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ppt课件.ppt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ppt课件.ppt(1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组2011-05-07,成果论证会汇报,2,汇报内容,第一部分 工作进展和纲要审查意见落实情况第二部分 现行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与规划修编 基本要求第三部分 规划修编成果的主要内容,3,第一部分 工作进展和部省纲要审查意见落实情况,一、修编工作进展情况,2007年下半年,组织南京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开展前期准备工作; 2008年7月,召开全市动员大会,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全面启动; 2009年3月,形成总体规划纲要成果,分别通过市委、市政府审查; 4月26日,通过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省建设厅的联合审查; 5月-6月,修改落实部省联合审查
2、意见,深化编制总体规划成果; 7月2日到7月31日,依法开展为期30天的公众意见征询; 7月15日总体规划环评通过环保部组织的论证,获得高度评价; 8月1日起,梳理公众意见,完善形成送审稿于8月17日报市政府; 8月28日,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总体规划成果; 9月至12月,根据审议意见对总体规划进行深化完善; 2010年以来,根据国家长三角区域规划进行了优化完善,并与南京市 “十二五”规划纲要和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了衔接; 2011年3月,市政府上报省政府审查转报国务院批准。,4,二、部省纲要审查结论和进一步深化完善的要求,1、部省审查总体评价 总体规划纲要的基础工作扎实,数据资料翔实,专
3、题研究深入,论据充分,思路清晰,理念先进,工作内容和深度达到了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要求;总体规划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其城市发展战略与目标、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发展方向、空间总体布局、综合交通体系、生态资源环境保护的原则措施、市政基础设施布局等初步设想,基本符合南京市的实际,审查工作组原则通过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部省审查提出深化完善的主要内容 2-1 关于城市发展目标和定位 长三角承东启西的重要中心城市(与国家东中西部空间概念的关系);化工产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2-2 关于城市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 简化空间层次;跨江发展的时序;各片区功能引导 2-3 关于城乡综合
4、交通体系 公交分区引导;公共交通优先战略的政策落实 2-4 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保护更新的政策措施要到位,5,3、省相关部门审查意见 省发改委:城市规划区划定;加强规划对产业发展的引导; 省国土厅:建设用地规模和人均建设用地标准;补充矿产资源保护和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内容; 省交通厅、铁路办:进一步论证宁通城际铁路、宁常沪城际铁路、北沿江 铁路等的必要性;禄口机场轨道线进线及与机场航站楼衔接问题; 省环保厅:提出建设生态市的规划目标和规划指标;加强市域生态建设 和环境保护的内容;环境控制和应对措施; 省文物局:更加突出太平天国、抗战时期历史遗迹的保护研究,加强老城南 民居展示和利用,加强对
5、历史文化街区、明城墙保护的刚性措施。,6,对规划的主要内容基本肯定(超过90%),主要意见和建议:1、关于城市定位:放在全国层面,建议把南京定为国家经济中心;2、关于空间布局:重点向南/向北发展;改善新区交通条件和公共设施配套; 关注南部两县的发展,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支持;3、关于产业布局:对化工产业的发展加强引导;开发区应集中集聚发展;4、关于城乡交通:轨道交通多用地下形式;增加支路网密度;加强换乘枢纽 和停车设施规划;5、关于名城保护:注重整体保护;老城高度控制;保护更新方式;6、关于市政和综合防灾:污水处理;排涝标准;防灾设施;垃圾分类; 垃圾焚烧厂选址;7、关于公共设施:养老设施;新区
6、公共设施配套;8、关于绿化环境:加强垂直绿化;污染防护绿地;9、关于住房规划:增加保障性住房覆盖面;保障性住房选址。,三、总体规划成果公示征询意见,7,四、深化修改的主要内容和形成的成果,根据部省审查意见以及公众意见,结合2009年4月纲要审查以来国家和省最新发展要求的变化,重点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深化完善:,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形成一套规范的总体规划编制成果,包括: 文本;图集;附件(说明书、18个专题研究报告、26个专项规划报告、公众意见征询、基础资料汇编),1、城市性质 3、人口规模 5、综合交通 7、区域协调,2、发展目标 4、空间布局 6、名城保护 8、专项规划,8,一、现行总规实施回顾
