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知识全面版课件.pptx
《病理知识全面版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知识全面版课件.pptx(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病理知识,第1页/共38页,病理知识第1页/共38页,高血压,血压分类和定义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和(或)舒张压90压差: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值过大表示有动脉粥样硬化的隐患。分类 收缩压 舒张压 理想血压 120 和 80 正常血压 130 和 85 正常高值 130-139 或 85-89 高血压 轻度 140-159 或 90-99 中度 160-179 或 100-109 重度 180 或 110,第2页/共38页,高血压血压分类和定义第2页/共38页,病因遗传因素:家族聚集性环境因素:1 饮食:摄盐高;高蛋白质;饮酒(尤其 对收缩压) 2 精神应激:精神紧张;噪声环境其他因素:体重;
2、肥胖。高血压患者约1/3有不同程度 的肥胖。,第3页/共38页,病因第3页/共38页,病理 高血压早期无明显病理改变,长期高血压引起全身小动脉病变,最终导致重要靶器官心,脑,肾组织缺血。长期高血压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发展。心脏 左心室肥厚和扩大,称为高血压心脏病,最终导致心衰。脑 长期高血压使脑血管发生缺血与变性,易形成微动脉瘤,从而发生脑出血。肾脏 长期持续高血压加重肾脏过滤负荷,最终可导致肾功能衰竭。视网膜 视网膜小动脉早期发生痉挛,逐渐硬化。血压急骤升高可引起视网膜渗出及出血。,第4页/共38页,病理第4页/共38页,临床表现及并发症症状:大多起病缓慢,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常见有头
3、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在紧张或劳累后加重,不一定与血压水平有关,多数症状可自行缓解。也可出现视力模糊,鼻出血等较严重症状,约1/5患者无症状,反在测量血压或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被发现。体征:血压随季节,昼夜,情绪等因素有较大波动。冬季血压较高,夏季较低;血压有明显的昼夜波动,一般夜间血压较低,清晨起床活动后血压迅速升高,形成清晨血压高峰。并发症:1.高血压危象:因紧张,疲劳,寒冷,突然停服降压药等诱因,小动脉发生强烈痉挛,血压急剧上升,影,第5页/共38页,临床表现及并发症第5页/共38页,响重要脏器官血液供应而产生危急症状,在高血压早期与晚期均可发作。危象发生时,出现头痛,
4、烦躁,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急及视力模糊等严重症状。2.高血压脑病;发生在重症高血压患者,由于过高的血压突破了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脑组织血流过多引起脑水肿,表现为弥漫性严重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精神错乱,甚至昏迷,局灶性或全身性抽搐。3.脑血管病:脑出血,脑血栓。4.心衰5.慢性肾功能衰竭,第6页/共38页,响重要脏器官血液供应而产生危急症状,在高血压早期与晚期均可发,治疗 原则:(一)改善生活行为: 1.减轻体重 2.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 过6 克为宜。 3.补充钙和钾:多吃蔬菜和水果。 4.减少脂肪摄入 5.限制饮酒(二)药物治疗降压药的种类:1.利尿剂:吲达帕胺,呋塞米,
5、氯噻酮2.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倍他乐克)3.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斯同)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5.血管紧张素2受体阻滞剂:缬沙坦(代文),第7页/共38页,治疗第7页/共38页,降压药物作用特点:1.利尿药:利尿剂可增强其它降压药的疗效,但易引起乏力,尿量增多,痛风者禁用,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噻嗪类起效平稳缓慢,适于轻中度高血压。2.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降压迅速,强力,适于各种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尤其心率快者。主要障碍是心动过缓者不宜用,糖尿病患者禁用,因其能增加胰岛素抵抗。3.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其优点是:在老年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6、高钠摄入不影响降压疗效,嗜酒患者也有好的疗效,可用于合并糖尿病,冠心病者。其缺点是:心率增快,面部潮红,头痛,下肢水肿。,第8页/共38页,降压药物作用特点:第8页/共38页,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易引起刺激性干咳、血管水肿。 卡托普利、依那普利 血管紧张素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血管紧张素 血管收缩 血压升高茶色素同时降低血浆中内皮素、血栓素等缩血管物质的含量,从而改善心、脑缺血缺氧,保护心肌细胞和脑组织细胞免受缺血损伤和缺血后再灌注的损伤。5.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如缬沙坦(代文),阻滞血管紧张素,第9页/共38页,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
