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件】(47张).ppt
《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件】(47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件】(47张).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法西斯主义,(1)形成过程,墨索里尼,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名称具有很强的诱惑性和欺骗性,希特勒,冈村宁次,(2)主要内容:法西斯主义以极端_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_,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 。,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法西斯主义的终极目的,民族主义,共产主义,2.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广田弘毅组阁为标志,中国东北,中国东北,3.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轴心国,意、德、日结成侵略性军事政治集团,又称轴心国集团,经济大危机,凡尔赛条约,1933,法西斯,埃塞俄比亚,4.绥靖
2、政策,(1)背景:1938年,德国吞并_,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2)表现:英法与德意签订,把_等地区割让给德国。(3)影响:更加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慕尼黑协定,标志着英法绥靖政策达到顶峰,奥地利,苏台德,第二次世界大战,1.总体历程:法西斯国家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从局部战争逐渐发展到_的过程。2.局部爆发,全球战争,九一八事变,全面侵华战争,亚洲,东方主战场,3.全面爆发:1939年9月,德国以“闪击战”突袭_,_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4.规模扩大: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_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同年12月,日本挑起 ,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
3、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5.反法西斯同盟形成: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国签署_,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6.战争结束: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9月2日,_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抗战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太平洋战争,战争爆发自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波兰,英法,苏联战场,联合国家宣言,日本,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1.雅尔塔体系,波茨坦,波茨坦公告主要目的是促使日本投降,雅尔塔体系,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开罗宣言明确宣布此项规定,德国,美国,法西斯主义,联合国,世界和平,强权政治,2.成立,(1)时间:_年
4、10月24日。(2)性质:作为由_组成的国际组织,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3)宗旨:维护国际_,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4)决议原则原因: ,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_。原则:实行形成实质性事项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_”原则,意义: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联合国,联合国宪章的生效,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吸取国联的教训,吸取了国联“全体一致”原则无法制止侵略和战争的教训,1945,主权国家,和平与安全,安理会,大国一致,3.国际格局的变化,(1)背景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致命打击,各国的国力受到严重消耗。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5、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战后初期,美国拥有全球财富的50%左右,掌握_和制空权,一度垄断核武器。苏联:虽然经济逊于美国,但_和政治十分强大,特别是由于它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而赢得很高威望。(2)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成为国际格局从_中心走向_的两极格局的真正转折点。,制海权,军事,欧洲,美苏对峙,阅读教材想一想,1.阅读教材P100101:谈谈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的看法。提示:根源于垄断资本主义竞争和帝国主义列强争霸,直接祸根便是德、意、日法西斯势力的上台,英、法、美等西方民主国家的绥靖政策,是促成二战爆发的重要因素。2.阅读教材P102“史料阅读”,思考:史料反映了绥靖政策的实质是什么?提
6、示:实质是牺牲别国的利益安抚侵略者,以换取和平和安全的政策。,3.阅读教材P103“历史纵横”:阐述斯大林格勒战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历史地位。提示: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德国发动侵略战争以来遭遇的最大失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4.阅读教材P104:怎样看待联合国安理会实行的“大国一致”原则?提示:即五个常任理事国须一致通过,每个常任理事国都有否决权。“大国一致”原则是战时盟国为维护战后和平而精心设计的一个重要机制,是联合国安全体制的基石。,发掘教材读一读,1.阅读“希特勒和纳粹党成员在街上巡逻”(见教材P100),信息解读:1923年,希特勒和纳粹党成员在
7、慕尼黑街上巡逻以显示力量。同年11月,希特勒发动“啤酒馆暴动”,宣布成立临时全国政府,但很快失败。,2.阅读“二战期间的亚太战场示意图”(见教材P104),信息解读:日军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战火席卷东南亚,进逼大洋洲,将美国及美洲、大洋洲许多国家卷入战争。这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成为一次空前的全球性战争。,3.阅读“雅尔塔会议三巨头”(见教材P105),信息解读:英、美、苏三大国在雅尔塔召开的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首脑会议。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4.阅读“董必武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见教材P105),信息解读: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组
8、成部分,直接参与了二战后国际秩序的构建,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参与制定联合国宪章,成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探究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史论史识1.多角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2.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英法的绥靖政策,命题探究探究1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史料一战失败,德国失去了1/8国土和1/10人口,战后又面临严重经济困难和巨额战争赔款。但德国军国主义分子并不承认自己是战争失败者,不甘心受到凡尔赛体系的制裁,德国社会上下充满对战胜国的不满情绪和仇恨心理。1938年,英、法与德、意签署慕尼黑协定,西方大国想以此“祸水东引”,幻想德国进攻社会主义苏联,他们好坐山观虎斗,坐收渔人之利,最
9、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据汤重南一战后的德国与今天的日本整理,读史:,设问:根据史料分析德国能够突破凡尔赛体系束缚的主要原因。提示:战胜国对德国的制裁导致德国严重的复仇心理;未能清除德国军国主义势力及其产生的土壤;英法等国对德国的绥靖政策。,探究2英法的绥靖政策,史料因战争受到了巨大的削弱英法统治集团中的部分人不敢同德、日、意的侵略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还有30年代经济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英法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本能仇恨,对弱小国家的固有蔑视希特勒竭力造成一种似乎惟有共产国际、惟有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英法集团相信了这一点。国际关系史,读史:,设问:根据史料,指出英法纵容法西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件 部编版 必修 下册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后 国际 秩序 形成 47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98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