7、评价二、规划修编面临的形势和背景三、规划修编的基本要求,第二部分 现行总体规划实施回顾评价与 规划修编基本要求,9,1、现行总体规划要点,1-1 规划范围、期限市域: 6597平方公里(规划区);都市发展区:2947平方公里;主城: 243平方公里。规划期限:2010年,近期至2000年, 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1-2 城市性质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长江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1-3 发展规模全市总人口2010年为680万左右,远景按1000万人预留。城镇人口2010年为520万左右,远景按870万左右预留。,一、现行总规实施回顾评价,10,1-4 市域,市域空间发展格局:“+”字型发展轴。
8、市域城镇体系:主城- 新市区(3个)- 新城(7个)- 重点镇(13个)- 一般镇(41个)五个等级结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示意图,市域城镇等级结构规划图,11,1-5 都市发展区,都市发展区:南京未来高度城市化地区,新市区是城市建设重点。 都市发展区:以长江为主轴,以主城为核心,结构多元,间隔分布,多中心、开敞式的现代化大都市空间格局。面积约2947平方公里。,都市发展区远景规划图,1-6 主城,老城:做“减法”,强调环境品质的提升和历史文化特色体现。 新区:做”加法”,强调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多元化就业机会提供。,主城:优化功能结构,提升整体品质。,主城空间结构图,12,1-7 近期策略,时任
9、南京市委书记源潮同志高度重视规划。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在市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了“一疏散三集中”、“一城三区”的城市近期发展策略。,13,2-1 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2 人口增长超过规划预期2-3 城市布局跳出主城迈向都市发展区2-4 综合交通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2-5 绿化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6 历史文化特色得到进一步彰显2-7 城市公共设施条件明显改善2-8 市政设施保障水平显著提高,总体来看,现行总体规划有效地指导了我市近二十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规划建设,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2、现行总体规划实施情况,14,2-1 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0-2007年南
10、京市经济总量增长趋势图,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84亿元 (2010年:501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44318元(合6300美元) (2010年62625元/人,合9500美元/人)。,2-2 人口增长超过规划预期,常住人口突破了现行总规预期。,2007年总人口:741万人(2010年800万人);城镇人口:569万人; 20002007年的人口增长速度是南京改革开放以来最快时期;,15,2007年市区镇以上城镇建设用地达到705平方千米。 南京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老城到2000年以前的主城2000年以后真正跳出了主城、开始了都市发展区的建设历程,2000年以后是南京城市发展最快
11、的时期,年平均增长用地约40平方千米。,2-3 城市布局跳出主城迈向都市发展区,16,以“迎接十运会,建设新南京”为契机,“一城三区”战略已经初见成效,都市发展区框架初步拉开。 2007年“一城三区”建设用地201.2KM2,约占市区建设用地的28.5%。,2007年用地现状,2-3 城市布局跳出主城迈向都市发展区,17,高速公路框架基本形成;铁路建设加快,城市快速路与干道系统基本建成;轨道交通实现零的突破,1号线、2号线、2号线东延线、1号线南延线运行。,2-4 城市综合交通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轨道交通现状图,18,2-5 绿化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6 历史文化特色得到进一步彰显 “保
12、老城、建新城”、 “显山露水”名城保护战略成效显著。 明城墙风光带规划与实施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秦淮河环境整治工程2008年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特别荣誉奖”。,整治后的石头城景区,整治前的石头城景区,城市公园、便民绿地、郊野公园建设加快,人居环境质量有显著改善,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称号。,19,2-7 城市公共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奥体中心,2-8 市政设施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奥体中心和配套体育设施、南京图书馆等文化体育设施的建成,综合医院的扩建和社区医院的建设,新区公共设施配套水平得到加强,城市公共设施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供水设施规模超前,供水水质不断提高; 电网建设处于全
13、国同类城市领先水平; 信息网络规模容量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燃气的天然气系统已经形成,供应稳定; 水环境整治成效显著,污水处理能力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三。,市政设施建设现状图,公共设施建设现状图,20, 经济总量与南京城市地位不相称,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相对下降; 产业结构偏重偏旧和调整较缓慢,制约综合竞争力和品质提升; 城市空间增长无序和建设不聚焦,土地利用集约度和效率不高; 郊县经济发展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城乡和江南江北发展差距大; 历史文化保护缺乏有效制度保障,名城保护实施机制有待完善; 城市交通供求压力仍然比较突出,交通引领城市发展体现不够。,由于城市发展环境的变化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南京在城
