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溃疡的诊断与鉴别诊断ppt课件.pptx
《结肠溃疡的诊断与鉴别诊断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肠溃疡的诊断与鉴别诊断ppt课件.pptx(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结肠溃疡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消化内科陈凤英,【溃疡性大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粘膜与粘膜下层。临床表现为慢性反复发作的腹泻或便秘、粘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欧美发病率高,我国有遂年有增加趋势。,结肠镜检查:,粘膜粗糙呈颗粒状,弥漫性充血、水肿,血管纹理模糊,质脆、出血,附脓性分泌物(图) 。 弥漫性糜烂或多发性浅溃疡(图)。 炎性假性息肉及桥状粘膜,结肠带消失(图)。 病检见弥漫性炎症细胞浸润,活动期表面糜烂、 溃疡、隐窝炎、隐窝脓肿。 本病病变呈连续性、弥漫
2、性分布,绝大部分从直 肠开始逆行呈倒灌性扩展至全结肠。,X线钡灌肠检查:,粘膜粗乱及(或)颗粒样改变。 多发性浅溃疡,表现为管壁边缘毛糙 呈毛刺状或锯齿状以及小龛影。 结肠带消失,肠壁变硬,肠管缩短、 变细呈铅管状。 结肠镜检查比X线钡灌肠要准确,有条件者应尽量做结肠镜检查。,诊断要点:,持续或反复发作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伴有(或不伴)不同程度全身症状(发热、衰弱、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 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肠炎、克罗恩病、缺血性肠炎、放射性肠炎等疾病。,结肠镜检查重要改变中至少一项及粘膜活检组织学诊断(弥漫性炎症细胞浸润,活动期表面糜烂、
3、溃疡、隐窝炎、隐窝脓肿)。 或具有钡灌肠检查征象中至少一项。 一个完整的诊断应包括其 临床类型: (1)初发型 (2)慢性复发型 (3)慢性持续型 (4)急性暴发型,严重程度:(1)轻度 (2)中度 (3)重度 病变范围: 直肠、直肠乙状结肠、左半结 肠、全结肠 病情分期:(1)活动期 (2)缓解期 并 发 症:(1)中毒性巨结肠 (2)癌变 (3)穿孔,【克罗恩病】,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多好发于回肠末端和邻近结肠,但从口腔到肛门各段消化道均可受累,病变呈节段性分布;单纯结肠发病率为520%,结肠合并小肠发病率为5060%,单纯回肠末端发病率为3050%,单纯肛
4、门或直肠发病率为3%。临床上以腹痛、腹泻、腹部包块、瘘管形成、肠梗阻为特点,可伴有发热、营养障碍、低蛋白血症等全身表现(关节痛、皮肤、眼、口腔粘膜、肝等肠外损害)。本病有终生复发倾向,重症迁延不愈,好发年龄1530岁,可发病于任何年龄组,男女发病率相近。本病欧美多见,但我国有增加趋势。,形态学特点:,病变呈节段性或非连续性分布。 溃疡特点:早期呈鹅口疮样,随后溃疡增大,形成纵行和裂隙样溃疡,溃疡3CM。病变累及肠壁增厚变硬,肠腔狭窄。,组织学特点:,肠壁全层炎症。 裂隙溃疡,可深达粘膜下层甚至肌层。 非干酪坏死性肉芽肿 粘膜下层增宽,淋巴细胞聚集。,X线钡灌肠检查:,粘膜皱壁粗乱,结肠带消失,
5、粘膜呈铺路石样改变。 可见纵行或裂隙型溃疡。 肠管呈铅管状,肠腔缩短、变细、狭窄。 炎性假性息肉 可见内瘘或外瘘形成,内瘘通向其他肠段、肠系膜、膀胱、输尿管、阴道、腹膜后等处。,结肠镜检查:,可见纵行溃疡,疡周粘膜正常或增生呈铺路石样改变。(图) 病变呈节段性(非连续)分布,病变之间肠段粘膜正常。 肠腔狭窄,还可见炎性息肉(图),诊断要点:,中青年,慢性反复发作性右下腹或脐周痛与腹泻、腹部包块、发热等表现,在排除各种肠道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炎症疾病及肠道肿瘤。本病的诊断要点不是病理诊断,除非手术切除后的大标本才能病理确诊,否则更重要的是采取排除法排除其它疾病,具有下列1、2、3者为中疑诊,再加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结肠 溃疡 诊断 鉴别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01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