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化学与工艺6泡沫ppt课件.ppt
《聚氨酯化学与工艺6泡沫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氨酯化学与工艺6泡沫ppt课件.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聚氨酯化学与工艺,Chap.4聚氨酯泡沫塑料4.1性能特点及分类4.2聚氨酯泡沫塑料合成的化学反应4.3 聚氨酯泡沫体的胶体化学及物理化学,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分类,熟悉掌握形成泡沫的化学反应、成泡原理、稳定原理,了解泡沫材料的加工工艺方法,了解块状泡沫、模塑泡沫的制备方法,掌握制备泡沫材料所用原料种类,熟悉软泡、硬泡、高回弹等泡沫的配方计算方法,了解泡沫材料的用途。,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of PolyurethanePolyurethane Foam,第四章聚氨酯泡沫 4.1 性能特点及分类,聚氨酯泡沫塑料:由大量微细孔洞及聚氨酯
2、树脂孔壁组成的多孔性聚氨酯材料,一般称之为“聚氨酯泡沫塑料”(Polyurethane Foam or Cellular Polyurethane)。 聚氨酯泡沫是聚氨酯材料中用量最大的品种之一,用量在50以上。,主要特征:多孔性、低密度、比强度高、无臭、透气性好(软泡)、高绝热性(硬泡)、泡孔均匀、耐老化,对金属、木材、玻璃、纤维等具有很强的粘附性。 根据所用原料品种不同及配方用量的变化,可以制成不同密度、不同性能的软泡、半硬质以及硬质泡沫材料,用于各种保温隔热材料、缓冲材料、座椅靠垫及床垫等。,在聚氨酯泡沫发展过程中,在工艺技术上有两大突破,有效地推动了这一品种的高速增长。第一、使用廉价的
3、聚醚多元醇取代聚酯多元醇。第二、聚氨酯泡沫塑料专用催化剂的研制和使用是该材料得以高速发展的“催化剂”。第三、各种加工新装备的研制和使用。,由于生产工艺的不同以及配方组分的可调性,聚氨酯可以制备许多不同品种的泡沫塑料,分类如下。硬泡及软泡高密度及低密度泡沫聚酯型、聚醚型泡沫TDI型、MDI型泡沫聚氨酯泡沫及聚异氰脲酸酯泡沫一步法及预聚法生产连续法及间歇法生产块状泡沫和模塑泡沫,PU foam type,4.2聚氨酯泡沫制备的化学反应,聚氨酯泡沫体的制备是比较复杂的过程,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反应速度快。聚氨酯泡沫体的合成过程伴随着大量热量放出。反应类型复杂、多样,且彼此间有选择性和竞争性。从原料
4、到产品,相态会产生突变,体积会快速增长。聚氨酯制备所用基础原料来源多样。,聚氨酯材料的发泡成型过程是物理、化学作用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的过程,影响泡沫上升、凝固的过程比较复杂。,1) 基本反应(-NCO与-OH、-NH2、H2O的反应) 多元醇与多异氰酸酯生成聚氨酯的反应,是所有聚氨酯泡沫塑料制备中都存在的反应。发泡过程中的“凝胶反应”一般即指氨基甲酸酯的形成反应。因为泡沫原料采用多官能度原料,得到的是交联网络,这使得发泡体系能够迅速凝胶。基团的反应式如下:,在有水存在的发泡体系中,例如聚氨酯软泡发泡体系、水发泡聚氨酯硬泡体系,多异氰酸酯与水的反应不仅是生成脲的交联(凝胶)反应,而且是重要的产气