14、市发展和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矛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3、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主要矛盾,21, 南京在长三角、省内的经济差距在拉大 长三角:2000年第六、2007年第六, 位次未变,但总量与上海、杭州差距加大 省 内:2000年第三、2007年第三, 位次未变,但总量与苏州、无锡差距加大,3-1 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相对下降,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变化图,长三角城市经济总量变化,22, 区域大交通格局的改变和杭州、苏州、无锡、宁波等城市的快速发展, 南京在全省和长三角中心城市的地位相对下降。,南京及上海区域影响态势图,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城镇发展布局图,23,水体环境总体稳定,固体废弃物
15、处理和利用率总体较高,但空气质量环境整体水平不容乐观。在全国109个重点城市环境主要考核排名中,空气质量南京位次严重偏后。,3-2 产业结构偏重和调整速度缓慢,主要原因来自于过重的产业结构和分散的工业(园区)布局。,南京现状支柱产业耗能比重图,南京化工园及周边发展现状图,24,根本原因:南京二产中重工业比例偏高,急需调轻、调优。,2005年南京与杭州经济发展与环境状况对照(中国城市规划院汇总分析。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汇总),25,3-3 建设分散和发展方式比较粗放,2007年底,全市人均城镇建设用地(包括镇)138M2/人,城镇建设用地上的地均二三产GDP仅为4.2亿元/KM2(20
16、05年同比口径深圳为7亿/KM2 )。 一方面土地利用方式比较粗放,另一方面城镇空间形态局部出现蔓延态势。 其主要原因:一是发展重点不够突出和分散小单元的考核体制影响,二是规划对发展速度和开敞空间内的发展需求预计应对不足。,远景规划,近期规划,07年现状,26, 城乡之间差距依然较大 2007年全市城市化水平为76.8。其中:两县仅为45.8。 2007年全市GDP3284亿元中,郊区县占全市37%,其中两县仅占全市8。 1995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比呈加大趋势。,3-4 城乡和江南江北发展差距大,城乡之间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任然较大。,南京城乡收入比变化情况,27,江北以占全市36%
17、辖区面积,22.6%的人口,对全市的GDP的贡献仅为11.35%,工业增加值和财政收入也分别只有11%左右。, 江南江北存在较大发展差距,造成城乡之间、江南江北之间差距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反应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问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南京长期以来过于集中江南城区的城市发展政策;江北发展相对滞后还与跨江通道的制约等因素有关。,28,长期以来,南京老城是城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南京历史文化保护的中心,两个中心的重叠,使得近年来老城人口增长虽有所减缓,但人口总量仍在增长,老城整体格局和风貌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不可逆转的变化。 涉及历史文化保护的地区,以往多采用经济就地平衡和净地出让制度,未能
18、探索出较为理想的保护与更新方式和实施制度,造成保护的矛盾比较突出,特别是涉及到传统民居型历史地段,问题更为突出。,老城高层建筑分布图,3-5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机制有待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没有从根本上建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考评体系,另一方面对历史城区和历史地段的保护没有建立政府主导的有利于有机更新的改造制度。,29,3-6 城市交通发展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私人小汽车保有量发展图,对外客货运量发展图,对外交通与枢纽地位不适应:南京区域交通设施水平与世界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不适应协同长三角参与全球竞合之需要。 交通与土地引领互动不适应:新市区、新城功能单一,主城与
19、新市区、新城交通联系单薄,向心交通和潮汐交通量大。老城超强度开发,交通过分集中。 公交体系与公交主导作用不适应:轨道建设相对滞后,公交路权缺乏保障,能力水平低下;常规公交线网不尽合理;公交场站建设滞后,公交服务受制。 路网体系与畅达和谐要求不适应:机动车高速增长;快速路建设滞后,疏解能力不足。次干道、支路网短缺,不成系统等。,30,主要原因分析:, 城市层面 体制机制创新推力不够,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不够快; 抢抓国家战略机遇不够,缺乏强大的区域发展推动力; 发展空间组织程度不高,土地和资金投入效益不够高; 规划实施的政策不到位,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缺乏支撑。 规划层面 发展预期不足(区划调整、人口
