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课件.ppt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课件.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1 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 唐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枫桥夜泊 唐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山居,山中的居所。点明地点。日落时分,天色将晚。点明具体时间。点明,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唐朝诗人、画家。主要作品是山水诗。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朝诗人、画,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时。他在那里建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创作背景,这是
2、一首五言律诗,作于王维隐居终南山下创作背景,近体诗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时间分界为唐代,唐以后的诗称为近体诗。近体诗包括律诗、绝句等,在字数上有五言、七言两种。近体诗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助读资讯,近体诗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时间分界为唐代,唐以后的诗称为,字词识记,写一写,字词识记写一写孙左右结构,山居秋暝 唐 王 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朗读诗歌,划分节奏。,/,/,/,/,/,/,/,/,山居秋暝 朗读诗歌,划分节奏。/,自由读一读古诗,对照注释,说说每句诗是什么意思。,诗歌品读,自由读一读古诗,对照
3、注释,说说每句诗是什么意思。诗歌品读,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意:幽静的山中刚下过一场秋雨,黄昏时,天气已显示出秋的凉意。,新,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诗意:幽静的山中刚下过一场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意:皎洁的月光照进松树林中,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流过。,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诗意:皎洁的月光照进松树林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意:竹林中声音喧哗,是姑娘们洗完衣服回家;莲叶摇动,是小渔船顺流而下。,竹喧,浣女,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诗意:竹林中声音喧哗,是姑娘,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意:春花春草,任凭它枯谢,我要留下享受这美好的风光。,王孙,随意,随意春芳歇,
4、王孙自可留。 诗意:春花春草,任凭它枯谢,,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欣赏诗歌描绘的画面。,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欣赏诗歌描绘的画面。,明月松间照,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莲动下渔舟,理解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理解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动静结合,视听互见,展现出山,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么说是“空山”呢?,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空山”二字显示此处如世外桃源,表现出了环境的幽静,暗合作者远离世俗的愿望。,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
5、舟,诗人怎么说是“空山”呢?空山,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想远离尘世归隐山林,不再回到纷纷扰扰的官场中去的强烈愿望,体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想远离尘世,山、雨晚、秋明月清泉,自然美,山居秋暝,诗中画:,竹喧莲动,画外意:,生活美,板书设计,山、雨晚、秋自然美山居秋暝诗中画:竹喧莲动画外意:生活美,课文主题,这首诗通过写山中的景物,写出了山中的自然美、人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希望远离尘俗、继续归隐的愿望。,课文主题这首诗通过写山中的景物,写出了山中的自然美、人美,拓展积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
6、过故人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春,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拓展积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枫桥夜泊 唐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枫桥夜泊,唐张 继,枫桥,枫桥夜泊 唐张 继点明时间在今江苏苏州。枫桥,作者简介,张继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他的诗多登临记行之作,不事雕琢。有诗集张祠部诗集流传后世,其中以枫桥夜泊一首最著名。,作者简介张继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他的诗多登临记行之作,天宝十四年(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756年),唐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
7、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于是诗人写下了枫桥夜泊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创作背景,天宝十四年(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创作背景,字词识记,写一写,泊,愁,寺,字词识记写一写左右结构泊上下结构愁寺,朗读诗歌,划分节奏。,/,/,/,/,/,/,/,/,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朗读诗歌,划分节奏。,诗歌品读,自由读一读古诗,对照注释,说说每句诗是什么意思。,诗歌品读 自由读一读古诗,对照注释,说说每句诗是什么意,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8、啼,愁,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一读:解句义,知诗意鸣叫。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 诗意:半夜的时候,姑苏城外寒山,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二读:品诗味,悟诗情,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理解诗句中的“对”字。,诗人面对江枫、渔火难以入眠。,诗人忧愁,景物也忧愁,二者相对无眠。,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理解诗句中的“对”字。诗人面对江,这两句写了诗人的所闻。寒山寺的钟声与“对愁眠”互相映衬,更加渲染了诗人难以排遣的愁绪。,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两句写了诗人的所闻。寒山寺的钟声与“对愁眠”互相映衬,,这首
9、诗描写了哪些景物?是怎样以景衬情的?,秋夜的寂静、凄清、朦胧,羁旅者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烘,托,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是怎样以景衬情的?秋夜的寂静、羁旅,板书设计,月落、霜满天、江枫、渔火,愁,枫桥夜泊,所见:,乌啼、钟声,所闻:,板书设计月落、霜满天、江枫、渔火愁枫桥夜泊所见:乌啼、钟声所,课文主题,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看到深秋江边的夜景,触景生情。诗歌通过对江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寂与忧愁的情怀。,课文主题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长相思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
10、不成,故园无此声。,长相思,长相思,清纳兰性德,词牌名。,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词牌名。,作者简介,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词人。本名成德,字容若。文学成就以词为最,共存词三百四十二首,时人誉为“清代第一词人”,词集名为纳兰词。,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词人。本,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词人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家人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创作背景,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因云南平定,,字词识记,读一读,写一写,榆树,河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语文 年级 上册 21 古诗词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98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