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事业管理学ppt课件.ppt
《卫生事业管理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事业管理学ppt课件.ppt(1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卫生事业管理学(讲义),1,参考书籍,1.梁万年.卫生事业管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2. 郭岩. 卫生事业管理.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3. 胡浩波. 卫生事业管理.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04. 朱敖荣,张觉民,毛磊.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 彭瑞聪,高良文.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学.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6.董军,卫生事业管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第一章 绪论,教学要求: 1. 掌握卫生事业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2. 掌握卫生事业的基本特征 3. 熟悉卫生事业管理学的研究范畴与方法 4. 熟悉影响卫生事
2、业发展的因素 5. 了解卫生事业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6. 了解卫生事业管理的指导思想,3,第一节 卫生事业管理学概述,一、卫生事业管理学的对象1.卫生事业管理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规律;2.卫生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3.卫生事业管理的方针和政策;4.提高卫生事业整体功效的理论和方法;5.保障人民健康的制度和措施。 卫生事业管理是研究卫生事业发展的规律及其影响其发展的因素,用管理科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的理论和方法来探索如何通过最佳卫生服务把卫生资源和科学技术进行合理分配并及时提供给全体居民,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4,二、卫生事业管理学的研究范畴,5,(一)卫生事业管理基础性研
3、究范畴,1。社会因素对卫生服务系统的影响2。评价人群对卫生的需要3。卫生资源的分配和利用4。卫生系统的组织结构5。卫生服务提供6。卫生系统的经济分析7。社区卫生8。卫生服务效果评价,6,(二)卫生事业管理学核心研究范畴,1.卫生方针政策2.卫生服务的组织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和运行方法3.卫生法制管理4.健康保障制度 5.卫生事业计划管理,7,(三)卫生事业管理辅助性研究范畴,1.卫生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各自内部和相互之间关系。2.卫生经济活动研究,包括医疗服务市场及其供需关系研究、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运营机制研究等。3.卫生事业与人口、教育、文化、科技、社会经济、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关系。,8,
4、三、卫生事业管理学研究方法,(一)调查研究方法(二)试验研究方法 1.单项试点研究 2.实验区综合研究 (三)分析研究方法,9,四、卫生事业管理学与相关学科,(一)卫生经济学(二)卫生法学(三)组织行为学(四)流行病学 管理学、医疗保险学、卫生统计学、健康教育学等。,10,第二节 卫生事业,一、卫生事业的概念 卫生事业是国家和社会在防治疾病、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方面所采取措施的综合。也就是一切为人民健康服务或与人民健康有关的组织和措施。它包括的内容较广泛,如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卫生服务,初级卫生保健措施,区域卫生规划等,都属于卫生事业的范畴。卫生事业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
5、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发挥着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作用。卫生事业的发展必须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人民健康保障的福利水平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宜。,11,二、卫生事业的基本特征,(一)卫生事业的公益性 所谓“公益”是指公众的、公共的利益,即“人人需要、共同受益”,其核心是“公众受益,各方尽责”。第一,举办卫生事业不收取投资回报。第二,卫生事业享有政府为满足社会共同利益的某些特权。第三,卫生事业机构承担相应的预防保健义务。第四,政府对卫生工作进行政策干预。 在1997年我国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
6、的社会公益事业”,说明卫生事业具有公益性,政府要实行一定的福利政策。,12,(二)卫生事业属于特殊的服务性行业,无形性:服务则表现为活动形式的消费品,它不能作为物离开服务者而存在。消费者在购买服务之前,无法准确判定服务,获得服务之后也并未具有了所有权。 不可分离性:是指服务的生产和消费是同时进行的。 可变性:是指服务取决于又谁来提供以及在何时和何地提供。 易消失性:是指服务不能储存,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后,服务就立即消失,它不能象产品生产者那样,将淡季生产的产品储存起来,在旺季销售。 专业技术性:医疗卫生事业是利用医学知识和技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是一种技术密集型服务,只有受过专门的医学教育和训练并
