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四(二)ppt课件.ppt
《古代文学史四(二)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史四(二)ppt课件.ppt(20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2022/11/20,1,第二章 三国演义,2,2022/11/20,2,第二章 三国演义,一 、三国演义的研究概况 (一)关于罗贯中的生平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的时间:1、罗贯中是宋末元初人,通俗演义成书于元代;2、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通俗演义成书于明初;3、通俗演义成书于明代中叶,它不是元末明初人罗贯中的作品,而是书商为了抬高通俗演义而伪托罗贯中的。为此书写序,3,2022/11/20,3,第二章 三国演义,的庸愚子(蒋大器)很可能就是它的作者。 (二)关于三国演义的主题,主要有八种观点:1、“正统思想”说;2、“拥刘反曹反映人民愿望”说;3、“忠义思想”说;4、“形象的三国兴亡史”说;
2、5、“历史悲剧”说;6、“表现人民理想”说;7、“政治历史小说”说;8、“分合”说。 (三)研究方向,4,2022/11/20,4,第二章 三国演义,1、从纯文学的角度研究三国演义; 2、从战争的角度研究三国演义; 3、从“商战”的角度研究三国演义; 4、从哲学的角度研究三国演义; 5、小说与正史结合研究。如易中天。 二、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 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是“拥刘反曹”,这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谴责反动统治者,赞美“明君圣主”;宣扬,5,2022/11/20,5,第二章 三国演义,“重义”的道德观念,把英雄人物塑造成“义”的化身;鼓吹“天命论”的君权神授的思想。 三、三国演义的主题
3、三国演义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深刻展示了汉末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不同的政治、军事集团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斗争,借以暴露封建统治阶级贪得无厌、残暴虚伪的本质,以及他们之间钩心斗角、尔虞我诈、既互相利用又互相残害的肮脏关,6,2022/11/20,6,第二章 三国演义,系。同时也在客观上反映了频繁战争中的下层人民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悲惨生活,和他们反对残暴统治,要求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四、几个主要人物形象 (一)曹操 曹操在三国演义所塑造的人物画廊里,是一个在价值上被否定,美学生命上却是不朽的人物。这是一个恶和丑的典,7,2022/11/20,7,第二章 三国演义,型,几乎集中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全部罪恶本
4、质,却又以其鲜明而又不可替代的个性表现出来。他既不是一个简单的漫画式的白脸,更不只是一个“奸邪诈伪、阴险凶残”的概念的化身。作为一个复杂而又丰富的艺术形象,曹操这个人物所包容的内涵,显然要深刻得多。 1、“能”和“奸”的性格基调 在小说第一回中,作者就借小说中的,8,2022/11/20,8,第二章 三国演义,一个人物许劭(sho)之口,这样来评价曹操:“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堪为破的之论。“能”而“奸”,“能”中有“奸”气,“奸”中有“才能”,这二者的结合,形成了曹操性格组合式的基调。牢笼人心而又嫉贤妒才,刚愎自用而又机谋权变,刻薄暴虐而又豪爽多智,聪明过人而又滥杀无辜。坦诚中总带着
