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志编写的要求与方法课件.ppt
《院志编写的要求与方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院志编写的要求与方法课件.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院志编写的要求与方法,宝鸡市中心医院 蔡顺兴,1院志编写的要求与方法 宝鸡市中心医院 蔡顺兴,2,一、志的基本知识,(一)、什么是院志? 志是方志的简称,又叫地方志。一般的称志为记,为记载一个地方自然与社会各个方面情况的典籍,誉称为“一方之全史”,“地方百科全书”。 院志就是医院的家谱。院志是医院兴建、发展和壮大历史轨迹的真实记录,是医院各方面工作成就精华的浓缩,是生动而精彩的医院发展教科书,是医院传统精神的映射和风格特色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医院确定新航向并寻求超越发展的重要指针。 而修志是通过收集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去粗取精、综合分析、归纳提炼、科学排比等系统化、条理化的整理后纂写成的
2、反映一地一单位或一事物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著述。 院志的编写有利于激励员工,凝聚人心,增进团结,激发干劲,促进发展,教育后人。编写院志不仅是对医院历史的总结,更重要的是为医院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2一、志的基本知识(一)、什么是院志?,3,(二)志书的源流及演变,1、源流 古代的国别史、古代的地理书、古代的地图2、演变 方志经历了七个发展时期 秦汉魏晋是方志的初步发展时期; 隋唐时期是方志的进一步发展时期; 两宋时期是方志的成熟定型期; 元明时期是方志的普及期; 清代是方志的鼎盛、提高期; 民国时期的方志是沿着旧志传统在内容上有所创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20世纪80年
3、代起开始新中国第一轮修志, 到90年代基本完成。这是盛世修志,志载盛世。,3 (二)志书的源流及演变1、源流 古代的国别史、,4,(三)、志书的性质、特点及功用,志的性质: 属于地方文献。在学科上,从广义上讲,属于历史学范畴,因为它们同是记载过去事迹的书,虽然志书详今略古,记当代为主,但仍是记载已经发生了事迹,不书写未来。志的特点:(1)地域性、(2) 广泛性、(3)连续性、 (4)资料性、(5) 真实性、(6)独特性。志的功用: (1)“存史”。 (2)“资治”。 (3)“教化”。,4 (三)、志书的性质、特点及功用志的性质: 属于地方,5,(四)、志书的种类,1、综合全国情况的有总志和一统
4、志;2、地区性方志,如省志、州志、县志、 厅志、乡土志等;3、专志,指山水禅林、寺庙、书院、游览胜迹、人物、风土方面的志书。,5 (四)、志书的种类1、综合全国情况的有总志和一统志;,6,(五)编修志书的意义,1、育人意义 认识作用 鉴戒作用 启迪作用2、实用意义 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为发展经济建设服务 为科研提供参考 为对外交流服务 为发展旅游事业服务 为爱国家、爱家乡、爱单位提供乡土教材。 编纂院志就是要在追溯医院历史的过程中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深化革命传统教育,增强爱院情感,激发工作热情,弘扬拼搏精神,推进医院建设。,6(五)编修志书的意义1、育人意义,7,(六)、志和史的区别,1、编写方
5、法形式不同 史体,主要记述历史,一般以时间、事件、人物等线索,倾向于纵向的发展,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研究,探索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故论述是史书的主体。志体,寓褒贬于叙事之中。有时也追溯过去,但主要的是记载现状,就是把事物横向分门别类地记载,只有记载而不论述。2、主体门类广狭不同 史体是以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为中心轴线,记事集中,论述深入、系统,虽也有许多门类,却围绕着一个核心内容,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和主线。志体重在资料收集,举凡一地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各个方面,事无巨细,只要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发展变化的事物,各个门类,各种重要资料,都在记述范围之内,平列叙事,并无明显的特定轴心。3、内容详略不同
6、一般说,史的范围较专、较约,志的范围则较广、较博。4、成书方法不同 史主要依据文献、调查研究或考古发掘论证过去,详古略今,论点集中,具有论述的特点。志则依靠调查采访,积累资料,详今略古,分门别类,各成体系。因此,史可由一个或数人写成,如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等,而志则须各行各业,兴师动众,有组织有领导,有经济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学者和专业工作者共同来完成。5、志是当代人写的,史是后代人写的。,7 (六)、志和史的区别 1、编写方法形式不同 史体,主,8,(七)、志书与年鉴的区别,1、编纂出版周期不同。相对而言,志书反映的是比较长的一段历史时期的积淀,续修周期长达十几年、二十年,有时甚至
