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的成熟期(二)续颐和园ppt课件.ppt
《园林的成熟期(二)续颐和园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的成熟期(二)续颐和园ppt课件.ppt(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古典园林史,第六章 园林的成熟后期元明清(续),北京西北郊历来是园林荟萃之地,尤其到了清代,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相继经营,这一带更是名园并起,大小园林几十处点缀其间,形成了以圆明园为中心,同时诸园并立的壮丽局面,盛极一时。,引关于北京西北郊,4、离宫御苑清漪园(颐和园),明代建有好山园,山名瓮山,水称瓮山泊,也称西湖。 乾隆十五年为祝母寿而修建了“大报恩延寿寺”。于山巅建佛香阁,瓮山改名为万寿山,瓮山泊改称昆明湖,并筑堤围地,扩展湖面,建成大规模的皇家园林,称为清漪园。 1860年遭到英法侵略军的严重破坏,1884年慈喜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600万两白银重建,供其“颐养太和”。改名为颐
2、和园。,1)发展历程:,明代西湖平面图,乾隆时期清漪园及其附近平面图,清漪园园平面图,颐和园平面图,全园总面积达4300多亩,水面占四分之三,陆地仅占四分之一。,2)颐和园的山水关系,3)颐和园主要景点,西堤-玉带桥,南湖岛-十七孔桥,前山中央建筑群-佛香阁,宫殿区-东宫门,园中园-谐趣园,苏州买卖街,1、东宫门 2、仁寿殿(勤政殿) 3、玉澜堂 4、宜芸馆 5、乐寿堂,气势恢弘的东宫门,颐和园时期的东宫区,德和园,玉澜堂,乐寿堂,乐寿堂前的景芝岫(败家石),万寿山前山的中央建筑群,万寿山中央建筑群立面上的轴线和几何对立关系,1、智慧海 2、宝云阁 3、鱼藻轩 4、清华轩 5、介寿堂 6、对鸥
3、舫 7、湖山碑 8、佛香阁 9、排云殿 10、寄澜亭11、秋水亭 12、写秋轩,中轴线建筑群的节奏,排云殿位于万寿山前山的中轴线上,殿内设宝座、围屏和宫扇等。殿前有排云门与二宫门,两边分列四座配殿。正殿两侧有耳殿二十一间。全部用黄琉璃瓦盖顶,是颐和园内最为壮观的建筑群。 慈禧太后在颐和园内贺寿时,就在此殿接受贺拜。,关于排云殿佛香阁,中央建筑群的中部是倚山而筑的石砌高台,平面方形。石台上原建一座九层佛塔“大报恩延寿塔”,后拆除改建一座木构阁楼佛香阁。 佛香阁建筑在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平面八角形,高36余米,3层楼、4层重檐,阁内有8根巨大的铁梨木擎天柱直贯顶部。是园内体量最大的建筑物。它巍然
4、雄踞山半,攒尖宝顶超过山脊,显得气宇轩昂、凌驾一切,成为整个前山前湖景区的构图中心。,沿着昆明湖,东起于乐寿堂,西到前山的最西端,建了一条728米的长廊。它像一条纽带把前山上下的各组建筑联系在一起,并且成为各组建筑中的大过道,可以在这里漫步,或坐在栏杆上欣赏远近建筑和大自然的景色。 长廊建筑本身在一定距离内又布置了亭子或者通到临湖的轩榭,把它分成有节奏的段落,又蜿蜒曲折。 长廊把万寿山与昆明湖联系在一起,既起到空间分割的作用,又有使园林空间有机过渡的作用,丰富了空间的变化与层次。,前山景区的长廊,由对岸回看整个前山前湖景区,万寿山佛香阁与琼华岛小白塔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南湖岛,位于昆明湖东南部,
5、占地一公顷多,以青白石雕栏围护。是帝后赏月的地方。,十七孔桥,是连接东岸廓如亭与南湖岛的一座长桥,桥长150米,宽8米,由17阁孔券组成,是园内最大的石桥。 十七孔桥建于乾隆时代,仿照北京的卢沟桥和苏州宝带桥的特点而建。 桥的望柱上有544只不同神态的石狮,让人联想到“卢沟桥石狮数不清”的民谣。,西堤(The West Causeway),西堤是仿杭州西湖苏堤而建,从北向南依次筑有界湖区、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柳桥六座式样各异的桥亭;在柳桥和练桥之间为取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之句命名的景明楼。沿堤遍植桃柳,春来柳绿桃红,有“北国江南”之称。,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镜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园林 成熟期 颐和园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06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