5、几分虚伪,大度中常含几成小气。能而奸,真而伪,宽而猛,性格中的两个侧面互相渗透,各有特征。从而显现出其复杂,9,2022/11/20,9,第二章 三国演义,性、模糊性的美学风貌。 少年时代挑拨其父亲与叔父之间的关系。已见其工于心计; 面对董卓的骄横,众臣皆无计可施,只有他挺身而出,只身带刀行刺董卓。而失败后又诡称献刀,避免了一场杀身之祸。其机智权变的性格,令人赞叹。 这种随机应变的本领,在风云际会的政治军事舞台,曹操更是左右逢源,如鱼,10,2022/11/20,10,第二章 三国演义,得水: 如招降张辽; 赦免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 2、曹操的“雄” 在三国这个特定的环境中,曹操可说纵横驰骋、
6、不同凡响,表现出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不可谓不“雄”。如 仗义讨董卓; 官渡之战把握战机,以少胜多,以,11,2022/11/20,11,第二章 三国演义,弱胜强; 慧眼识人,目光如炬,反对以出身贵贱和地位高低作为用人标准,主张“用人唯才”。如对关羽; 刘备新败,从小沛来投奔他,他明知刘备是“天下英雄”,却把他留了下来,不但不杀,还保奏他做了豫州牧; 明知关羽不会投降,却想方设法,让他留下来。最后却网开一面,“放虎归山”,以至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当然最后也得,12,2022/11/20,12,第二章 三国演义,到在华容道逃生的报答; 宛城典韦战死,其后重奖其子典满; 正因为如此,曹操手下才时时
7、谋臣如云,猛将如雨。智谋深广、骁勇善战者比比皆是。在力量的对比上,超过了西蜀的刘备、东吴的孙权。 3、曹操的“奸”和“奸雄” 曹操的大度,就是“奸”和“奸雄”的表现。大度,其实就是封建制度政治家的权,13,2022/11/20,13,第二章 三国演义,术和手腕。如官渡之战前,他手下的官员写的降书,最后落到他的手里,他却“焚而不究”,确实可以看出他政治家的豁达大度; 平定耿纪、韦晃叛乱后,他却大开杀戒,简直判若两人; 他对手下的文人常怀戒心,而对手下的武将却相对宽松,如: 荀彧 因劝其不可封魏公、加九锡,却,14,2022/11/20,14,第二章 三国演义,招来杀身之祸 ; 杨修的小聪明,后因
8、此被杀。 官渡之战中,许攸的来降。曹操借此解决了粮荒和统一北方的大问题。 4、曹操的野心 与汉献帝并辔守猎;挟天子以令诸侯; 5、曹操的凶残 曹操的人生信条:“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他杀人的动因是猜忌,15,2022/11/20,15,第二章 三国演义,和多疑,也是他丑恶灵魂的毫不掩饰的暴露,集中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极端自私的本质。如杀吕伯奢全家。 曹操所杀之人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杀人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如: (1)因疑而杀人; (2)梦中杀人; (3)借酒杀人; (4)借刀杀人;,16,2022/11/20,16,第二章 三国演义,(5)伺机杀人。 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9、”的这种人生得失的平衡观,使得他杀人不足惜,杀人不眨眼。但这并没有使得他心灵深处出现平衡。尽管在杀人之前,对被害人或整酒送之、杀后或厚葬抚恤,但杀人过多,仍然导致他心理失重,疑神疑鬼,哭笑无端,临死前还看到伏皇后、董贵人等二十余人来向他索命,就是其心惧的真实写照。,17,2022/11/20,17,第二章 三国演义,曹操作为封建统治者的典型,具有多侧面的复杂性格。既富于深广的概括力,又具有独特的个性化力量。这是其形象的社会意义之所在,也是其美学魅力之所在。 (二)刘备 服务于拥刘反曹的整体构思,作者塑造了两个思想素质与精神个性截然不同的人物曹操和刘备。曹操残以虐民,刘备则仁而待民;曹操事事充满
