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监测与管理PPT课件.ppt
《血糖监测与管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糖监测与管理PPT课件.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血糖监测与管理,科学饮食-打好基础合理用药-筑起堤坝 血糖监测-控糖风向标,一、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综合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的程度与特点,为制定合理降糖方案提供依据,并可反馈降糖方案的治疗效果。 目前临床上血糖监测方法包括患者利用血糖仪进行的自我血糖监测(SMBG)、动态血糖监测(CGM)、糖化血清白蛋白(GA)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1)自我血糖监测(SMBG),红细胞压积的影响;生物酶法的影响:不同的酶类受干扰不同,检测结果略有不同;药物干扰的影响:如非葡萄糖的其他糖类物质、维生素、高胆红素、高尿酸等;病人情绪p
2、H值、温度、湿度和海拔高度的影响;其他:操作不当、血量不足、局部挤压、更换试纸批号校正码未换或试纸保存不当等都会影响血糖监测的准确性。,(2)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红细胞平均寿命;, 药物因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 种族差异; 贫血;, 血红蛋白病;, 血标本保存及时间:全血样本可在保存周,在37条件下,未经处,理的全血样本有效保存时间均小于1天。,(3)动态血糖监测(CGM), 需与血糖检测值进行对照比较,以帮助判断CGM技术的准确性; 电流不稳及电池低电量的影响;, 避免受到强磁场的影响,佩戴期间不能进行X线、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免干,扰。,二、血糖监测的时间、各点血糖监
3、测的意义,1. 血糖监测的时间,2. 血糖监测的意义(1)监测空腹血糖的意义,了解集体自身基础胰岛素分泌水平,了解前一天用药后血糖情况, 当血糖水平很高时应首先关注空腹血糖水平; 在其他降糖治疗有发生低血糖风险时(包括老年人和血糖控制良好者),也应监测空腹血糖。,(2)餐后2小时血糖的意义,细胞,胰岛素,了解胰岛细胞在高糖刺激下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反馈降糖药物的治疗效果, 在空腹血糖和餐前血糖已获良好控制,但HbA1c仍不能达标者可通过监测餐后血糖来指导餐后高血糖的治疗; 需要了解饮食和运动对血糖影响者; 注射餐时胰岛素患者。,(3)睡前血糖的意义, 了解睡前血糖控制情况 避免夜间低血糖胰岛素细
4、胞, 适用于注射胰岛素患者,特别是晚餐前注射胰岛素患者。,(4)夜间血糖的意义, 胰岛素治疗已接近达标,但空腹血糖仍高者需要监测夜间血糖, 判定空腹高血糖是否由于夜间低血糖所致,(5)其他项目,3. 监测方案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中对SMBG监测频率的建议,注:CDS,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ADA,美国糖尿病学会;IDF,国际糖尿病联盟,(1)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SMBG方案,目标人群:胰岛素强化治疗(多次胰岛素注射或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开始阶段或达到治疗目标后。监测方法:每天监测血糖5 7次;如有低血糖表现需随时测血糖;如出现不可解释的空腹高血糖或夜间低血糖,应监
5、测夜间血糖。,注: “X”需测血糖的时间,O可以省去测血糖的时间,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2)基础胰岛素治疗患者的SMBG方案,目标人群:使用基础胰岛素的患者,在血糖达标前或达标后。监测方法:达标前每周监测3天空腹血糖,每2周复诊1次,复诊前一天加测5点血糖谱;达标后每周监测3次血糖,即:空腹、早餐后或晚餐后,每月复诊1次,复诊前一天加测5点血糖谱。,注: “X”需测血糖的时间,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3)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治疗患者的SMBG方案,目标人群:使用预混胰岛素的患者,在血糖达标前或达标后。监测方法:达标前每周监测3天空腹血糖和晚餐前血糖,每2
6、周复诊1次,复诊前一天加测5点血糖谱;达标后每周监测3次血糖,即:空腹、晚餐前、晚餐后,每月复诊1次,复诊前一天加测5点血糖谱。,注: “X”需测血糖的时间,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4)非胰岛素治疗者的短期强化SMBG方案目标人群:非胰岛素治疗患者,有低血糖症状;旅行;感染等应激状态;正在对用药、饮食或运动方案进行调整;HbA1c水平升高;刚进入一个新的生活环境,如入学、开始新工作或改变工作时间;需要获得更多的血糖信息等情况。监测方法:每周3天,监测5 7点血糖,包括餐前、餐后及睡前。,注: “X”需测血糖的时间,0可以省去测血糖的时间,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
7、版),(5)非胰岛素治疗者的交替配对SMBG方案,目标人群:非胰岛素治疗患者,已使用短期强化监测方案获得充分的血糖数据并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后,可以调整为交替配对SMBG方案。监测方法:每周7天交替监测早餐前后、午餐前后或晚餐前后血糖。,注: “X”需测血糖的时间,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6)非胰岛素治疗患者的餐时配对方案,目标人群:非胰岛素治疗患者血糖控制稳定时。监测方法:餐时配对方案建议每周3天,分别配对监测早餐、午餐和晚餐前后的血糖水平,帮助患者了解饮食和相关治疗措施对血糖水平的影响。,注: “X”需测血糖的时间,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三、特殊人群
8、的血糖监测频率,1. 新生儿血糖监测频率, 由于低血糖极易影响新生儿脑细胞代谢,导致智力低下等后遗症发生,,因此,新生儿低血糖的预防比治疗重要。, 关键时间段为新生儿出生后06 小时,以02 h 低血糖发生率最高。 新生儿出生后血糖低于2.2mmol/L时即可诊断低血糖。, 处理原则:应静脉补充葡萄糖30分钟后复查血糖,如仍低于2mmol/L,,可重复静脉注射葡萄糖液;, 当血糖正常后第1天请遵从下列监测步骤:1小时、2小时、4小时、8小时、12小时、24小时进行血糖监测,以后每天监测1次血糖,连续3天,如果均正常,可以停止监测血糖。,2、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监测频率,至少每日4次,包括餐前和
9、睡前。更准确的每日血糖情况可以进行其它时间点的检测,包括 餐后1-2小时、夜间及运动前后的血糖。青少年患者的胰岛素需要量常需较频繁的调整。医生、患者及其监护人需要及时识别需要调整胰岛素方案的血糖谱,定期查看电子血糖报告。,3. 妊娠妇女的血糖监测频率, 抽查空腹、餐前血糖,餐后1 2小时血糖及尿酮体。有条件者每日测定空腹,和餐后血糖4 6次。, 血糖控制的目标是空腹,餐前,或睡前血糖3.3 5.3mmol/L,餐后1小时7.8 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 HbA1c尽可能控制在6.0%以下。, 妊娠期妇女出现尿酮阳性时,应检查血糖,如血糖正常,考虑饥饿性酮症,及时增加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血糖 监测 管理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01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