7、获得行医资格的人,才能参与卫生服务的提供。 效益的外在性:它在被消费的同时,受益的不仅是消费者本人,还有其他人。如对传染病的防治,受益的人不仅是被接受服务的人,还有其周围的人。,13,医疗卫生的服务特征1。组织复杂分工细2。专业化程度高低不同,作业不易统一3。流程复杂多变,不易单纯化4。每个患者状况不同,处理流程无法统一。5。传递方式的不同,不能有再生的机会。,14,(三)卫生事业的社会经济性,第一,垄断性。卫生服务的高度专业性和技术性是导致其垄断性的主要原因,由于卫生服务难以替代,这样卫生服务提供者就具有一定的特权,从而产生地区性的垄断。 第二,主导性。由于卫生服务的需求者缺乏足够的医学知识
8、和相关信息,在供需交换中不能作出适当的决策,而卫生服务提供者作为需求者的代理人,处于主导地位。卫生服务提供者可以诱导消费者需求或创造需求。 第三,需求弹性小。由于卫生服务从总体上是属于维护生命健康的基本消费,政府在基本医疗方面实行价格调控,另一方面,由于第三方付费,使卫生服务的需求弹性减小。 第四,市场机制的局限性。对于基本医疗和危及生命的重病患者的医疗卫生服务,价格机制的作用是有限的。 第五,不追求利润最大化。卫生事业不以追求利润为目的,而是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市场经济理论的商品提供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假设在卫生事业中不能被满足。,15,(四)卫生事业的生产劳动性,卫生事业系统提供卫生服务必须
9、要消费一定人力、物力、财力,即投入相应的生产要素,同时,通过医疗卫生服务解除人们疾病,保护社会成员的健康,恢复劳动力,这是卫生服务劳动的成果,即产出。对卫生资源投入与卫生服务产出比较的过程,就是评价卫生服务经济效益的过程。所以,卫生事业的生产性同物质生产一样,客观上要求进行生产性衡量,但又不能单纯用生产性来衡量,它以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作为其衡量原则。,16,三、卫生事业的地位和作用,(一)卫生事业是提高全体居民素质的重要条件(二)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三)卫生事业的发展是市场经济体制赖以存在的一个重要环节(四)卫生事业的发展是保持社会持续发展
10、的基本要素,17,四、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一)经济基础(二)管理水平(三)文化背景(四)人口状况(五)科技发展(六)生态环境(七)国际社会,18,第三节 卫生事业管理的指导思想,一、国家宪法、法律、卫生法律是卫生事业的依据二、国家对人民健康负责三、卫生事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四、唯物辨证论是指导卫生事业的基本理论五、初级卫生保健是国家卫生事业的核心,19,思考题: 1. 试论卫生事业的基本特征。 2. 谈谈卫生事业在整个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作用。 3.谈谈我国卫生事业管理应具备的指导思想。 4. 试论卫生事业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20,第二章 卫生工作方针,教学要求: 1.
11、了解卫生工作方针的演变过程 2. 了解我国卫生事业所面临的问题 3. 掌握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内容及实质 4. 熟悉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现实指导意义 5. 熟悉我国卫生工作的奋斗目标,21,第一节 卫生工作方针的演变和发展,一、五十年代卫生工作的四大原则二、80年代卫生原则的变化三、90年代卫生工作方针框架的形成四、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22,第二节 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一、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产生的必要性(一)五十年代以来卫生工作的失误1.对待祖国医学的民族虚无主义2.在卫生领域三大差距扩大3.农村卫生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二)七十年代以来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卫生事业的变革1.政治方面2.经济
12、方面3.科学技术4.卫生事业(三)九十年代以来卫生观念的变化,23,二、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内容,(一)以农村为重点 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三大战略重点的第一个重点,它是实现“人人享受卫生保健”这一全球性目标的要求,是解决农村卫生事业落后、解决农村大多人口医疗卫生保健薄弱问题的要求。1 .全面落实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2. 积极探索适合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 3. 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4. 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素质5. 高度重视和做好贫困地区的卫生工作,24,(二)预防为主 预防为主反映了医学科学的发展的客观规律;它是最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符合人民群众健康的最高利益;它是最高效益的医
13、疗卫生服务,可以体现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高的效益。1. 预防为主应作为疾病控制的首要方针2. 政府对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要全面负责3. 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结构都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4. 加强卫生宣传,开展健康教育,是贯彻预防为主的重要措施,25,(三)中西医并重 新时期提出的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是“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原则的完善,其实质是保护祖国传统医学,与西医共同进步的政策性思想,是振兴中医药和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政策保证。1.正确处理继承和发扬的关系2.正确处理两种医学体系的关系3.重视中医药科学研究工作,26,(四)依靠科技与教育依靠科技与教育策略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具体表现。依靠科
