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ppt课件(诗律).ppt
《古代汉语ppt课件(诗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ppt课件(诗律).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汉语,主讲:陈志云,诗律,古汉语通论,一、诗歌形式的发展及相关问题,(一)诗歌形式的发展 唐以前的诗歌:形式较自由,字数、句式、平仄都不固定。 诗经:四言为主 楚辞(过渡阶段):保留四言,出现五、六、七言,句式混杂为主 汉魏六朝:四言诗很少,五言、七言的诗走向成熟,初期不讲究平仄; 南朝齐梁时期:沈约等人发现“四声”,加上骈俪之风的陶冶,文人逐渐有意识地讲究声律(平仄)的配合,后人称之为“永明体”。,一、诗歌形式的发展及相关问题,(一)诗歌形式的发展汉魏六朝的诗歌,一般都叫古诗,它包括三方面: 汉魏乐府古辞;南北朝民歌;文人诗 唐代开始,诗歌形式的发展进入新时期。初唐,由于沈佺期、宋之问等
2、人的努力,以讲究平仄和对仗为特点的律诗形式(含五律、七律、排律等)最终完成。,一、 诗歌形式的发展及相关问题,(二)关于古体诗和近体诗 区分其中的“古”和“近”两个特定概念。 时代界限:以初唐以后为上限。 1.古体诗 凡初唐以后再按古诗的形式写作,只要求押韵和句式大致整齐(五言或七言),就叫古体诗。 换句话说,“古体诗”指对平仄、对仗、用韵等要求不严格或无要求的诗(唐以前的诗及初唐以来的仿古诗或“古风”)。,(二)关于古体诗和近体诗,2.近体诗(格律诗) 指严格按照律诗的要求写作的诗。换句话说,凡对平仄、对仗、用韵、句数等方面要求严格的诗,叫“近体诗”或格律诗。近体诗的四大要求:句数固定;押韵
3、严格; 讲究平仄;要求对仗。诗律:全称叫诗的格律,指诗的句数、句的字数、诗的用韵、诗的平仄、诗的对仗等格式和规律,二、 近体诗的格律,(一)句数 四句:绝句 八句:律诗 八句以上:长律(排律)。 排律:一般为十二句。是律诗的重复扩展,只能看作时律诗的变体。 句数的固定,使得近体诗的字数也固定。 五绝:20字 五律:40字 七绝:28字 七律:56字 但,句数的固定并非就是近体诗。 近体诗最本质的特点是什么?,二、 近体诗的格律,(二)押韵 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之外,偶数句一定要押韵,且须一韵到底。 近体诗押韵的两条规定: 其一,一般押平声韵,极少数押仄声韵(限于五绝) 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
4、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灭”、“雪”二字均为入声屑韵) 王维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事”属去声寘韵,“未”属去声未韵),近体诗押韵的两条规定,其二,韵脚只能取同一韵部的字,且中间不能换韵,要一韵到底。但第一句的韵脚字有时可以与相邻的韵通押。 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首句韵字“峰”为“冬”韵,二、四句的韵字“同”、“中”均为“东”韵),二、 近体诗的格律,关于唐诗的用韵 “平水韵”虽然是南宋时才有的,不是唐人依照的,但唐人写诗基本上是按照隋代的切韵(后增为广韵)中“同用”、“独用”的规
5、则,因此可以用来检验唐人写诗时的用韵情况。 同用:指有些韵可以与其它的韵共同相押 独用:指有些韵只能单独使用,不能与其它的韵相押。 宋以后的文人作诗用韵,基本上是按唐人的韵部。,二、 近体诗的格律,唐诗“同用”举例 李商隐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其中的“原”和“昏”不仅与现代的韵部相差很远,其主要元音在唐代也是不同的。“原”在广韵中属元韵,“昏”属魂韵。唐代规定,魂、痕二韵可以与元韵同用。而在平水韵中,魂、痕则一起被归并为元韵。,二、 近体诗的格律,(三)平仄 1. 平仄与四声 平仄是诗律中最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近体诗的最主要特色。 平仄在诗歌和韵文中
6、的作用:构成一种节奏,使句子显得抑扬错落,形成音律和谐美。 四声中哪些是平声,哪些是仄声? 关于入声字的辨析 古代入声后来转成现代上声或去声的,均可看作仄声;但转为阴平或阳平的,则需要仔细辨析,其辨析方法之一是可以用方言(如赣、客家、闽、湘、粤、吴等)考察。(入声字,可参照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四册【附录二】“诗韵常用字表”中的“入声”,第1682-1684页),(三)平仄,2. 平仄格式 五言诗的平仄格式 1类 A: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 a: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 2类 B: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 b: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 ,(三)平仄,2. 平仄格式七言诗的平仄格式( 在五言诗平仄格式的基
7、础上变换) 1类 A: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 a: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 2类 B: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 b: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 上述句式中加的,表示处在这个位置上的字可用平声也可用仄声(即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但五律B类句式的第一字、七律B类的第三字却不能通用 。(为什么?),2. 平仄格式,(1) 五律的平仄格式(共四种) (详见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四册,第1524-1525页)王维山居秋暝(五言b类,平起仄收式,首句不入韵) 空山新雨后,平平平仄仄 天气晚来秋。仄仄仄平平 明月松间照,仄仄平平仄 清泉石上流。平平仄仄平 竹喧归浣女,平平平仄仄 莲动下渔舟。仄仄仄平平 随
8、意春芳歇,仄仄平平仄 王孙自可留!平平仄仄平 一首律诗,截取任何相邻的两联,即成绝句格式。,2. 平仄格式,(2) 七律的平仄格式(共四种) (详见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四册,第1526-1527页)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七言A类,平起平收式,首句入韵) 孤山寺北贾亭西,平平仄仄仄平平 水面初平云脚低。仄仄平平仄仄平 几处早莺争暖树, 仄仄平平平仄仄 谁家新燕啄春泥。 平平仄仄仄平平 乱花渐欲迷人眼,平平仄仄平平仄 浅草才能没马蹄。仄仄平平仄仄平 最爱湖东行不足,仄仄平平平仄仄 绿杨阴里白沙堤。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平仄,3.关于近体诗的“黏”“对” 在一首近体诗里,每两句分别为一联。即首联(1-2
9、句)、颔联(3-4句)、颈联(5-6句)、尾联(7-8句)。每一联又分上联(出句)和下联(对句)。“黏”“对”是近体诗平仄格式的组合规则。如果不符合“黏”“对”,则叫做“失黏”“失对”,此为作律诗之大忌。 所谓“黏”,是指上联对句第二字的平仄和下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相同; 所谓“对”,是指同一联内出句第二字与对句第二字的平仄相反。,“黏”“对”举例(七言A类,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仄平平 上联(出句) 对 首联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下联(对句) 黏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上联(出句) 对 颔联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下联(对句) 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上联(出句) 对 颈联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下联(对句) 黏 仄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汉语 ppt 课件 诗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07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