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ppt课件.pptx
《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ppt课件.pptx(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理学经典名著导读之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导读:白学军,导读目录,01,作者生平,02,儿童心理学目录,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导读目录,01,作者生平,02,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目录,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导读目录,01,作者生平,02,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目录,03,主要观点,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导读目录,01,作者生平,02,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目录,03,主要观点,04,对教育的启示,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
2、,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精神分析心理学派代表人物,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精神分析心理学派代表人物二十世纪最著名心理学家被排名为67位,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犹太人,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犹太人家中7个孩子,排名老三,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犹太人家中7个孩子,排名老三患有软骨病,四岁才能走路,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犹太人家
3、中7个孩子,排名老三患有软骨病,四岁才能走路三岁时,睡在身旁的弟弟去世,又他幼年有两次被车撞的经验,使他十分畏惧死亡,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犹太人家中7个孩子,排名老三患有软骨病,四岁才能走路三岁时,睡在身旁的弟弟去世,又他幼年有两次被车撞的经验,使他十分畏惧死亡五岁时,因得了肺炎,痊愈后决定当医生,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求学时成绩平平,数学成绩极差,在父亲支持鼓励下,他终成班上数学最好的学生,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求学时成绩平平,数学成绩
4、极差,在父亲支持鼓励下,他终成班上数学最好的学生1895年在维也纳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求学时成绩平平,数学成绩极差,在父亲支持鼓励下,他终成班上数学最好的学生1895年在维也纳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成为一名眼科医师,关注身体残疾带来的自卑,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求学时成绩平平,数学成绩极差,在父亲支持鼓励下,他终成班上数学最好的学生1895年在维也纳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成为一名眼科医师,关注身体残疾带来的自卑后转向精神病学,曾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精神病症的问题,
5、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1896年应征在奥地利军队的一所医院工作,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1896年应征在奥地利军队的一所医院工作1899-1900年与弗洛伊德在同一个城市里行医,结识后者并成为好友,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1896年应征在奥地利军队的一所医院工作1899-1900年与弗洛伊德在同一个城市里行医,结识后者并成为好友1902年参加弗洛伊德组织的维也纳周三讨论会,是当时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成员之一,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阿尔
6、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1896年应征在奥地利军队的一所医院工作1899-1900年与弗洛伊德在同一个城市里行医,结识后者并成为好友1902年参加弗洛伊德组织的维也纳周三讨论会,是当时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成员之一1910年任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主席,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1896年应征在奥地利军队的一所医院工作1899-1900年与弗洛伊德在同一个城市里行医,结识后者并成为好友1902年参加弗洛伊德组织的维也纳周三讨论会,是当时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成员之一1910年任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主席1914年他创办国际个体心理学杂志,儿童的人格形
7、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1920年任教于维也纳教育学院,并在学校中组织儿童指导临床活动,成立儿童指导中心,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1920年任教于维也纳教育学院,并在学校中组织儿童指导临床活动,成立儿童指导中心1926年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客座教授,创建个体心理(Individual Psychology),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1920年任教于维也纳教育学院,并在学校中组织儿童指导临床活动,成立儿童指导中心1926年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客座教授,创建个体
8、心理(Individual Psychology)1932年在长岛医学院任医学心理学的讲座教授,1934年定居纽约,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1920年任教于维也纳教育学院,并在学校中组织儿童指导临床活动,成立儿童指导中心1926年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客座教授,创建个体心理(Individual Psychology)1932年在长岛医学院任医学心理学的讲座教授,1934年定居纽约1937年赴苏格兰阿伯丁做讲演旅行时病逝,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发表著作论神经症性格:1914,1974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1917理解人类本性:1
9、918,1957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1919,1971生活的科学:1927,1969,自卑与超越:1932,,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书名: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The Childrens Personality Formation and Cultivation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译者:韦启昌时间:2014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译者序第一章 导言,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译者序第一章 导言第二章 人格的统一体,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
10、培养,作者生平,译者序第一章 导言第二章 人格的统一体第三章 追求优越感及其对教育的意义,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译者序第一章 导言第二章 人格的统一体第三章 追求优越感及其对教育的意义第四章 如何引导孩子追求优越感,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译者序第一章 导言第二章 人格的统一体第三章 追求优越感及其对教育的意义第四章 如何引导孩子追求优越感 第五章 自卑情结,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译者序第一章 导言第二章 人格的统一体第三章 追求优越感及其对教育的意义第四章 如何引导孩子追求优越感 第五章 自卑情结第六章 孩子的成长:防止自卑情结,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
11、生平,第七章 社会感情及其发展的障碍,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第七章 社会感情及其发展的障碍第八章 孩子在家庭的位置:孩子的心理及其相应 的对策,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第七章 社会感情及其发展的障碍第八章 孩子在家庭的位置:孩子的心理及其相应 的对策第九章 新的环境对儿童的准备工夫的一种测试,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第七章 社会感情及其发展的障碍第八章 孩子在家庭的位置:孩子的心理及其相应 的对策第九章 新的环境对儿童的准备工夫的一种测试第十章 孩子在学校,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第七章 社会感情及其发展的障碍第八章 孩子在家庭的位置:孩子的心理及其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童 人格 形成 及其 培养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00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