7、利,易引起刺,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而引起的。【分型】四型:型,型,其他特殊类型,妊娠期糖尿病,第10页/共38页,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临床表现】 代谢紊乱:血糖升高后因渗透性利尿而引起多尿,继而因口渴而多饮水。患者外周组织对葡萄糖利用障碍,脂肪分解增多,蛋白质代谢负平衡,患者肌肉渐见消瘦,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儿童生长发育受阻。为了补偿损失的糖分,维持机体活动,患者常易饥,多食,故糖尿病的表现常被描述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第11页/
8、共38页,【临床表现】第11页/共38页,【并发症】急性并发症: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高渗性昏迷)2.糖尿病患者脂质代谢紊乱 脂肪分解升高-酮体-酮症酸中毒茶色素抑制脂肪分解,调节脂代谢紊乱,降血脂,从而改善血凝。感染:常发生皮肤化脓性感染,可反复,有时可引起败血症或脓毒血症。皮肤真菌感染如足癣,体癣也常见;合并肺结核;尿路感染;肾乳头坏死。慢性并发症:一、大血管病变 糖尿病人群中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较高,肢体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常以下肢动脉病变为主,表现为下肢疼痛,感觉异常和间歇性跛行,严重供血不足可导致肢体坏疽。,第12页/共38页,【并发症】第12页/共38页,二、微
9、血管病变 微循环障碍,微血管瘤形成,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典型改变。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神经、心肌组织,其中尤以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为最重要。 1.糖尿病肾病 是1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病程超过10年,大多有程度不大的视网膜病变,可致失明。三、神经病变 病变部位以周围神经为最常见,通常为对称性,下肢重,病程缓慢。临床上先出现肢端感觉异常,分布如袜子或手套状,伴麻木、针刺、灼热或如踏棉垫感,有时伴痛觉过敏,随后有肢痛,呈隐痛、刺痛或烧灼样痛,夜间及寒冷季节加重,后期可出现肌萎缩,多见于手、足小肌肉,大腿肌。,第13页/共38页,二、微血管病变 微循环障
10、碍,微血管瘤形成,微血管基底膜,粥样硬化病变是对内膜损伤作出的炎症纤维增生性反应。茶色素缓解微循环平滑肌和毛细血管括约肌的痉挛,增加组织中血液的灌注。血管收缩 血压升高粥样硬化病变是对内膜损伤作出的炎症纤维增生性反应。血脂、脂蛋白代谢:高血压早期无明显病理改变,长期高血压引起全身小动脉病变,最终导致重要靶器官心,脑,肾组织缺血。五、 缓解方式:一般停止原来诱发症状的活动后即可缓解,舌下含硝酸甘油也可。五、糖尿病足 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截肢、致残。三、神经病变 病变部位以周围神经为最常见,通常为对称性,下肢重,病程缓慢。临床上,脂质主要是指甘油三酯和胆固醇;,自主神经病变也常见,
11、临床表现为:瞳孔改变(缩小且不规则),排汗异常(无,小,多),胃排空延迟,腹泻(饭后或午夜),便秘,直立性低血压,持续心动过速以及尿量升高,尿失禁,尿潴留。四、眼的其他病变:黄斑病、白内障、青光眼。五、糖尿病足 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截肢、致残。【诊断】最新标准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糖水平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11.1 mmol/L空腹血糖在3.9-6.0 mmol/L为正常,空腹血糖调节为5.6-6.9 mmol/L,7.0 mmol/L考虑为糖尿病。,第14页/共38页,粥样硬化病变是对内膜损伤作出的炎症纤维增生性反应。自主神,【治疗】 糖尿病现状治疗的5个要点,分别
12、为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血糖监测、药物治疗、糖尿病教育。一、饮食治疗 提倡用粗制米、面和一定量杂粮,忌食用葡萄糖、蔗糖、蜜糖及其制品(各种糖果、甜糕点、饼干、冰淇淋、含糖饮料)二、口服药物治疗1. 促进胰岛素分泌 只适用于无急性并发症的型糖尿病。磺脲类如格列齐特等,不良反应主要是引起低血糖;非磺脲类主要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2.双胍类 提高葡萄糖运转能力,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3.胰岛素增敏剂 提高细胞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三、胰岛素治疗,第15页/共38页,【治疗】第15页/共38页,血脂异常、脂蛋白异常血症,定义高脂血症: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中一种或多种