20、增长、小汽车增长、新增长点) 规划引导不够(对待开敞空间的规划太理想化、新建地区公共设施建设实施不到位),31,1-1 全球经济进入调整提升期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我国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外部压力增大。 1-2 国际先进产业加速转移期 提升我国在国际经济分工中的定位,吸引高端产业转移,推动我国产业升级转型。 1-3 科学发展观的深化落实期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能,低碳,在土地、资源、环境的硬约束条件下健康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 1-4 和谐社会构建设的关键期 关注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关注保障性住房和城市综合防灾设施的建设。,1、宏观背景,二、本次总体规划修编面临的形势和背景,
21、基于上述宏观形势,南京未来的发展应更加注重转型发展,集约高效发展。,32,2-1 长江三角洲一体化进程加快,国家对长三角亚太国际门户、全球产业基地、世界级城市群定位南京作为西北翼的中心城市,将在更高的基础上发展,国际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长三角空间结构转为网络化,2-2 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建设加速,都市圈一体化建设为南京发挥中心城市功能、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形成整体参与国家和国际竞争提供政策创新平台。,2、南京的发展背景,南京都市圈规划结构图,33,2-4 城市发展进入转型升级阶段,2007年南京人均GDP已达到6300美元,进入国际公认的发达阶段,城市发展由要素投入、资源支撑转为科技投入、创新推
22、动的转型升级阶段。南京要抓住工业化后期创新主导、快速城市化和消费结构升级机遇,加速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发展方式的转变。,2-3 南京全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按照“全域统筹、一体发展”的要求,推进生产要素在6582平方千米的全市重组整合,为南京在更大空间上优化生产力布局,实现南京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综合竞争力再上新台阶提供新的历史机遇。,34,禄口国际机场扩容,六合机场建设; 京沪高铁、沪汉蓉铁路及铁路南站开工建设; 沪宁城际、宁杭城际、宁安城际开工建设; 长江航道疏浚,芜申运河建设。 这些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奠定南京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提升南京区域辐射范围、带动南京重点地区发展产生巨大作用。
23、,南京,南京的交通区位: “沟通东西、衔接南北”,2-5 国家和区域重大交通设施建设,35,规划修编技术路线,市修编办工作方案,“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1、修编工作基本要求,三、规划修编的基本要求,36,1-1 政府组织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本次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市政府成立市修编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市长任市修编办主任,在部门协调、人力与财力调配上预以重点保障。,2008年以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多次专题听取总体规划汇报,并做出了重要指示,指明了修编工作方向。 市修编办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确保规划修编工作顺利推进。,37,1-2 专家领衔 邀请高水平专家参
24、加总报告、专题研究、专项规划成果的咨询、论证。专题研究、专项规划由行业高水平专家挂帅、高水平研究机构承担。 参与研究机构、编制单位30余家,领衔专家40余位,具有教授、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人员约150名,全部技术人员超过400人。,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牵头单位承担了总体规划方案的综合分析和最终成果的编制。 国家行政学院、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了前期战略研究工作。,38,专题研究和专项规划成果,为总体规划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18+26
25、),39,1-3 部门合作 本次总体规划修编,真正突破了规划部门单一部门编制规划的局限性,市修编领导小组成员单位60家;市修编办成员单位31家;18项专题研究、26项专项规划实行牵头部门和市规划局共同组织的方式。市有关部门参与编制规划的深度和广度达到新水平。,40,1-4 公众参与 本次修编工作通过规划展览厅、电视、报纸、广播、网站、进社区等多种方式,使广大市民群众能够广泛参与到修编的全过程中来。 修编前期开展市民意见咨询活动,收到市民意见建议16000余份;成果草案公示期间收到各方书面意见3392份。 市民对城市发展目标、城市性质、城市职能定位、市域城镇等级体系、老城保护等核心内容认可和基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南京市 城市 总体规划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05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