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工程完整(五)ppt课件.ppt
《给水工程完整(五)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水工程完整(五)ppt课件.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5章沉淀与澄清,.,2,利用颗粒与水的密度之差,比重1,下沉沉淀工艺简单,应用极为广泛,主要用于去除100um 以上的颗粒。给水处理混凝沉淀,高浊预沉 废水处理沉砂池(去除无机物)初沉池(去除悬浮有机物) 二沉池(活性污泥与水分离),第一节 沉淀原理,.,3,(1)自由沉淀(DDiissccrreettee SSeettttlliinngg): 悬浮物质浓度不高; 颗粒之间互不碰撞,呈离散状态; 沉速不变,各自独立完成沉淀过程;(2)絮凝沉淀(Flocculent Settling): 悬浮物质浓度为50-500mg/L; 颗粒之间可能互相碰撞产生絮凝作用; 颗粒粒径与质量逐渐加大,
2、沉速不断加快,.,4, (3)区域沉淀(成层/拥挤沉淀)(Zone Settling): 悬浮物质浓度500mg/L; 相邻颗粒之间互相妨碍、干扰; 沉速大的颗粒也无法超越沉速小的颗粒 各自保持相对位置不变 颗粒群结合成一个整体向下沉淀 形成清晰的液固界面,沉淀显示为界面下 沉(4)压缩沉淀(Compression Settling): 颗粒间互相支承,上层颗粒在重力作用下,挤出下层颗粒的间隙水,使污泥得到浓缩;,.,5,(一)、自由沉淀,.,6,颗粒在静水中的沉淀速度取决于: 颗粒在水中的重力与浮力之差F1 和颗粒下沉时所受水 的阻力F2. 直径为d 的球形颗粒在静水中所受的重力与浮力之差为
3、:,p,6,1,1,3, )g,F1 d(,其中:p 及1颗粒及水的密度; g重力加速度。,.,7,颗粒下沉时所受的阻力F2,与颗粒的糙度、大小、形,状和沉淀速度u 有关,也与水中的密度和粘度有关,其 关系式为:,u2,d 2,F2 CD 124,CD阻力系数,与雷诺数Re 有关;,球形颗粒在垂直方向上的投影面积。,2,4, d,.,8,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达到重力平衡时,加速度为零,令上式左边为零,加以整 理,得沉速公式:,式中 CD 与雷诺数 Re 有关,雷诺数 Re=ud/,其中 为水的运动粘度。通过实验,将观测到的u值代入公式中,,可以求得 CD,和 Re 值。,24,3,2,1,
4、6dt6,D1,p,p,u d, ) g C,d 3 du 1 d 2 ( ,d,3 C D 1,4 g p, 1,u ,.,9,10,-3,-2,10,-1,10,3,10,4,10,5,6,1010,1010,10,10,10.40.1,C=24/Re,C=10/Re,211010雷诺数Re,阻力系数CD,分析:,.,10,1)斯笃克斯公式当Re1时:呈层流状态:,(16-5),斯笃克斯公式:,(16-6),e,24,CD R,gd 2,18, p 1,u 1,.,11,2) 牛顿公式当1000Re25000时,呈紊流状态,CD接近于常数0.4代入,(16-4)得牛顿公式:,(16-7),
5、3)阿兰公式,当1Re1000时,属于过渡区,CD近似为,(16-8),代入得阿兰公式:,(16-9),1, p 1 dg,u 1.83,Re,10,D,C,13,1,1,)22,4,p,g,d,( ,u , 255 ,.,12,18,u 1 p 1 gd2,1, u1.83p1dg,1,)223,p1,g d,4( ,u,2551,4、结论:,上述公式是在不同情况范围 内的基本公式16-4的特定形 式,但该公式无法直接求出u。 但可以了解u 的影响因素(粒径,密度,粘度)。此外,一般 d 难以测定,u比较容易测定。在实用上常用沉 速代表某一特定颗粒而不追究 颗粒粒径。,3CD1,u4 g p
