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ppt课件—冠脉微循环障碍.pptx
《大会ppt课件—冠脉微循环障碍.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会ppt课件—冠脉微循环障碍.pptx(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冠脉微循环研究进展,批准编号: HMP-18-04-014PM ,有效期至2020年4月20日本资料仅用于学术会议或活动的专业资料,旨在促进医药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仅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微血管障碍应被临床重视,冠脉微循环障碍是导致心肌缺血的潜在原因,Crea F,et al.Eur Heart J.2014;35(17):1101-1111.,导致心肌缺血的机制,1.心外膜冠状动脉,2.冠脉微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血管痉挛性疾病,稳定的斑块,冠脉血流储备降低,心肌缺血伴/不伴心绞痛,易损斑块,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通过单独或者与其他两种机制联合
2、,可导致短暂性心肌缺血等,局灶性短暂性血管痉挛,变异型心绞痛,持续性血管痉挛,心肌梗死,微血管功能障碍,冠脉生理/心肌血流受损且合并危险因素者,导致冠心病和心肌病患者心肌缺血,诱发严重急性心肌缺血“Takotsubo”,这三种机制可以联合发生,Tako-Tsubo心肌病( tako-tsubo cardiomyopathy, TTC),又称应激性心肌病、左心室心尖球囊综合征,多国指南已认识到微血管疾病在心血管疾病中的重要性,1.Mancini GB,et al.Can J Cardiol.2014;30(8):837-849. 2.Task Force Members.Eur Heart J.
3、2013;34(38):2949-3003. 3.Amsterdam, et al.JACC.2014;64(24):e139-228. 4.JCS Joint Working Group.Circ J.2014;78(11):2779-2801. 5. Ibanez B,et al.Kardiol Pol. 2018;76(2):229-313.,JCS血管痉挛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指南:冠状动脉微循环异常会导致心肌缺血。4,ACC/AHA NSTE-ACS患者管理指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在非阻塞性CAD患者的NSTE-ACS病理生理中发挥重要作用。3,CCS稳定性缺血性心脏病
4、的诊断和管理指南:微血管疾病会导致心肌缺氧。1,ESC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管理指南:由于微血管病变引起的心绞痛,称微血管心绞痛。2ESC-ST-抬高型心肌梗死诊疗指南:非阻塞型冠状动脉疾病(MINOCA)作为独立章节单独列出5,CCS:加拿大心血管学会 ESC:欧洲心脏病学会 JCS:日本循环学会 ACC:美国心脏病学会 AHA:美国心脏学会,冠脉微循环障碍是冠心病的基本机制之一,1 唐莉莉, 等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7, 38(6):648-651. .2.Task Force Members, et al. Eur Heart J.2013;34(38):2949-3003.,冠脉微循环
5、障碍已成为冠心病的基本机制之一2,冠脉微循环障碍是由于冠状动脉微循环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导致冠状动脉血流量及心肌灌注量减少,继而引发心肌缺血,与不良的心血管预后密切相关1。,冠脉微循环障碍是决定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1,1.Gibson C M.Circulation, 2003, 108(5):504-7. 2.王朝晖.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8;24(11):801-802.,同一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左前降支动脉:1图A:心肌苍白(TMPG 0)图B:注射腺苷后,心肌造影剂充填更深(TMPG 3),即使较大冠状动脉血管再通,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2心绞痛症状不能改善心脏进行性扩大心功能进行性
6、恶化,TMPG,TIMI心肌灌注分级,冠脉微循环障碍是影响急性心梗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预测因素,Bolognese L,et al.Circulation.2004;109(9):1121-6.,一项临床研究中,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有和没有微血管功能障碍患者心源性死亡生存曲线显示,存在微血管功能障碍的患者生存率和无事件生存率均显著低于无微血管功能障碍的患者。,无事件生存率,生存率,当前冠脉微循环障碍发病率高,Cheng Chen, et al. Circ J. 2017;81:3-11.,不同检查方法的观察性临床研究获得的有冠脉造影指征的患者中的发病率:1,CFR: 冠脉血流储备 CMD: 冠状动
