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光刻与刻蚀工艺ppt课件.ppt
《第六章光刻与刻蚀工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光刻与刻蚀工艺ppt课件.ppt(20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微电子工艺学Microelectronic Processing第六章 光刻与刻蚀工艺,张道礼 教授Email: zhang-Voice: 87542894,6.1 概述,基本工艺步骤:平面工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现今的集成电路(IC)工艺。显示平面工艺的几个主要步骤包含氧化(oxidation)、光刻(1ithography)、离子注入(ion implant)和金属化(metallization)。,6.1 概述,氧化:高品质SiO2的成功开发,是推动硅(Si)集成电路成为商用产品主流的一大动力。一般说来, SiO2可作为许多器件结构的绝缘体,或在器件制作过程中作为扩散或离子注入的阻挡层。如在
2、p-n结的制造过程中, SiO2薄膜可用来定义结的区域。图 (a)显示一无覆盖层的硅晶片,正准备进行氧化步骤。在氧化步骤结束后,一层SiO2就会均匀地形成在晶片表面。为简化讨论,图 (b)只显示被氧化晶片的上表层。,6.1 概述,光刻技术被用来界定p-n结的几何形状。在形成SiO2之后。利用高速旋转机,将晶片表面旋涂一层对紫外光敏感的材料,称为光刻胶(photo-resist)。将晶片从旋转机拿下之后图 (c),在80C100C之间烘烤。以驱除光刻胶中的溶剂并硬化光刻胶,加强光刻胶与晶片的附着力。如图 (d)所示,下一个步骤使用UV光源,通过一有图案的掩模版对晶片进行曝光。对于被光刻胶覆盖的晶
3、片在其曝光的区域将依据光刻胶的型态进行化学反应。而被暴露在光线中的光刻胶会进行聚合反应,且在刻蚀剂中不易去除。聚合物区域在晶片放进显影剂(developer)后仍然存在,而未被曝光区域(在不透明掩模版区域之下)会溶解并被洗去。,6.1 概述,图 (a)为显影后的晶片。晶片再次于120180 之间烘烤20min,以加强对衬底的附着力和即将进行的刻蚀步骤的抗蚀能力。然后,使用缓冲氢氟酸作酸刻蚀液来移除没有被光刻胶保护的一。氧化硅表面,如图4(b)所示。最后,使用化学溶剂或等离子体氧化系统剥离(stripped)光刻胶。图 (c)显示光刻步骤之后,没有氧化层区域(一个窗户)的最终结果。晶片此时已经完
4、成准备工作,可接着用扩散或离子注入步骤形成p-n结。,6.1 概述,在扩散方法中,没有被SiO2保护的半导体表面暴露在相反型态的高浓度杂质中。杂质利用固态扩散的方式,进入半导体晶格。在离子注入时,将欲掺杂的杂质离子加速到一高能级,然后注入半导体内。 SiO2可作为阻挡杂质扩散或离子注入的阻挡层。在扩散或离子注入步骤之后,p-n结已经形成,如图(d)所示。由于被注入的离子横向扩散或横向散开(lateral straggle,又译横向游走)的关系,P型区域会比所开的窗户稍微宽些。,6.1 概述,在扩散或离子注入步骤之后,欧姆接触和连线在接着的金属化步骤完成图 (e)。金属薄膜可以用物理气相淀积和化
5、学气相淀积来形成。光刻步骤再度用来定义正面接触点,如图 (f)所示。一相似的金属化步骤可用来定义背面接触点,而不用光刻工艺。一般而言,低温(500。C)的退火步骤用来促进金属层和半导体之间的低电阻接触点。随着金属化的完成,p-n结已经可以工作了。,6.1 概述,图形转移(pattern transfer)是微电子工艺的重要基础,其作用是使器件和电路的设计从图纸或工作站转移到基片上得以实现,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在衬底上建立三维图形的过程,包括光刻和刻蚀两个步骤。 光刻 (lithography,又译图形曝光 ):使用带有某一层设计几何图形的掩模版(mask),通过光化学反应,经过曝光和显影,使
