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词汇篇ppt课件.ppt
《古代汉语词汇篇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词汇篇ppt课件.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 代 汉 语,浙江万里学院 肖 萍,通论“词汇篇”,第一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 第二节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第一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 二、古今词义发展变化的类型与方式 三、词义发展的历史性与地区性 四、辨析古今词义异同时应注意的问题 五、关于同义词辨析 六、掌握词的古义的手段,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一) 古今词义基本相同 (二) 古今词义完全不同 (三) 古今词义有同有异,(一) 古今词义基本相同,主要表现在基本词汇上,如自然现象的名称、亲属的称谓、肢体的名称等。象“天地人、马牛羊、日月星辰、风雨雹(bo)霜、父母兄弟、心耳手口、东南西北、上下大小、轻重长短”等等
2、。,(二) 古今词义完全不同,“豆”,在古代汉语里指一种高脚的盘子,是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现在“豆”指一种植物,古今词义之间没有任何联系。“绸”,在古代是“缠绕”的意思;现在“绸”作“绸缎”的“绸”,跟古义没有联系。“该”,古代是“完备”的意思,现在“该”表示“应该”的意思。,(三) 古今词义有同有异,“怜”,古今都有可怜的意思,但是古代还有“爱”的意思。如: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售”,古今都有卖东西的意思,但是“售”在古代强调的是卖的结果,即把东西卖出去,卖掉。晏子春秋:“而酒酸不售。”意思是直到酒味变酸了也卖不掉。而今天“售”指卖的行为。,续上页,“睡”,古
3、今都有睡的意思但是它在古代专指打瞌睡。如:战国策苏秦连横约从:“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现在则泛指所有的睡觉。“劝”,在古代表示对人的鼓励、劝勉。如鞌之战:“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即以此来鼓励事奉国君的人。又如“劝学”、“劝农”都是鼓励的意思。但是人们常会从现代语感出发,把“劝”简单地理解成劝说(劝解)。,续上页,“敌”,在古代是匹敌、相对等的意思。左传有“凡公女嫁于敌国”的说法。意思是国君的女儿嫁到大小对等的诸侯国去(即门当户对的意思)。但是人们从许多语感出发,会把“敌国”误解为敌对的国家。由于古今义有联系,有相同的方面,我们往往忽略了不同的方面。,二、 古今词
4、义发展变化的类型与方式,(一) 词义范围的差异 (二) 词的感情色彩的变化 (三) 词义使用范围的变化,(一) 词义范围的差异,1、 词义的扩大 2、 词义的缩小 3、 词义的转移,1、 词义的扩大,“菜”,古代专指蔬菜,现在既可以指蔬菜,又可以指肉类、蛋类等副食品,与“饭”相对。 “皮”,古代专指带毛的兽皮,人的皮肤称“肤”,诗经卫风硕人:“肤如凝脂。” 今指物体表层,去毛的兽皮可以称“皮”,如“皮鞋”、“皮夹克”之类,人的皮肤也可以称“皮”,如皮科、植皮等。“响”,古代的意思是回声,后来的意思泛指一切声音。,续上页,“色”,古代的是脸色,后来的意思指颜色、色彩。“脸”,古代指目下颊上,今指
5、面部。“焚” ,说文:“烧田也。”本义是放火烧山林进行围猎(“田”的意思是田猎,后来写作“畋”)。左传子产说范宣子轻币:“象有齿以焚其身。”意思是大象因为有价值昂贵的象牙,因而导致自身遭受围猎。又如孟子许行:“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后来“焚”的意义范围扩大,泛指一切焚烧。,2、 词义的缩小,“宫”,在上古时代泛指所有的房屋。后来“宫”只能指帝王居住的宫殿,现在指某些文化娱乐场所。“瓦”,古代泛指烧制的各种陶器,古人称人家生女孩叫弄瓦之喜,这个瓦是指纺锤;现在“瓦”主要指盖屋顶用的一种建筑材料。“金”,在古代本是所有金属的总称,说文里的一些释义可以证明:“银,白金。”“铜,赤金。”“铁,黑
6、金。”等等。汉代以后,“金”专指黄金。,续上页,“亲戚”,在古代指自己家庭的所有成员以及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外亲,大戴礼记曾子疾病:“亲戚既殁,虽欲孝,谁孝?”意思是说,父母亡故之后,即使想尽孝,又去向谁尽孝呢?后来“亲戚”不能指自己家庭的成员,只能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血缘关系的人。“丈人” ,在古代是对老者的尊称。论语子路从而后:“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现代“丈人”专指妻子的父亲,即岳父。“臭”,古代指气味,现在指臭味。,3、 词义的转移,“暂”,在汉代以前是突然、一下子的意思,汉代以后表示不久、短暂的意思,到了现代汉语里,“暂”表示暂时。从古至今,“暂”的词义范围发生了两次变化,
