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抗菌药物的特点及合理使用ppt课件.ppt
《各类抗菌药物的特点及合理使用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类抗菌药物的特点及合理使用ppt课件.ppt(1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各类抗菌药物的特点及合理使用,邓 楠,湖 南 省 人 民 医 院湖南省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12年,广义抗菌药物是指对细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药物(磺胺类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是指由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产生的,能杀灭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物质。抗生素分为天然抗生素和人工半合成抗生素,前者由微生物产生,后者是对天然抗生素进行结构改造获
2、得的半合成产品。广义抗生素包括抗细菌和抗肿瘤的抗生素。,抗菌药物作用的时间依赖性是指抗菌药物的杀菌活性与抗菌药物同细菌接触的持续时间成正比,即药物的抗菌疗效取决于药物在组织中浓度维持在最小抑菌浓度(MIC)以上的持续时间。根据有无 PAE(后效应)及 PAE 的长短,可将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分为两类:一类基本无 PAE 的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多数头孢菌素类、氨曲南及红霉素等老一代大环内酯;另一类有较明显的 PAE,包括林可霉素类、阿奇霉素等新一代大环内酯、四环素、万古霉素及碳青霉烯类。PAE 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抗生素浓度下降,低于MIC或消失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时间依赖性抗
3、菌药物,AUC,T MIC or AUC MIC,评价此类药物的参数为:用药后血清药浓度在用药间隔期内高于细菌MIC时间的百分比(TMIC),当40%时此类药物的抗菌活性最强。,特 点,无首次接触效应FEE,是指抗菌药物在初次接触细菌时有强大的抗菌效应,再度接触或连续与细菌接触,并不明显地增强或再次出现这种明显的效果,需要间隔相当时间(数小时)以后,才会再起作用。杀菌活性与药物浓度超过细菌 MIC 时间的长短有关,血或组织内药物浓度低于 MIC 值时,细菌可迅速重新生长繁殖。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要求血药浓度 MIC,其持续时间应超过给药间期的 40% 50%。以通常剂量给药,血药浓度达到 MIC
4、 值的 45 倍,其杀菌作用即处于饱和状态,药物浓度继续增高时,其杀菌活性及速率并无明显改变。这些药物没有或很少有 PAE,维持其血药浓度的时间取决于药物的半衰期。,抗菌药物作用的浓度(剂量)依赖性是指抗菌药物的杀菌活性与其药物浓度(或给药剂量)成正比,即药物的抗菌疗效取决于其在组织中的分布浓度。 这类药物的作用效果与总剂量有关,给药方案重点在提高血药浓度, 1 天 1 次给药可能效果更佳,氨基糖苷类的肾、耳毒性也得以延迟甚至缓解。此类药物有氨基苷类、氟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和两性霉素B等。,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浓度依赖性药物,评价此类药物的参数为:用药后血清药物的峰值浓度(Cmax)和细菌最低
5、抑菌浓度(MIC)的比值Cmax/MIC,当比值8-10时此类药物的抗菌活性最强;用药后血清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和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比值AUC/MIC(又称AUIC),当比值30(革兰阳性球菌)或125(革兰阴性杆菌)此类药物的抗菌活性最强。,特 点,此类药物通常具有首剂效应( FEE)和较长的抗生素后效应( PAE); 抑菌活性与抗菌药物的浓度呈一定的正相关,当Cmax大于致病菌 M IC 的 810 倍时;抑菌活性最强;血药浓度低于M IC时对致病菌仍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一、-内酰胺类抗生素,-内酰胺类抗生素系指化学结构式中具有-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这一大类抗生素具有抗菌
6、活性强、毒副反应少、临床疗效好的共同特点。作用机制:主要作用于细菌菌体内的青霉素结合蛋白,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菌体失去渗透屏障而膨胀、裂解,同时借助细菌的自溶酶溶解而产生抗菌作用。,1、青霉素类,本类药物是由青霉菌分泌物中分离而得的杀菌剂。青霉素和苄星青霉素(长效西林)的特点:窄谱:革兰阳性球菌、嗜血杆菌属和致病螺旋体;不耐酸、不耐-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其普遍耐药;肾小管分泌排泄,丙碘舒、磺胺药、阿司匹林可与该药竞争而延缓其排泄;变态反应反生率高,用药前必须作过敏原皮试;青霉素可肌注或静脉给药,苄星青霉素仅供肌注。,耐酶青霉素的特点:,耐青霉素酶、耐酸窄谱;限用于产青霉素酶
