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婴师(初级)ppt课件(理论).ppt
《育婴师(初级)ppt课件(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育婴师(初级)ppt课件(理论).ppt(1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培训学校:贵港市长江职业培训学校培训专业:育婴师培训等级:初级培训时间:2018年1月18日,培训时间:早上08:00至12:00下午14:00至17:00学员签名:一定要自己签,不能代签,育婴师(初级),印度狼孩的故事,印度狼孩的故事:1920年10月,一位印度传教士辛格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丛林中发现两个狼哺育的女孩。大的女孩约8岁,小的1岁半左右。据推测,她们可能是在半岁左右时被母狼带到洞里去的。辛格给她们起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当她们被领进孤儿院时,一切生活习惯都同野兽一样,不会用双脚站立,只能用四肢走路。她们害怕日光,在太阳下,眼睛只开一条窄缝,而且,不断地眨眼。她们习惯在黑
2、夜里看东西。她们经常白天睡觉,一到晚上则活泼起来。每夜10点、1点和3点循例发出非人非兽的尖锐的怪声。她们完全不懂语言,也不发出人类音节。她们两人经常动物似地卷伏在一起,不愿与他人接近。她们不会用手拿东西,吃起东西来真的是狼吞虎咽,喝水也和狼一样用舌头舔。吃东西时,如果有人或有动物走近,便呜呜作声去吓唬人。在太阳下晒得热时,即张着嘴,伸出舌头来,和狗一样的喘气。她们不肯洗澡,也不肯穿衣服,并随地大小便。,印度狼孩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首先,“狼孩”的事实,证明了人类的知识和才能并非天赋的、生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不是孤立的,而是高度社会化了的人,脱离了人类的社会环境,脱离了人类
3、的集体生活就形成不了人所固有的特点。而人脑又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它本身不会自动产生意识,它的原材料来自客观外界,来自人们的社会实践。所以,这种社会环境倘若从小丧失了,人类特有的习性、他的智力和才能就发展不了,一如“狼孩”刚被发现时那样:有嘴不会说话,有脑不会思维,人和野兽的区别也混灭了。,其次,“狼孩”的事例说明了儿童时期在人类身心发育上的重要性。人的一生中,儿童时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例如仅就脑的重量而言,新生儿平均约390克,9个月的婴儿脑重560克,2.5岁到3岁的儿童脑重增至9001011克,7岁儿童约为1280克,而成年人的脑重平均约1400克。这说明在社会
4、环境作用下,儿童的脑获得了迅速发展。正是在儿童时期,逐步学会了直立和说话,学会用脑思维,为以后智力和才能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狼孩”由于在动物中长大,错过了这种社会实践的机会,这就使她们的智力水平远远比不上同年岁的正常儿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也是最高学府,父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相伴最长久的老师,请诸位谨记:诸事皆可实验,唯教子不可重来,目 录,一、婴幼儿的生活作息二、五大领域之粗大动作三、五大领域之精细动作四、五大领域之语言发展五、五大领域之感知与认知六、五大领域之情绪、情感和社会性行为,编制生活作息的依据,.形成良好的生理规律。.满足婴幼儿多种活动的需要.便于育婴师进行全天工作安排,编制生
5、活作息的原则,.必须以婴幼儿的生理性需要为基础.根据月龄调整.动静结合.灵活变通的经验.季节性及实际环境进行调整,婴幼儿的生活作息,一天作息程序编制合理分配时间常规活动(进食、睡眠、盥洗、大小便等)游戏活动(动作的游戏,语言游戏,发展智能的游戏,社会行为方面的游戏等),婴幼儿每日作息时间分配表,婴幼儿每日作息时间分配表,1-1.5岁婴幼儿的生活作息表,1-1.5岁婴幼儿的生活作息表,1-1.5岁婴幼儿的生活作息表,1-1.5岁婴幼儿的生活作息表,粗大动作,0-3岁粗大动作(抬头、翻身、爬、坐、走、跑、跳、攀登、平衡、投掷等),粗大动作,一、粗大动作发展的意义:粗大动作发展是婴幼儿大脑成熟的一项
6、重要指标。可以促进大脑发育的协调性,使人脑各有关部位的神经联系更加丰富、精确有利于平衡感的建立,提高宝宝的自信心,能促进宝宝的独立性的形成。,粗大动作发展的规律,1、全省性的、笼统的、散漫的;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2、从身体的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头部躯干下肢(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跑、跳)3、从大肌肉动作小肌肉动作,粗大动作训练的原则,1、循序渐进:必须遵循抬头-翻身-坐-爬-站-走的顺序,不可随意更改,粗大动作训练的原则,2、适宜性:婴幼儿精力有限,个体存在差异,应做到时间短,次数多,以婴幼儿不感觉疲劳为宜。,粗大动作训练的原则,3、趣味性:除了达到训练动作发展的目的,还需要培养婴