7、这三个意义之间既不是词义的扩大又不属于词义的缩小,而且三个意义都是表示时间范畴,相互之间有联系,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转移。 “汤”,在古代表示热水,到现代汉语里表示菜汤、米汤,古今词义所指称的对象不同,但是古今词义之间有联系,属于词义的转移。,续上页,“脚”,在古代指小腿,说文:“脚,胫也。”庄子徐无鬼:“乳间股脚。”“股脚”即大腿和小腿。中古以后,“脚”开始指踝骨以下的部分,并在口语中逐渐替代了“足”,我们说“脚”的词义发生了转移。 “走”,本来指跑,如山海经“夸父与日逐走。”后来指步行,行走。,续上页,“坟”,本义是指大土堆,后来引申出两个意思,一是指河堤,如楚辞九章哀郢:“登大坟以远望兮。
8、”意思是说,登上江边的大堤向远方眺望。诗经周南汝坟:“遵彼汝坟。”意思是沿着那汝水边的大堤走。二是指在墓上堆土,如礼记檀弓上:“古者墓而不坟。”又史记文帝纪:“不治坟,欲为省。”本来堆土只是作为一种标记,后来成为惯例,“坟”就发展出“坟墓”的意思。说文:“坟,墓也。”,续上页,“兵”,本来指兵器,如郑伯克段于鄢:“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后来指拿兵器的人即士兵,再由士兵的意义引申为军队、战争。词义发生了转换。词义发生了转换。 “狱”,本来指案件,如曹刿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后来指监狱。“领”,古代指脖子,今指领子。“忙”,古代指心中烦乱,今指工作多。,小结,要求掌握词义演变
9、的这三种主要方式,并能够运用这三种方式去分析说明具体的语言材料。请看下面的例子: 理:治玉治理(扩大) 官:官府官员(转移) 替:废弃、衰微代替(转移) 玺:印章皇帝的印章(缩小),(二) 词的感情色彩的变化,1、褒贬不同 、轻重不同,、褒贬不同,(1)古义褒今义贬的:复辟古:恢复君位。今:泛指被推翻的反动统治者恢复原来的制度或地位。爪牙古:得力助手。今:坏人的帮凶。吹嘘古:替人宣扬、称扬。今:说大话,并且含贬义。(2)古义贬今义褒的:锻炼古:玩弄法律进行诬陷。今:使身体强壮,使思想提高。,续上页,(3)古义中性今义贬的:谣言古:指民间的歌谣谚语。搜神记:“长安中谣言曰:见乞儿,与美酒,以免破
10、屋之咎。”今:流传的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下流古:地位或处境低下。报任安书:“下流多谤议。”报孙会宗书:“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今:品德恶劣。谤古:批评议论。今:诽谤,毁谤。背后无中生有地说别人的坏话。 (4)古义中性今义褒的:客古:外地人。今:宾客。,、轻重不同,(1)古义轻今义重的:恨古:遗憾、不满。司马迁报任安书:“而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私恨”即内心私下的遗憾。汉书苏武传:“子为父死亡所恨。”“亡所恨”即没有什么遗憾。今:痛恨、怨恨。诛古:责备。今:诛杀。,续上页,(2)古义重今义轻的:怨古:怨恨、痛恨。史记秦本纪:“缪公之怨此二人入于骨髓。”用“入骨髓”来形容“怨”的程度,可见“怨”
11、在古代的词义比今义要重得多了。汉书苏武传:“闻汉天子甚怨卫律。”用副词“甚”来修饰“怨”,可见怨恨的程度之深。今:埋怨。感激古:愤激。今:感谢。饿古:比“饥”重。今:与“饥”同。病古:比“疾”重。今:与“疾”同。,(三) 词义使用范围的变化,主要是指古代的一些词,到现代汉语里不能单独使用,而成为构词成分,即语素。例如“济”这个词,在古代单独使用,主要有三个义项:1渡河。2成功。3帮助。“济”的这三个意义现在都还使用,不过不是作为独立的词,而是作为语素存在于成语或复合词中,如“同舟共济”(渡河),“济事”(成事,如“人少了不济事。”),“救济”、“杀富济贫”(帮助),等等。,三、 词义变化的历史
12、性与地区性,(一)词义变化的历史性 (二)词义变化的地区性,四、辨析古今词义异同应注意的问题,(一)要在细微的地方多下功夫 (二)要注意词义异同的系列性 (三)要注意词与概念的对应问题 (四)要结合一定的社会历史去分析,五、关于同义词辨析,(一)从形制用途不同辨析 (二)从方式状态不同辨析 (三)从事物部位不同辨析 (四)从范围大小不同辨析 (五)从程度轻重不同辨析 (六)从适用对象不同辨析 (七)从语法功能不同辨析 (八)从感情色彩不同辨析,(一)从形制用途不同辨析,环玦“环”和“玦”在供人佩带的玉器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它们的形制和用途却不一样。“环”是平圆中间有孔的佩玉,古人常以“环”暗
13、示“回还”和“复好”;“玦”是环形有缺口的佩玉,古人常用“玦”来象征“决断”或“决裂”。如:绝人以玦,反绝以环。(荀子大赂)/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史记项羽本纪),续上页,府库“府”和“库”在收藏财物的屋舍这一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它们的形状和用途却有区别。“府”是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库房。而“库”却是较大型的收藏兵器和兵车的库房。如: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商君书去强)/焚库无聚,将何以守矣?(左传哀公十六年),续上页,筵席“筵”和“席”在地上铺的席子这一意义上是同义词。但“筵”多是竹子编的,形状较大,只铺一层,铺筵的目的是为了与地面隔开,保持清洁。而“席”多是蒲草编的,铺在筵上