13、脂质高于正常,称为高脂血症。可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或两者兼有。人体内的中性脂肪(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和类脂(磷脂、糖脂)统称为脂质。临床上,脂质主要是指甘油三酯和胆固醇;血脂指血浆中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血浆脂蛋白分五类,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为其中两类。,第16页/共38页,血脂异常、脂蛋白异常血症定义第16页/共38页,分类高脂血症分类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由先天性基因缺陷所至。继发性由一些全身性疾病引起,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某些药物等。继发性高脂血症(高脂蛋白血症)病因分类: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高甘油三酯血症:糖尿病(
14、未控制)、尿毒症(透析时)、肥胖症、饮酒、痛风。高异常脂蛋白血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内外胆道梗阻、胆汁淤积性肝胆病、胆汁性肝硬化。 1.糖尿病:主要表现为血清TG水平升高,餐后尤为明显,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 2.甲减:胆固醇水平上升,血甘油三酯水平上升。 3.肾病:高密度脂蛋白下降,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上升。,第17页/共38页,分类第17页/共38页,血脂、脂蛋白代谢:甘油三酯:血浆中甘油三酯是机体恒定的供给能量来源,在体内被分解后进入循环供组织利用。若来源过多或分解代谢障碍,均可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胆固醇:用于构成细胞膜,生成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胆酸盐、储存于组织,未被吸收的则经转化成
15、为类固醇随粪便排出,食物中的纤维素可减少胆固醇吸收。胆固醇浓度升高,代谢紊乱,可积聚于血管内壁形成斑块,造成管腔狭窄。低密度脂蛋白:易进入动脉壁内,更易被氧化修饰,有较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高密度脂蛋白:有利于外周阻织移除胆固醇,从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可将动脉壁的胆固醇斑块运至肝脏进行分解代谢,并与低密度脂蛋白竟争细胞表面受脂蛋白受体,使细胞免遭破坏。茶色素可降低血脂,即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同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改善血粘度,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第18页/共38页,血脂、脂蛋白代谢:第18页/共38页,临床表现:血脂紊乱可在相当长时间无症状,其主要临床表现有两方面,即脂质在真皮内沉积引起
16、黄色瘤及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治疗:脂代谢紊乱,尤其是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VLDL)上升,高密度脂蛋白(HDL)下降,与冠心病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相关。1.饮食治疗:降低血浆胆固醇,减轻体重,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科学膳食、均衡营养。2.药物治疗:他汀类(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3.体育锻炼:规律、适量活动、戒烟酒。,第19页/共38页,临床表现:第19页/共38页,动脉粥样硬化,病因、发病情况:主要危险因素:1.年龄、性别: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岁以后进展较快,女性较男性发病率低。2.血脂异常:脂质代谢异常是
17、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下降。3.血压:高血压患者患本病较血压正常者高3-4倍。4.吸烟:吸烟者发病率增高2-6倍。5.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组称为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各种动脉硬化的共同点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第20页/共38页,动脉粥样硬化病因、发病情况: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组称,次要危险因素:一、肥胖二、从事体力活动少,脑力活动紧张,经常工作紧迫感者。三、西方饮食方式:常进高热量、含较多动物性脂肪、糖、盐者。四、遗传因素:5倍五、性情急躁、好胜心和竞争性强、不善于劳逸结合者。发病机制: 粥样硬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病理 知识 全面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95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