录到大禹治水成功后家天下的人类发展过程。其中分为蛮荒年代,法律形成年代,工农业,科技医药,黄帝战蚩尤,尧舜,洪水,夏王朝的治理,特别强调的是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洪荒远古之世趋吉避凶的道理。易经的作者是我们的历代祖先.不是某某一个人,是中华远古历史的传承。,上古伏羲所创西周文王所演春秋孔子所传,1703年,德国自然科学家莱布尼兹首次发现二进制时,十分怀疑,后来从传教士白晋的信中获得有关易经和伏羲八卦的资料,从而正式发表关于二进制的论文。题目是“二进制位计算的阐述”,附题是“关于只用0与1兼用其用处及伏羲氏所用数字的意义”。 莱布尼兹意料不到他
3、发现的二进制会在中国的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图中早有表述和使用,按此图予以数列比较,坤卦相当于000000、乾卦相当于111111、此两卦简约为0和1的二进位约数,他惊奇地发现易经图象中从63到0的二进位数字。 他在钦佩之余说道:“我发现二进数是20年前。到今天我才发现,中国人在四千年前已经了解到0与1的二元数论” 莱布尼兹认为伏羲八卦是“最古老的科学纪念物”。,美藉华人,杨振宁、李政道在1955-1956年对当时公认的“奇偶不灭定律”提出怀疑并得到证实,因而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在获奖后对记者讲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并明确指出:灵感来源于易经学说,既有阴阳的道理,即同时也有阴阳消长
4、或阳盛则阴衰,阴盛则阳衰,剥久必复(易经第二十四卦),否极泰来(易经第十卦)的道理。 李政道1972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接受荣誉博士时提到:从哲学上讲“测不准定律”(现代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和易经所说的“阴阳不测之谓神”的意义颇有符合之处。所以与近代物理学很有一致的看法,同中国太极、阴阳二元的学说很有相似的地方。,故易经为万经之首,它创造了中华文明,包括中医、建筑 、农田水利等、更重要的是儒、释、道。,道家:黄帝、老子、庄子。主张:清静无为。站在道德角度观察世界。代表作道德经()、庄子,儒家:孔子、孟子。中国主流文化主张:德、仁,忠恕思想。儒家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处理事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代表作:
5、四书、五经,释家:源于印度佛教,传至中原,结合中国文化发展而成。中原为禅宗,西藏为藏传佛教。代表人物:达摩大师、彗可大师主张:不生不灭,因果报应,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帮人,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代表作: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金刚经、六祖坛经,打个比方 吵架道家:站在两者之外,为方外之人,以道的观点,批评不应该这样。儒家:站在对方的立场,总是责怪自己不对。释家:站在弱者的立场,替别人受责,20世纪末,人类的两个家园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一个是人类肉体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另一个是人类心灵赖以栖居的精神家园。“国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修复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乃至人类的精神家园。,1,删述六经垂宪万世,德侔天
6、地道冠古今春秋之时 礼崩乐坏大争之世 学绝道丧夫子乃宪章文武,删述六经,存道千古,以传万世。 论语10篇20章498条12000字学而第一 雍也第六 先进第十一 季氏第十六为政第二 述而第七 颜渊第十二 阳货第十七八佾第三 泰伯第八 子路第十三 微子第十八里仁第四 子罕第九 宪问第十四 子张第十九公冶长第五 乡党第十 卫灵公第十五 尧曰第二十,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曾引用此四句,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怀和我中华民族以文御武,和平崛起的坚强决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张载,四书,大学:三纲八目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意诚、心正、身
7、修、家齐、国平、天下治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才者,末也。故财散则民聚,财聚则民散。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中庸:孔子孙 孔伋所著,阐述孔子的中庸之道。中不偏,庸不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论语:孔子弟子记述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主要观点:忠恕温、良、恭、俭、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强调民本思想 ,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思想。,五经,诗 书 礼 易 春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什么是“国学”?,上世纪初,19
8、06年,学者邓实在国学讲习记中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国学者,与有国以俱来,本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也。君子生是国,则通是学,知爱其国,无不知爱其学。”“国学”,就是指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它不仅仅是一种知识形态,同时还是一种价值形态,它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一个载体。,什么是“国学”?,“国学”这个概念首先是有代表性的,它区分了“中学”和当时渐渐流行的“西学”。 同时这个概念又是很大的,它包括了有中国特色的所有的学问。比如说我们前面说的诸子百家的思想,比如说后来从西域传来的佛