6、光敏的光刻胶在衬底上形成三维浮雕图形。将图案转移到覆盖在半导体晶片上的感光薄膜层上(称为光致光刻胶、光刻胶或光阻,resist,简称光刻胶)的一种工艺步骤。 这些图案可用来定义集成电路中各种不同区域,如离子注入、接触窗(contact window)与压焊垫(bonding-pad)区。而由光刻所形成的光刻胶图案,并不是电路器件的最终部分,而只是电路图形的印模。,6.1 概述,在集成电路制造中,主要的光刻设备是利用紫外光(0.20.4m)的光学仪器。 刻蚀:在光刻胶掩蔽下,根据需要形成微图形的膜层不同,采用不同的刻蚀物质和方法在膜层上进行选择性刻蚀。 这样,去掉光刻胶以后,三维设计图形就转移到
7、了衬底的相关膜层上。图形转移工艺是如此重要,以至一种微电子工艺技术的水平通常以光刻和刻蚀的图形线宽(特征尺寸)表示。,6.1 概述,光刻(lithography)是以一种被称为光刻胶的光敏感聚合物为主要材料的照相制版技术。集成电路发明至今,电路集成度提高了六个数量级以上,主要归功于光刻技术的进步。,8.2 光刻工艺,光刻工艺的重要性源于两个方面: a. 微电子制造需进行多次光刻,耗费总成本的30。因此光刻是主流微电子制造过程中最复杂、昂贵和关键的工艺; b. 随着器件和电路特征尺寸的不断缩小,光刻工艺已成为微电子技术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 在目前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光刻图形尺寸会遇到一系列技术上甚
8、至理论上的难题,因此大批科学家和工程师正在从光学、物理学、化学、精密机械、自动控制以及电子技术等不同途径对光刻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8.2 光刻工艺,以ULSI为例,对光刻技术的基本要求包括几个方面:a. 高分辨率:以线宽作为光刻水平的标志;b. 高灵敏度光刻胶:为提高产量,希望曝光时间尽量短;c. 低缺陷:光刻引入缺陷所造成的影响比其它工艺更为严重;d. 精密的套刻对准:一般器件结构允许套刻误差为线宽的10;e. 对大尺寸基片的加工:在大尺寸基片上光刻难度更大。,8.2 光刻工艺,光刻胶 光刻胶(photoresist,又称光致抗蚀剂)是一类对辐照敏感的、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的有机高
9、分子化合物,这类化合物中均含有一种可以由特定波长的光引发化学反应的感光剂(PAC: photoactive compound)。依其对光照的反应分成正性光刻胶与负性光刻胶。 在一定外界条件(如曝光)的作用下,光刻胶的分子结构由于光化学反应而发生变化,进而引起其化学、物理或机械性质发生相应变化,例如在显影液中的溶解度发生变化,由可溶性变为不可溶性或者相反。这样,光刻胶感光部分与未感光部分在显影液中的溶解速度就出现差异。在微电子工艺中,就是利用光刻胶的这一特性来进行光刻的。,8.2 光刻工艺,正胶和负胶图形转移,光刻胶通常可分为正性胶和负性胶两类,两者经曝光和显影后得到的图形正好相反。显影时,正胶
10、的感光区较易溶解而未感光区不溶解,所形成的光刻胶图形是掩模版图形的正映象。负胶的情况正相反,显影时感光区较难溶解而未感光区溶解,形成的光刻胶图形是掩模版图形的负映象。,8.2 光刻工艺,光学光刻使用的正胶通常含有三种主要成分:酚醛树脂、感光剂和有机溶剂。曝光前的光刻胶基本上不溶于显影液。曝光时,感光剂 如 g 线(436 nm)和 i 线(365 nm)光刻时正胶中的重氮醌(DNQ),因吸收光能而导致化学结构发生变化,在显影液中的溶解度比曝光前高出很多(约100倍)。显影后,感光部分光刻胶被溶解去除。,8.2 光刻工艺,负胶是一种含有感光剂的聚合物。曝光时,感光剂将吸收的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而引起
