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 音韵学常识ppt课件.ppt
《古代汉语 音韵学常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 音韵学常识ppt课件.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音 韵 学 常 识,第一节 古代汉语的声母,一、中古汉语的声母系统 声母,也称字母。 声、声纽、纽、母 (一)三十六字母 三十六字母,也称三十六声母,是历史上影响 最大的一个字母系统。它是宋代人在唐代守温和尚所制定的三十字母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的实际语音增补调整而成的,大体可以代表唐、宋期间汉语声母的基本情况。,三 十 六 字 母 表,去10页,去12页,五音、七音 “五音”,是按发音部位的不同把声母分成五类,即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 在五音的基础上再分出半舌音、半齿音两类,就成了“七音”。,清、浊所謂濁音就是氣流通過聲帶時引起聲帶顫動而形成的音,如b d;所謂清音就是氣流通過聲帶時沒有
2、引起聲帶顫動而形成的音,如p t。古人对清浊的理解与现代语音学基本一致。 古代的全濁音從元代開始向清音轉化,在現代漢語中除了部分方言外已沒有全濁音了。,七音 (南京师大)五音 (湖南师大)字母 (北京大学)写出唐宋三十六字母,并说明广韵声母与三十六字母的差异。(苏大 2006)将三十六字母按全清、次清、全浊、次浊的标准分为四类。 (北师),二、上古汉语声母系统,(1)“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 最早研究上古声母并取得成就的是清代学者钱大昕。他在十驾斋养新录中提出“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的著名论断。,回4页,结论:上古时期的唇音声母祇有一组重唇音帮组声母,即读作双唇塞音的“帮”母、“滂
3、”母、“并”母和“明” 母。,回4页,结论:在上古声母系统中没有“知”、“彻”、“澄”、“娘”这组舌上音声母,它们是後来从舌头音“端”、“透”、“定”、“泥”这组声母中分化出来的。,(2)“娘日二纽归泥” “娘日二纽归泥”这个结论是章太炎提出来的。意思是说中古汉语的“娘”母和“日”母在上古汉语中是没有的,它们在上古归入“泥”母。,古无轻唇音 (北师)娘日归泥(北师)古无舌上音(北师),韵母:一个音节中除声母以外其他音素的总和,包括韵头、主要元音和韵尾。 韵:把主元音、韵尾和声调相同的字归在一起的单位,也称韵部。凡属同一韵部的字,其韵腹、韵尾相同,有无韵头或韵头是否相同不论。韵类:是指韵书中反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汉语 音韵学常识ppt课件 音韵学 常识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07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