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描基础课件.ppt
《白描基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描基础课件.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白描,.,2,第一部分 白描概述一、白描概念二、白描发展史三、国画中的线四、十八描,.,3,一、白描概念:中国绘画中,以淡墨钩勒轮廓或人物,而不设色者,谓之白描。白描于人物画之重要,见诸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中所记:“画人物之道先求笔墨之道,而渲染点缀之事后焉,其最初而要者,在乎以笔勾取其形,能使笔下曲折周到轻重合宜,无纤毫之失,则形得而神亦在个中矣。”仅以线条便能将神态表达臻于完美。白描多半是中锋直悬的线条最难遒劲,故极易见画者之功力。历代画家名手辈出,传派各不相同,最有名之二者:其一,赵孟俯出于李公麟,李公麟出于顾恺之,此所谓铁线描之一系。如马和之、马远,则出于吴道子,此所谓兰叶描,为
2、其二。此外描法尚有高古游丝描、琴弦描、行云流水描、钉头鼠尾描、橛头描、曹衣描、折芦描、橄榄描、枣核描、柳叶描、竹叶描、战笔水纹描、减笔描、柴笔描、蚯蚓描等,有依形状而名,有依用笔而名,各具特色。,.,4,二、白描发展史2400多年前的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都是以线作为塑造形骨干的,至今天,中国画仍然是以线作为造型的主要手段。,.,5,人物龙凤帛画 人物御龙帛画,.,6,吴道子天王松子图(局部),白描成为独立而完整的一个中国画体,产生于唐代,相传与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7,宋代文人画已取得了画坛的主要地位,以纯线勾勒而不加渲染,追求用笔本身内韵的白描,正好符合文人画的情调,白描迈入了文人
3、画的轨道,迅速得到了发展。,李公麟维摩诘演教图,.,8,李公麟五马图,.,9,元代的张渥,王振鹏,明代的陈洪绶,清代的任渭长,任伯年都擅长白描。,陈洪绶水浒叶子 (局部) 任伯年,.,10,三、国画中的线,中国画是用线来塑造形体的,形因线而立,神因形而传。线在实际的人物或对象上并非存在,而是人实际上的感受,是画家纯主观的东西。线是根据客观对象概括,提炼和画面的需要创作出来的,即作者根据客观对象的轮廓,形体结构,提炼加工的结果,是一种造型手段。,.,11,不同的物体,其本身的特点,能给以不同的感受和印象。如石头和金是坚硬的,树皮是粗糙的,瓷器是光洁明亮的,云水是流动的等,这些对象不同的物理属性及
4、特征,是我们用线时追求变化的依据。线有干湿,浓淡,虚实,粗细,刚柔的变化,要用同样质感的线,去表现相同质感的物体.,.,12,不同质感的线,.,13,.,14,四.十八描,明代周履靖的夷门广牍.汪砢玉的珊瑚网画法和邹德中的绘事指蒙所讲的“人物十八描”是古人经过长期的探索,在实际中根据客观不同的形象,不同的质感,陆续创造出来的,这十八描为高古游丝描、琴弦描 、铁线描、行云流水描 、蚂蝗描、钉头鼠尾描、撅头描、混描、曹衣描、折芦描、橄榄描、枣核描、柳叶描、竹叶描、战笔水纹描、减笔描、枯柴描、蚯蚓描.,.,15,一、高古游丝描:最古老的工笔线描之一,常见于顾恺之的画作。线条提按变化不大,细而均匀,多
5、为圆转曲线。顿笔为小圆头状。,.,16,二、琴弦描:略比高古游丝描粗些,多为直线。有写意味道,线用颤笔中锋,线中有停停顿顿的变化,大多为直线的感觉。,.,17,三、铁线描:相比琴弦描又粗些,但用笔方硬,是最常见的描法之一。转折处方硬有力,直线硬折,似铁丝弄弯的形态。用笔中锋,顿笔也是圆头。,.,18,四、混描:基本上是一种写意画法。先用淡墨皴衣纹,墨未干时,间以浓墨,讲“浓破淡”的墨法变化,.,19,五、曹衣描:即为曹衣出水描的简称。来自于西域的画家曹仲达(或称曹不兴),其画佛像衣纹下垂、繁密,贴身如出水状,故称“曹衣出水”。受印度健陀罗艺术的影响,用笔细而下垂,成圆弧状,讲求线之间的疏密排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白描 基础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00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