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心理学》ppt课件第7讲 行为与空间环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环境心理学》ppt课件第7讲 行为与空间环境.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7讲 行为与空间环境,环境行为的起因;环境行为的特征;人的行为习性;环境行为模式、行为对室内空间分布、空间尺度和环境设计的影响。,2,一、环境行为,人和环境交互作用所引起的心理活动,其外在表现和空间状态的推移,称之为环境行为。,行为多样性,教育行为、管理行为、商业行为、人际行为、娱乐行为、,防卫行为、宗教行为、居住行为、劳动行为、餐饮行为、,体育行为、观展行为、恋爱行为、犯罪行为等等。,我们在这里介绍的是环境行为。,3,不同环境的刺激作用,人类自身不同的需求,社会不同因素的影响,所表现出的环境行为各不相同。,文明社会人类居住行为所要求的居住环境:为满足餐饮要求设置厨房和餐厅,表现出炊事行为
2、为满足人际交往需要设置起居室,表现出接待行为为满足休息的要求设置休息室和卧室,表现出休息和睡眠行为;为满足卫生要求设置卫生间和盥洗室,表现出盥洗行为。,比如:,4,最原始的商业点人类社会初期,人们为了得到各自需要的物品,出现了以物易物的行为,在双方便利的地方发生了交易,这是最原始的商业点。集市易物的人多了,除了有交易点,还共同确定了交易时间,便形成了集市。早期的商店物品多了,就要储存,于是盖了房子,这是早期的商店。商业区很多商店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商业街,许多商业街便构成了商业区。,又如:,最简单的商业行为所产生的商业环境:,5,人类为了自身的安全,不仅要避免自然环境的侵害,还要防止社会环境中人
3、为的伤害,设置了围墙、院落、城堡等防卫设施,表现出防卫行为,形成了防卫环境。,宗教行为所形成的宗教环境:,防卫行为所形成的防卫环境:,人类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不甚了解,或对某些事物、个人的崇拜,便产生了信仰,并将某种信仰人格化,塑造了偶像,于是就建立了寺庙、教堂等,表现出宗教行为,形成了宗教环境。,6,改造行为所形成的改造和装修环境,由于社会的影响或自我需要的增强,人们对已建成的环境感到不满足,便对原有的环境进行改造和装修活动,表现了对建成环境的改造行为,形成了改造和装修环境。,7,结论:人类环境行为是由于客观环境的刺激作用,或是由于自身的生理或心理的需要,或是由于社会因素作用所形成的。作用
4、的结果表现出适应、改造和创造新的环境。也可以说,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在这里表现为人类的建筑活动。这里的人也包括社会群体的作用。,二、 环境行为特征,特征,客观环境,自我需要,环境制约,共同作用,行为的发生必须具备一个特定的客观环境。客观环境(自然、生物和社会环境)对人的作用(包括群体),产生了各种行为表现,作用的结果是要人类去创造一个适合人类自身需要的新的客观环境。,人类的需要是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的,如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追求,希望有一所大而舒适的房子,由于人多,土地少、经济和物质技术条件不能满足,于是就产生社会干预。(政策、法规等),环境行为是人类的自我需要。不同层次的人、不同种族、年龄、文化水
5、平、道德观念、修养、伦理的人对环境的需要是不一样的(包含生理、心理需要),而且这种需要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人的需要是无限的,它同时推动了环境的变化。,环境、行为和需要的共同作用。人的行为是人的需要和环境两个变量的函数:即 B= f ( P. E ),9,以上是心理学家库尔特.列文(K.Lewin)提出的著名的人类行为公式。即B=f(P.E)其中 B行为(Behavior) f函数(function) P人(Person) E环境(Environment),公式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人行为的目的是为实现一定目标、满足一定的需求;行为是人自身动机或需要作出的反映。,行为受客观环境影响,是
