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苏轼ppt课件.ppt
《卜算子苏轼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卜算子苏轼ppt课件.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于元丰二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次年抵贬所,最初即寓居于定慧院。这院实际是个佛寺,又名定惠院,苏轼曾写有游定惠院记一文。这一时期他与佛印禅师等高僧常有交往,并且成为很好的朋友。作者在这里住的时间不长,未几即迁居临皋亭,最后又复营建了东坡雪堂,“东坡居士”的称号就是取于此时。这首词从题目和内容看应该是初到黄州时所作。,译:残月弯弯挂在稀疏的梧桐上,夜深人静,漏壶的水已滴光。谁看见闲居的人在月光下独自徘徊?只有那时隐时现的孤鸿知道我的惆怅。 惊起的孤鸿不断回头探望
2、,好像充满无人理解的幽伤。她寻遍了寒冷的枯枝不肯留宿,却躲到了寂寞清冷的 沙洲上。,词的上片,前两句展示的是一个幽冷凄清的环境:残月挂在疏落的桐树上,漏声已断,夜阑人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这里“幽人”和“孤鸿”是两个意象,名为二实为一,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的“幽人”形象,随即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契合,幽人即是孤鸿,孤鸿即是幽人。,缥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貌.这两句是说,我这独自往来的幽人,就象那时有时无的孤鸿影子一样,有谁看见我 呢?这既表现了作者幽独孤寂的心境,也道出了 他当时的难堪处境.,下片接着写鸿雁。在江边沙洲,鸿雁刚刚睡去,却又惊醒,回头看看,并没有
3、别的大雁来伴,它满怀幽怨,但无人能理解。为什么睡下了又常常惊醒呢?并不是什么声响动静,而是心里不宁静。它渴望理解,不希望孤独。但它因为不拣高枝,不愿栖息在梧桐上,只能孤独地、高傲地在冰冷寂寞的沙洲上过夜。,下片四句说的全是孤鸿,而实际上还是句句说的自已。“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是说孤鸿被惊起不断地回头,心中的怨恨却无人知道。作者的这些内心活动,可从他给朋友的信中看出。苏轼答李端叔书其中有一段说:“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由此可见他在乌台诗案后,深知宦海风波的险恶,惊惧犹存,以致灰心钳口,有恨也无人知道了。“拣尽寒枝不肯栖,
4、寂寞沙洲冷”。是说孤鸿找遍了寒枝,拣来拣去总“不肯栖”,而宁愿在寂寞的沙洲里受寒耐冷。这是孤鸿的选择,实际上也就是作者的人格境界。,品读与探讨 2,首二句写夜深,用“却、疏、断”几个字极写幽独的心境。”时见“两句说只有幽人独自往来。”幽人“指自己,是主。”孤鸿“是对”幽人“的衬托,是宾。下片把两句合在一起,写”孤鸿“也就是写自己。下片用”惊、恨、寒、寂寞、冷“。更明显地写出,自己在贬谪之中忧谗畏讥的情绪。全篇上片写鸿见人,下片写人见鸿,人而似鸿,鸿而似人,非鸿非人,非人非鸿,把寂寞心绪表达得清妙高超。,本词托鸿以见人,自标清高,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 逐流的心境,
5、寓意深远,风格清奇冷隽.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此词上片写鸿见人,下片写人见鸿。 此词借物比兴。人似飞鸿,飞鸿似人,非鸿非人,亦鸿亦人,人不掩鸿,鸿不掩人,人与鸿凝为一体,托鸿以见人。 这首词应该是有政治寄托的,周济论词主“有寄托”与“无寄托”之说,以为“非寄托不入”,而“专寄托则不出”.东坡此词能臻此境,在于“非因寄托而为是词”,乃“触发于弗克自己,流露于不自知”,这正是苏轼的才学,气度,思想的体现.,表现手法,意象 说明 :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词中“缺月” 、“疏桐”、“幽人”、“孤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算子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06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