7、的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组织渗透性好,能穿过胎盘,氟氯西林能渗入骨组织,但均难以透过血-脑屏障和眼玻璃体液。同类药物间的比较。,耐酶青霉素类药物间比较,广谱青霉素,1)氨苄青霉素类:包括氨苄青霉素和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的特点:广谱、不耐酶、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对肠杆菌属和李斯特菌属的作用优于青霉素,对梭状芽胞杆菌属、棒状杆菌属和脑膜炎球菌的作用与青霉素相似,对多数克雷伯菌属、沙雷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和脆弱类杆菌耐药;,2)抗假单胞菌青霉素类:包括羧苄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替卡西林和呋苄青霉素等的特点:广谱、不耐酶、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主要用于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菌所致感染;抗菌活
8、性比较:氧哌嗪青霉素呋苄青霉素替卡西林羧苄青霉素。因为羧苄青霉素为双钠盐,大剂量应用时可能加重心衰或引起低钾血症;替卡西林在脑膜炎病人的脑脊液中的浓度可达血药浓度的30%50%;氧哌嗪青霉素与氨基糖苷类合用对铜绿假单胞菌和某些肠杆菌科细菌有协同作用。哌拉西林与替卡西林的比较,哌拉西林与替卡西林的比较,青霉素类药物的共同特点:,繁殖期杀菌剂:对生长旺盛的细菌细胞壁粘肽的交叉联结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而对静止期细菌无抑制作用。因此,一般不宜与抑菌剂合用。因为其作用机制在于抑制敏感菌细胞壁的合成,而人类的细菌无细胞壁;故对人类的毒副反应小。其杀菌作用与组织中药物浓度有关,因此必要时可适当地增加用药剂量和
9、/或给药次数。较易引起变态反应,甚至可发生致死性的过敏性休克;为避免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用药前应常规做皮试(除了少数经有关部门批准可免做皮试的口服青霉素制剂外)。易被-内酰胺酶所水解、灭活。,临床常用青霉素类药物的抗菌活性,2、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是以冠头孢菌培养得到的天然头孢菌素C为原料,经半合成(改造其侧链)后得到的一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药物与青霉素类药物相比,具有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过敏反应较少(与青霉素约有10%的交叉过敏反应)等特点,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年代发展,至目前开发的头孢菌素分一、二、三、四代,针对不同细菌其抗菌活性均有差异 。,头孢菌素的分代及其抗菌活性比较,
10、第一代头孢菌素的特点比较,第二代头孢菌素的抗菌谱比头孢唑啉第一代头孢为广。对耐药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的作用稍次于第一代,但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更强,不仅对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流感杆菌、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的作用优于第一代,且对部分产气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枸橼酸杆菌也有一定抗菌活性。头孢呋辛是较好的品种,对肠杆菌科细菌的抗菌作用良好;对细菌产的-内酰胺酶极其稳定;几无肾毒性,能顺利透过血脑屏障;既有注射又有口服制剂。头孢替安的抗菌谱与头孢呋辛相似,但对头孢菌素酶不稳定,主要作用于G-杆菌。头孢替胺酯为其口服制剂。,第二代头孢菌素的特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特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主要特点是对各种革兰
11、阴性杆菌和肠杆菌科细菌的作用突出、毒性低、对-内酰胺酶稳定。,头孢噻肟对肠杆菌科细菌的作用优于其它三代头孢,但对绿脓杆菌的作用较差。严重感染时用药剂量需增加。头孢他啶是头孢菌素中对绿脓杆菌、沙雷菌属等作用最优的品种,对不动杆菌属、葡萄糖不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也有一定作用,对免疫功能不全者感染具良好疗效。头孢曲松(头孢三嗪)的抗菌作用介于上述两品种之间。头孢哌酮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仅次于头孢他啶。头孢唑肟类似头孢噻肟,头孢地嗪类似头孢三嗪,但具有促进人体免疫功能作用。头孢匹胺类似头孢哌酮,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更强,半衰期达4.5小时。,第四代头孢菌素,与第三代头孢比较,以上药物对广谱-内酰胺酶和部分超广