6、对外在环境刺激作出的反应,客观环境可能支持行为,也可能阻碍行为。,10,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便构成了新的环境,又将对人产生新的刺激作用。故满足人的需要是相对,暂时的。环境、行为和需要的共同作用将进一步推动环境的改变,推动建筑活动的发展。这就是下列环境行为的基本模式:,刺激作用,需要欲望,反 应,环境,个体,目标,作用,行为,11,抄近路,识途性,左侧通行,左转弯,从众习性,聚集效应,三、人的行为习性,12,捷径效应,捷径效应是指人在穿过某一空间时总是尽量采取最简洁的路线,即使有别的因素的影响也是如此。,13,14,四、人的行为模式,1.行为模式化依据,定义,人的行为模式就是将人在环境中的行为
7、特性,总结和概括,将其规律化。从而为建筑创作和设计及其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依据,环境行为的基本模式。各种环境因素和信息作用于环境中的人和人群,人们则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欲望,适应或选择有关的环境刺激,经过信息处理,将所处的状态进行推移,作为改变空间环境的行为。,15,行为模式的分类,按目的性,再现模式计划模式预测模式,按表现方法,数学模式模拟模式语言模式,秩序模式流动模式分布模式状态模式,按,内,容,16,再现模式,再现模式就是通过观察分析,尽可能忠实地描绘和再现人在空间里的行为。这种模式主要用于讨论、分析建成环境的意义,人在空间环境里的状态。,比如我们观察分析人在餐厅中的就餐行为,忠实记录
8、顾客的分布情况和行动轨迹。就可看出餐厅的餐桌布置、通道大小,出入口位置等是否合理。从而改变建成的环境。,17,计划模式,计划模式是根据确定计划的方向和条件,将人在空间环境里可能出现的行为状态表现出来。这种模式主要用于研究分析将建成的环境的可能性、合理性等。我们从事的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主要就是这种模式。,比如我们计划建一栋住宅,根据确定的居住对象、人数、生活方式、经济条件等,按照人的居住行为,将居住空间表现出来,这就是住宅设计。由此看出建成后的居住环境的合理性。,18,预测模式,预测模式就是将预测实施的空间状态表现出来,分析人在该环境中的行为表现的可能性、合理性等。这种行为模式主要用于分析空间
9、环境利用的可行性。我们从事的可行性方案,主要就是这种模式。,比如要建造一座展厅,我们就可根据基地环境、展览要求、展出方式等,分析展厅有几种可能性,哪一个更加符合人的观展行为,更加符合预测计划要求。为进一步落实计划提供了多种可行性方案比较。,19,数学模式,数学模式就是利用数学理论和方法来表示与其他因素的关系。这种模式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工作。,如著名的人类行为公式:B=f ( P. E ),就表示行为(B)与人(P)和环境(E)之间是一个函数( f )关系,B是因变量、P和E是自变量,P和E的变化则会导致B的改变。,20,模拟模式,模拟模式就是利用计算机语言再现人和空间之间的实际现象。,这种模式主
10、要用于实验,模拟对整个环境变动原因进行技术分析。在建筑计划中,模拟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分析,也可以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21,语言模式,语言模式就是用语言来记述环境行为中的心理活动和人对客观环境的反映。用于环境质量的评价,这是常用的对环境行为的表达方法,即心理学问卷法。(如对上海市居住环境质量评价,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居住区,确定54个与居住质量有关的问题,制成心理学测试表,分发给近1000户居民,请居民根据自身的体会,回答有关问题,然后利用计算机对问题中的各种反映进行数理统计和数据处理,得出相关因子和评价值。人们较普遍的对前几年建成的公房中,厨房和卫生间很不满意,老年人的居住行为考虑很少。),