7、脉微血管功能障碍 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TTDE: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当前冠脉微循环障碍诊疗率低,亟需引起重视,胡德荣.健康报,2015-03-03.,微血管病变无法被心脏造影发现,是一种不可见的潜在危险因素在我国,只有6.3%的冠脉微血管病变案例获得了正确的治疗,本章小结,冠脉微循环障碍是导致心肌缺血的潜在原因,是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之一,与心梗患者死亡率相关,其与冠心病的关联已经得到全球多个指南的重视冠脉微循环障碍发病率高,但诊疗率低,需引起临床重视,微循环障碍的机制及类型,冠脉微循环结构,冠状动脉微循环是指:心脏中由微动脉、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组成的微循环系统1冠脉微循环,不仅是心肌内血
8、液流通的网络结构,还控制心肌血流和代谢2,1.唐莉莉, 等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7, 38(6):648-651. 2. Shome JS, et al.Microcirculation. 2017 Jan;24(1).3. Bina Ahmed. Coronary Arthery Disease. 2014;25(5):439-449.,冠脉微循环系统,*冠脉阻力占比,平均8 m,Bina Ahmed. Coronary Arthery Disease. 2014;25(5):439-449.,冠脉微血管的调节机制,前小动脉200-500m,微小动脉,大型:微小动脉(100-200m),
9、中型:微小动脉(40-100m),小型:微小动脉(40m),毛细血管微静脉远端血压,主动脉近端血压,血管反应调节机制,内皮因素NO ET-1,Ang EDHF 血栓素前列环素 前列腺素H2,肌源性因素PLCPKCK+ATP,代谢性因素腺苷NOK+ATP,神经体液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物理因素血管外压迫LVEDPRVEDP,EDHF: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ET-1:内皮素1;LVEDP:左室舒张末压;NO:一氧化氮;PKC:蛋白激酶C;PLC:丙酰左旋肉毒碱;RVEDP:右室舒张末压,冠脉微循环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1,Bina Ahmed. Coronary Arthery Disease
10、. 2014;25(5):439-449. 2.Kibel A,et al. J Int Med Res. 2017 Dec;45(6):1901-1929.,WISE研究:女性冠心病患者病变更弥散,尤其是微血管,1.Bairey Merz CN,et al .Am Coll Cardiol.2006;47(3 Suppl):S21-9. 2.Jackson EA,et al.Am Heart J.2011;161(1):106-112.,WISE研究是一项多中心调查研究,旨在优化女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症状评估和诊断、探讨发病机制等。1其他研究发现,女性PCI术后比男性更易出现并发症。2,女性
11、冠脉病变比男性更弥散1,大血管和微血管在结构上的差异,大血管和微血管在功能上的差异,动脉较细 僵硬度增加 (纤维化、重构等) 病变更弥散性,斑块侵蚀、破裂 微栓子、稀疏(脱落)、紊乱等 ,内皮功能障碍 平滑肌功能障碍 (冠脉痉挛等) 炎症反应 ,糖尿病与冠脉微循环障碍关系密切1,2,4,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糖尿病性心肌病是一种独立于高血压、冠心病的特异性心肌病,发病机制包括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心肌纤维化等。1,糖尿病对冠脉循环的影响1,3,4,5,血管内皮功能1,4,冠脉血流储备5,微血管舒缩 血管壁通透性基底膜厚度,侧支循环的生成和毛细血管密度3,心肌血液供应心血管疾病风险 ,冠脉血流储
12、备 ,1.潘利亚,等.中国心血管杂志,2017,(2):143-146. 2.Srensen BM,et al. Circulation. 2016;134(18):1339-1352.3.杨硕, 等.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4,(5):683-686. 4. Kibel A,et al.J Int Med Res. 2017 Dec;45(6):1901-1929.5.陈灏珠,等.中国临床医学.2003;10(2):264-267.,高血压与冠脉微循环障碍关系密切1,2,1.李小鹰. 微循环学杂志.2004;14(3):9-12. 2.Crea F,et al.Eur Heart J.201
13、4;35(17):1101-1111.,高血压患者即使无冠脉狭窄,其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也减少30%50%,且下降程度与高血压左室肥厚(LVH)程度不一致。1,高血压患者CFR降低的原因1,冠状动脉阻力 ,阻力小动脉血管外压力 ,阻力小动脉的结构重塑单位心肌组织中阻力小动脉与毛细血管网总横截面积 阻力小动脉内皮功能 ,冠脉微循环障碍的临床类型与发病机制,PG Camici,et al.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2015;12(1):48-62.,无心肌病和无冠状动脉阻塞的冠心病,无阻塞性冠心病的心肌病,阻塞性冠心病,医源性,微血管重构内皮功能障碍平滑肌功能障碍,