7、幼儿对运动的乐趣,体验与成人合作游戏的快乐,要尽量营造快乐的游戏氛围。,粗大动作的发展特点,粗大动作的发展特点,粗大动作的发展特点,粗大动作的发展特点,粗大动作训练的注意事项,1、训练动作技能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2、选择的训练项目要适合婴幼儿的年龄特点3、训练时要注意上下肢同时进行刺激,粗大动作训练的注意事项,4、训练时应做到时间短、次数多5、训练时要关注婴幼儿的情绪和表情,大人随时用表情和语言跟婴幼儿沟通。6、注意安全,粗大动作的练习内容与方法,1、抬头、俯卧转头俯卧抬头爬着玩,粗大动作的练习内容与方法,2、翻身被动翻身引逗翻身自主翻身,粗大动作的练习内容与方法,3、坐拉坐扶坐靠坐独坐,
8、粗大动作的练习内容与方法,4、爬行抵足匍行手膝爬行手足爬行花样爬行,粗大动作的练习内容与方法,5、站立扶物站坐膝站起坐椅站起站起坐下,粗大动作的练习内容与方法,6、行走推车走独走几步踢球走,粗大动作的练习内容与方法,7、跑跑步扶停抛球捡球,粗大动作的练习内容与方法,8、跳双足从上级台阶向下跳双脚向上跳兔子跳,精细动作,面部:眨眼睛、咪眼睛、转眼睛、皱鼻子、吹、弹舌、伸舌、咂嘴,小猪嘴、吃、喝、笑、哭、.手部:捏、塞、折、插、舀、敲、涂、穿、拧、倒、捡、剪、切、提、搓.,精细动作,精细动作发展的意义手势进行活动的主要器官,也是人认识事物的重要器官,精细动作,可以加速大脑的发育,使大脑的神经树突的
9、链接更加复杂而合理,从而促进大脑思维能力的发展婴幼儿两手的动作发展顺序,标志着大脑神经、骨骼肌肉和感觉统合的成熟程度,为将来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精细动作发展的特点,婴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顺序是:从满手抓握到用拇指与其它四指对握,再到食指与拇指对捏。婴幼儿精细动作发展必须在大动作发展基础上才能得到发展,精细动作发展的规律,屈伸规律:手指左右规律:提醒婴幼儿多运动左手旋转规律:手指手腕对称规律:对敲、对击、鼓掌、串珠五指公用规律:串珠、叠高速度规律:手指,精细动作发展规律的敏感期,精细动作发展规律的敏感期,精细动作发展规律的敏感期,精细动作发展规律的敏感期,精细动作发展规律的敏感期,精细动作训练
10、的原则,刺激性原则操作性原则递进性原则,精细动作训练的注意事项,要注重训练过程对大脑发育的作用,不要过分追求技能的结果要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做到生活化、具体化、游戏化要注意手的卫生,结束时要及时洗手,预防铅中毒注意安全,精细动作的训练内容,抓握:小沙锤、小摇铃拍打:拍拍打打串铃取物、对击、倒手:抓糖果、松手投入:小动物搬家、小球入杯、形状投入,精细动作的训练内容,套、垒高:套塔、套杯套圈、积木按一按、拨一拨:开关、拨珠子敲到、舀:拍小鼓、要豆子、抢球大赛串珠:虫吃苹果、串项链、手链等旋转套叠:瓶子瓶盖配对、结构玩具捏、搓、折:搓萝卜、折手绢、蝴蝶飞,夹子游戏,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宝宝的自信心
11、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夹子游戏,造型数数目测配对和分类,夹子游戏,排列找夹子虫虫和蛇向日葵,筷子游戏,使用筷子会让孩子变得更聪明。因为使用筷子需要动用大约30个关节和50块肌肉,,搬运物品,可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提高手臂肌肉的调节能力。,夹豆子,可以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提高精细动作水平,堆高塔,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还能帮助孩子建立空间概念,听一听筷子的声音,可以提高孩子对声音的分辨力,还能锻炼臂力,筷子“铁三角”,用平平常常的物体,就可以制作出“乐器”,这可以激发孩子创造的欲望,锅碗瓢盆交响曲,敲击动作对释放情绪很有好处,可以让孩子得到充分的宣泄。敲击不同物体时发出的不同声音,还能提高孩子
12、的感知力,玻璃杯编钟,可以让孩子理解水量的多少和音高的关系,逐渐领悟音阶的概念,小小指挥家,音乐指挥练习可以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锻炼节奏感,还能让孩子体会指挥家的感受,提高想象力,常见的玩具的玩法,积木套杯球串珠,结构类玩具,培养想象建构能力空间思维拼、插、搭、建,婴幼儿听和说能力发展,婴幼儿听和说能力发展的意义,0-3岁是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大脑皮层的语言区特别敏感,容易对听到的语音进行记录和整理,婴幼儿听和说能力发展的意义,1岁以前的婴儿分辨语音的敏感期,如果缺乏面对面的语言交流环境,1岁以后就很难接受新的语音;,婴幼儿听和说能力发展的意义,1-2岁的婴儿是理解词的意义的敏感期,如果看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育婴 初级 ppt 课件 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03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