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分传热速率方程ppt课件.ppt
《各部分传热速率方程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部分传热速率方程ppt课件.ppt(9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蒸汽冷凝,1. 冷凝方式:滴状冷凝和膜状冷凝,5.3.6 有相变时的对流传热系数,滴膜,2. 冷凝过程的热阻:液膜的厚度,3. 蒸汽冷凝的,1)水平管束外,式中 n水平管束在垂直列上的管子数; r汽化潜热(ts下),kJ/kg。,特性尺寸l:管外径do,定性温度:膜温,湍流,2)竖壁或竖管上的冷凝,层流,适用条件:Re2100,适用条件:Re2100,特性尺寸l:管或板高H,定性温度:膜温,4冷凝传热的影响因素和强化措施1) 流体物性 冷凝液 , ;冷凝液,;潜热r , 2) 温差 液膜层流流动时,t=tstW,,3) 不凝气体 不凝气体存在,导致 ,定期排放。4)蒸汽流速与流向 (u10
2、m/s ) 同向时, ;反向时, ; u ,5) 蒸汽过热 包括冷却和冷凝两个过程。6) 冷凝面的形状和位置 目的:减少冷凝液膜的厚度 垂直板或管:开纵向沟槽;水平管束:可采用错列,沸腾种类 1)大容积沸腾 2)管内沸腾 1. 汽泡产生的条件问题:为什么汽泡只在加热面个别地方产生?过热度:t=tWts 汽化核心:一般为粗糙加热面的细小凹缝处汽化核心生成汽泡长大脱离壁面新汽泡形成搅动液层,二、 液体沸腾,2. 沸腾曲线 1)自然对流阶段 t t5C3)不稳定膜状沸腾 25C t,工业上:核状沸腾,4)稳定膜状沸腾 250C t,优点:大,tW小,3、沸腾传热的影响因素及强化措施1)液体的性质,强
3、化措施:加表面活性剂(乙醇、丙酮等),2)温差 在核状沸腾阶段温差提高, 3)操作压强,4)加热面 新的、洁净的、粗糙的加热面,大 强化措施:将表面腐蚀,烧结金属粒,5.4 传热过程的计算 5.4.1 热量衡算 5.4.2 传热速率方程 5.4.3 Q的意义及确定 5.4.4 A的确定 5.4.5 传热平均温度差 5.4.6 传热系数 5.4.7 壁温的计算,传热计算,设计计算,校核计算,根据生产任务的要求,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及换热器的其它有关尺寸,以便设计或选用换热器。,判断一个换热器能否满足生产任务的要求或预测生产过程中某些参数的变化对换热器传热能力的影响。,依据:总传热速率方程和热量恒
4、算,5.4.1 热流量衡算方程,在定常传热过程中,过程传递的热量Q必等于热流体放出的热量(负焓变)和冷流体吸收的热量(焓变)。 即: Q= Q热=Q冷,5.4.2 总传热速率方程 间壁传热过程:,各部分传热速率方程:,管内侧流体:,管壁导热:,管外侧流体:,对稳态传热:,5.4.3 Q的意义及确定,1.Q的意义:Q表示换热器的传热能力。,在设计换热器时,要求其传热能力大于或等于生产任务 (热负荷)。即 ,一般取,2. 的确定:等于在单位时间内热流体放出的热量Q热 或冷流体吸收的热量 Q冷 。,和生产任务有关,无热损失:,无相变时,热量衡算:,式中 Q 热冷流体放出或吸收的热量,J/s; w1,
5、w2热冷流体的质量流量,kg/s; cp1,cp2 热冷流体的比热容, J/(s. ) ; h1,h2 冷流体的进出口焓,J/kg; H1,H2 热流体的进出口焓, J/kg 。,相变时,热量衡算:,式中 r 热流体的汽化潜热,kJ/kg; TS 热流体的饱和温度,。,传热计算的出发点和核心:,5.4.4 A的确定,1. 在列管换热器中,两流体间的传热是通过管壁进行的,故管壁表面积可视作传热面积。 式中 n管数; d管径,m; l管长,m。 管径d可根据情况选用管内径di、管外径d0或平均直径dm,则对应的传热面积分别为管内表面积Ai,管外表面积A0或平均表面积Am。,2. 设计时:,对于一定
6、的传热任务,若能由传热速率方程确定传热面积,即可在选定管子规格以后,确定管子的长度或根数,并进而完成换热器的工艺设计或选型工作。,一、恒温传热,二、变温传热,tm与流体流向有关,5.4.5. 传热平均温度差,逆流,并流,错流,折流,两侧流体温度恒定:,1、逆流和并流时的tm,一侧变,另一侧不变,两侧均变,逆流,并流,以逆流为例推导,假设:1)定态传热、定态流动,W1、 W2一定,2)cp1、cp2为常数,为进出口平均温度下的,3)K沿管长不变化。,4)热损失忽略不计。,选一个微分单元:,1)也适用于并流,2)较大温差记为t1,较小温差记为t2;3)当t1/t22,则可用算术平均值代替,4)当t