14、技与教育是我国经济建设时期的重要战略思想,同样适应于卫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这是“大科学观”的体现。同时,也是我国卫生工作长足发展基本经验的总结。1.加强医学科学技术研究2.办好医学教育,27,五)动员全社会参与 动员全社会参与是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方针的发展和完善。是“大卫生观”的体现。1.各级政府重视,社会各部门协作2.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28,(六)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我国卫生工作的根本宗旨,是卫生工作方针的核心,是对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卫生工作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1.卫生事业必须为人民健康服务2.卫生事业必
15、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9,第三节 卫生事业的发展目标,一、中国卫生事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不相适应,地区间卫生发展不平衡(二)农村卫生、预防保健工作薄弱(三)医疗保健制度不健全(四)卫生投入不足(五)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利用效率不高(六)卫生机构的经济运行机制不合理(七)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低下,30,二、卫生工作奋斗目标(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体系1.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 医疗保障体系3. 卫生执法监督体系(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目标,31,讲座1:转型经济与卫生改革,见附录,32,思考题:1. 请谈谈你对“预防为主”这一卫生工作方针的认识。
16、2.请谈谈你对“以农村为重点”这一卫生工作方针的认识。 3.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实质是什么? 4.阐述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产生的必要性。 5 分析我国卫生工作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33,第三章 全球卫生目标与策略,教学要求: 1. 掌握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及原则 2. 掌握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涵义 3. 熟悉初级卫生保健的内容和特点 4. 了解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提出的背景 5. 了解初级卫生保健策略的意义,34,第一节 全球卫生目标与策略的形成与发展,一、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提出的背景(一)70年代世界卫生状况分析1. 居民的生存条件恶劣2. 贫穷病、富裕病、社会病的威胁严重3. 受教育的机会不均
17、衡,文化教育不普及4. 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5. 卫生资源分配不合理6. 人口剧增和老化,35,(二)世界进步与发展对卫生启迪1.从世界卫生组织创建以来,许多新的主权国家不断涌现,各国之间的合作精神正在加强。2.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人们认识到卫生与健康是人们应有的基本权利,人们的健康受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和心理的影响,同时,人民的健康又对这些因素和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影响。3.人类生存环境变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4.卫生事业正在不断的变革以应付现有的和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但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卫生体制与这种变化的局势不相适应,这种不完善的体制耗费了有限的资源,造成了卫生服
18、务的不均衡,尤其是农村居民未享受到这种基本权利。5.卫生系统必须来一场变革以适应世界性的社会发展与变革。在这一场变革中,单凭一个国家作出努力是不够的,有必要将各国的卫生体制统一起来全面考察,发动一场全球性的卫生变革。,36,二、初级卫生保健策略的形成,(一)50年代和60年代的历史经验 (二)70年代的卫生改革(三)第30届世界卫生大会与国际初级卫生保健会议(四)联合国大会的支持,37,三、阿拉木图会议以来的主要进展,(一)开发领导层(二)加强以初级卫生保健为基础的地区卫生体系(三)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是一项持久性社会目标(四)初级卫生保健的质量保障,38,第二节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一、人人享有卫
19、生保健的含义1“人人健康”是使全世界人们达到最高可能的健康水平。2“最高健康水平”的含义是要求各国按本国的社会经济能力尽力地改善人民健康状况,使人民健康状况与社会经济水平相适应。3“人人健康”意味着到2000年,使全社会成员都能享受基本卫生保健。4人民在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5不是到2000年不再有人生病、或将治愈所有疾病。6. 卫生资源相对公平分配。,39,二、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与指标,(一)具体目标:1. 每个分级的所有人民至少已经使用基本卫生保健和第一级转诊设施;2. 所有人在其可能的范围内积极参加自己及其家庭的保健工作,并积极参加社区的卫生活动;3. 全世界的社区都能同