11、22,秩序模式,秩序模式是用图表来记述人在环境中的行为秩序,顾客,店堂,商品,现金、支票,商品,店堂,进入,选购,支付,提取,托运,退出,由此可见“进入”、“选购”等各种行为状态是有一定秩序的,绝不能倒过来。这就要求在设计中,首先要将顾客“引进”商店 由顾客很好地选择商品,最后成交付款。,这就是人在商店里的购物行为。,23,流动模式,流动模式就是将人的流动行为的空间轨迹模式化。这种轨迹不仅表现出人的空间状态的移动,而且反映了行为过程中的时间变化。这种模式主要用于对购物行为、观展行为、疏散避难行为、通勤行为。,门厅,起居室,餐厅,10,60,30,户内流动行为,卧室,移动便捷度、既空间选择概率,
12、它表示了人在两个空间之间的流动模式,也反映了两个空间之间的密切程度。,24,分布模式,分布模式就是按时间顺序连续观察人在环境中的行为,并画出一个时间断面,将人们所在的二维空间位置坐标进行模式化。,这种模式主要用来研究在某一时空中的行为密集度。进而科学地确定空间尺度。观察方法有两种:摄影法,计数法。,25,即在观察点用摄像机或照相机记录人们的活动情况,并将观察点按2米画成直角坐标网,然后统计某一时刻各个方格网里的人数。,分布模式观察的方法,摄影法,计数法,即将观察点绘成2米的方格网,记下不同时间内在方格网中的人数。,该方法主要用于研究广场上的人流分布,如校园内学生的空间定位。,该方法主要用于研究
13、室内公共空间里的人流分布。如商场、展览馆内顾客和观众的空间定位。,26,状态模式,状态模式的研究是基于自动控制理论,采用图解法的图来表示行为状态的变化。这种模式主要用于研究行为动机和状态变化的因素。,比如人们进餐馆可能是饿了要吃东西,也可能受餐馆食品的诱导或为了社交而进入。这不同的生理和心理作用所引起的行为状态表现是不同的:饿行为迅速、时间短,对环境的选择也要求不高;美食或社交进餐行为表现出时间长、动作慢,对环境要求高状态的差别,对设计很有指导意义。,27,有目的的购物迅速寻找有关商品,时间短,变化快;,潜在性的购物或是逛商店行为状态慢、购物时间长,变化慢。于是,商店室内设计则采取不同的方法来
14、吸引顾客,除了用橱窗直接展示商品外,还在入口处标明商品的分布情况,增加休闲环境,方便顾客逗留,吸引潜在购物者前来购物。,顾客的购物行为状态也如此。,28,五、行为与室内空间分布,我们分析研究人的行为特征、行为习性、行为模式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合理地确定人的行为与空间的对应关系。即空间的连接、空间的秩序、进而确定空间的位置,即空间的分布。,1、概述,不同的环境行为有不同的行为方式,不同的行为规律,也表现出各自的空间流程和空间分布。,29,炊事行为对应的空间分布:,原 料,半成品,清洁品,菜 肴,食 品,粗加工场,洗槽,台板,灶台,拣切,清洗,配菜,烧煮,30,购物行为的空间分布:,顾客,店 堂,进入
15、,门厅、通道,商 品,货架,选购,钱柜,支付,商 品,提取,托运,柜台、托运处,顾客,退出,出口,现金支票,31,(2)说明:,任何一个行为空间,均包括人的活动范围及其有关的 家具、设备等所占据的空间范围。室内空间分布不仅确定了行为空间的范围,而且确定了行为空间的相互关系,即空间秩序。,32,每一个行为空间的具体形状及其中的家具、设备的布置要考虑人在空间的分布情况,即分布图形。,由于个人的行为特性、人际关系和环境场所的差异,人在空间的分布则各不相同:,分类,秩序图形,随意图形,聚块图形,礼堂、教室、候车室等场所。秩序场所的人群中人际关系是等距离的,受场所环境的严格限制,人的行为是有规律的,人的
16、心理状态是较紧张的。,休闲场所、步行道、居室、商场等。人际关系呈公共状态,各自自由,个人之间几乎没有约束,因而各人的心理状态也较宽松。,适用于广场、公园等地,由于人们之间亲密度不同,人际距离则大小不等,关系密切者则聚在一起,各组团之间又呈现出较大的公共空间距离。,2、空间分布,33,六、行为与空间尺度,1、概述: 适应行为要求的空间尺度,是相对概念,其空间大小也是动态尺寸。,空间尺度也是一个整体概念,首先满足人的生理要求故其空间尺度则涉及到环境行为的活动范围(三维空间),和满足行为要求的家具、设备等所占的空间大小。另外要满足人的心理要求(同时存在生理要求的作用,如听觉、嗅觉等),34,2、行为
17、要求的空间与知觉要求空间的“容积”,其空间的“容积”基本是不变的,习惯称为使用功能的空间尺寸,主要是根据使用要求来调整空间的形态,无法通过其他物质技术手段来“压缩”其空间大小。如满足大多数人行走要求的通道,最小宽度是600,最小高度是2000,太小了正常行走会困难。,其空间要求的“容积”是变化的,不只是用空间大小来适应其要求,而且可通过物质技术手段来调节其空间大小,如满足听觉的听觉空间即电声系统。即使是视觉空间,也可以利用错觉等原理来适当调整其空间感。,35,当行为空间尺度超过一般的视觉要求后,则行为空间和知觉空间几乎融为一体。如体育馆、电影院、剧场等,其空间尺寸较大,如网球馆的净高约为12米