12、谱酶稳定,与酶亲和力低(尤以AmpC酶),对细菌细胞膜穿透力强,并对青霉素结合蛋白亲和力更强,作用快。与第三代头孢菌素无交叉耐药,毒副反应少。,各代头孢菌素抗菌活性比较,各种头孢菌素的抗菌谱比较,各代口服头孢菌素用法与剂量,第五代头孢菌素-头孢洛林酯,背景,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感染多重耐药肺炎链球菌感染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感染,2010年10月29日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以及复合型皮肤软组织感染。,五代头孢-头孢洛林酯,特 点,对G+菌强于前四代,尤其是MRSA最为有效,对G-与四代类似。对耐药菌株有效。抗菌谱: G+: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多重耐药肺炎链球菌(MDRS);
13、G-:卡他莫拉菌、ESBL阴性大肠杆菌、ESBL阴性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大部分肠杆菌、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等对-内酰胺酶的抵抗力很强。无肾毒性,头霉素类,有头孢美唑、头孢西丁和头孢替坦、头孢米诺等。头孢米诺抗菌谱类似第三代头孢,但都对包括脆弱类杆菌在内的各种厌氧菌也具良好的抗菌活性;毒性低;对-内酰胺酶非常稳定;对超广谱-内酰胺酶 (ESBLs)也较稳定,对AmpC酶不稳定,适用于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也可作为产ESBLs菌株感染的选用药。头孢西丁与头孢美唑的抗菌谱与第二代头孢相似。但二者相比,头孢美唑的抗菌作用稍强,血药浓度稍高。头孢替坦和头孢拉宗应用较少,前者的半衰期较长,每日
14、给药仅需2次,后者对需氧革兰阴性杆菌的作用优于头孢西丁。,头孢西丁与头孢美唑的比较,氧头孢烯类,氧头孢烯类主要有拉氧头孢(噻吗灵)和氟氧头孢(氟吗灵)。均具第三代头孢菌素类似的抗菌谱,但对G+菌有较强作用,且对各种厌氧菌具强的抗菌作用;对-内酰胺酶稳定;血药浓度高而持久,可透入脑脊液。拉氧头孢通过引起凝血酶原缺少、血小板功能障碍以及较少见的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而影响凝血机制导致出血,严重者可造成患者死亡,经控制剂量和加用Vit k后,此反应可减少。氟氧头孢对金葡菌、链球菌属的作用与头孢唑啉相仿,对肠杆菌科细菌的作用与拉氧头孢相似,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流感杆菌和脆弱类杆菌有高效。血药浓度高,为拉
15、氧头孢的1.5倍。肾毒性比头孢唑啉低,对凝血功能影响小,用于健康自愿者未发现血液学或生物化学的异常。,单环菌素类(单环-内酰胺类),氨曲南抗菌谱狭窄,仅对大多数需氧革兰阴性菌(包括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克雷伯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变形杆菌属、产气杆菌、赫夫尼亚及普罗威登菌等)有很强的抗菌活性。与其它抗生素比较,对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的作用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相似或略优,与拉氧头孢相似,次于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与头孢哌酮、哌拉西林相似,对多种-内酰胺酶稳定。由于化学结构不同与其他-内酰胺类抗生素无交叉过敏反应。,-内酰胺酶抑制剂与含酶抑制剂的复合抗生素,-内酰胺酶抑制剂主要包括克拉维酸
16、、舒巴坦和他(三)唑巴坦。其中他唑巴坦的抑酶作用最强,依次为克拉维酸和舒巴坦。舒巴坦和他唑巴坦可透入脑脊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青霉素、头孢菌素合用时,可保护-内酰胺类药物不被酶破坏(水解),起了扩大抗菌谱和增强抗菌活性的作用。,常用药物诱酶能力大小,具有高度诱导性 轻 中 重,各种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比较,19961998年国内外头孢菌素类不良反应事例,碳青霉烯类,临床应用的主要有: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和厄他培南。抗菌谱极广,抗菌活性极强。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需氧菌、多重耐药菌及产内酰胺酶的细菌均有抗菌作用。亚胺培南可被肾去氢肽酶-所水解灭活,故应与等量西司他丁合
17、用,同时也影响其肾毒性。美洛培南可单独应用于临床。较易引起二重感染。适用于严重的革兰阴性菌感染、混合感染、耐药菌感染和免疫缺陷者感染,也是对产ESBLs和AmpC酶菌株感染疗效最佳的品种。,碳青霉烯类药物比较,几种广谱抗菌药物的比较,喹诺酮类,作用机制:1、DNA回旋酶 一般认为,DNA 回旋酶的 A 亚基是喹诺酮类的作用靶点,通过形成 DNA回旋酶-DNA-喹诺酮三元复合物,抑制酶的切口活性和封口活性,阻碍细菌DNA复制而达到杀菌作用。2、拓扑异构酶 喹诺酮类通过对拓扑异构酶的抑制作用,干扰细菌DNA复制。3、可能还存在其他机制,如抑制细菌RNA及蛋白质合成,诱导菌体DNA错误复制以及抗菌后