7、更久,目前的有关规定是20年左右编修一次;年鉴一般是一年一期。2、体例形式不同。志书一般采用章节体,要求横分门类,纵述史实;年鉴一般采用条目体,讲究一事一记。3、时效性不同。志书资料,有着比较厚重的历史感;而年鉴记载的是一年的情况,时效性特征非常明显。4、属性不同。志书和年鉴虽然都具有资料性,但年鉴的主要功能是传播信息、服务大众。志书侧重的是它的资料性、史料性,所选材料必须具有存史价值。5、取材粗细不同。从内容看,志书的内容比年鉴系统、全面,宏观材料较多;而年鉴更强调具体、“新”和实用性,一事一条,微观材料占相当比例。6、产生的时代不同。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编史修志的传统,盛世修志是历代历朝的惯
8、例;而年鉴在我国的发展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应算是个新生事物。7、编写的方式不同。志书是按照一定体例要求来记述资料的,它不是资料汇编,也不是资料辑录,而是把资料经过整理、筛选、考证、鉴别、精选、提炼等一系列的加工过程,最后形成著述性文章。因此,志书重在写,而年鉴则重在编。,8 (七)、志书与年鉴的区别 1、编纂出版周期不同。相对,9,(八)、关于修志的法规文件,1、地方志工作条例2006年5月18日温家宝总理签发的第467号国务院令2、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的若干意见-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2007)1号文件3、地方志书质量规定-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2008)3号文件4、陕西省第二
9、轮三级志书行文规范-陕志办发(2007)8号文件5、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续修地方志工作的通知-宝政办发(2001)22号文件6、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第二轮修志工作的通知-宝政办发(2009)24号文件,9(八)、关于修志的法规文件1、地方志工作条例2006,10,(九)、志书的体例,即志书的整体结构和各种表现手段。 体例包括体裁、结构与章法等内容 志书体例涉及的方面很多,主要有体裁的运用、门类的设置、章节的层次和语言文字的规范。 志书的整体结构包括纵横交织的框架及层次的排列和分布,志书的表现手段主要是各种体裁,如志、记、传、图、表、录、照等。 结构(体式):就是指志书的样
10、式,主要有:平列体,就是将志书内容分为若干门类,并作并列平行排列,互不统辖;纲目体,将志书内容先分成若干大类,又在大类下再分细目,有以事类为纲,有以政区为纲;纪传体,是仿纪传体史书,以纪、志、表、传、录、谱、略等体裁分部类;三书体,清代章学诚在方志立三书议中提出的,志、掌故、文征;三宝体,即孟子尽心章中“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章节体,这是在清末被移用到志书中来的;编年体,以时间为序进行记述;分期体,就是在一级目上按时间顺序分类。基本要求:内容完整,横不缺要项,纵不断主线;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反映事物基本特征,记述有深度。,10 (九)、志书的体例 即志书的整体结构和各种表现手段。,
11、11,(九)、志书的体例,1、结构 即志书的编排形式。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横分门类,纵述事实,横不缺项,纵不断线,事以类从,类为一志,以事系人,人随事出 ”。 (1)总体结构 与我们熟悉的史书结构不一样。古代史书体例都是以年代为经,以事件为纬,论述往事,侧重于从纵的方面反映历史的连续性,要求史论结合。它的结构是一条线,形同圆柱。这是“史体”。而“志体”侧重于从横的方面来表现各种事物的广泛性,纵横结合,以横为主。史体纵看,志体横看。就是说,志体的结构象一个共同横断面,形同沙盘。 (2)局部结构 总体结构之下,各个部分也存在一个局部结构问题。如大事记,是采用编年体,还是采用纪事本末体,抑或采用编年与
12、记事本末结合体,都须精心安排。各专志,是先分期后分类,还是先分门别类,后依时顺叙,其结构是迥然不同的。其他部分如人物传、附录等,也都有个结构安排问题。 制定体例,首先要把类型确定下来,继之把各部分的结构也确定下来。一般新编地方志,是由概述、大事记、各专志、人物志、附录五部分组成,卷首加序和凡例,卷末附跋。以概述为纲,以大事记为经,以各专志为纬,形成总体基本结构。各专志是地方志的组成部分,结构上要服务总体设计,受其制约。,11 (九)、志书的体例 1、结构 即志书的编排形,12,(九)、志书的体例,2、体裁 包括述、记、志、传、图、表、考、录等。以志为主,各有专用。 (1)述 指简述、概述或总述
