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变性ppt课件.ppt
《肝豆状核变性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豆状核变性ppt课件.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肝豆状核变性,黄尔炯浙江大学医学院临床三系0403,CASE,CASE2,Add your title in here,首先看一个典型病例,姓名 汪*性别 女性年龄 17岁职业 学生入院日期 2008-7-8 9:29,一般情况,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7年,脚肿1月,加重伴纳差2周,主诉,现病史,患者7年前小学体检时发现肝功能异常,主诉转氨酶大概在200u/l左右,当时无不适主诉,服用降酶药物,包括中西药治疗半年左右,但具体药物家属及患者无法提供,复查肝功能无明显好转,遂转而就诊于杭州市六人民医院,自诉行肝穿检查提示肝豆状核变性,具体报告单未见,出院后间断服用青霉胺治疗2年左右,期间未定期复查各
2、项指标。目前已经停用青霉胺治疗。,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脚肿,以晚上明显,偶有抽搐,同时伴有脚酸,乏力,当时无发热,患者因要坚持中考,一直未就诊,半月前自觉脚肿加重,同时伴有明显纳差,尿黄,无恶心呕吐,偶有腹胀,无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腹痛腹泻。,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肝功能提示ALT/AST:73/151U/L,TB/DB:46.4/20.2mol/L,A/G:31.7/38.7G/L。血常规提示WBC:5.0109/L,HB:112g/L,plt:141109/L。尿常规提示尿蛋白+,乙肝表明抗原阴性。诊断考虑为慢性肾炎予以口服肾炎舒,强肾片治疗,但患者自觉无明显好转,脚肿明显加剧,复查2
3、008.7.5.肝功能提示ALT/AST:68/113U/L,TB/DB:43.9/21.4mol/L,A/G:26.7/41.3G/L,尿常规提示尿蛋白+,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就诊,门诊拟肝豆状核变性收治入院。,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无殊,专科检查,神志清,慢性肝病面容,皮肤巩膜无明显黄染,左颈部可及条索状淋巴结肿大,质软,无触痛。两肺听诊呼吸音清,两下肺呼吸音消失,未闻及干湿罗音。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略膨隆,无压痛无反跳痛,肝肋下未及,脾肋下3cm,无触痛,移动性浊音可疑阳性,双下肢明显水肿。神经系统检查阴性。,角膜1,患者角膜,正常人角膜,摄影 高海女协助 黄尔炯,
4、角膜2,患者角膜,正常人角膜,摄影 高海女协助 黄尔炯,辅助检查,24小时尿铜,检验项目,参考值,结果,单位,3293.6,0-60,肝豆状核变性,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概述,1,5,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诊断,治疗,概述,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于1912年由Wilson作了确切和详细的报道,故也称Wilson病(Wilson disease,WD)。本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特征是铜蓝蛋白合成不足以及胆道排铜障碍。临床特征有好发于青少年、肝硬变、脑部尤其是基底节变性、角膜K-F环、肾
5、损害等。,Wilson病基因位于13q14.3,编码一种1411个氨基酸组成的铜转运P型ATP酶(WD蛋白),其外显子突变导致此蛋白结构改变是WD发病的分子遗传基础。,其患病率及发病率:流行病学调查,患病率约1/3万活婴,发病率为1530/万,基因频率约0.3%0.5%, 杂合子频率稍大于1%。在欧美大多数国家WD较罕见,而在意大利的撒丁岛、以色列、罗马尼亚及日本该病多见。本病在我国尚无大宗资料的流行病学报告。,Wilson病和铜的代谢,正常铜代谢:在血液中铜与白蛋白疏松地结合并运送至肝脏。在肝脏内大部分铜与2球蛋白结合成具有氧化酶活性的牢固的铜蓝蛋白后再释入血液中,部分铜通过胆汁经胆管排泄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肝豆状核 变性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01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