6、 1 d,CD=f(Re)Re=ud/,适宜: 粒径小于 0.1mm的颗 粒物,粒径0.1mm- 2mm的颗粒 物,粒径大于 2mm的颗粒 物,.,13,因此,实际过程中,自由沉淀规律常通 过沉淀试验得到。沉淀试验内容与排水 工程中相关内容重复,不再赘述。,.,14,(二)成层沉淀,自由沉淀可以看成单个颗粒在无边无际的水体中下 沉,此时颗粒排挤开同体积的水,水将以无限小的速 度上升。当大量颗粒在有限的水中下沉时,被排挤的水便有 一定的速度,使颗粒所受到的阻力有所增加,颗粒处 于互相干扰状态,此过程称为拥挤沉淀,此时的沉淀 速度称为拥挤沉速。,.,15,高浊度水的拥挤沉淀试验,C,0,H,H,H
7、,浓度Ct,Ct,A,B,C,D,a,b,c,d,t1,t,时间t,(b),(c),t (d),H0,Ht,交界面,a,C0,1,1,2,2,沉淀管水深H1,沉淀管水深H2,0,A、区 交 界,P1,P,Q1,Q2,沉 淀时间t,图16-3 不同沉淀高度的沉降过程,清水和浑水交界面下降曲线,.,17,第二节理想沉淀池的沉淀原理,符合以下三个假定1.颗粒处于自由沉淀状态。 即在沉淀过程中颗粒之间互不干扰,不再凝聚和破碎,颗粒的大小、形状和密度不变,因此颗粒沉速始终不变。2.水流沿着水平方向流动,在过水断面上,各点流速相等。 并且在流动过程中,v始终不变。3.颗粒沉到池底即认为已被去除。,.,18
8、,一、理想沉淀池,进水区,出水区,沉淀区,A,v,u0,m u0,v,出水,污泥区u0截留沉速。凡是沉速等于或大于沉速u0的颗粒能够全部被沉掉.,反映的是沉淀池所能去除颗粒中的最小颗粒的沉速。,.,19,u, QA,0,理想沉淀池,u,(1)Hazen理论:悬浮颗粒在理想沉淀池的去除率只与颗粒沉降 速率及沉淀池的表面负荷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水深, 沉淀时间等)(2)混凝效果与沉淀效果的关系:混凝效果好,则ui大,沉淀效 果好。(3)浅池理论:当颗粒沉速一定,有效池容积一定时,池身浅 些,则表面积大,去除率高。,具有沉速ui( ui,0, u)的颗粒去除率: E iQ / A,.,20,第三
9、节 实际沉淀池沉淀效果的影响因素,一、 沉淀池实际水流状况的影响1)短流的影响流速沿宽度方向分布不均匀 理论停留时间:t0=V/Q 但在实际沉淀池中,停留时间总是偏离理想沉淀池,表现为一部分水流通过沉淀区的时间小于t0,而另一部分水流则大于t0,这种现象称为短流。,.,21,短流产生的原因:, 进水的惯性作用 较冷或较重的水产生的异重流 出水堰产生的水流抽吸 风浪 池内存在导流墙和刮泥设施短流的结果,使沉淀池总的沉淀效果下降。,.,22,2)紊流的影响,水流紊动性:,平流沉淀池 中Re=4000- 15000,属于紊流,水流流态稳定性:,2,Fr v,Fr10-5,改善水流状况:降低Re,提高
10、Fr,减小水力半径R,RRg,Re vRR,.,23,二、絮凝作用的影响,实际沉淀池偏离理想沉淀池。,V沿宽度方向的不均匀,(存在速度梯度,继续絮凝)池深越大、停留时间越长,絮凝越完善,效果越好。,注意:沉淀和混凝是两个密不可分的单元。,.,24,结论:, 在实际沉淀池中,情况要比理想沉淀池复杂得多,前面的理想沉淀池假定都会因紊流、风吹、水温温差 和密度差引起的对流以及池内水流死角等影响而产生 偏差。这些因素影响的综合结果,使达到一定沉淀效 率所需的停留时间比理论沉降时间要长。,设计沉淀池时,除了对表面负荷有要求外,还对停留时间,池深,进出水构造、排泥方式等均有要求。,.,25,第四节 斜板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给水 工程 完整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03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