11、链反应,聚合物分子间发生交联,形成不溶于显影液的高分子交联聚合物。显影后,未感光部分的光刻胶被去除。负胶的主要缺点是显影时吸收显影液溶剂而膨胀,限制了其分辨率。,8.2 光刻工艺,下图(a)为典型的曝光反应曲线与正胶的影像截面图。反应曲线描述在曝光与显影过程后,残存刻胶的百分率与曝光能量间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未被曝光,少量刻胶也会溶于显影液中。,图 (a)的截面图说明了掩模版图形边缘与曝光后光刻胶图形边缘的关系。由于衍射,光刻胶图形边缘一般并不位于掩模版边缘垂直投影的位置,而是位于光总吸收能量等于其阈值能量ET处。 图 (b)为负胶的曝光反应曲线与图形的截面图。,8.2 光刻工艺,光刻胶
12、的性能参数a. 光学性质:如灵敏度、分辨率、对比度、折射率;b. 力学和化学性质 :如固溶度、黏滞度、抗蚀性、热稳定性、流动性和对环境气氛的敏感度;c. 其它性质:如纯度、金属含量、可使用范围、有效期和燃点;一、分辨率 分辨率是指每毫米宽度内能够光刻出可分辨的最多线对数,它是对光刻工艺可以达到的最小图形尺寸的一种描述。在线宽 L 与线条间距相等的情况下,分辨率为: ,光刻分辨率受光刻系统、光刻胶和光刻等多方面因素影响。,8.2 光刻工艺,二、灵敏度 光刻胶的灵敏度是指完成光刻所需最小曝光剂量(光能量,mJ/cm2)。对于光化学反应,灵敏度是由曝光效率决定的,而曝光效率可以定义为参与曝光的光子能
13、量与进入光刻胶的光子能量的比值。通常正胶比负胶有更高的曝光效率,因此正胶的灵敏度比较大。对于一个给定的曝光强度,灵敏度大的光刻胶曝光时间较短,且曝光效果较好。但如果灵敏度过大,光刻胶在室温下就可能发生热分解,使其储存有效期缩短。 在使用正胶曝光的过程中,要注意光刻胶与曝光源之间的匹配关系。光刻胶与曝光波长之间的谐调非常重要,因为其它谱系的光线(如黄光和绿光)对光刻胶也会产生一定曝光效果。一般要求非曝光区对光波的吸收系数不能大于40,否则将影响曝光图形。,8.2 光刻工艺,三、对比度 对比度是衡量光刻胶区分掩模版上亮区与暗区的能力大小的指标。从理论上说,光刻胶的对比度会直接影响曝光后光刻胶图形的
14、倾角和线宽。,8.2 光刻工艺,为测量光刻胶的对比度,可以将一定厚度的光刻胶在不同辐照剂量下曝光,测量显影后剩余光刻胶的厚度(留膜率),利用留膜率与曝光剂量的关系曲线进行计算。,对于负胶,存在一个临界曝光剂量 D0。曝光剂量小于D0时,负胶在显影液中完全可溶,不会形成曝光图形。曝光剂量达临界值后,感光区剩余膜厚随曝光剂量增大而增大。 当曝光剂量达到 D100 以上时,感光区剩余膜厚最终达到初始时负胶的厚度。因此,负胶的对比度取决于曲线的曝光剂量取对数坐标之后得到的斜率。,负胶光刻胶对比度曲线,8.2 光刻工艺,正胶的感光区剩余膜厚与曝光剂量的关系如右图所示。D0为感光区光刻胶在显影液中完全不溶
15、,即在光刻胶上不产生曝光图形所允许的最大曝光剂量。D100为感光区光刻胶在显影液中完全可溶所需的最小曝光剂量。可以看出,感光区剩余膜厚随曝光剂量的增加逐渐减小。对比度与该曲线外推斜率的绝对值有关:,正胶光刻胶对比度曲线,8.2 光刻工艺,在理想曝光过程中,辐照在光刻胶上的投影区域应该与掩模版的透光区域完全相同,其它区域没有辐照投影。但在实际曝光过程中,由于衍射和散射的影响,光刻胶所受辐照具有一定分布,因此显影后剩余光刻胶层的侧面通常有一定斜坡。 侧墙的倾斜角度与光刻胶对比度和膜厚有关。光刻胶对比度越高,剩余光刻胶层侧墙越陡。而光刻胶层侧墙陡度越大,线宽测量的精确度越高。同时,侧墙陡峭的光刻胶层