5、发泡反应。所谓“发泡反应”, 一般是指有水与异氰酸酯反应生成取代脲,并放出CO2的反应。 上述几个反应产生大量热量,这此热量可促使反应体系温度的迅速增加,使发泡反应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并且,反应热为物理发泡剂(辅助发泡剂)的气化发泡提供了能量。,2)交联反应 在聚氨酯的合成过程中,所用原料官能度通常均大于2或等于2,当f2时,正常条件下反应得到线形分子,当f2时,生成的聚氨酯分子将出现支化和交联网状结构,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即使是f2,也能生成支化和交联网状结构。 在聚氨酯的合成过程中,生成的脲基和氨基甲酸酯都含有NH结构,在高温下(120140)和100下和NCO反应生成脲基甲酸酯和缩二脲交联
6、。,3)异氰酸酯的自聚反应 异氰酸酯的三聚化反应也是十分重要的反应之一,在适当的催化剂下,生成N-C六元环结构,目前已发展成为异脲氰酸酯类型的泡沫塑料(PIR)。 这种新的绝热硬泡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热、耐燃性能,长期连续使用温度为150,短期使用温度可达200,具有优异的耐火焰贯穿能力,燃烧时发烟量小,主要用于要求严格的建筑行业中。,4.3 聚氨酯泡沫体的胶体化学及物理化学,一、泡沫的形成 聚氨酯泡沫体的生成过程,在伴随大量气体物质产生的同时,液态相原料会迅速转变成固体。涉及液态向固态的转换和气态物质生成逸出的平衡问题。,要想获得优异的泡沫体。必须对聚氨酯泡沫体形成过程中的相态变化过程进行研究,
7、尽管这种形成过程连续而快速。示踪难度较大。但国外的许多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系统的基础研究工作。 实验证明,在二氧化碳和一氟三氯甲烷发泡体系中,泡沫体的形成一般是经历以下三个阶段。,液体中气体浓度变化对核化和泡沫气体增长的相互关系,乳白时间,第一阶段是气体成核过程 首先原料在液态中反应或依靠反应产生的温度产生气体物质并使气体挥发。随着反应的进行和反应热量的大量产生,气体物质的发生量和挥发量不断增加。气体浓度增加到超过饱和浓度后,在溶液相中开始形成细微的气泡、并上升,即发泡历程中所示的I区。在I区即将结束时,在液相聚氨酯混合物料中即出现乳白现象。该时间在聚氨酯泡沫体生成中称为乳白时间(cream t
8、ime)。,第二阶段称为自行核化过程 在此阶段,气体浓度不断增加并达到一定程度后,气体浓度会逐渐下降,新的气泡不再产生,溶液中的气体逐渐达到平衡饱和浓度。在此阶段,液体物料粘度不断上升,气体在逐渐粘稠的液态相中不断合并、扩大,气泡的体积不断扩大。作为气泡外壁的粘稠液态相逐渐变薄。由于气体和液体两个相界面的表面张力关系。气泡体积由小变大,并逐渐由圆球状变成由聚合液薄膜组成的立体几何体,最后形成立体网络结构的开放式微孔。在聚氨酯泡沫体的合成过程中。该阶段表现出聚合物体积膨胀、泡沫上升。,第三阶段 完成发泡过程 气体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气泡不再产生,并随着气体的渗透作用,浓度继续下降。在聚合物泡沫
9、壁由粘稠液态转变成非流动的固态过程中达到最终的饱和平衡,即在上图中第区中完成发泡过程。,在发泡的过程中,采取某些措施将有利于致密、均匀的泡沫体生成。 在原料中添加泡沫成核剂是常用的办法之一。例如在配方中预先溶解或在混合部分引入一定量的气体。都将有利于气泡的“核化”作用。,成核剂: 引起气泡形成的物质。 在成核剂存在下,气体可从较低浓度的气液饱和溶液中析出形成气泡。反应混合料中缺少成核剂时,气体也能从其过饱和溶液中分离出来形成气泡,但成核剂可使气体在物料中产生更多的气泡。 溶解在多元醇和异氰酸酯中的空气或氮气、物料中水分产生的二氧化碳、泡沫稳定剂、炭黑等填料均可作为成核剂。,在配方中加入诸如硅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聚氨酯 化学 工艺 泡沫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94760.html