9、家的思想,在我们中土发展为禅宗,甚至包括文学,戏曲,书画,以至茶道。也就是我们喝茶,也有一本经典,乃陆羽写的茶经,里面从茶叶,到器具,到制作茶叶,煮茶,喝茶,甚至关于茶的轶闻琐事,都有很详细的介绍。 像这些东西都是国学所包含的内容。所以国学这个概念相当广泛。,有以学科分的,有以思想分的,还有以四库分的。(1)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2)国学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3)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为重,尤重经部。1、经部:主要是儒家
10、的经典,四书五经就放在这里面。2、史部:包括二十四史,还有别史,传记,甚至地理。3、子部:包括诸子百家,后来的杂家,甚至小说。4、集部:包括楚辞,诗文,词曲,就放在这里面。,国学的基本分类,为何读“经典”?,美国同学问留学生:“啊,你是从中国来的,我听说中国有一本书叫易经是很有名的。易经讲些什么,你是中国人,能告诉我么?” 这个留学生怎么回答?他说:“I am sorry,我没有读过。”“那你们中国有一本老子。”“I am sorry,我也没有读过。”“你们是礼仪之邦,你们礼记讲些什么?”“I am sorry,我还是没有读过。”“你们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美在哪里?”“I
11、 am sorry,我不知道。”“你们是历史悠久的民族,你们第一本史书叫春秋,还有左传,史记也很有名。什么叫春秋、左传?关公为什么要看春秋?”“我不知道。”“离骚文学价值很高,请问,那个作者他为什么要去跳河?”“我不知道。”“世说新语?”“不知道。”“宋明理学家为什么要辨论?”“不知道。”“那么你们有一本书,叫作唐诗三百首。”“噢,这个,我读过两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口水长流三千尺,一摸口袋没有钱。春天不洗澡,处处蚊子咬。夜来巴掌声,不知死多少。,胡适与“白话文运动”,胡适之4岁就开始读古诗,6岁上私塾就开始背古文,到了9岁的时候读了三年古文,他就能看
12、古典小说。能够看古典小说的人语文程度已经很高了。两年之内他偷偷地看完三、四十本古典小说。一辈子作文基础就奠定了。当时只有9岁!到11岁的时候,他的老师就正式教他读古书。因为已经读了四年古书了,以前读书是背,现在是自己读,已经有能力自己读了。教师教给他的第一本书叫资治通鉴。11岁就读完了。到13岁就把左传读完了。 以后,他记忆也很好,英语也学得很快。所以19岁考公费留学,20岁出国去。到了27岁,在哥伦比亚大学拿哲学博士。他凭什么拿博士?他写了一篇文章叫先秦名家研究。懂得诸子百家已经很困难,懂得名家就更困难。没有高度的文言文基础,能够研究先秦名家吗?所以胡适之非常容易就写出来了。因为13岁前就读
13、完了。而且他写出来以后,美国教授看不懂。所以糊里胡涂地,让他通过毕业了。28岁回来,在北京当北大教授,他凭什么当教授?他凭13岁之前的功力。他后来写了一本书叫做中国哲学史。他凭什么写中国哲学史?你能吗?不到30岁全国闻名,凭什么?13岁之前受的教育基础!他去演讲,引经据典,不要带书的,从来不会错误。因为他至少会背一千首诗词。至少!其它的书不用说了。在他成功之后,反而建议当时北洋政府的教育部,从此不要再让儿童读古文。,晚眺 苏轼 长亭短景无人画, 老大横拖瘦竹笻。 回首断云斜日暮, 曲江倒蘸侧山峰。,16,“青少年读经运动”,而今我们应大力提倡青少年从小“读经典,学国学”,原因如下:1、青少年记
14、忆力是最好的,在少年时期开始诵读经典,可以叫他先记下来以后慢慢理解。随着孩子人生的成长阅历的增加会使其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一个相对正确的指导也会在其人生某个阶段对其所学经典有所顿悟。2、当今社会人心不古,社会道德水平空前下滑,如大家心中有一份经典存在,将使其有一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3、经典都是文学性很高的篇章,对孩子将来演讲口才、写作文笔都有极大益处。你应该知道一个博学多才、口才极好的人在社会是多吃香吧!4、就像我前面说的儿童刚读理解不了,大人刚读也不是完全能理解只是比孩子感触深一些,经典需要人生的感悟。所以说读经越早理解越深。5、而且越小越能静下心来感悟,青少年时期,可以有时间去读,培
15、养其兴趣,现在而成年人由于生活、工作压力的压力太大,反而难以安心去感悟。,“青少年读经运动”,我们说国学的本质就是从中学到一些先贤理念,哲学思想。那么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自我,提高自我,从而达到培养自己德行的目的。 一个人的成长,分两个方面,一个是德,一个是才。古人讲究德才兼备,而更重视的是德。为什么呢?只有一个有德的人,他的才能,才能够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造福。换句话说,他的这个才,才是有用之才。 那么我们对于自己的德行的培养,从大了说,是可以造福于天下。从小了说,可以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愉悦,同时知道为人处世的方法。我们都说人生的目的是要追求幸福。幸福来自什么?其根本,就来自于自我的
16、德行,来自丰富的精神世界,而不是糜烂的物质世界。 所以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你看这个颜回,每天吃点萝卜白菜,住的地方也破破烂烂。要换了别人早苦不堪言了,而颜回他却“不改其乐”,还是那样快乐。为什么呢?是因为颜回他有很高的德行。所以孔子说了一句话:“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做学问的目的最终是为了“乐”。大乐则国泰民安。小乐呢,我们说没事偷着乐。说知足常乐。如何才能知足,还是要靠个人的德行。 所以我们学习国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德行,而不是为了显摆自己的学问。,“国学经典”诵读方法,诵读经典的教育,在台湾称之为“读经教育”,我们内地称其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学 经典 入门 讲稿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09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