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微波消融治疗ppt课件.pptx
《肝癌微波消融治疗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癌微波消融治疗ppt课件.pptx(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肝癌微波消融治疗,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张名林 孙刚,MWA:将特制微波针,经皮穿刺到肿瘤中心区域,在微波针头端的“微波炉”释放的高频磁场可以使周围的偶极性分子高速旋转运动并摩擦升温,从而使组织凝固、脱水坏死,达到治疗的目的。,微波消融 MicroWave Ablation,微波消融治疗的机制,肿瘤组织由于富含水分(水是吸收微波的最好介质)及相对乏氧致值降低等特点,较正常组织对热更敏感,MWA技术利用微波的热效应,在影像技术引导下,将植入式微波天线插入到肿瘤组织中在极短时间内产生65-100的局部高温,使肿瘤组织发生完全凝固性坏死,从而达到肿瘤原位灭活或局部根除的目的,而周围正常组
2、织不受损伤或损伤较小 。,微波消融的过去与发展,20世纪70年代,微波技术应用于外科手术中止血和组织切割1。90年代微波消融才首次被应用于肿瘤的治疗中,1994年日本关西医科大学Toshihito Seki教授采用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2。199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董宝玮教授与航天工业总公司共同研究超声引导微波凝固治疗技术,实现了对微波热场的球形调控,对于直径5.0cm以内的肝肿瘤实现了一次性原位整体灭活3。从此微波消融治疗作为一种新的局部治疗手段进入到肿瘤的治疗中。,1 Hornback N B , Shupe R , Shidnia H , et al. Radiation and M
3、icrowav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Cancerr, 1J. Radiology, 1979, 130(2):459-464.2 王洪武,杨仁杰肿瘤微创治疗技术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852873 董宝玮, 梁萍, 于小玲,等. 超声引导下微波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初步应用J. 中华医学杂志, 1996(2):87-91.,微波消融的过去与发展,第一代微波天线:1994年日本seki 发明,消融治疗过程中存在针杆温度高,易造成穿刺道周围组织及皮肤的严重损伤;消融灶拖尾严重、消融范围小;消融天线不能直接穿刺等不足。第二代微波天线
4、:2001年随着水冷循环技术的出现,明显降低了微波消融天线针杆的温度,使得天线更好的匹配高功率发射源;水冷循环使得针杆周边碳化减少,改善消融形态,明显增大消融范围。但是第二代微波消融天线穿刺仍然需要穿刺针引导,而且不能够承受较大的微波输出功率。第三代微波天线: 2003年硬质裂缝式微波消融天线。第三代微波消融天线,克服了前两代微波消融天线需要穿刺针引导穿刺的不足,能直接经皮穿刺进入实质脏器的肿瘤组织内,同时具备了更加高效的水冷循环系统。,范卫君,叶欣.肿瘤微波消融治疗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消融治疗基本原则,消融范围应至少包括5mm的癌旁组织,以获得安全范围边界不清晰、形状不
5、规则的浸润型肝癌或转移癌,在临近肝组织及结构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建议适当扩大消融范围临近心膈、胃肠、胆囊的肿瘤建立个体化治疗方案及策略对于血供丰富的肿瘤,可以考虑先TACE或凝固阻断主要滋养血管,再消融肿瘤,以提高灭活效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7, 25(25):895.,8,热消融的特点,对直径5cm的病灶可达到局部根治,肿瘤坏死清除过程中刺激机体抗肿瘤免疫抑制肿瘤生长,热消融的特点,消融治疗与免疫的有机结合,消融治疗能够增加机体的抗肿瘤免疫1,部分接受消融治疗的患者甚至能够观察到“远隔效应”的发生。目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肝癌 微波 消融 治疗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01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