14、微血管重构平滑肌功能障碍外部压迫舒张期的灌注事件减少血管壁炎症等,内皮功能障碍平滑肌功能障碍微血栓形成,管腔阻塞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无结构性心脏病的微循环障碍,无结构性心脏病1,心脏X综合征(微血管性心绞痛),心脏Y综合征(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占心绞痛总数的10%30% 2,统计显示发生率约 7%3,1.张付娥,等.疑难病杂志.2016;15(7):754-762. 2.张二箭,等.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1;3(4):325-328.3.张风雷,等.实用医学杂志.2014;30(23):3727-3729.,心脏X综合征(微血管性心绞痛),心脏X综合征(cardiac syndrom
15、e X, CSX)指运动后心绞痛样疼痛,运动负荷试验时ST段压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正常,患者不伴随可以影响血管功能的心脏或全身系统性疾病。1,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损害微血管静息紧张性正常对扩血管刺激不敏感对心肌需氧增加不能适时调整好发于围绝经期女性,特 点2,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痛阈降低微血管功能紊乱和内皮功能受损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过表达平均血小板容积增加,1. 朱海,等.医学综述,2015(19):3561-3564. 2. 张风雷,等.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3):330-333.,发病机制1,心脏Y综合征(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是指除外溶栓治疗后
16、、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等因素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显冠状动脉病变,却发生血流灌注延迟的现象。,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正常静息状态下微血管紧张性调节异常对扩血管刺激反应正常发病时静息冠状动脉微血管阻力异常增高,炎症反应氧化应激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小板功能异常血管舒缩因子分泌失衡微血管功能紊乱,张风雷,等.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3):330-333.,特 点,发病机制,心肌病时的微循环功能障碍,一项临床研究,应用心脏磁共振LGE技术表明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心肌灌注较无心肌病者明显降低,提示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不全与心肌结构异常密切相关。2,1.张付娥,等.疑难病杂志.2016;15(7):754-762.
17、 2.Zhang Y D,et al. Eur J Radiol. 2015;84(8):1480-1486.,绝对心肌灌注2,注:Ktrans,容积转运参数,反映心肌灌注;Ve,间隙容积比;MTT,平均通过时间;LGE,晚期钆增强,无论在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等原发性心肌病患者中,还是缺血性心肌病、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糖尿病性心肌病等继发性心肌病患者中,均可发现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1,阻塞性冠心病合并的微循环障碍,1.张付娥,等.疑难病杂志.2016;15(7):754-762. 2.Stergiopoulos K,et al.Arch Intern Med.2012;172:312-
18、319.,一项Meta分析发现,冠心病患者冠脉血运重建23年后出现心绞痛症状再发,认为可能与微循环功能已经发生损伤有关。2,随访期间持续性心绞痛2,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与药物治疗随机对照试验2,合并有阻塞性冠心病的微循环障碍:无论稳定性心绞痛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1,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微循环障碍,此型为医源性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临床最常见为心肌梗死血管重建后“无复流”。1无复流定义:在闭塞冠状动脉血管再通后无前向血流,以TIMI血流0级表示。1择期PCI的无复流发生率为2%5%,直接PCI可达30%。2,1.张付娥,等.疑难病杂志.2016;15(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会 ppt 课件 微循环 障碍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08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