16、可以减小刻蚀过程中的钻蚀效应,提高图形转移分辨率。,显影后的理想光刻胶剖面,8.2 光刻工艺,另一个可以从对比度中得到的光刻胶性能指标是调制传输函数(MTF),它可以用来描述曝光图形的质量:其中Imax 和Imin 分别为曝光图形上最大和最小辐照强度。 光刻胶临界调制传输函数(CMTF)为: CMTF的典型值约为0.4。如果一个实际光刻图形的MTF小于所用光刻胶的CMTF,则光刻图形上的最小尺寸线条不能被分辨。反之,则可能被分辨。 对比度与CMTF的关系为: 对于曝光系统,如果该系统对各种线条的MTF均已知,则根据光刻胶对比度可计算出该系统能够形成的最小图形尺寸。,8.2 光刻工艺,改进光刻胶
17、技术,a. 多层光刻胶技术(MLR):采用性质不同的多层光刻胶,利用其抗蚀性、对比度等方面的不同性能完成高分辨率的光刻。主要包括:硅化学增强(Si-CARL)工艺;使用对比增强层(CEL)工艺;硅烷基化光刻胶表面成像工艺。b. 抗反射涂层技术(ARC):在光刻胶的表面或底部涂上一层抗反射层,对反射光线进行吸收,从而降低驻波效应。c. 化学增强(CA)深紫外光刻胶技术:在深紫外光刻胶中添加光敏酸(PAG),增强光刻胶在显影液中的可溶性。与DNQ树脂光刻胶相比,CA胶的最大优点是具有相对高的光敏度和对比度。,8.2 光刻工艺,光刻掩模版 掩模版的作用是有选择地遮挡照射到衬底表面的光(电子束、X 射
18、线),以便在衬底光刻胶薄膜上形成需要转移的图形。常用掩模版类型有超微粒干版(乳胶版)、金属硬面版以及一些满足特殊需要的掩模版(如X射线掩模、柔性掩模、凸起掩模和软片掩模等)。 光学光刻掩模版通常采用金属硬面版,即在玻璃基板表面淀积一层几十到几百纳米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薄膜(如铬膜、氧化铬膜和氧化铁膜),掩模图形最终就是在这些薄膜上形成的。目前以溅射淀积的铬膜(厚度100nm左右)最常用,主要因为铬膜的淀积和刻蚀相对容易,而且对光线完全不透明。在铬膜下方通常还有一层增加黏附力的铬氮化物或氧化物膜,上方有一层厚度为20nm的Cr2O3 抗反射层。,8.2 光刻工艺,用于IC制造的掩模版通常为缩小倍数
19、的掩模版(reduction reticle,简称reticle)。 掩模版制作的第一步为电路设计者以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完整地将电路图描绘出来。然后,将CAD得到的数据信息传送到电子束光刻的图形产生器,再将图案直接转移至对电子束敏感的掩模版上。 此掩模版是由融凝硅土(fused silica)的基底覆盖一层铬膜组成。电路图案先转移至电子敏感层进而转移至底下的铬膜层,掩模版便完成了。,8.2 光刻工艺,掩模版上的图形代表一层IC设计,将综合的布局图按照IC工艺分成各层掩模版,如隔离区为一层、栅极区为另一层等,这些掩模版的组合就是一组IC工艺流程。 一般而言,一组完整的IC工艺流程包含1520道不
20、同的掩模版。 标准尺寸的掩模版衬底由1515cm2、0.6cm厚的融凝硅土制成。 掩模版尺寸是为了满足4:1与5:1的曝光机中透镜透光区域的尺寸;厚度的要求是为了避免衬底扭曲而造成图案移位的错误;融凝硅土衬底则利用其热膨胀系数低、对短波长光的透射率高与高机械强度。,8.2 光刻工艺,下图为已制作完成具有几何形状图案的掩模版,用于工艺评估的一些次要芯片位置也显示在掩模版上。,8.2 光刻工艺,光学光刻掩模版,此外,在形成掩模图形后还需要用保护膜(12 m厚的硝化纤维素醋酸盐、碳氟化合物)将版的表面密封。这层保护膜可以避免掩模版污染,且透光性好、结实耐清洗,长时间暴露在UV射线下仍能保持形状。,8