10、机诈,刘备则处处,18,2022/11/20,18,第二章 三国演义,心地坦荡。刘备就曾经说过:“今与吾水火相攻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这可以说就是刘备能够成就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经验总结。刘备还曾经说过:“吾宁死,不为不仁不义之事。”这和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行为准则,判若泾渭。在生灵涂炭、战祸频仍的三国时,19,2022/11/20,19,第二章 三国演义,期,刘备广施仁政,确实使他大得人心,并据以立足、拓展、开创局面。然而,在那个群雄逐鹿的年代,论起武艺来,刘备并不在行,作者虽极力赞美刘备,却没有任何一个
11、情节在写他斩关夺隘,攻城掠地。三国时期,还是盛产文人的时代,许多文人都学富五车、有万言立就的过人本领。可是,刘备却“不甚好读书”。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武艺文墨都不高明的刘备,却有一支上下一心,士,20,2022/11/20,20,第二章 三国演义,卒用命,旌旗蔽空的大军。“伏龙”“凤雏”辅以羽翼,五虎上将为他效命疆场,以致让他成就了煌煌大业那么,刘备到底靠的是什么,成为了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人物?答案非常简单,就是两个字“仁义”。仁治天下,义统三军,这正是作者用意之所在:把刘备塑造成“仁”的化身,寄托着作者的意愿并加以理想化。在作者的笔下,刘备“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21,20
12、22/11/20,21,第二章 三国演义,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从以上描写我们可以看到:刘备模样是龙颜,性格是帝王,谱系是皇室正宗,可以说是一个标准的龙子龙孙的典型。小说里的刘备,形象和性格深处,都凝聚着古代仁君圣主的全部特征,以致还隐隐约约有他的老祖宗刘邦,22,2022/11/20,22,第二章 三国演义,的某些特征。 1、刘备的仁 小说充分展示了刘备的“仁”,还特别了他那些宽仁待民的情节: 初作安喜县尉,就“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 博望坡大捷,“班师回新野”,“新野百姓望尘遮道而拜”
13、到处响起一片赞,23,2022/11/20,23,第二章 三国演义,歌声:“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 弃樊城、走襄阳时,连诸葛亮也建议:“可令人遍告百姓:有愿者同去,不愿者留下。”刘备则认为:“奈百姓相随许久,安忍弃之?”从而赢得两县百姓的衷心拥戴:“就是死,也要追随使君”。撤退途中,携民十余万,日行仅十余里。曹操,24,2022/11/20,24,第二章 三国演义,追兵日近。众将建议,弃民先行,刘备哭着坚持:“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 进兵西川,所率军队,秋毫无犯,受到西川百姓焚香礼拜,虔诚欢迎。所到之处,百姓莫不箪食壶浆,夹道相迎 本来,刘备既无地盘,也无势力,
14、在十七镇诸侯讨伐董卓时,他连坐一把交椅,25,2022/11/20,25,第二章 三国演义,的资格都没有,只能站在长沙太守公孙瓒背后。然而,凭借着善于施仁,刘备便由一方小吏,变为一国之君;由寄人篱下,进而独霸西川。 刘备的仁义,体现了古代人道主义的精神和理想,既是统一天下的精神武器,又是个人立身行事的规范。 第一次和单福(徐庶)相见,单福就,26,2022/11/20,26,第二章 三国演义,对他说,他骑的的卢马虽是一匹好马,但要“妨主”,劝他把的卢马先给仇人骑,等妨过了“主”,自己再骑,就不会有问题了。刘备“闻而变色曰:公初至此,不教吾以正道,便教作利己妨人之事,备不敢闻教。” 这本是一道德
15、试探,徐庶因此而大有好感,并给刘备出谋划策,多次大破曹军。后来,曹操接受谋士建议,以徐母,27,2022/11/20,27,第二章 三国演义,为人质,要挟徐庶。这时有人劝刘备留住徐庶不放,一旦曹操杀掉徐母,徐庶“知母死,必为母报仇,力攻曹操”,刘备断然否决:“使人杀其母,而吾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绝其子母之道,不义也。”仁义,成为他不可动摇的行为准则。于是,接下来才有“伐树望友”的深情,才有徐庶“走马荐诸葛”的故事发生。 又如“陶公祖三让徐州”,刘备坚辞不受,“徐州百姓,拥挤府前哭拜曰刘使君,28,2022/11/20,28,第二章 三国演义,若不领此郡,我等皆不能安生矣!” 进兵西川