13、。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概括地纵述本 志所述范围的历史发展之大势,横陈现状的最基本情况。 (2)记 用于大事记,以时系事。它是为志体所吸收的史体。 (3)志 这是志书的一种特殊的体裁,是志书的主体。采用记事本末体 横排纵述各项事业及其各个侧面的内容。 (4)传 人物传记,专门用于写人物。 (5)图 各种地图、图片、照片、统计图、分布图、示意图等。 (6)表 各种表格。也是过去修史的一种专门体裁。 (7)考 所载资料的考证。 (8)录 附录、丛录,系资料辑存。 体例完备,指志、记、传、图、表、录、照各种体例都要运用,这是修志的客观要求。,12 (九)、志书的体例 2、体裁 包括述、记、,13,(九
14、)、志书的体例,3、章法 就是志书的结构或称编排规范,包括志书的基本框架、结合方式及层次安排,一般是以序开篇,带起全书,以述接继,观展全貌,以记为经,综记大事;以志为纬,分事详述;以传为翼,展示从文;图表随文,录以殿后,收录资料。文字、照片、图表,在一部书中应该是协调互补的关系 。 “寓观点于记述之中”,据事直书。 “重在记述,述而不论” 。 文风讲求平实精炼,13 (九)、志书的体例 3、章法,14,(九)、志书的体例,4、志书体例的具体要求 、坚持志体。横排门类,纵述史实,述而不论。体例科学、规范、严谨,适合内容记述的要求。 、体裁运用得当,以志为主。 述 根据志种和内容层次的不同,合理设
15、置,概述事物发展全貌和特点等。 记 大事记选录大事得当,重要事项不漏,时间、地点、人物(单位)、结果等要素齐备。 志门类设置合理。纵述史实把握事物的发端、变化和现状,不缺失,不缺主要事物、事物的主要方面和事物发展的重要阶段。 传 立传人物为在本行政区域有重大影响者,以及本院人物在外地有重大影响者。 图、照 注重典型性、资料性,从不同角度反映变化的情况。 表 设计合理,要素齐全,内容准确,不与正文简单重复。 录 附录的原始文献、补遗考订等资料具有重要存史价值。 索引 分类标准统一,名称概念清楚,提炼的标目符合主题原意,附缀正文页码准确。 、篇目设置符合“事以类聚”、“类为一志”的基本要求, 科学
16、分类与现实分工、全志整体性与分志相对独立性的关系处理妥当。 整体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归属得当,层次分明,排列有序。类目的升格或降格,使用适当。标题简明准确,题文相符,同一门类各级标题不重复。,14 (九)、志书的体例 4、志书体例的具体要求,15,(十)志书的记事原则,1、记述宏观、客观。避免微观、主观2、观点正确、准确。避免谬误、含混3、内容全面、创新。避免片面、因循4、记述本地、本业。不要越境、通典5、语言简明、简洁。避免繁琐、罗嗦6、重在结果、后果。少记过程、计划7、既记成就、成功,也记挫折、教训,15(十)志书的记事原则1、记述宏观、客观。避免微观、主观,16,(十一)志书的行文标准和
17、技术规范,一是用语标准 力求质朴、准确、简洁、精练。 二是称谓标准 用第三人称书写,机构、职务用当时名称,人物直书其名,不加任何褒贬词。 三是纪时标准 公历世纪、年代和时、分、秒的时间表述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公元前8世纪、20世纪90年代、14时12分36秒。年份不得简写。如1999年不应简写作“99年”。公历纪年中不得混用农历纪年。如公历1月不应写作“元月”。一般不使用时间代名词。如“今年”、“当月”、“当时”等,而用具体日期。不使用不清楚的时间概念。如“最近”、“目前”、“以前”、“大跃进时期”、“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末”等,应写明具体时间。 四是数字标准 应遵照1995年12月国家
18、技术监督局批准的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B/T158351995),正确使用数字。 五是计量单位及符号使用 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六是引文标准 要核实清楚,不许擅改。 七是注释标准 主要采用页下注,对句中个别词语作简单注释的,可采用文内括号注。,16(十一)志书的行文标准和技术规范一是用语标准 力求质朴、,17,数字标准,(A)行文中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的: 公历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 记数与计量(包括正负数、分数、小数、百分比、约数等)。如48、-25.01、1/6、4.5倍、34.6%、43、3000克、6.3万公里、17.3平方米、45岁、10个月、-16
19、、41/42次特别快车。 代号、代码和序号中的数字,如国办发20051号文件、HP-3000型电子计算机、8341部队(部队代号)。这也包括引文标注中的版次、页码等。使用阿拉伯数字应注意:凡4位和4位以上的数字,要采用国际通行的三位分节法,节与节之间空半个阿拉伯数字的位置,如6 541、23 418 326;凡5位以上的数字,尾数零多的,可改写以万、亿作单位,一般情况下,不得以十、百、千、十万、十亿等作单位,如236 000 000公里可改写为2.36亿公里或23600万公里。表示时间或数值范围时,以波浪式连接号“”连接。如19972000年、2130元、20%30%。对可能产生歧义的数值范围