21、.2 光刻工艺,通过微细图形加工技术在掩模材料上形成掩模图形即可得到所需要的掩模版。目前的掩模版制作(简称制版)一般分为两个阶段: a. 原图数据的产生:由 CAD 产生作图数据,形成掩模(PG)文件; b. 图形发生:由 PG 文件驱动和控制图形发生器、刻图机等将掩模图形转移到掩模衬底上。,8.2 光刻工艺,原图数据产生流程,8.2 光刻工艺,版图设计,版图设计规则:,8.2 光刻工艺,目前的制版工艺大多采用电子束图形发生器。电子束图形发生器实际上是一台电子束曝光机,其曝光“光源”不是平行平面光,而是一束聚焦得很细的电子束。由于束斑极细,因此需曝光的图形是通过逐点被电子束照射而完成曝光全过程
22、的。电子束制版不仅速度快,而且分辨率非常高。 电子束制版的主要工艺过程为: 镀铬基板涂覆 EBR 胶 前烘 电子束照射 显影 坚膜 刻蚀铬膜 去胶。,8.2 光刻工艺,8.2 光刻工艺,掩模版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图形转移的质量,进而影响器件性能和成品率。通常对掩模版有以下质量要求: a. 图形尺寸准确,符合设计要求; b. 整套掩模版中的各块版应能依次一一套准,套准误差小; c. 图形明暗区域之间的反差高,一般要求大于2.5; d. 图形边缘光滑陡直,过渡区小; e. 图形及整个版面基本无针孔、小岛、划痕等缺陷;,光掩膜缺陷检查装置,8.2 光刻工艺,f. 坚固耐用,不易变形。 缺陷密度是掩模版质
23、量的一个主要指标,这里既包括掩模版制作过程也包括使用过程造成的缺陷。因此,掩模版的检查与清洁对大面积芯片获得高成品率( )是至关重要的。,10道掩模版的成品率,每道掩模版中包含不同缺陷密度所产生的影响,8.2 光刻工艺,光学曝光系统 图案的转移是利用光刻设备来完成的光刻机的性能可由下面三个参数来判别:分辨率(resolution)、套准精度(registration)与产率(throughput,又译产量)。 分辨率是指能精确转移到晶片表面光刻胶膜上图案的最小尺寸; 套准精度是指后续掩模版与先前掩模版刻在硅片上的图形互相对准的程度; 而产率则是对一给定的掩模版,每小时能曝光完成的晶片数量。,8
24、.2 光刻工艺,光收集:比如通过抛物面反射镜。光过滤:选择特定波长的光。比如通过一系列的组合滤波器。混光:使曝光区域的辐照强度均匀。比如通过蜂窝透镜,光纤束等。光准直和成形:比如通过各种透镜。,光收集:2;混光:7;光过滤:5,6;准直和成形:4,9。,光学成像系统:,8.2 光刻工艺,评价光学曝光系统的指标,其中:R是分辨率;k 是常数;NA 是光学系统的数值孔径,它表征透镜光收集和聚焦的能力;DOF(Depth of Focus)是聚焦深度; 是光波长;MTF是调制传输函数;I 是辐照强度。,(Rayleigh criterion),8.2 光刻工艺,主要光学曝光系统 光刻必须通过曝光系统
25、来完成。最基本的光学曝光系统有两种:遮蔽式曝光(shadow printing )和投影式曝光(projection printing )。遮蔽式曝光系统又分为接触式(contact printing)和接近式(proximity printing)两种形式。,遮蔽式曝光系统示意,8.2 光刻工艺,对遮蔽式曝光,可达到的最小线宽(CD: critical dimension)约为 , 为曝光所用的光波波长,d 为掩模版与衬底之间的距离(包括光刻胶的厚度)。显然,接触式曝光的分辨率较高(可达曝光波长量级),但在实际应用中掩模版损坏和由此产生的低成品率等问题使这一工艺在大多数生产环境中并不实用。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 光刻 刻蚀 工艺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94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