16、,有人怂恿特杀掉刘璋,他坚决不肯,认为这会导致天怒人怨 他不是没有野心,不是没有称霸一方的勇气,然而一旦“野心”“勇气”相冲突,“二者不可得兼”,他便毫不迟疑地“舍生取义。”可见,小说中的刘备,是作者按照儒家的道德规范塑造出来的形象,其性格深处,积淀着传统仁君的种美德。,29,2022/11/20,29,第二章 三国演义,刘备的仁,不是所谓的“妇人之仁”,相反是大仁大智的“仁”。在三国那个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谁不想称王,谁不想登基?或挟天子以令诸侯,或抢夺玉玺以图发展,或借他人之力以达目的,或巧施诡计夤缘钻营。刘备并不具备以上条件,但他却扬长避短,成功地运用刘家世系,皇族血统,龙须龙鳞都用来
17、装饰自己,果然获得巨大号召力,这显然是大智的表,30,2022/11/20,30,第二章 三国演义,现。他的政治目的不是外露的,而是深藏的。三国时期群雄竟起,逐鹿中原。谁过早、过多的暴露了自己的雄心、野心,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因而,有志装作无志,暗中经营,深藏韜晦,才是识时务的大智者。刘备正是如此: “煮酒论英雄”时,他装愚守拙,闻雷失箸,巧加掩饰;,31,2022/11/20,31,第二章 三国演义,煮酒论英雄后得以脱逃,许禇前来追赶,他略施小计,便得以逃生; 关羽斩杀袁绍麾下大将文丑,时刘备因兵败正在袁绍帐下。袁绍大骂刘备,并扬言要杀刘备。刘备却处变不惊,巧为辩解,免除大祸; 对吕布又显得发
18、复无常。先与之称兄道弟,让吕布辕门射戟为其解围,后则一,32,2022/11/20,32,第二章 三国演义,反常态,在白满楼将吕布推上断头台这些又使我们看到在刘备大仁大智的总体性格中,还掺杂着一些“枭雄”的因素。 2、刘备的“义” 刘备既不以“威”,也不以“术”,而是以“义”,维系着君臣之间的关系。这一纽带使得刘备集团始终保持着牢固的平衡,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33,2022/11/20,33,第二章 三国演义,“桃园结义”,是刘备集团的核心,之后刘备集团的君臣关系,始终以兄弟相待。这使得被曹操金帛名马、美女地位重重包围之中的关羽,始终不改初衷,迫使曹操接受种种伪降条件。最终还是“破五关斩六将
19、”,“千里走单骑”; “三顾茅庐”迎请诸葛亮出山,一顾不遇,二顾白跑,三顾有意冷淡,但是刘备始终不渝。刘备的耐心和诚意,其实也,34,2022/11/20,34,第二章 三国演义,就是“义”的表现;凭借这一点,诸葛亮才同意出山,“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为蜀汉政权建功立业; 白帝城托孤,是这种“义”的再次体现,从此,诸葛亮更是尽心竭力辅佐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至病死于五丈原军中; 再如赵云在乱军之中失散,糜芳说他,35,2022/11/20,35,第二章 三国演义,“反投曹操去了”。张飞也一口咬定:“他今见我等势穷力尽,或者反投曹操,以图富贵耳!”而刘备却认为:“子龙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
20、,非富贵所能动摇也。”理解、信任、大度,使得赵云感激涕零,虽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 由于刘备把“义”凌驾于一切之上,虽然使他由一介草民,变为一国之君,但也使得他因“小义”而坏大事:,36,2022/11/20,36,第二章 三国演义,关羽被杀,他一日数哭,三日水浆不进,这是“义”;但他不听诸葛亮之劝,一意孤行发兵讨吴,导致猇亭之战大败亏输,到了白帝城便一病不起,托孤之后撒手人寰,给蜀汉集团造成巨大的损失这又是趋小“义”而坏大事了。然而从道德的角度来看,作者是赞美这种重义轻利的人间美德的。,37,2022/11/20,37,第二章 三国演义,五、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出色的战争描写是三国演义具有永
