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ppt课件.ppt
《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ppt课件.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晶闸管触发电路,1.4 晶闸管触发电路,1.4.1 对触发电路的要求 晶闸管的型号很多,其应用电路种类也很多,不同的晶闸管型号、不同的晶闸管应用电路对触发信号都会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归纳起来, 晶闸管触发主要有移相触发、过零触发和脉冲列调制触发等。不管是哪种触发电路, 对它产生的触发脉冲都有如下要求: (1) 触发信号可为直流、交流或脉冲电压。由于晶闸管触发导通后,门极触发信号即失去控制作用,为了减小门极的损耗,一般不采用直流或交流信号触发晶闸管,而广泛采用脉冲触发信号。,(2) 触发脉冲应有足够的功率。触发脉冲的电压和电流应大于晶闸管要求的数值,并留有一定的裕量。触发功率的大小是决定晶闸管元件
2、能否可靠触发的一个关键指标。 由于晶闸管元件门极参数的分散性很大,随温度的变化也大,为使所有合格的元件均能可靠触发,可参考元件出厂的试验数据或产品目录来设计触发电路的输出电压和电流值。 ,(3) 触发脉冲应有一定的宽度,脉冲的前沿尽可能陡, 以使元件在触发导通后,阳极电流能迅速上升超过掣住电流而维持导通。普通晶闸管的导通时间约为6 s, 故触发脉冲的宽度至少应有6s以上。对于电感性负载,由于电感会抵制电流上升,因而触发脉冲的宽度应更大一些, 通常为0.51 ms。 此外,某些具体的电路对触发脉冲的宽度会有一定的要求,如后续将要讨论的三相全控桥等电路的触发脉冲宽度要求大于60或采用双窄脉冲。 为
3、了快速可靠地触发大功率晶闸管,常在触发脉冲的前沿叠加上一个强触发脉冲,其波形如图1-14所示。强触发电流的幅值igm可达最大触发电流的5倍,前沿t1约几微秒。 ,图1-14 强触发电流波形,(4) 触发脉冲必须与晶闸管的阳极电压同步,脉冲移相范围必须满足电路要求。为保证控制的规律性,要求晶闸管在每个阳极电压周期都必须在相同的控制角触发导通,这就要求触发脉冲的频率与阳极电压的频率一致,且触发脉冲的前沿与阳极电压应保持固定的相位关系,这叫做触发脉冲与阳极电压同步。不同的电路或者相同的电路在不同负载、不同用途时,要求的变化范围(移相范围)亦即触发脉冲前沿与阳极电压的相位变化范围不同, 所用触发电路的
4、脉冲移相范围必须能满足实际的需要。,2.6.2 单结晶体管的结构和特性 单结晶体管也称为双基极二极管,它有一个发射极和两个基极, 外形和普通三极管相似。 单结晶体管的结构是在一块高电阻率的N型半导体基片上引出两个欧姆接触的电极:第一基极B1和第二基极B2;在两个基极间靠近B2处,用合金法或扩散法渗入P型杂质,引出发射极E。单结晶体管共有上述三个电极, 其结构示意图和电气符号如图1-15所示。B2 、B1间加入正向电压后, 发射极E、 基极B1间呈高阻特性。 但是当E的电位达到B2 、B1间电压的某一比值(例如59%)时,E、 B1间立刻变成低电阻,这是单结晶体管最基本的特点。 ,图 1-15
5、单结晶体管的结构示意图和电气符号,图1-16所示为单结晶体管特性实验电路及其等效电路。将单结晶体管等效成一个二极管和两个电阻RB1、RB2组成的等效电路,那么当基极上加电压UBB时,RB1上分得的电压为,式中, 为分压比,是单结晶体管的主要参数,一般为0.50.9。 ,图 1-16 单结晶体管特性试验电路及其等效电路(a) 特性实验电路; (b) 等效电路,下面分析单结晶体管的工作情况。 调节RP,使UE从零逐渐增加。当UE UBB时,单结晶体管PN结处于反向偏置状态,只有很小的反向漏电流。当发射极电位UE比UBB高出一个二极管的管压降UVD时,单结晶体管开始导通,这个电压称为峰点电压Up,故
6、Up =UBB+ UVD, 此时的发射极电流称为峰点电流Ip, Ip是单结晶体管导通所需的最小电流。,图 1-17 单结晶体管发射极伏安特性曲线,当IE增大至一定程度时,载流子的浓度使注入空穴遇到阻力, 即电压下降到最低点,这一现象称为饱和。欲使IE继续增大,必须增大电压UE。由负阻区转化到饱和区的转折点V称为谷点。与谷点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分别称为谷点电压Uv和谷点电流Iv。谷点电压是维持单结晶体管导通的最小电压,一旦UE小于Uv ,则单结晶体管将由导通转化为截止。,综上所述, 单结晶体管具有以下特点: (1) 当发射极电压等于峰点电压Up时,单结晶体管导通。 导通之后,当发射极电压小于谷点电压
7、Uv时,单结晶体管就恢复截止。 (2) 单结晶体管的峰点电压Up与外加固定电压及其分压比有关。 (3) 不同单结晶体管的谷点电压Uv和谷点电流Iv都不一样。 谷点电压大约在25 V之间。在触发电路中,常选用稍大一些,Uv低一些和Iv大一些的单结晶体管,以增大输出脉冲幅度和移相范围。,1.4.3 单结晶体管的自激振荡电路,图 1-18 单结晶体管自激振荡电路及其波形(a) 电路; (b) 波形,设电源未接通时,电容C上的电压为零。电源接通后,C经电阻RE充电,电容两端的电压uC逐渐升高,当uC达到单结晶体管的峰点电压Up时,单结晶体管导通,电容经单结晶体管的发射极、电阻RB1向电阻R1放电, 在
8、R1上输出一个脉冲电压。 当电容放电至uC=Uv并趋向更低时,单结晶体管截止, R1上的脉冲电压结束。之后电容从Uv值又开始充电,充电到Up时,单结晶体管又导通,此过程一直重复下去,在R1上就得到一系列的脉冲电压。由于C的放电时间常数1=( R1 +RB1)C, 远小于充电时间常数2=REC,故脉冲电压为锯齿波。uC和u R1的波形如图1-18所示。改变RE的大小,可改变C的充电速度,从而改变电路的自振荡频率。,应该注意,当RE的值太大或太小时,不能使电路振荡。当RE太大时,较小的发射极电流IE能在RE上产生大的压降,使电容两端的电压uC升不到峰点电压Up,单结晶体管就不能工作到负阻区。当 R
9、E太小时, 单结晶体管导通后的IE将一直大于Iv,单结晶体管不能关断。 欲使电路振荡,RE的值应满足下列条件,如忽略电容的放电时间, 上述电路的自振荡频率近似为,电阻R2的作用是温度补偿。无电阻R2时,若温度升高,则二极管的正向电压降UD降低,单结晶体管的峰点电压Up也就随之下降,导致振荡频率f不稳定。有电阻R2时,若温度升高, 则电阻RBB增加,进而使UBB增加。这样,虽然二极管的正向压降UD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但管子的峰点电压Up=UBB+UD仍基本维持不变,保证振荡频率f基本稳定。通常R2取200600 。 电容C的大小由脉冲宽度和RE的大小决定,通常取0.11 F。,1.4.4 单结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单结晶体管 触发 电路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05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