20、政府承担其成员享有卫生保健的责任;4. 所有政府对其人民的健康都担负起全部责任;5. 全体人民都有安全卫生饮水和环卫设备;6. 全体人民都能得到足够的营养;7. 所有儿童都接受儿童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8. 发展中国家的传染病在公共卫生学的重要程度到2000年不应超过发达国家1980年的程度;9. 使用一切可能的方法,通过影响社会方式和控制自然、社会和心理因素来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基本,促进精神卫生。10.人人都得到基本药物。,40,(二)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进度检查指标1.卫生政策指标:(1)承担政治义务 (2)卫生资源分配 (3)社区参与 (4)组织机构和管理程序,41,2.社会经济指标:(1
21、)人口统计指标 (2)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 (3)居民平均收入 (4)劳动人口的就业率和失业率(待业率) (5)15岁以上成人识字率(文盲率) (6)人均住房面积 (7)人均热量供应量,42,3.卫生保健指标: 可得性是指卫生机构的布局和卫生资源的提供情况,是叙述投入卫生资源的数量,如每千人口拥有医生及护士数,每个卫生室的服务人口数等。 可及性是指在一定资源条件下,制约群众接受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与程度。如卫生机构的服务半径、路途时间、医疗保健制度及付费方式等。如步行一小时接受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在15分钟内得到安全水供应以及有女乡村医生提供妇女保
22、健及计划生育咨询等,都属于可及性的指标。 卫生服务覆盖率和卫生服务利用率是从不同角色描述卫生保健接受的程度,前者从卫生机构出发描述卫生系统向群众提供服务的程度,后者从人群出发说明实际接受卫生服务的程度。,43,(1). 健康教育覆盖率(2)安全水普及率 (3)计划免疫覆盖率(4)控制地方病 (5)常见疾病治疗(6)药物供应 (7)妇幼保健 (8)卫生人力,44,4.健康状况指标:(1)营养状况 1)儿童生长与发育2)出生体重3)上臂中部周长 (2)婴儿死亡率 (3)幼儿死亡率及儿童死亡率 (4)平均期望寿命 (5)孕产妇死亡率 (6)普通出生率 (7)总死亡率和疾病别死亡率 (8)发病率 (9
23、)伤残率 (10)社会及精神幸福,45,第三节 初级卫生保健,一、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阿拉木图宣言对“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 Health Caer PHC)作出的解释为:初级卫生保健是一种基本的卫生保健,它依靠切实可行、学术上可靠而又受社会欢迎的方法和技术;它通过个人和家庭的充分参与而达到普及,其费用是国家和社会依靠自力更生和自觉精神在各个发展阶段上有能力担负的;初级卫生保健是国家卫生系统的中心职能和主要焦点,是国家卫生系统和整个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是个人、家庭和社区国家卫生系统保持接触的第一环,它使卫生保健尽可能接近人民生活和工作场所,是卫生保健持续进程的起始一级。,46,初级卫生保健
24、的真正涵义: 第一,初级卫生保健的服务对象是全体居民,它使卫生保健服务最大限度地深入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场所; 第二、初级卫生保健的方法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有科学依据的、其费用个人和政府支付得起的方法与技术; 第三,初级卫生保健的承担者除了卫生部门外还包括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并且通过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广泛参与才能实现; 第四,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重点是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控制和消除一切危害人民健康的各种因素; 第五,开展初级卫生保健的目的是使全体人民公平地获得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从而促使全体社会成员达到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最高可能的健康水平;,47,WHO对其内涵作了进一步补充,其要点可概括如下
25、:1. 初级卫生保健的实施将促使整个卫生事业(包括卫生系统内各个层次和机构)发生新的变革,使卫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面向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总目标。2. 初级卫生保健并非仅指个人和社区与卫生系统接触的第一级卫生服务,而是包含从第一级接触开始的一切级别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3. 实施初级卫生保健是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基本途径,这一策略并非只限于农村,还包括城市。4. 初级卫生保健不仅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同样适用于发达国家。5. 初级卫生保健的八项内容是开展初级卫生保健最低限度的基本活动,但决不仅限于这些活动。6. 初级卫生保健并非是低水平的卫生保健服务,它旨在公平分配和使用有效的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卫生事业 管理学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06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