14、供人坐卧,形状较小,多为长方形,铺席的目的是为了隔潮,席可以铺几层。如:或斯之筵,或授之几。(诗经大难行苇)/卧不设席,行不骑乘。(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二)从方式状态不同辨析,盟誓“盟”和“誓”在“发誓”、“立誓”这一意义上是同义词。但“誓”多表示一人的决心和誓言,可以没有什么仪式。而“盟”是“宣誓结盟,多表一方或多方的决心和诺言,立誓结盟要举行仪式,一般是杀牲歃血为盟。如:遂寘姜氏于城颖,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公元年)/秦伯说,与郑人盟。(左传僖公三十年),续上页,侵袭“侵”和“袭”在偃旗息鼓地进攻这一意义上是同义词,但进攻的方式不尽相同。“侵”指不宣而战,直接进犯别人的
15、国土。而“袭”是乘人不备,偷偷地进攻,比“侵”更富于秘密性。如: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左传僖公四年/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左传隐公元年),续上页,坐跽“坐”和“跽”在两膝着席而坐这一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它们的状态却不一样。“坐”是臀部压在脚后跟上,身体比较松弛和自然。而“跽”是上身挺直,臀部离开脚跟,表示一种恭敬和戒备的姿态。如:席不正不坐。(论语乡党)/项王按剑而跽。(史记项羽本纪),(三)从事物部位不同辨析,牙齿“牙”和“齿”作为人的咀嚼器官这一意义是同义词,但它们分布的部位却不相同。“牙”指排列在牙床后部的大牙。而“齿”指排列在唇部的门牙。因而“唇亡齿寒”不能说成“唇亡牙寒”
16、。如:齿牙完坚。(后汉书华佗传)/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虞虢之谓也。 (左传僖公五年),续上页,根本“根”和“本”在树的根基部分这一意义是同义词,但它们的部位也不相同。“根”一般指树根,是树体埋在地下的部分。“本”有时指树根,但更多的是指树干,是树体挨近地面的根茎部分。如:公族,公室之枝叶也,若去之,则本根无所庇荫矣。(左传文公七年)/乘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左传成公二年),续上页,颈项“颈”和“项”都有“脖子”的意思,但它们所指的部位却有区别。“颈”指脖子的前部。而“项”则指脖子的后部。如:使罪人三行属剑于颈而辞。(左传定公十四年)/案灌夫项,令谢。(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四)
17、从范围大小不同辨析,法律“法”和“律”都有“法令”、“法律”的意思,是同义词。但它们词义所概括的范围却有大小的区别。“法”多指“法律”、“制度”,所指范围大。而“律”多指具体的刑罚条文,所指范围较小。如: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目氏春秋察今/致汉权制,而萧何造律。 (扬雄解嘲),续上页,树木“树”和“木”在表示“树木”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树”的词义范围小,只指“树木”。而“木”的词义范围大,除指“树木”以外,还可以指与树木有关的木材或木制品。如:后皇嘉树,桔徕服兮。(楚辞桔颂)/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续上页,壹 一“壹”和“一”在“专一”这一意义
18、上是同义词。但“壹”的词义范围小,只用于“专一。”而“一”的词义范围却很大,即可指基数“一”,又可以表示“统一”或“一致”。该用“壹”的地方都可用“一”,而该用“一”的地方,一般不用“壹”。如:不谷恶其无成德,是用宣之,以惩不壹。(左传成公十三年)/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韩非子五蠹),(五)从程度轻重不同辨析,饥饿“饥”和“饿”在“饥饿”需要吃东西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饥饿”的程度却有轻重之分。“饥”指没有足够的东西吃,只是吃不饱,为一般的“饥饿”。而“饿”是指一点吃的东西都没有,为严重的“饥饿”,有时指饿得病倒或濒于饿死。如: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左传宣公二年,续上页,
19、愠怒“愠”和“怒”在“生气”、“恼怒”这一意义上是同义词。但“恼怒”的程度却有明显的差异。“愠”的程度轻,是心里生气、恼怒,但隐而不发,或者只在脸上呈现怒色,并不表现在行动上。而“怒”的程度重,常指愤怒不可遏止,并表示在行动上,如:草创末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司马迁报任安书)/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淮南子天文),续上页,驱驰“驱”和“驰”在“赶马使之快跑”的意义上是同义词。但“驰”有使劲赶马的意思,有时特指“驱马进击”。“驰”比“驱”的词义要重一些。如:乘坚驱良。(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史记项羽本纪),(六)从适用对象不同辨析,妇女“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汉语 词汇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07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