7、1t2,:逆流时的平均温度差,2、错流、折流时的,3、逆流与并流的比较,(1)逆流操作的特点:一是在冷、热流体进、出口温度相同的条件下, ;在相同的Q下,A逆A并。 二是可能节约冷却剂或加热剂的用量。 (2)并流的出口温度有一定的限制。如对逆流: 或 对于并流 :,5.4.6 总传热系数,热流体 固体壁面一侧固体壁面一侧 另一侧固体壁面另一侧 冷流体,(3)管内对流,(1)管外对流,(2)管壁热传导,对于稳定传热,式中 K总传热系数,W/(m2K)。,污垢热阻,式中 R1、R2传热面两侧的污垢热阻,m2K/W。,讨论:1,以外表面为基准(dA=dA0):,式中 K0以换热管的外表面为基准的总传
8、热系数; dm换热管的对数平均直径。,以壁表面为基准:,以内表面为基准:,工程上习惯以A外为表面积作为计算基准面,所以以后所遇的传热系数K(如没有特殊说明)均为相对于外管表面。,2. 可近似用平壁计算,4.当管壁和污垢热阻忽略时,总热阻取决于a小的一侧流体的热阻。,当 时,K,5.壁温接近于热阻较小一侧的流体温度。,3当传热面为平面时,A=Ai=A0=Am,6. 1/K值的物理意义,5.4.5 壁温的计算,稳态传热,1大,即/Am小,热阻小,tW=TW,TW接近于T,即大热阻小侧流体的温度。,3两侧有污垢,2当tW=TW,壁比较薄时得,壁比较薄时,5.5 热辐射5.5.1 基本概念5.5.2
9、物体的辐射能力5.5.3 两固体间的相互辐射5.5.4 高温设备及管道的热损失,5.5.1 基本概念,1. 辐射:物体通过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过程。,2. 热辐射:物体由于热的原因以电磁波的形式向 外发射能量的过程。,特点: 能量传递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形式的转换; 内能1 电磁波能内能2温度较高时考虑; 不需要任何介质。,辐射传热的特性,具有反射、折射和吸收的特性; 服从光的反射、折射定律;能在均一介质中作直线传播。,能量守恒定律:,式中 吸收率; 反射率; 穿透率。,3. 热辐射对物体的作用总能量Q;被物体吸收QA ;被反射QR ;穿过物体QD,A,R,D = f(物体性质、温度、表面、辐射波
10、长),4,4.黑体、镜体(白体)、透热体、灰体能全部吸收辐射能的物体A=1,R=D=0黑体能全部反射辐射能的物体R=1,A=D=0镜体能透过全部辐射能的物体D=1,A=R=0透热体 无光泽的煤A=0.97近于黑体 干净的雪R=0.985近于白体 磨光的金属R=0.97近于白体 一般的物体,既不是黑体,也不是镜体。 液、固体D=0,A+R=1;气体R=0,A+D=1 其吸收率A和物体的性质、状态和波长有关。灰体对各种波长的辐射能都能同样吸收的理想物体。特点:吸收率A不随波长而变是不透D=0,A+R=1,5.5.2 物体的辐射能力,物体在一定温度下,单位表面积,单位时间内所发射的全部辐射能(波长从
11、0到),W/m2。,物体的单色辐射能力:物体在一定温度下,发射某种波长的能力;以E表示,单位W/m3。,式中 0黑体辐射常数,=5.67 10-8W/(m2 .K4); C0黑体辐射系数,=5.67W/(m2 .K4),斯蒂芬-波尔茨曼定律,一、黑体,四次方定律表明,热辐射对温度特别敏感。,二、 实际物体,物体的黑度:,1,物体的黑度:物体的种类、表面温度、表面状况、波长。是物体辐射能力接近黑体辐射能力的程度。,式中C灰体的辐射系数,C=5.669W/(m2.K4),三、灰体,四、克希霍夫定律,设:A-灰体 B-黑体 A发射辐射能全部被B吸收。 B发射辐射能: 部分被A吸收 - ; 部分被A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各部分 传热 速率方程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08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