18、效应等。,喹诺酮类药物作用特点,抗菌谱广:除对G杆菌有强大作用外,尚对部分G+菌、军团菌、衣原体、支原体、分枝杆菌有较好抗菌活性,属杀菌剂。体内分布广:其蛋白结合率低,能渗透入各组织和体液中,细胞内浓度高,生物利用度高。适用于临床各部位的感染。多数药物既能口服,又能静脉注射,可用于序贯疗法。血浆消除半减期较长,有后效作用,属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每日仅需给药12次,使用方便。,喹诺酮类抗菌药分类,第一代喹诺酮类,主要抗革兰阴性杆菌,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不强,主要用于治疗泌尿道感染。但因其不良反应严重,多已弃而不用。第二代氟喹诺酮类,目前仍在广泛应用,其抗菌活性见表。90年代上市的洛美沙星,体内抗菌
19、活性优于环内沙星,半衰期为8.5h。芦氟沙星和氟罗沙星的半衰期分别为35h和12h,前者在前列腺中浓度较高,后者血药浓度高且不影响茶碱代谢。左氧氟沙星为氧氟沙星的左旋体,作用强一倍,不良反应少。总之,第二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扩大了抗菌谱,不但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而且对革兰阳性球菌也有抗菌活性,体内分布较广泛。,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作用比较,1)肠杆菌科细菌包括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肠杆菌、摩根菌、 克雷柏菌2)0无抗菌活性,1抗菌活性弱;2抗菌活性中等;3抗菌活性强3)作用微弱,+有作用,+有强作用,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除保持了第二代的抗菌谱广、活性强、组织渗透性好的优点外,还进一步扩大抗菌谱
20、和抗菌活性,包括抗细胞内繁殖的病原体(结核分枝杆菌、衣原体、支原体等),并且对革兰阳性菌和厌氧菌的作用比环丙沙星等强得多。托氟沙星抗革兰阳性菌和厌氧菌活性比第二代品种强,半衰期为4.17h,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是环丙沙星的8倍,诺氟沙星的32倍。,那氟沙星对革兰阳性菌、阴性菌、需氧菌等都有效,而且对产-内酰胺酶的细菌及甲氧西林耐药性金葡菌同样有效。有皮肤感染主要致病菌疱疮丙酸杆菌的MIC为0.78mg/L,目前使用其1%软膏治疗痤疮与脓疱疮。司帕沙星抗革兰阴性菌的活性与环丙沙星相似,而抗葡萄球菌(包括甲氧西林耐药性金葡菌)、肺炎链球菌、支原体、衣原体、分枝杆菌的活性是已有喹诺酮类药物中最强者
21、,半衰期约10h,与茶碱、非甾体抗炎药无互相作用。司帕沙星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活性是第二代喹诺酮类药物的330倍,与异烟肼和利福平相当,这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第四代喹诺酮类抗感染药物,以Du-6859a(sitafloxacin)为代表可称是超广谱抗感染药物。Du-6859的药物动力学参数中,半衰期为4.4-5.0h,血清蛋白结合率约50%,主要经肾排泄,服药48h内尿中以原形药排出69%74%,耐受性良好。其对革兰阴性杆菌(包括不动杆菌和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与环丙沙星相似或略优,对甲氧西林敏感性和耐药性金葡菌(MSSA,MRSA)、肠球菌的作用更强,对拟杆菌的作用则与司帕沙星、托氟沙星相似,
22、对结核分枝杆菌和其它分枝杆菌、肺炎军团。菌、幽门螺杆菌等亦具有良好的活性。,喹诺酮: 安全性与耐受性,皮肤: 光毒, 潮红 (LOM, SPX),跟腱: 跟腱炎/跟腱撕裂 (all),CNS=central nervous systemGAT=gatifloxacin, GRX=grepafloxacin, LOM=lomefloxacin, LVX=levofloxacin, OFX=ofloxacin, SPX=sparfloxacin, TVA=trovafloxacin Breen J, et al. J Respir Dis. 1999;20(suppl 11):S70-S76.,C
23、NS: 眩晕 (TVA 11%, GAT 3%),失眠 (OFX),中风 (LOM),头痛 (GAT 4%),Heart: QT间期延长 (SPX, GRX),胃肠道: 恶心 (GAT 8%, LVX 1.3%), 腹泻 (GAT 4%),用药注意事项,不宜用于孕妇、哺乳期妇女。不宜常规用于18岁以下小儿各种感染。不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尤其有癫痫史者。慎与茶碱类、咖啡因和口服抗凝药(华法令)、NSAID等药合用。避免与抗酸药、含金属离子的药物同服。避免日照条件下保存和应用环丙沙星、氟罗沙星、洛美沙星或司帕沙星,用药期间避免日照。不宜与a类及类抗心律失常药和延长心脏QT间期的药物如西沙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各类 抗菌 药物 特点 合理 使用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08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