21、久艺术魅力的重要原因。三国演义写到了大大小小四十多次战斗,其中既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猇亭之战等重大战役,又有濮阳之战、街亭之战等激烈的中小战役,还有像许禇战马超这样的博斗场面。可以说,一部三国演义就是一部三国时期的战争史,堪称我国军事文学的,38,2022/11/20,38,开山祖和典范作品。它描写战争的时间之长、次数之多、形式之多样、规模之宏大,在世界文学史中都是罕见的。全书共写四十多次战役,上百个战争场面,包括了这一历史时期所有重大的战役,写的各有个性,绝少雷同:或鸟瞰全局,或特写片段;或以寡敌众,或以强制弱;或设伏劫营,或围城打援;或江上水战,或陆上车攻;或强攻,或智取;以至火攻、水,
22、39,2022/11/20,39,第二章 三国演义,淹、马战,乃至徒手搏斗,表现各异,充分显示了战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有以下特点: 1、以斗智为主,智勇结合的战争描写。一般描写战争的作品,大都侧重于战场上的武力较量。而三国演义则以斗智为主,这主要表现在把战略决策与战术运用、斗智斗勇结和起来,着重描写战略战术的运用。如作者用九回篇幅写赤壁之,40,2022/11/20,40,第二章 三国演义,战,但真正写到双方交战的只有一回,其余八回写诸葛亮为争取东吴这个同盟者,奔走于夏口、柴桑之间。分析形势,利用矛盾;孙权在周瑜和鲁肃的支持下,从狐疑不决到誓死抗战;周瑜的才高量窄;孙刘双
23、方想方设法战胜曹操 作者把斗智斗勇结合起来,表现了由于孙刘联军战术运用得正确,从劣势转化为优势,揭示了,41,2022/11/20,41,第二章 三国演义,战争胜负的原因。既写出了谋士们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又写出了武将们披坚执锐,斩将搴旗。在我国小说发展史上还没有一部小说能把战争写得如此丰满,既饶有兴趣,又发人深思。 2、全景性的战争描写。 一、三国演义描写了这个历史时期的一系列重大战役和著名战斗:既有战役的全景鸟瞰,又有战斗场面的特写;既,42,2022/11/20,42,第二章 三国演义,有火攻,又有水淹;既有设伏劫营,又有围城打援;既有水上战船交战,又有陆地上的对阵交锋,以至徒手博
24、斗可以说具备了古代战争的一切形式。描写战争规模之大,次数之多,形式之完备,都是世界小说史上所少见的。 第二,“三国”很有魄力的直接描写了战争的总司令部,塑造了曹操、孙权、刘备等最高统帅,诸葛亮、周瑜等前线总,43,2022/11/20,43,第二章 三国演义,指挥,还塑造了魏、蜀、吴三方的张辽、徐晃、许禇、典韦、张郃,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甘宁、韩当、周泰、黄盖等数十名大将和数以百计的将校和士兵从而写出了古代战争的复杂和丰富。特别是对最高统帅部的描写,使读者对战争全局,战略决策,战术云用,胜负原因等一目了然,并从中受到智慧的启迪和美的享受。,44,2022/11/20,44,第二章 三
25、国演义,第三,其全景性还表现在既写战争,又写政治,既写战争生活又表现政治生活。使“三国” 通过战争场面的描写,气势磅礴地描绘出三国时代的历史画卷。 3、富有个性的战争描写。“三国”描写了大大小小的几十场战争,但却无雷同之感,究其原因,是因为: 第一,把写战争与写人物结合起来,特别是着重写统帅的不同性格。如诸葛亮,45,2022/11/20,45,第二章 三国演义,的足智多谋,周瑜的才高量窄。 第二,从实际出发,不把战争简单化、模式化。作者不是从概念和模式出发,而是从历史、从生活出发,写出了战争的复杂性。“三国”不像某些小说那样,有所谓的第一条好汉、有无敌的法宝。只要第一条好汉出来,亮出无敌的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 文学史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07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