18、,这是网球活动的要求,在这样大的行为空间里,一般的知觉要求均能实现,不必再增加知觉空间。,3、行为空间和知觉空间的关系 相互关联、相互影响。,36,当行为空间较小时:,如教室,满足上课行为空间高度2.4m就可以了。但在多数情况下,这样的高度就显得太低了,采用物质技术手段,即增加适当知觉空间,如净空增至4.2m,37,七、行为与空间设计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行为空间尺度,大空间,中空间,小空间,局部空间,38,大空间主要指公共行为的空间,如体育馆、观众厅、大礼堂、大餐厅、大型商场、营业大厅、大型舞厅等。特点是特别处理好人际行为的空间关系,在这个空间里个人空间基本是等
19、距离,空间感是开放性的,空间尺度是大的。,39,中空间主要指事物行为的空间:,如办公室、研究室、教室、实验室等。这类空间的特点,既不是单一的个人空间,又不是相互间没有联系的公共空间,而是少数人由于某种事物的关联而聚合在一起的行为空间。,这类空间既有开放性,又有私密性。确定这类空间尺度,首先要满足个人空间的行为要求。再满足与其相关的公共事物行为的要求。,40,小空间一般指具有较强个人行为的空间:,如卧室、客房、经理室、档案室、资料库等,这类空间的最大特点是具有较强的私密性。这类空间的尺度一般不大,主要是满足个人的行为活动要求。,41,局部空间主要指人体功能尺寸空间:,该空间尺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人
20、的活动范围。如人在站、立、坐、卧、跪时其空间大小,主要是满足人的静态空间要求。如人在室内走、跑、跳、爬时,其空间大小,主要是满足人的动态空间要求。,42,2、确定行为空间分布,有规则的行为空间,无规则的行为空间,前后状态的行为空间,左右状态的行为空间,上下状态的行为空间,指向性状态的行为空间,多数为个人行为较强的室内空间,人群基本分为前后两部分,人群基本分为左右两部分,人的行为表现为聚合状态,人在这类空间中的行为状态指向性很强,人在这类的空间行为多数为随意图形,43,3、确定行为空间形态,人在空间中的行为表现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即使是行为很秩序的空间,其行为表现也有较大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行为和
21、空间形态的关系,也就是常说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实践证明,一种内容有多种形式,一种形式有多种内容,也就是说,空间形态是多样的。,44,上课行为的空间状态,方形教室,长方形教室,马蹄形教室,45,常见室内空间形态的基本图形:,一般有圆形、方形、三角形及其变异图形。,变异图形如长方形、椭圆形、钟形、马蹄形、梯形、菱形、L形,而以长方形居多。,究竟采用那一种空间形态为好?就要根据人在室内中的行为表现、活动范围、分布状况、知觉要求、环境的可能性、以及物质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确定。,46,4、行为空间组合,当室内空间尺度、室内空间行为分布、室内空间状态基本确定后,就要根据人们行为和知觉要求对室内空间进行组合和调整。,47,对于单一的空间行为组合:,如教室、卧室、会议室、办公室等,主要是调整室内空间布局、尺度和形态、使之很好地适应人的需要。,对于多数的空间行为组合:,如展览馆、住宅、旅馆、商场、剧场、图书馆、俱乐部等室内空间,首先要按人的行为进行空间组合,然后进行单一的空间组合设计。,48,“理解建筑并不等于能从某些外部特征去确定建筑物所属的风格,只看建筑物是不能够的,必须去体验建筑,你必须去观察建筑是如何为特殊目的而设计的,建筑又是如何与某个时代的全部观念和韵律一致的。” S.E.拉斯姆森,50,作业:回顾本门课程的重点内容浅谈对具体建筑设计的指导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01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