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时代翻译理论发展ppt课件.pptx
《后殖民时代翻译理论发展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殖民时代翻译理论发展ppt课件.pptx(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后殖民翻译研究,尼兰贾纳、铁木志科、罗宾逊、坎波斯兄弟,尼兰贾纳:寻找殖民翻译的方位,尼兰贾纳:寻找殖民翻译的方位,尼兰贾纳作为后殖民译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于1992年出版了著作为翻译定位:历史、 后结构主义与殖民语境。在书中,她表达了翻译是如何被殖民者用来构建被改写的东方意象。 同时,在翻译和改写中,殖民者又是怎样将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强加在他者身上的。,铁木志科-爱尔兰殖民文学的发现,铁木志科-爱尔兰殖民文学的发现,玛丽亚铁木志科博士-翻译研究描写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侧重于翻译的文化研究,现为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比较文学系教授,兼任英国沃里克大学英国及比较文化研究中心名誉教授早年就读于哈佛大学凯
2、尔特语言文学系,在文学与语言学领域都有极深的造诣,这使得她得以在翻译领域左右逢源,既可以从宏观的文化角度,又可从微观的语言学角度审视翻译,作为研究爱尔兰文学的专家,铁木志科将后殖民理论与比较文学研究结合起来,对爱尔兰早期文学的英译进行研究,为后殖民翻译理论做出了贡献。翻译描写学派的-文化转向她的主要作品包括学术论文后殖民写作与文学翻译(Postcolonial Writing and Literary Translation)、专著后殖民语境下的翻译研究: 早期爱尔兰文学英译(Translation in a Postcolonial Context: Early Irish Literatu
3、re in English Translation,1999)与根茨勒合编的翻译与权力(Translation and Power, 2000),1 玛丽亚铁木志科的翻译观,1.1 翻译的定义铁木志科从描写学派的视角把翻译定义为在研究翻译的过程、产品与功能的时候,把翻译实践置于时间之中。广而言之,也就是把翻译实践置于政治、意识形态、经济、文化之中加以研究。铁木志科指出,翻译作为语言艺术,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与时间无涉(timeless)的语言规则(导致理论的规范化),或者被认为是一种超越一切的灵感( 导致彻底否定理论); 而强调翻译的实质,把时间与空间作为翻译研究的基础的研究方法,则把翻译理论引向
4、了新的方向。,铁木志科对翻译研究的贡献在于她创造性地将雅可布逊(Roman Jakobson)关于人类思维两大基本方式的区分应用于翻译研究领域,强调了翻译的换喻过程(metonymic process)暗喻,指的是选择与替换 (selection/substitution)。长期以来,翻译一直被视为暗喻的过程,即一种语言中的字词、语法结构、文化标记、文学形式等为另一种语言中的相应成分所替换。人们只把翻译视为一种机械劳动,只进行字词的选择,造成译者地位一直很低铁木志科认为,翻译除这种暗喻的一面外,还应该有换喻的一面,即翻译的联系/ 创造(connection/creation)功能。翻译是一种换
5、喻,透过翻译,即译者对原文进行的摆布与修改,可以清晰的看到文化的发展、演进以及文化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1.2 翻译的性质:部分翻译(partial translation)和译者的抉择,铁木志科认为,翻译过程是一个换喻过程,因此,原文本的意义在换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丧失掉一部分。一个文本的意义是由多方面决定的。文本的多重意义自然能够唤起读者对文本所在的整个文化领域(例如风俗习惯、法律、物质条件和文学规范等)的联想,而翻译并不能全部再现这些信息。受到译者所处历史时期、意识形态、自身地位及翻译目的的影响,译者必须做出抉择,选择他想要转换的文本意义,而不是全部意义。全面“忠实”地再现原文,作为中西
6、方传统翻译的标准,在铁木志科看来,只是一个柏拉图式的理想。翻译就其本质而言只能是一种部分翻译,而这种部分翻译并不像传统翻译理论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缺憾或美中不足。铁木志科认为译者的抉择正体现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而同一文本多种译本之间的区别也就在于此。,1.3 译的研究方法,指出语言学派的研究方法和文化研究学派的方法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水火不容,两个学派相互排斥的态度不利于翻译研究的发展。她博采两家之长,结合自己的翻译研究和教学,提出了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她认为研究者在确定了研究对象,提出理论假设后,检验其理论假设时,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从宏观的角度,以望远镜的方式来透视译作所在
7、的整个文化背景,以及从微观角度,即通过显微镜来详细研究译作语言从音素、词、句到语篇等各个层次,铁木志科的专著后殖民语境下的翻译研究:早期爱尔兰文学英译为这种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此书中铁木志科把爱尔兰早期文学翻译放置于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大背景之中进行了系统的全方位的扫描,深刻地揭示了翻译的改写性和换喻性;同时通过选用爱尔兰史诗库丘林(Tain Bo Cuailnge)有代表性的十种英译本的历时和共时的研究,使后殖民语境下的翻译策略及社会文化功能得以全面的展示。,2 玛丽亚铁木志科后殖民翻译研究,铁木志科把翻译和政治联系在一起,探讨弱小民族或语言的文本被翻译到强大民族或语言
8、时由于意识形态、权力等因素的影响而采取的不同的翻译策略,是后殖民翻译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铁木志科称自己是翻译研究中的左翼分子,权力、意识形态、政治斗争与翻译的关系是她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爱尔兰早期文学作品库丘林英译本的个案研究,铁木志科发现翻译在爱尔兰文化民族主义复兴、政治独立运动中被用作政治斗争的工具而发挥了巨大作用,进而阐释了翻译为政治斗争服务的观点。,3 后殖民语境中翻译的使命,翻译,对殖民者而言,是为帝国主义意识形态服务的产物;对于被殖民者自身而言,是一种发现和确认自身文化遗产的方式。被殖民者通过翻译重塑自身的形象,力图颠覆殖民者通过文化帝国主义塑造的形象。后殖民语境下翻译的特点:传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殖民 时代 翻译 理论 发展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09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