20、表述,应力求准确。如600万800万吨不能写作600800万吨、1亿10亿元不能写作110亿元。(B)行文中应当用汉字的: 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数字专用名词、序数词、引录古籍的卷次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如: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三世界、一年四季、“十五”计划,五省一市、六六六、第一、星期五、相差十万八千里、二九师(部队番号)、史记卷八三。 相邻的两个数并列连用表示的概数和带“几”字的概数。如:三四米、五六天、七八十种、十之八九、十几等。 农历和中国清代以前历史纪年。如正月初八、丙寅年十月十五日、明万历五年十月二十日。,17数字标准(A)行文中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的:
21、,18,计量单位及符号使用,要按国务院1984年2月27日颁发的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计量单位的命令,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度量衡单位,要按标准的公制使用。除公斤、公里、公顷以外的“公字号”单位都应停止使用,如长度单位中的“公尺”、“公分”,应分别改为“米”、“厘米”;面积单位中的“公亩”,应改为平方米;容量单位中的“公升”,应改为“升”。市制一般不用,必要时可用“亩”。历史上的旧计量和外国计量单位,如“斗”、“石”;英制的“哩”、“码”、“磅”;日制的“坪”、“町”等,在引文或叙述当时历史史实时可以使用,但要作出法定计量单位的换算注释。温度应采用摄氏制,不用华氏和列氏制,如历史记载
22、中用华氏和列氏制,可照录,然后注明相当的摄氏度数。物理量量值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并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行文中一般不夹杂使用计算单位符号、数字符号、化学分子式和其他符号,但在公式中均使用各种符号,如:在行文中用“平方米”、“大于”、“小于”、“水”;在公式中用“”、“”、“”、“H2O”。在行文中,不得文字和符号交互使用,如前面写成30,后面写成三十摄氏度。应前后统一。,18计量单位及符号使用 要按国务院1984年,19,引文标准,所有引文、附录、选录,都必须忠实于原著,尽量不转引,如找不到原著,必须转引时,要注明引自何书何文。使用时要核实清楚,不许擅改。如原文有错别字应照录,可将改正之字置于“
23、”内。如原文有残缺的文字,则用“”充填。引文均须加引号,并在页下注明出处。引文中版次、页码,一般均使用阿拉伯数字。引用专著,其著录格式为:主要责任者、书名、版次、卷次、页码、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如: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修订2版,7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引用期刊中的文章,其著录项目和格式为:主要责任者、题名、期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页码。如:李四光:地壳构造与地壳运动,载中国科学,1973(4),400429页。引用报纸的著录格式为:原载年月日报第版。引用文书档案应注明字别、文号、标题。如:国发198187号文件关于加强医药管理的决定。,19引文标准 所有引文、附录、
24、选录,都必须忠实于,20,注释标准,要按国务院1984年2月27日颁发的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计量单位的命令,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度量衡单位,要按标准的公制使用。除公斤、公里、公顷以外的“公字号”单位都应停止使用,如长度单位中的“公尺”、“公分”,应分别改为“米”、“厘米”;面积单位中的“公亩”,应改为平方米;容量单位中的“公升”,应改为“升”。市制一般不用,必要时可用“亩”。历史上的旧计量和外国计量单位,如“斗”、“石”;英制的“哩”、“码”、“磅”;日制的“坪”、“町”等,在引文或叙述当时历史史实时可以使用,但要作出法定计量单位的换算注释。温度应采用摄氏制,不用华氏和列氏制,如
25、历史记载中用华氏和列氏制,可照录,然后注明相当的摄氏度数。物理量量值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并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行文中一般不夹杂使用计算单位符号、数字符号、化学分子式和其他符号,但在公式中均使用各种符号,如:在行文中用“平方米”、“大于”、“小于”、“水”;在公式中用“”、“”、“”、“H2O”。在行文中,不得文字和符号交互使用,如前面写成30,后面写成三十摄氏度。应前后统一。,20注释标准 要按国务院1984年2月27日,21,(十二)、志书质量的总体要求,观点正确,体例严谨,内容全面, 特色鲜明,记述准确,资料翔实, 表达通顺,文风端正,印制规范。,21(十二)、志书质量的总体要求 观点正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编写 要求 方法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98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